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赵佶的最后八年

岳麓书社 2024-05-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菊斋 Author 甘棠散人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中山府。


高高的城墙下立着赵佶,城楼上则站着陈遘。这是赵佶第一次仰视自己的臣子,他肯定很不适应,更不适应的是他自己的言语和语气:“我道君皇帝,今往朝金帝,汝可出降。”语气里满是怯弱和乞求,全然没有以前九五之尊的威严和高贵。


周边府州多已投降,中山府像狂猛肆虐台风中一座孤岛,孤立无援已经半年多。这座孤岛之所以岿然不动,是因为有了陈遘。时任资政殿学士、光禄大夫的陈遘何尝不识得城下的道君皇帝,知遇之恩不可忘。他曾经结怨于宰相蔡京,在准备升任发运使时,蔡京以他职务太低,不合规矩予以阻挠。亏得皇帝当场越级提拔他为集英殿修撰,他才得以升迁的。


“问是非,不问利害。问顺逆,不问成败。”


知遇之恩固然难忘,但是天下大义更不敢违。这位史书上记载的忠厚长者,当日大义凛然。陈遘的目光越过前老板,对着已落入敌手的自家兄弟喊道:“主辱臣死!吾兄弟平居以名义自处,宁当卖国家为囚孥乎?”


赵佶满脸羞愧,感动得潸然泪下。直面沙尘暴一样浩浩荡荡、趾高气扬的金军,白发苍苍的陈遘固然只有一死了。


赵佶又失去了一位忠勇之士。





 

这样耻辱和悲哀只是个开端。


从大宋境内的开封、相州、邢州、正定到大金的燕京、中京(内蒙古赤峰)、上京(黑龙江阿城)、韩州(吉林梨树),直到终点五国城(黑龙江依兰),俘虏们整整走了三年,这是条漫长而悲惨的道路。


赵佶二十五个被掳的儿子,路上倒下了九个,他最喜爱的三子赵楷死于韩州。他脑海里肯定闪过政和二年(1112年)太清楼那场宴会,四百名男女童乐伴奏中,时年才十岁的赵楷 “进趋庄重,俨若成人” ,萌萌的可爱!


他的二十二个女儿和三十四个儿媳全部没入敌营。钦宗的朱皇后(他的大儿媳)在上京牵羊礼后投水自杀。七个公主被折磨而死,仅在刘家寺金营里就有三个帝姬一夜尽逝,其余的或嫁给金人宗室,或入浣衣局,再未谋面。他不敢想象她们现在的境遇……


他那些幼小的孙子和孙女们,只有两个孙子到了五国城,其余四十二个都夭折在了路上!


在邢州,他的弟弟燕王赵俣饿死后,没有棺木,尸体只能放在马槽里。因为马槽太短,弟弟双脚露在外面。就地火化后,他一直抱着弟弟的骨灰,嘴里喃喃自语“吾行且相及”。在韩州,他又失去了另外一个弟弟越王赵偲和弟媳。


还有妃嫔和宫女呢。被俘统计在册的徽宗妃嫔宫女有六百五十二人之多。作为一个喜欢女人且多情的浪漫男人,赵佶对妃嫔一直很慈善和慷慨。他笔下的女人是“仙姿婉娈玉肌肤,娇惯心情每自娱”,或者“桃作香腮玉作肤,飘飘云缕曳衣裾”,在这雨雪交加、食不果腹的苦难行军中,这些春花一样娇嫩的女子凋谢零落了多少,只有上天知道。


赵佶 梅花绣眼图


被俘的宗室更是庞大,多达五千六百人,三年后到上京时这支队伍仅剩下五百多人。他们以十人一马的低廉价格,被卖到党项、蒙古、鞑靼等国为奴。曾经的金枝玉叶,尽没为奴婢。“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为米,得一斗八升,用为粮。岁支麻五把,令缉为裘,此外更无一钱一帛之入。男子不能缉者,终岁裸体。任其生死,视如草芥。”


赵佶像棵庇护着子女、宫室、宗族的参天大树,忽然饱受刀斧的无情摧残,平鳞铲甲,落角摧牙。作为夫君、作为父亲、作为赵家人的赵佶,其牺牲可谓惨痛,其罪愆或许已经得赎。但是作为大宋天子,面对着不幸罹难的苍生和江山,他九死莫赎,罪莫大焉!


