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34:家长期待背后的自我应验效应

张诺诺 张诺诺的缙云风物 2022-06-08

晚饭后继续整理笔记,整理着整理着就有点烦躁了,要学的东西怎么这么多。把笔记往面前一推,我怎么脑子抽风想起来学教育学了?丧丧的发着呆,想起来几个孩子,想着想着明白了,或者老天爷早在冥冥之中就安排好了要我走教育这条路了吧?


十年前我还在大学校园里,课余和同学一起去市区的居民楼下贴小广告,做家教。七八个同学去贴,也都基本上找到了学生,两个月后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坚持下来了。后来她开了个培训班,我是直接在坚持一学期之后,孩子的妈妈把她同事的孩子都介绍给我,后来她们一个接一个的转介绍,我竟然教了那一个单位里的一圈孩子。不同的孩子有非常不一样的家庭环境,对学习的态度和自我认知也大相径庭。也是那时候的家教经历,让我开始思索家庭教育、教育方法与孩子成绩的关系。


三亚湾的夕阳


家教第一天,我都会先和孩子聊聊,不收费。一个20岁的大姐姐,对孩子有平等之心,很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同,一圈聊下来,孩子的性格,家人的性格,学习的环境基本都有数了,再拿出卷子看看成绩,让孩子归因,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有了大概。针对这些查漏补缺的讲,孩子的成绩可以提升很快。这并不是我的功劳,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育,智力正常的孩子,从不及格提升到八十几分,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毫无难度的,我不过是略点拨了一下。真正影响他们的,是他们对学习习惯、对问题的态度和归因,而这些归因,往往又来自于家庭或者老师的期待的影响。


我印象很深的孩子有四个。这篇文章里会写到一个男孩,两个女孩。







被父母吼出来的“傻孩子”


第一个女孩六年级了,升学的关键期。住在市区最繁华的临街小区。家里不算大,东西蛮多,还算整洁。我去到小女孩的房间,她用小鹿一样的眼睛怯怯的看着我,她妈妈跟了进来,我问孩子什么,她都代答。也抽空给我说了孩子的情况,说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在单位里都一直提不上去。匆匆说了几句,单位让加班,就离开了。


听见关门声,孩子的肩膀松了下来,还是很拘谨。说话小小声,动作也轻缓缓的,给我说她学校里的事情,说她的好朋友会绣花,绣得很好看。她说作文很差,拿出一篇写大海的来,果然言语干巴巴的。她怯生生的说,她已经六年没有去过海边了。妈妈总让她在家学习,可她就是学不好的。我大惊,她家距海边走路不要十分钟,她竟然六年都没有去过了!那不出去买东西逛街吗?衣食住行都是妈妈安排好的,放学就回家了,在家里父母也总是让她好好学习,一点家务也不让做。


燃烧的大海


第二天下午去,正好是她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好几科不及格。我去的时候,她父母正轮流吼她:“你是傻子吗?那么简单的题不会!”她眼泪汪汪呆若木鸡。我把补课时间调到了晚上,告辞出来,在海边踩着浪花,心中忿忿不平:“说孩子是傻子,你们不就是把她当傻子养的吗?开口闭口‘这个你不会,我来吧’,你都说孩子不会了,她怎么可能会?!”


打渔的黎族人


晚上我提早了一小时去她们家,征得她父母同意,放下身份证和学生证,把小女孩带了出来,我带她去海边踩浪花。浪花涌过来时,我们往后退着跑,浪花退去时我们去追它,不一会儿,我和她都笑的像八岁的孩子。回去之后,我和她父母谈了很久,她父母终于答应让她试着做一些家务,成绩有提高的话,就可以出去玩了。


后来初中她去了一个还不错的学校。







一个说自己脑子有问题的男孩


我最心疼的,是一个13岁的小男孩,初一。他们家在市区一座古老的自建房里,我穿过幽暗的楼梯去到他们家二楼,在一张黑漆漆的书桌前,坐着一个没什么表情的小男孩。阳光从天井楼下,屋子里还算亮堂。他的爷爷头发花白了,简单介绍了一下孩子的情况,父母离婚,父亲再娶了一个继母,对孩子也还好,客客气气的。孩子比较内向,脑子不太灵光。爷爷说完,佝偻着腰下楼去了。


老规矩,第一节课不收费,和孩子聊天。孩子果然内向,问他几句话后,还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笑话,比内向你比得过一个摩羯座吗?我拿起书桌上他的教材和作业看起来,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这也算我的一大风格,并不刻意和孩子套近乎,道理也很简单,我心里觉得我与孩子是平等的,那你不理我,我也就不理你了,谁也不理谁,这也没什么问题,更何况等你想理我了,我自然也就理你了。


