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周作人,100年后,我们终于能读懂他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细数20世纪的中国历史人物,恐怕很少有人像周作人那样的说不清、道不明。
新文化运动时,他和哥哥鲁迅,都是大潮里的中坚人物。
1911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年他从日本留学归来。1917年他到北京大学任教。在这里,周作人曾经为《新青年》撰稿,从此声名大振。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家,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引路人。
他开创的“趣、智、理、味、谐、闲”结合的美文文风,影响着俞平伯、林语堂、梁实秋等众多散文作家。
郑振铎说:“没有了他们(鲁迅和周作人),新文学史上便要黯然失光。”
胡适晚年一再地说:“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
曹聚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坛五十年》里高度赞美周作人,是“小品文的第一好手”。
除了被称为“小品散文之王”,他也是一位语言天才、翻译家、思想家。
他精通日语、希腊语、英语等多种语言,从《希腊神话》到《枕草子》《石川啄木诗歌集》……我们现在读到的很多希腊神话、西方作品都是周作人最早翻译的。
可这样一位在文学作品上有着极高造诣的人,一生却充满争议。
50岁时,他给自己写的两首自寿诗,一首出世,一首入世: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讲茶。
在新文化的大浪大潮里,他掉转船头,向着安静的、闲适的港湾驶去。
1960年,香港报人曹聚仁向周作人约稿,劝他写部自叙传。
1966年1月,周作人完成了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自己的回忆录。
彼时八十余岁的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自叙:“这本回想录只有‘真实’,没有‘诗’。”
意为不辩解。
他也借着别人的话语,感慨与哥哥鲁迅的不和,“我也痛惜这种断绝,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人总只有人的力量”。
而追溯自己一生,他立下遗嘱,诸多话语未道,只留下对自己作品的希冀:
“余今年已整八十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尔。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
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周作人充满争议的一生,由此落幕。
如果你也想要了解谜一样的周作人,想从他的文字中获得些许灵魂上的震颤,今天强烈向你推荐这套锺叔河亲自编订,三十年后绝版重印的——《知堂系列图书》。
孔子、荀子分别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于是周作人取“知”字给自己的书斋命名——知堂。
在这套书里,你能清晰了解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最富争议的周作人的生平、思想及其人格魅力。
让你在这个人云亦云、快餐文学盛行的时代,感受经典文学的滋养熏陶,拥有分辨是非的格局与思考力。
也于繁忙疲倦的日常里,体会到瓦屋纸窗、清泉绿茶的诗意生活美学。
01
时隔三十年,锺叔河重新编订
一套书,让你全面了解真实的周作人
1963年深秋,还在长沙街头拉板车的锺叔河,给自己仰慕的作家周作人写了一封信。
“我一直私心以为,先生的文章的真价值,首先在于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乃是上下数千年来中国读书人所最难得有的态度,那就是诚实的态度——对自己、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国家、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都能够冷静地,然而又是积极地去看、去讲、去想、去写。”
于是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锺叔河搜罗尽周作人的作品,在1986年组织出版了《知堂书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署名周作人的新书。