那八千多被俘的百官、百工,那献给金人的十六万两黄金、六百万两白银,那被逼到金营代替金银的五千多女子,那九个月围城里被饿死大半的太原军民,还有更多的、数以十万计的永远定格于靖康元年的芸芸众生,谁为他们负责?!


大河南北、太行东西,大片国土沦丧于异族之手,神州陆沉才是汉民族最大的伤痛。此后二百五十年漫长岁月里,东京汴梁、西京长安、中都洛阳,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故地,反而成为汉民族回不去的故土,靖康之耻成为汉民族不忍回顾的一道伤疤!


赵佶 雪江归棹图局部




 


靖康浩劫中,皇家私家藏书损失惨重。


要知道,在宣和四年(1122年),皇家“三馆一阁”(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崇文院密阁)里的藏书达6705部73877卷,史无前例。崇文院密阁更是“轮奂壮丽,冠乎内庭,今世鲜比”。一场浩劫之后,赵佶竟然无书可读!


被俘后赵佶好学苦读,以至于废寝忘食。在北行途中,听闻有人售书,他不惜以衣易之。在燕京时,赵佶开始读他以前最不喜欢的《春秋》。他后来告诉女婿蔡鞗(蔡京第五子),他经常翻阅甚至精选手抄《春秋》,非常后悔现在才读到这本书。李泌是安史之乱时辅佐肃宗的大唐名臣,他披冒榛莽,复立朝廷,位至宰相,却为权贵嫉妒。赵佶后来读《唐书·李泌传》时,感慨连连。他令大臣抄录,赠给高宗生母韦贤妃,冀望传语高宗,善待这些忠能之士。


书到用时方恨少。他是否后悔自己把太多的心思用在了那些奢华不实的工程上呢?好大喜功以至于玩物丧志?


譬如调集宫廷画家来记录祥瑞事件,编撰《政和瑞应记》。他自己身体力行,绘制了《五色鹦鹉图》《祥龙石图》《瑞鹤图》等图,且题诗写跋。又如在各地大建天宁观,沉醉于道教具有而儒家缺乏的庄严华丽和神秘感中。


赵佶 瑞鹤图


还有艮岳呢。虽然这座皇家园林周长不过十里,规模与汉武帝上林苑(周长四百里)不可同日而语,与隋唐两代的也差之甚远,但是浓缩的却是精华。艮岳里面有大量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甚至四川运来的长臂猿。为了搭建寿山,从南方运来硕大的太湖石,至于拆卸汴京城门,开通专用水道才能运达。赵佶对艮岳颇为钟爱:“朕万机之余,徐步一到,不知崇高贵富之容,而腾山赴壑,穷深探险,绿叶朱苞,华阁飞升,玩心惬志,与神合契,遂忘尘俗之缤纷,而飘然有凌云之志,终可乐也。”(《挥麈录·后录》)


赵佶 祥龙石图


他的丰功伟绩里还有教育和慈善事业,只是失于急功冒进。“崇宁间初兴学校,州郡建学,聚学粮,日不暇给。士人入辟雍,皆给券,一日不可缓,缓则谓之害学政。议罚不少贷。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露泽园,所费尤大。谚曰:“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不管活人,只管死尸。”(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佶 烟云集


这些奢华的项目曾经带给赵佶无数“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的幸福日子。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延福宫的夜宴,其内容和档次秒杀暴发户们的海天盛筵。看看这节目表:先是在睿谟殿听曲吃宴(吃不完可以打包拿回家);再登景龙门观元宵灯;随后到会宁殿八座阁楼里赏皇家珍藏的琴、钟、棋、书、画、茶、丹、经、香;高潮是在成平殿由天子亲自煮水、摇茶,宫娥伴舞。这日子别提多滋润了,连见过世面的两位列席翰林学士(李邦彦、宇文粹中)都看得目瞪口呆。


周邦彦、万俟咏、晁端礼、晁冲之等掌大晟乐府,陈与义因诗得宠,建筑大师李诫监理宫室建造,天才少年王希孟入画院,六次落第的通俗词人曹组被赐予进士出身……在艺术领域里,赵佶绝对是行家和伯乐。