果然,过了好一阵子,孩子指着我的头发说,老师你染发啊?我说没有啊,他指着我头发,我顺着他手指看去,无奈的说:“那是我头发营养不良分叉了。”然后我们就聊开了。我本以为孩子父亲不管他的,孩子说父亲管的,爷爷也管的,阿姨对他也还好。我松了一口气,传说中的后娘后爹现象还好没有出现。孩子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天他给爸爸说要出去玩,于是出去玩了一整天,他父亲没有问他去哪里了。


凤凰木


后来开始给孩子补课了,发现很简单的题孩子总是不会,但是拆开来一点一点理解并没有问题。我是相当有机器人精神的,最多的时候曾经给一个六岁的孩子讲过17遍农夫与蛇。所以我开始重复,并试图找出他卡壳的关键,也许是讲的次数多了,他突然跟我说:“老师,我学不会的,我的脑子有点问题的。”


我大惊,忙问是谁说的。他说:“爷爷说的”。我说老人家讲话就是这样的,你没有问题的。孩子很坚持:“真的,去检查过的。”我再问去哪里测的,他又说不出来了,只说是小时候去测的,爷爷告诉他的。


结合这段时间的交谈,我确信孩子的智力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坚定的给他说:“你没有问题的,放心吧,能学会的。”无非是耐心与遍数的问题,多讲一两遍,慢慢的孩子也熟练和积极起来了,成绩也有了一些起色,没有别的孩子快,但很稳。


很遗憾的是这个孩子并没有教完一学期,因为他家里的变故,他爷爷终止了家教,我也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小男孩了。







一个被假设人生的女孩



我还教过一个女孩,她是快要中考了,成绩不太好,她母亲有点着急。和前面那个怯弱的女孩不同,这个女孩比较活泼,看得出来和母亲的关系也很好,房间布置是女孩子自己喜欢的风格,每次她母亲只是给我们送一盘水果进来就不多干扰了。所以我们的学习风格也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有时候是直接坐在地板上讲的,上课的时光也总是很愉快。


几堂课下来,我有点纳闷了,这姑娘学习也没啥问题啊,一点就明白了,怎么总也考不好,犯的错还都是些稍微想一想就能避免的。后来有一天她母亲留我吃饭,于是明白了,她母亲给她预设了太多问题了。


“中考你一定要考上XXX中学啊!你要是考不上,以后就只能XXX,女孩子就是要读书才会有出息,不读书就只能XXX。你要是有什么在心里,你要跟妈妈说……”


说是母女沟通,其实多数时候都是母亲在单方面灌输自己的观念,同时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了。因为这家的母女关系一直不错,女孩子又是青春期,有了自己的主见,敢对母亲表达不满了。这下母亲就伤心了,我小时候那么听话的女儿,怎么现在就不听我说了。



有一天母女吵架了,她妈妈打电话给我,在电话里给我说了怎么回事,接着告诉我要怎么和她女儿说,还编好了故事。这个故事听起来,和:“不听话要挨雷打”差不多,很容易就会被拆穿。我去到她家,母亲叮嘱了一下就出去了。我和女孩聊了一会儿,她几分钟就说清楚了自己的想法。然后给我说楼下那个树的红果子可以吃,牛奶味的,于是我们就下楼去摘果子了,果然是牛奶味的,很好吃。我们下了课,女孩的母亲回来了,姑娘颇有担当,几句话把母亲说的喜笑颜开。


后来,她果然考上了满意的高中,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至今我们也还有联系。







自我应验效应


教他们的时候,我还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但是这几个孩子我都记忆尤深。这些孩子成绩一开始都有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却又都不是孩子的智力因素导致的,既然智力本身没有问题,那么解决对应的影响因素,就可以解决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学习问题。


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习得性无助。就是受其他因素影响,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从而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行为。这是差生为什么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其他因素影响,其他因素是什么?第一个孩子的影响因素中,比较大的是来自父母,一是父母的压力,一旦考差就对孩子吼:“你是傻子吗?”在父母心中,孩子当然不是傻子,可是对孩子而言,接收到的信息是“父母告诉我,傻子是不好的,考不好就是傻子,我没有考好,所以我是傻子。”这时候,是很容易有畏难情绪的。


你想想看,如果考差了就会被骂,可是努力还是有风险考差,一旦有一次努力了还是考差了,那不就证明了自己是傻子了吗?那干脆不要努力了,这样还可以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不努力,而不是傻。


二是每次她要帮她父母做家务的时候,她的父母也不断告诉她:“这个你做不好,我来吧。你好好学习就够了。”适当的动作技能完成,是非常容易让孩子有成就感的。一位老师曾经给我看过她孩子的视频,一周岁的宝宝,在11个月的时候,还不能完成搭积木这样的动作,在一周岁的时候,第一次搭成功了第一块,于是他每搭成功一次,都给自己鼓掌,那是孩子在为自己的成长开心。我教的这个小女孩,并没有机会练习任何简单的任务来获得成就感,久了也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行,自信心自然就不足了。