《知堂书话》从出版至今,已有38年历史。
就如锺叔河老先生所说,“知堂这些谈古今中外的书、谈人们读书生活的文章,确实有撼动读者思想的力量,总使我读之不厌、编之忘倦。”
周作人的人生经历,极具代表性。
他生在清朝,一生历尽三朝变迁。
入学堂,留东洋;做文章,搞翻译;任教北大,也曾投身新文化运动。
他精通日语、古希腊语、英语,并曾自学古英语、世界语。
他翻译的希腊神话和日本古典文学、俳句,神韵十足,至今仍无出其右者。
周作人的博学多才又使得他的文章内容涵盖极广,从古至今,从欧洲到日本,他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风物人情,点评独到,见解独具一格。
可以说,周作人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文学宝库。
《知堂题记》《知堂序跋》由锺叔河先生编订,从第一版至今,时隔三十余年。
今天首次将《知堂书话》《知堂题记》《知堂序跋》集结成套向大家推出。
锺叔河先生是著名的出版家、历史学家、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几乎是用一生的时间,搜罗周作人的作品。
这套书一共10册,收录了周作人书评文评、时事评论、题记、序跋文等经典篇章,并且新增了86篇周作人收藏古籍自写题记。
买书、读书、抄书、写书、译书,是周作人的一生。
朱自清曾说,周作人先生的读书笔记最不可及,“有其淹博的学识,就没有他那通达的见地,而胸中通达的,又缺少学识;两者难得如周先生那样兼全的”。
《知堂书话》共五册,从周作人一生所著的几十部文集中,将以书为题的文章完整收录。
因为周作人精通日文、希腊文、英文等多国语言,所以他读书范围之广、品类之多,非一般人可以比肩。
中、日、英、法、德、意等多个国家的书籍他都有涉猎,《知堂书话》就是他读各类书,记录下的所思、所想、所悟。
每一篇皆短小精悍,从国内谈到国外,文章的题目就是原书的书名,充满着个人读书和生活的趣味。
《知堂题记》共二册,收录了周作人题跋、小文、译后记、看书偶记的短篇。
你能从中读到他对人生和社会、对历史和文化的见解。
《知堂序跋》共三册,是周作人颇为看重的序跋文大合集。
周作人很看重序跋文和自己所写的序跋文,他曾说:
“因为我喜欢读序,所以也就有点喜欢写序,不过,序实在不好做,……做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了这书和人的特点,在不过分夸扬里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才算是成功。”
《知堂序跋》里,大多便是周作人对“书外边的意思”的记录,既可以读到他对欧洲、日本等国家的文学的见解,也有对文人雅事、市井传闻、名著杂说的探讨。
在今天推荐的这套书里,不仅能读到他对于书的见地,也能窥见一个更真实的周作人。
在《〈夜读抄〉小引》中,他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父亲,在故乡老屋里,“隔窗望邻家竹园,常为言其志愿,欲得一小楼,清闲幽寂,可以读书”。
他也倡导女性解放和两性地位的平等,他认为妇女问题的最大罪恶根源是封建制度——
“本来女子在社会上地位的低尽人皆知,俗语有做人莫做女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之语。”
他总结的读书智慧——
“读书,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
“求知的心既然不很深,不能成为一个学者,而求道的心更是浅,不配变做一个信徒。”
谈论古今之外,周作人也用寥寥几笔的篇幅,勾勒出他的生活全貌:
读古书,看花,约人闲谈,写楹联,买书,考古,印古色古香的信封信笺,刻印章,说印泥,说梦,宴会,延僧诵经,搜集邮票,刻木版书,坐萧萧南窗下……
读他的文字,仿佛在细细品味一幅宋人的山水画卷。
笔墨淡雅,不事色彩,却清丽悠远,耐人寻味。
他有博物学家的好奇,亦有文学家的成熟;有思想家的深度,亦有美学家的从容。无论你想从他的书中获得什么,都一定会有收获。
一套书,让你对这个神秘冷清的作家,多一点认识。
02
读懂周作人的美学世界
享受片刻的宁静
金庸曾说,周作人是影响其文学生涯重要的人之一。读周作人的文章,能让人心灵不再粗糙、荒芜。
周作人的文字,被称为“近代白话散文的高峰”,因为中西贯通,博古通今,他的文字读起来带着晚明文学的内蕴,极其炼字。
借着对故乡的回忆、想象以及叙述,各种各样的“雨”被他搬到笔下,写得极为美妙、怡静——
