分享一个今年对我最有用处的体会
某日,看着文章,一连几个小时没有丁点儿自己的想法,因为我是以阅读他人文章的方式来进行个人文字内容的自产练习,所以这样的现状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练习失败的宣告。
心灰意冷之下,我关掉了电脑。
我打算看点能让我开心的网络小说,以怯除我一身的挫败感。
我真的要这样做吗?
当我趴软绵舒适的床上,正准备打开小说,我想到了这个问题。
这并不是第一次以网络小说或者游戏来慰藉自我,然而最终的结果怎样?是有效的怯除挫败感之后,就能够重新回到书桌面前继续看书打字吗?
不是的,往日的一幕幕浮现:当我借着某个理由打开网络小说或者游戏,于是我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反应快速的时候,也起码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够恢复到工作状态(这也是极少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搞不好一两天我都不会去想工作的事,因为在娱乐的爽中同时还能完成逃避的“任务”,啥子才会轻易地停下来呢。
一想到,我这样打开网络小说之后的后果,我再次回到了书桌前,因为我宁愿恶恶心心的去忍受一两个小时的挫败感,也不愿意再让自己把时间投入到无底洞之中,那样显得我太弱鸡了,一点也不酷。
另外,我也重新审视了一个问题:没有进度,便可以不干了吗?
这个问题容不得去细想,因为一旦你去想,一个你潜意识可能并不想接受的答案就会浮出水面:正因为没有进度,才需要你接着干下去。
只有继续干,才会有进度嘛。
如此一番心理建设之后,我带着一点点的不耐烦重新打开了电脑,该干嘛接着干嘛,老老实实去实践“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髓,做一只知道不断耕耕耕的老牛头就好,至于收获爱来不来。
最后,我还想明白一个事实:即便那一日最后真的颗粒无收,但就因为我没有凭着性情中断,因而我可以把行为延续到下一日之中。
想明白这个事实,令我发现,即便是某一日没有收获,其实那一日的坚持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也是从这次的经历中,我对一个人的行为在“持续做一件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一个人的行为,维持它的工具性是第一等的;之后,才是工具性基础之上的效果。
什么意思?
我要说的是,你要“持续做一件事”,首先你需要保证的就是行为的持续性——不以“行为能够带来效果”作为前提。
也就是说,你得先保证你每天都去做,不管有没有效果——你不能因为某一天没有效果而不去做。
在每天都去做的基础上,我们再去要求行为所能带来的效果。
当时,我在执行的是一个持续40天的计划——确实坚持了下来,通过自律的方式。
最后统计发现,40天之中,有3天的坚持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仅仅只是为了持续而持续而已。
这两天的“为持续而持续”,单纯从局部去看,显得很没有意义,我这个是认的——我们经常都会去批评类似“为了坚持而坚持”的做法不是吗?
但是从全局去看,这3天的“没有意义”却给全局带来了最大的意义——让我整整40天没有间断!
所以,我是多么的感激这3天的“为了持续而持续”,因为按照我以往的德性,搞不好在搁置一天之后,紧接着不知道咋的又搁置第二天,第三天…...再回过头,恐怕又要重新重启新一轮规划了。
这个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有时候“为了持续而持续”这种事,其实也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你能从全局去理解的话。
希望我的这个体会能够帮到大家。
另外,关于“不想干了”的另外一种情形,我在知识星球里分享过,同样采自我的体会,一并分享出来,文风有点改变哈:
今天心情不好,那就不干了,先让自己好好看一天网络小说,名曰抚慰自我受伤的心灵?
抚慰毛线啊,相信自己,你的心灵没有那么脆弱,不至于你心情一差就需要去抚慰。
干吧,村上春树都说,正因为不想跑步,所以才要去跑,正因为你不想干,所以才要去干,干就完了。
只有在不想干的时候,你依然还去干,如此,你才有持续性可言。
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歇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哪里是成事儿的节奏。
另外,你也不要高估自己心情的沉重性。
当我不想写作的时候,我依然让自己去写,然而在我真的进行写作之后,心情也并没有一直处于抗拒状态,说来也怪,不超过二十分钟,我的心境竟然已经完全好转起来。
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的,但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的一个经验:
不想写作的时候,哪怕只是逼着自己去写,只要熬过前二十分钟,基本上就可以把状态调整过来。
熬过这二十分钟之后,我就有可能迎来大丰收,比如我可以连着写上四五个小时,获得满满的产出。
拓展阅读推荐:
2. 该骂的地方,就要骂!
4. 不想工作了怎么办?
5. 一种牛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