赵佶像个严重偏科的学生,副科上玩得风生云起,主课上一地鸡毛。因为做皇帝需要兢兢业业,宵衣旰食,需要深思熟虑。治国需要的绝非宣纸上一涂一抹的快意,更非“治大国若烹小鲜”样的淡泊。


赵佶 文会图局部




 


锦袍骏马晓棚分,一点星驰百骑奔。
夺得头筹须正过,无令绰拨入斜门。


这是在真州府时赵佶写的一首观猎诗,观的是胜利者金军主帅斡离不组织的田猎。


观猎结束后,赵佶遇见一位不速之客:先降宋后又降金的辽国常胜军将领郭药师。这个场面似乎有些尴尬。但是本着“自己不觉得尴尬,那尴尬的就是旁人”的原则,郭药师很大方地主动来参见前老板。这场戏演得很感人:(郭)扣马跪奏曰:“念臣昔与上皇为君臣,向在燕京,死战数回,力不能胜,遂归金国,有负上皇恩德。”言讫泪下,又再拜。


赵佶 闰中秋月


不过,经历了家国惨变、无数背叛后的赵佶耳根子不似以前那么软了。“药师未尝抗御大兵,而收功过厚,豢养至此,卒贻大祸” ,对于叛臣、奸臣、佞臣,赵佶总算有些辨识力了。


赵佶继位初期还是很“诚敬眷厚”,秉承着“左不可用(苏)轼、辙,右不可用(蔡)京、卞”的原则,他贬斥新党章惇、蔡京、蔡卞(王安石女婿),也贬斥旧党李清臣、范纯仁、安焘,力图平息朋党之争,谋求两党间均衡。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最终倒向新政,甚至于立元祐党人碑,禁毁苏党著作,着力打压旧党。其考量似乎有二,一者变法是父兄的遗业,“绍述神考之志,未尝忘怀”,二者旧党诸人(如陈瓘)等德行无缺,但干事却有破无立。反之新党(如蔡京)多办事干练、擅长奉和,人设更契合有朝气、有梦想的年轻皇帝的豪情壮志。


言官任伯雨曾进谏“自古未有君子小人杂然并进可以致治者。盖君子易退,小人难退,二者并用,终于君子尽去,小人独留”,不幸被他言中了。看看靖康元年时两府大臣的名单:宰辅白时中(巴结蔡京)、李邦彦(软骨头),枢密院蔡攸(蔡京长子)、童贯(六贼之一),执政张邦昌(后来的伪楚皇帝)、宇文粹中(唯一的例外)、蔡懋(谄事蔡京兄弟父子,复交结梁师成)、赵野(在蔡京、王黼两派间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无怪乎方腊言道“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


赵佶 听琴图局部


小人的核心自然是六贼,先说蔡京。赵佶与蔡京艺术上交集很多:两人都擅长诗歌、绘画、书法,《宣和书谱》里收录有蔡京的作品。两人是君臣,也是一对书画组合,蔡京在老板的诸多画作(如《文会图》)上题诗;两家又是姻亲(蔡京五子蔡鞗娶了赵佶的五女茂德帝姬);赵佶六次临幸蔡京家。毋庸置疑,蔡京也是位能臣,他办事举重若轻,很有效率。但是他“才足以代君,而贻君以宴逸;巧足以逢君,而济君之妄图;下足以弹压百僚,而莫之敢侮;上足以挟持人主,而终不敢轻。”活脱脱的权臣与佞臣写照。这样的人四次拜相,在相位长达十四年,对朝政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还有童贯和王黼。赵佶漠视祖庙里不用宦官的祖训,让童贯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最后擢升童贯为太傅,使其成为历史上官做到最大的宦官。童贯最大的政治资本来自平夏战役和镇压方腊,他也是《宣和画谱》中记载的十名宦官画家之一。王黼一开始巴结蔡京和梁师成,曾经越八级直升至宰相,成为官场上奇葩。翅膀变硬后,开始反蔡京。


