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5辑)——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
(第15辑)
作 者:吴根友 主编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I S B N:978-7-5538-1262-5
定 价:78.00元
装帧设计:平装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当当购买戳👇
京东购买戳👇
内容简介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领域
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是《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学术连续出版物的第15辑,该刊由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哲学院联合主办,主编吴根友教授。本辑收文13篇,其中几篇论文围绕安乐哲教授的哲学展开讨论,主题涉及安乐哲先生的反对个人主义的儒家角色伦理学。其他文章包括吴根友教授对两种超越观念的讨论、邓晓芒和黄保罗教授的对谈录等。
作者介绍
主编吴根友,教授,现为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明清哲学及比较哲学的研究,出版《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等专著多部。
目 录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完整目录)
序
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 吴根友
安乐哲教授的哲学思想研究
反对个人主义,支持个体性:爱默生式罗思文简评 [美]安乐哲 著 郑开胜 译
汉语哲学中的“超越”观念及其哲学意蕴 吴根友
论安乐哲的儒家人性观与角色伦理学 王林伟
作为一种道德生活观的“角色伦理学”——从安乐哲《通过孔子而思》看儒家伦理之审美秩序 关欣
安乐哲比较哲学思想的文化研究立场 郑淑媛
“气的宇宙观”及其概念丛——安乐哲比较哲学的一种分析与展望 胡栋材
东西方哲学与文化比较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梁漱溟的思想定位——基于比较逻辑的述评 黄水石
麦格基《易经》英译本的“东方化”特征 吴礼敬
先秦儒家的友爱、德性与政治——兼与亚里士多德的比较 白辉洪
关于哲学与神学研究的对谈(下) 黄保罗 邓晓芒
专题研究
戴震与中国近代哲学——从汉学到哲学 [日]石井刚 著 连凡 译
知识的不确定性——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知识论初探 黄燕强
书评
比较哲学之元理论的自觉与反思——读吴根友教授新著《判教与比较》 卢兴
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代序)
吴根友1
最近读完沈青松先生的《从利玛窦到海德格尔》一书,收获良多。沈先生在此书的开篇就谈到了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的关系,主张用跨文化的哲学研究方式取代比较哲学,其具体的观点是:他所从事的“跨文化哲学(intercultural philosophy)”“不同于过去所谓中西比较哲学,仅满足于比较中、西哲学的同与异,然后再判断何优、何劣。”2
按照上述所引的沈先生的文字来看,沈先生所说的“比较哲学”正是我所要批评的判教式的比较哲学,就此点而言,我同意沈先生的观点。但是真正的比较哲学,恰恰不是一种简单的优劣之比较,而是求同存异,更进一步而言,需要析同中之异,求异中之同,最终要追求一种具有通贯性、涵盖性的“世界哲学”。这一“世界哲学”,与沈先生所理解的比较哲学目标:“为了进一步彼此互动、交谈,甚至进一步达到相互丰富,而不只是为了比较而比较”,3似乎有一种异曲同工的妙处。我本人非常同意沈先生所批评的两种陈旧的“比较哲学”研究:一种是在国家主义或国族主义(nationalism)主导下的比较哲学,他们认为透过比较,“可以显示自己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在殖民主义(colonialism)主导下的比较哲学,他们往往建构一套让对方借以达成自我了解的学术眼镜,然后“让对方带着这套眼镜来看自己,甚至了解自我。”4但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比较哲学,恰恰是要扬弃这种陈旧的比较哲学思维,而是希望通过比较哲学来拓展研究者的思想视野与知识视野,进而拓展一般人的思想视野与知识视野,以实现人类异质文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与相互丰富。就此目标而言,我们目前所从事的比较哲学,即是沈先生目前所提倡的跨文化的哲学研究。
沈先生是武汉大学哲学同道的极好的道友,也是年轻学者的师长。我本人与他也多次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他也曾到过我的家中小坐。去年他溘然仙逝,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他是当今华人哲学家当中学养与外语素养最好的极少数学者之一,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也懂得拉丁语,希腊语。作为地道的中国人,汉语为其母语,长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作,天然地具有跨文化的哲学研究资质。很多欧美哲学家或学者,虽然也懂德语、法语、拉丁语,但基本上是欧洲的文化传统里成长起来的,对于异质的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与哲学基本上不了解。他们不仅不从事跨文化的哲学研究与思考,甚至根本不承认有什么比较哲学。他们比较矜持而优雅地认为,哲学,就只能是古希腊的专利,其他的民族只能称之为思想(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如德里达,也声称,思想并不比哲学低一等)。因此,在当前的全球化阶段,比较哲学还只能是一种比较奢侈的学术研究活动,更遑论跨文化的哲学研究与思考。
我本人并不反对沈先生提出的跨文化的哲学研究与思考的方法要求,但在目前的条件下,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条件与要求,只有极少数学者能够做到。以比较哲学为契机,为台阶,推动人类不同民族的精神之间相互理解,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即使是跨文化的哲学研究与思考,也免不了要在不同的哲学传统里进行异同、以及异中之同、同中之异的分析、比较,然后将一些文化传统里的哲学结论放在不同的文化与文明传统做出新的评价,看其适应性,以及其所达到的真理性程度。就此点而言,跨文化的哲学研究一定会是比较的,一定需要通过比较性的研究,然后才可以在更加广阔的文化,乃至文明的背景里做出新的判断与结论。
进而言之,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比较哲学研究,一定也是跨文化的。它首先是在两个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才可能构成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比较。只是比较哲学在其开始阶段,不一定要在多元的跨文化传统中展开,而只需要在两个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之间展开比较哲学的研究就可以,随着认识的加深与范围的拓展,可以在多元的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展开比较哲学的研究。因此,当代的比较哲学研究是跨文化哲学的前提与必要准备阶段,是跨文化哲学研究的同盟军。而跨文化的哲学研究则是一种比较高阶的比较哲学研究。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跨文化哲学研究一定是比较哲学的研究,而新的比较哲学研究也必将走向跨文化哲学研究的高阶。
本辑《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集中展开对安乐哲先生的比较哲学思想的讨论,兼及其他比较哲学问题,特别是不同民族主要经典翻译的问题研究,还有不同文化里的对一些具体哲学问题的不同认识的研究,然后有一篇书评。我们相信,在不断深化的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所从事的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活动,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学术新人的支持。而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活动也将因此而走上新的境界。在未来的世界哲学研究领域中,也将不断地出现更多的像沈青松先生一样的学者,他们有资质做跨文化的哲学研究与思考。
是为序。
2020年元月十五日晚子之端
2020年元月十六日晚润色之
1吴根友,安徽枞阳县人氏。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二级)。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
2沈青松著:《从利马窦到德格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页。
3 沈青松著:《从利马窦到德格尔》,第1页。
4沈青松著:《从利马窦到德格尔》,第1—2页。
书 影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5辑),岳麓书社出版
【完】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