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们,请不要成为孩子的祸害!!

2016-09-09 悟恩居士 悟恩居士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

[请关注本公众号ID:kokyo98 悟恩居士]


爸爸妈妈请不要

成为孩子的祸害


文|悟恩居士  图|源自网络


在豆瓣有这么一个小组,名为“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小组”。


[百度百科]“父母皆祸害”是一个拥有10万多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祸害”,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50后父母用自己的时代特征留下来的印记用来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80后子女生活的时代已经完全改变,需要有自己的主流思想,这些人偶然相逢于“父母皆祸害”小组,是年轻一代争取话语权的一种方式。


但据组员介绍,该组并非只有80后成员。未经调查但已观察到的”小白菜“(即倾诉、反思父母造成的情感、肉体伤害的组员)年龄跨度为50年代人到90年代人。 


看到这个小组里的组员发的帖子,远非触目惊心一词足以形容,简直是鲜血淋漓了。


是的。鲜血淋漓。这些人回忆起儿时父母争吵、暴力事件(包括父母之间以及父母和当事人之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并且这记忆一直影响着当事人成人以后的思想与行为模式。


这里不讨论这个小组存在的意义以及他们发表的言论是否过于偏激,也不引用那些让人不安、愤怒以至义愤填膺的虐待,只梳理部分父母犯过的,如争吵、殴打等暴力或冷暴力行为对孩子成年后的影响,让父母引以为戒。




注:以下案例摘自豆瓣>>


1>>我是看父母吵架长大的,一度以为这就是正常婚姻的样子 ,很久前去同学家里,才发现家可以是另一种样子的,父母可以是不吵架的,很大了,不知道什么是相互关心,相敬如宾,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


2>>我家也是天天鸡飞狗跳,我因为他们觉得家庭是个很可怕的概念……我不会要小孩,因为害怕自己会像父母一样。我都不知道正常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


3>>我妈说在我五岁的时候就劝我妈跟我爸离。后来他们真打算离的时候,我也一直说赶紧的赶紧的……结果现在我长大了,还没结呢就想着离,我男朋友都无语了。刚怀上孩子,我总想着不要,想着万一以后又是个单亲家庭怎么养啊之类的……


4>>何止是摔盘子,刀子都操起来了,别人说我高冷……只有自己知道曾经经受的无数个噩梦般阴影狠狠地扎着我的内心~~


5>>我还记得08年奥运会那会儿,我爸我妈从开幕吵到闭幕,我印象深刻的很,都动手了,其实有时我宁愿他们离婚,我爸是个比较软弱的人,而我妈又特别强势,偏偏我爸又及其喜欢在家对我们发泄,哎,导致我对婚姻直接就觉得不会幸福,不想结婚……


6>>还没上幼儿园:爸爸打妈妈,拽着妈妈的头发往床边的痰盂里面塞……我在旁边坐着大哭,搞不清发生了什么,却一直刻在记忆里;托儿所:老师让画画……我画的是爸爸妈妈早上吵架……大学期间,在电视看到一个家庭暴力的片子,顿时泪如雨下,然后看着我爹一字一顿的跟他说:你以后要是再敢动我妈一下,我就拿刀砍死你!你倒是看看我敢不敢!


长大后,工作努力,因为早就想好哪怕死在外面也绝对不要回老家……已婚,和老公感情很好,也准备要孩子了。但是这一切看似正常的背后,真的用了很久很久来经营。比如不愿意好好爱一个人,总觉得万一真的爱得很深,对方把我甩了会很受伤,于是总是先提出分手。对婚姻不信任,对感情索求无度,知道对方喜好的类型就会努力把自己往那个方向靠拢,隐瞒内心……在沟通方式上总是很强势,喜欢挑刺,一生气说话就很伤人……


7>>我从小被我爸这边的亲戚侵犯过好多次,憋在心里20多年。我从小性格就和别人不一样,我爸妈却察觉不到把责任怪我。初中得了神经症,每天强迫啊强迫,演变到现在病已经非常严重。


8>>……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我想,就在此时此刻,还有不少孩子依然处在这样的家庭,他们睁着恐惧的眼睛,看着那些表面强势内心懦弱至极的大人,在无休止地争吵、对抗乃至暴力殴打……一不小心还会成为被殴打的那一位受害人。


我又想,这些孩子刚开始会吓得大哭,会不知所措,接下来就会麻木,冷漠,孤僻,一言不发——表面上相安无事,但其实这些影像已经深深地埋入他们的潜意识,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以至影响他们接下来的整个生命旅程。