宦官梁师成是秘书省总管,负责鉴定文物,监理艮岳。朱勔于山石素有心得,由蔡京推荐任职苏州“应奉局”。当时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专门负责对江南的名木奇石进行搜刮。声名狼藉的花石纲包括但不限于“太湖、灵璧、慈溪、武康诸石;两浙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实……”凡是花石船队经行处,百姓供应钱谷和民役,甚至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因此流毒江南州县者达二十年,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青溪揭竿而起:“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方腊义军虽然装备简陋、兵器缺乏,许多人只是赤手空拳,但是却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占据江南六州五十二县,不是其战斗力爆表,而是民怨积久。


赵佶身边的红人其脑门上共同的标签是:谄媚小人。这群人都擅长收藏品鉴赏,也常与赵佶诗词唱和。宰相王黼、蔡攸曾经在他面前粉墨登场,杨球、张补等喜欢作诙谐诗,能说会道。赵佶“纯用小人,至于主辱国播,如宋中叶之烈也……”反之,忠义之士则寥落如寒星,连金人都吐槽:“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惟李侍郎(李若水)一人。”


赵佶在“罪己诏”中总结道:“言路壅蔽,导谀日闻,恩幸持权,贪饕得志。搢绅贤能,陷于党籍;政事兴废,拘于纪年。赋敛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北狩后赵佶回忆起熙宁年间富弼为相,曾上疏自己老爸神宗皇帝“愿益畏天,远谄佞,近忠良”,他感慨良多,亲自榜书于坐侧,以为座右铭。


可惜,历史常留给人反思的时间,但从不给人改错的机会。




 

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这是赵佶北狩途中刻在寺庙里的一首诗,距离宋金签盟,幽燕京收复仅仅三年。三年前紫宸殿庆功的笙歌之声犹然在耳,堂堂天子已沦为金人的俘虏,说不出是历史刻意打造的悲剧还是喜剧!


赵佶不仅有文治,也有武功。宣和元年(1119年),他在保和殿设宴庆祝西夏战败求和。西夏求和,这是仁宗到哲宗皇帝都未享有的丰功伟业,只有他赵佶做到了!


这种自信当然来自西军的赫赫战功,平夏曾经是震慑辽人、金人最好的武器。西军里种家军(《水浒》里大小种经略公)、姚家军、折家军的名号也天下皆知。他不仅有引以为傲的西军,他的宫娥们也英姿飒爽。在崇政殿“子弟五百人驰射,挽强精锐,出宫人列于殿下,鸣鼓击柝,跃马飞射,剪柳枝,射绣球,击丸,据鞍开伸臂弓,妙绝无伦。蔡京恭维道:‘士能挽强,女能骑射,安不忘危,天下幸甚。’”


在西夏求和后,元气满满的赵佶把眼光转向了北边。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太祖太宗皇帝未酬的事业,更是诱人的宏业。此前赵良嗣首倡的平辽之略,但遭到蔡京、大多数两府大臣、河北边镇将领的反对。宣和元年(1119年)宰辅御前奏事,王黼(还有童贯)、王安中、蔡攸等新贵均想平辽以立大功,卖公器以邀私功。“中国故地,久陷戎虏,今日天相陛下成此大功,若不乘时,恐有后悔”,这豪言壮语契合了赵佶建不世之功的梦想,也把大宋推入踏入万劫不复的天坑。


像办教育一样,赵佶平辽之略主要是失之于急。他只看到了宋夏之战后期宋军的势如破竹。殊不知平夏战役历仁宗到神宗等五帝,前后长达八十年,神宗朝元丰六路失败、永乐城大败后,朝廷才从鲜血中吸取教训,采用浅攻、筑堡、招抚战略,在章惇、章楶、王韶等英才的统帅下,在种家、姚家、折家等几代西军将领的拼杀里,步步为营,经洪德堡之战、两次平夏城大战、横山之战,才彻底打服了西夏。想在短短几年内,击败比西夏更为强大的北辽,确实猖狂了些。