第二个小男孩的处境就更难了。他陷入了自我应验效应,这是期望效应中的一种。期望效应是指教育者如果对学生产生了期望,就会使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表现向符合这一期望的方向发展。自我应验效应就是说,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最后变成了现实。这个男孩的爷爷说男孩的智力有问题,于是孩子就向这个期望发展,使反应果然变得迟钝。自我应验效应,是差生变得更差的原因之二。


第三个女孩子的问题是在于她的母亲,她母亲预设了很多并不存在的问题,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假设挫折其实也没有必要,孩子的人生终究是孩子的人生,无论如何假设,也不能穷尽所有的挫折,又怎么能替她过一世人生。或者说,她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认知不足,觉得孩子还是处于更小的需要她照顾的年龄段,这引起了女孩的叛逆之心。在《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28:孩子有很多问题,但他们并不需要现成答案》中我们说过,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之一是:既需要在群体内寻找认同,又会在群体活动中慢慢发展出自我认同,也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慢慢成型,逐渐变得有心有定数。


这个阶段的孩子既希望能被大人正向评价,以建立自我认同;又希望自己能胜任成人角色。所以作为大人,要把青春期的孩子当成人来看待,鼓励孩子的想法,以促进他们向成人方向努力。







最后


看起来,我帮这些孩子提高了学习成绩,实际上,我只是去寻找了部分影响他们成绩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并不属于智力范畴。身心发展,往往是一体多面的,对问题的归因也不是单面的。我并没有在知识水平上给到他们太多帮助,只不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能动性罢了。是的,《教育学基础》这本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个体的能动性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对个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关于智力或者性格的描述,这些年我还听到过不少类似的话,“老师说孩子有自闭倾向”,“孩子有多动倾向”,每每听到家长给我说这样的话时,我都特别警惕。与之配套的话是:“这孩子就是什么什么方面有问题”。人的发展是动态的,个体发展是有差异性的,若用把一时的状态当做了永恒的状态,孩子难免陷入自我应验效应,那时候,就真的收获了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了。



对了,自我应验效应也有正面功效的,很久以前和一个朋友和她的孩子吃饭。她的孩子当时比较内向,朋友怎么让他招呼人,他都不好意思开口。在山上小朋友和我玩了刻叶紫堇的种子,因为刻叶紫堇有毒,于是我们去洗手。看他在那仔仔细细搓每一根手指,我说了一句:“爱惜生命的好孩子”。他得意的轻轻的重复了好几遍,第二次见面的时候,还说:“诺诺阿姨说我是爱惜生命的好孩子。”后来,他把我排进了他的好友名单,第八位。现在他长大了,当然啦,是一位爱惜生命的好孩子。







总结一下


所以总结一下:1、对孩子的状态定论要慎重,小心自我应验效应。2、对孩子的批评和问题归因最好客观理性,避免习得性无助。3、适当的简单任务和动作技能有利于孩子获得成就感。4、身心发展是一体的,且是动态的,对孩子的状态变化,不妨宽容一点。5、真正决定孩子身心发展的,是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激起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的王牌手法。


PS:5594字全手打,这么长感谢你看完了,如果有收获,请点个在看吧。谢谢!


理论依据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节选自《教育学基础》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遗传

①遗传提供了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生理前提。

②遗传的成熟度制约人的不同年龄的发展。

③遗传具有差异性与可塑性。

2、环境

①环境对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在条件、可能性与限制。

②环境对人的发展提供了给定性,但具体的发展又取决于主体选择性。

③不能夸大环境的作用。环境不可能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3、能动性

①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②能动性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

③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发展。

4、教育

①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性作用。

②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体个性化


人际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节选自《当代教育心理学》

1、含义:教师如果对学生产生了期望,就会使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向符合这一期望的方向发展。

2、自我应验效应: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变成了现实。

3、期望维持效应:教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

4、进一步发展: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洞察,将影响学生的成绩。逻辑是,教师认为某人是好学生,于是对好学生给予了潜在的关注和指导,于是好学生成绩上升。差生同理,潜在给予差生更低的要求,于是差生成绩更差。


此理论可将教师换成具有权威的指导者,比如家长等。



1


PS1: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文章更新后不再按照推送时间排序,而改成了看人气推送。如果你还是时不时会想念我的文章,不想失联的话,需要你在每一次阅读后点“在看”。谢谢!


PS2:如果不方便点在看,也没关系,我的公众号偏重个人记录和分享,并不在意人气。更何况,人生是一条长河,我们各自在路上走,他日有缘又相逢,也是一件乐事。


阅读更多请点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系列尘世间系列猫咪张念九的专栏在自然里玩系列浮生偷闲系列过日子系列游学记系列



慢 慢 写


微信号

nuonuo_1125


记录真实的人间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