又或者,在他们正式独立之前,已经忍受不了,奋起反抗,成为社会新闻里让人瞠目结舌的家庭惨剧的主角。


何其可怜,又何其可悲!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价值观、心态、爱的能力都源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此时儿子或女儿尚未组成新的家庭)。


孩童本纯白如纸,而家庭系统就犹如染缸,孩童从出生伊始就被动甚至被迫地被家庭这个染缸浸染,渗透,乃至同化。


孩童成长的前十几年正是他们的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段,原生家庭就像灵魂的能量核,潜伏在孩童的潜意识里,支配着他们,“引领着”他们,走向不幸,或者幸福——即使他们可能并不自知。


如,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大多报以很高期望——其实这也是大人本身的补偿心理造成,说白了就是自己飞不起来,让孩子飞,但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高要求,会导致孩子内心缺少价值感和成就感,这样的孩子要么在无限压力和焦虑下努力奋斗,看似上进其实是不自信,而且不开心,不幸福;要么就是下意识逃避,上进心不足而碌碌无为;


又如,有些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对孩子的事情越俎代庖,令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享乐主义,道德感缺失和责任感匮乏。


以下图表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原生家庭问题引起的后果,请务必收藏对照,时时警醒自己——



如果诸位仔细地回想,就会发现自己的性格特质大多也会有父母的影子。有些看似天生的,连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个性特点例如暴躁、易怒、胆小,懦弱等,很多是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绝对不仅仅是遗传基因那么简单,它会让我们内心抗拒,但潜意识里又要证明自己是父母的孩子,从而不知不觉中走着强迫性重复的路——我们不希望“沦为”父母中的某一人,却发现他们的影子在自己的身上如影随形……


例如因为缺乏父爱,长大后会特别喜欢一些年纪大的男人,而无视当中的不利或不正当因素,如罔顾道德做小三、情人,最后自食其果。


例如在过去没有得到的满足,会在现在的关系中加倍讨回——特别在亲密的关系里。导致我们总是伤害着那些至爱我们的人,且并不自知。例如小的时候被父母忽视,得不到足够的关爱,长大后就很容易形成依赖型人格,敏感,多疑,缺乏自信,让伴侣不胜其烦。


而且,原生家庭对成人后的婚姻生活也有很大影响,体现在生活习惯、婚姻模式、表达亲密、处理冲突等。如当两个原生家庭截然不同的人走入亲密关系时,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对方改变。而没有意识到先改变自己才是一个成熟的决定。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难道就无解吗?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减轻甚至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通过学习,通过修行,从洞察到体悟,从体悟到施行,从施行到做见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诸位和我一样已经为人父母,那对于孩子来说,诸位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给孩子烙上原生家庭的烙印,所以,一定要谨,言,慎,行。


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最好?那就是爱自己的:伴侣


爸爸要给孩子最好的爱,就好好疼爱孩子


妈妈要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欣赏并推崇孩子


父母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假如两人离婚,不能对孩子说对方的坏话,强迫孩子站队甚至让孩子觉得是他的错而自责,而要让孩子知道:无论父母是否分开,父母都是爱他的——这点我们在西方电影上经常看到,他们在这方面的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其实,我们也是被原生家庭影响的一代人,父母那一辈没有足够的条件去了解真相,令我们中的不少人深受其苦。


当然,我们要理解父母,因为他们也曾是孩子,我们也要理解自己和另一半,因为谁都不容易。


只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系统地学习与修行,一来,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二来,引以为戒,让下一代有一个充满爱的原生家庭,不再让他们重蹈我们的覆辙。


这段时间,已经有太多家庭惨剧的新闻见诸报端,多一个人看清自己,或许这个社会就会少一个悲剧。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学习和修行不容易,因为那意味着你要找到自己潜藏的伤口,正视它,分析它,然后,才能治愈它。我也在学,我们一起努力。




推荐阅读>>

“傻孩子”的套路……

这10张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父母看后都沉默了……

有一种努力叫畜生:一位清华大学高材生对勤奋的恐怖认知

必看!世界最牛逼心理学家教你参透人生:句句在理,针针见血!

孩子,对不起,我错了,我向你道歉……

4小时闪婚24天闪离:你当结婚是玩俄罗斯方块吗?

有些虚伪情有可原,有些耿直纯属找抽

写手必备的10款手机APP!赶紧收藏!

悟恩居士

公众号kokyo98,自由撰稿人,编辑;从事文字工作逾十载;曾以小说创作为主,以故事散文为辅;现在专注人物,略涉文案策划;接受过杂志专访;发表文字超过200万字(不计书稿)。个人微信(liulianke2016)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ylxq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