赵佶、童贯等的好运似乎用尽了。方腊起义,如一颗错误时间放上天平的错误砝码,打破了宋金的平衡。原本伐辽的十五万大军被迫南下,宋金共取辽燕京的节拍被打乱,宋廷只好扣押金使节半年之久,气得金太祖暴跳如雷。更要命的是,兵不立威,姗姗来迟的宋军竟然一败再败于作困兽斗的辽国残军,实在是拉胯得很。虽说收(赎)复(买)燕云十六州为赵佶挣足了面子,却败光了里子。不仅耗尽了历代桩银,更被金人窥破宋军的虚实。


在这盘诡谲奇幻的三国大棋盘上,最清醒的是站在最前沿的使臣马扩等人,他最早察觉到金人假惺惺和谈后面的利刃。奈何人微言轻,他唤不醒陶醉的赵佶和装睡的童贯、王黼等人。待到怯懦的王安中杀死降宋的辽将张觉以讨好金人,寒了降将之心,赵佶曾经依为北方长城的郭药师降金,形势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


像诸多文艺青年一样,赵佶擅长追春风,却惧怕战台风。他缺乏直面危局的胆量,缺乏敌前决断的气魄,更缺乏铁血的意志。获悉金兵南下,他急忙禅让,把更加懦弱的太子推到前面守京师,自己匆匆南逃。


可惜了西军这支精锐之师,被骤然调到中原,面对着迥然不同的对手,又遇见猪一样的队友。朝廷如三头狗一样,优柔寡断、欲战欲和、畏首畏脚,屡屡错失战机,生生拖垮了这支大宋的精锐之师。名将种师中、王禀战死于太原,神箭手何灌战死于汴京。虽然涌现了杨震、张确等一大批忠勇报国的将士,但是西军未能挽狂澜于既倒。


大雪纷飞中,漫天兵火里,建成仅五年的艮岳里那些费尽千辛万苦运来,甚至被封侯的嘉木奇石,在汴京保卫战里被用作滚木炮石,破碎消亡,和自己主人的时代一起殉葬了!




 


五国城孤悬于绝寒之地,距离韩州四十六天舟程,是赵佶最后四年的居处。


他的起居并非坐井观天般的悲催,那当然是演义小说的杜撰。他只是像南唐后主李煜一样苟且的活着,无望地等待着。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他身边还有一大家子人,他的小朝廷住处也叫“行宫”,历经劫难后,他身边还有十一个儿子,这些活下来的皇子们被金主赐婚,娶了辽主的公主和妃嫔,并生下了后代。他被囚禁后,有五位妃嫔回到身边,他又生下了十四个儿女(这繁衍子女能力让人咋舌),因此直到六十年后,他的子孙还散布在北方苦寒之地。因为南方赵构失去生育能力,因此英宗至钦宗这一脉的血统从此湮没于茫茫的北方。


背叛依旧继续着。到五国城的第二年,十五子沂王赵㮙,第十六女女婿、驸马都尉刘文彦告徽宗预谋反金,吓得赵佶烧掉了北狩期间写的一千首诗歌。最后幸亏有惊无险,两人因为诬告被金人处死。


他身边还有忠心耿耿的一小群人,驸马都尉蔡鞗就是其中的一人。虽然其父兄皆被赐死,妻子被送入金营,最后悲惨地去世,蔡鞗对赵佶依然忠诚地履行着女婿和臣子的职责。


赵佶自己像个慈祥负责的老人,专心教育儿孙,督导着他们的功课。他按时祭祖,谦虚待下,常放生禽兽,继续从道教里寻求慰藉。过去那些黄河清、甘露降、瑞鹤舞、灵芝生之类祥瑞真的带来了吉祥?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赵佶不怎么文艺创作了,毕竟没有好的纸张、毛笔和心境了。但是他的名声在外,粉丝不少,譬如金太宗。这位粉丝经常会送一些小礼物给赵佶,竟然只是为了获取……他的墨宝。金太宗将这些谢表收集起来,整理成小册子,流传了几十年。


赵佶 牡丹诗帖


洪皓出使金国,暗自派遣皮毛商人去上京、五国城互通消息,小朝廷因此获取了南宋抗金事宜,赵佶自然欣喜若狂。后来逃归南方的曹勋,带着他的御衣,呈现给赵构。他托人传信给高宗,教导后者收复中原和保存祖庙比救他更重要,不要忘记汉光武帝光复汉室的例子。