“今年冬天特别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不过这些空想当然没有实现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觉得阴沉。想要做点正经工作,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只好随便写一两行,并无别的意思,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罢了。”
读下来,仿佛去到100年前,他在北京四合院中听雨的夜晚。
听到那檐下滴水的清脆叮咚声,那水漫进房时的潺潺欢声,那蛙虫的欢鸣声和小孩子的打闹声。
连喝茶,也自有一番况味——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一篇篇况味清淡的文字,纸张翻动间,仿若置身于瓦屋纸窗边,清泉绿茶,余味袅袅,杯盏相触间,听他向你道尽人生哲学。
也是读了这样的句子,你才会明白为什么与弟弟一生不和的鲁迅,被问到中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是谁时,毫不犹豫地说:“周作人排在第一。”
他也不止是“民国散文家”。其实读过他的文字你才会发现,原来散文只是周作人无意中点亮的技能,他本质上是一位博学的学者,一位犀利的评论家,一位冷静的翻译家。
他精通日文、希腊文、英文等,读书类目涉猎极广,中西贯通,博古通今,所以他的文章饱含智性的思想光芒。
梁实秋还记得,周宅里有专用来藏书的房间,陈列的十个八个木书架上都摆满了书,中西书籍杂陈。
单从文学成就而言,他的论文曾经风靡全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儿童文学》等文章、观点,带来了极大影响。
谈论儿童文学的意义,他说:
“中国家庭旧教育的弊病在于不能理解儿童,以为他们是矮小的成人,同成人一样地教练,其结果是一大班的‘少年老成’。”
谈读书,他说:
“读思想的书如听讼,要读者去判分事理的曲直;读文艺的书如喝酒,要读者去辨别味道的清浊。”
写一篇《两株树》,其中引用到的书籍就有数十本,《南史》《唐书》《青山记》《篷窗续录》等。
他的笔下,也处处透出一种气定神闲的人生况味。
100多年前,他就告诉读者,人生中那些看似无用之事才让人获益最多——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就如作家止庵所说:
“周作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之大成的人物,读他的作品,可以从历史、现实、文化、知识、修养、趣味各方面获益。”
如果你从未读过周作人的作品,那将是一种遗憾。
现代人的生活太喧嚣了,当你的生活淹没在细碎的焦虑之中时,不妨走进他的世界,享受片刻的心静。
03
版本稀缺,锺叔河校注
典藏级装帧,仅限100套
市面上,关于周作人的作品集非常少,这套《知堂系列图书》,保持了锺叔河先生出版周作人作品初衷:
定价最便宜、装帧最大方、校订最精审。
已经年逾九十的锺叔河老先生,以周作人手稿复印件为蓝本,综合市面上周作人作品的各个版本,进行反复校勘,在编辑过程中,校改原件(印本、报章、杂志、抄件、手稿),近万张的校样,从头至尾一页页地校阅过两遍,有些卷次他看过三遍以上。
整套书,都是按照周作人文章写作的日期或首刊日期进行排列。
以时间为线,更能体会周作人心境的变化。
而且每篇文章,若有错讹、晦涩生僻之处,锺叔书河老先生都做了相应的批注、注释。
时隔三十年,首次整编再版。
全新礼盒精装,典雅高级。
光是摆在书架上,都充满了书香气息。
锁线装帧,内文排版舒朗,读起来更有沉浸感。
不论是送人,还是自留,都非常合适。
在中国书史上,鲁迅、周作人合作编译的《域外小说集》的初版印本,被公认为中国现代书史里最早的毛边本。
这次周作人《知堂系列图书》,我们也特别做了100套毛边本,并加盖锺叔河老先生的个人印章。
这个版本真的是入手了,就是赚到。
因为成本昂贵,仅做了100套,抢完就没有啦。(线下书店出售毛边本)
推
荐
阅
读
知堂系列图书(全十册)
周作人 著文
锺叔河 编订
《知堂书话》共五册,从周作人一生所著的几十部文集中,将以书为题的文章完整收录。
《知堂题记》共二册,收录了周作人题跋、小文、译后记、看书偶记的短篇。
《知堂序跋》共三册,是周作人颇为看重的序跋文大合集。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晚清(1840—1911)思想史资料选编》出版 | 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晚清思想史资料集
✦
如何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
微信视频号:岳麓书社
新浪微博:@岳麓书社
抖音号:岳麓书社
今日头条:岳麓书社
小红书:岳麓书社
岳麓君个人号:ylssylj
点击「在看」,给岳麓君加鸡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