赵佶心里肯定还有希望,因为他相信那些朴实的民心不死。他肯定记得都城那些可爱可敬的百姓,在艰难的汴京保卫战里,钦宗 “驾归才及(南薰)门,士庶遥认黄盖欢呼。传报一城,奔走山呼之声震动天地。皆拦马首仰窥天表,莫不惋叹感泣,涕泗横流,不知其数。上亦为之挥泪,过州桥,泪已湿帕,殆不能言。从驾有金人数辈,见上得人心如此,亦皆惊叹。”


他相信那些忠义的臣子不死。中山府城头的陈遘不会白白死去,刺杀陈遘的叛贼不是被帐下粉身碎骨了吗?马扩不是留在太行山聚集义军抗金吗?还有更多饱受家园之丧、社稷之耻的南渡臣子,如李纲、赵鼎、胡世将,如叶梦得、陈与义、张元幹,他们知耻而后勇,胸中自有一股收复河山的壮气。


他相信那些老兵没死。那些饱受亲人被掳之辱的将士们,从战死的战友尸体堆里挣扎起来,擦去脸上的血污,眼睛里爆满仇恨,准备以牙还牙。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杨沂中、刘錡、吴玠兄弟这些西军的将领,必将成为金人可怕的对手。


在彪悍残暴的金人眼中,南人素来柔弱可欺。汉人固然内敛,不喜侵凌,但是决不惧怕侵略。痛定思痛后,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南人反而战力大增,成为金人最难缠的对手,最终成为金人的掘墓人!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瑟,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赵佶 桃鸠图


家山故土是赵佶注定回不去而又春梦缭绕的地方。


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赵佶崩于五国城。他临死前希望安葬于大宋,未果。宋使臣洪皓带着在燕京的宋臣穿着丧服,替他做了道教法事。同年早些时候,老对手金太宗驾崩。喜欢汉文化的新皇帝开始宋金议和。


七年后的绍兴十二年,宋金和议成。赵佶等人的灵柩,随着韦太后一起归葬于绍兴。魂归故土的赵佶当然不知道,他自己死后的庙号是“徽”。“ 徽”字本义有两个:作名词时,指琴上的三根弦,引申为抚琴;作动词时,指束缚、捆绑。一个双臂被捆绑着的抚琴者,形象何等贴切!


历史固然很势利,铭记着非常人之才能和功业,如宋徽宗的瘦金体、他的花鸟画、他的诗词、甚至于他的香艳故事。而因他丧命的无数的男人、女人、孩童,永远无法发声,只是他昏庸评价里小小的脚注而已。


历史也很公正。虽然赵佶治国昏庸,丧国辱权,但是他在文化上的贡献无法磨灭。他倡导和代表的典雅、简约、含蓄的北宋艺术风格,他主导编纂的《大观礼》《政和万寿藏经》《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博古图》《营造法式》等文化工程极大地丰富了华夏文化。虽然文籍舆图、宝器法物尽被北掠,但文化种子向南播撒,他们里面有李唐、苏汉臣等北宋画院名家,有携金石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等,南宋依然是鲜活文化的中心。衣冠南渡,华夏文化之根绵绵不绝、坚不可摧,暂时的苦难只是增加了文化的韧性。社稷虽暂亡,但文化永存!民族之幸!


赵佶已死,有事烧纸。


参考资料:《宋徽宗》(广西师范出版社,【美】伊沛霞著,韩华译)
蔡鞗:《北狩行录》
马扩:《茅斋自序》




本文作者:甘棠散人
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菊斋(ID:juzhai02),转载请联系菊斋。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 《宋徽宗》:宋史名家任崇岳经典作品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限量签名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他凭一己之力提升中国人的审美,为什么却被骂了千年?

‍‍‍宋徽宗与一代名妓李师师交往秘事

宋徽宗:本负惊世才,偏生帝王家

改写中国历史和精神气质的大事件,终于有一本书讲透了!‍

你好,宋徽宗


如何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

微信视频号:岳麓书社

新浪微博:岳麓书社

小红书:岳麓书社

抖音号:岳麓书社

今日头条:岳麓书社

岳麓君个人号:ylssylj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宋徽宗的逸闻轶事

点击「在看」,给岳麓君加鸡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