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五)和傣族村民一起劳动生活(李颂源)
有声朗读: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
(五)和傣族村民一起劳动生活
作者:李颂源
队干部安排我们知青干点挑秧下田的轻活,给插稻秧的妇女当下手,秧苗够时,那些妇女会喊我们下水田学习插秧,不久我们也能插得又快又好了。寨子里的男人见我们肯干活劳动,也很高兴。常把水牛交给我们学习犁田扒田。很快我也学会了犁田扒田的农活。我对使用牛干活更喜欢一些,所以以后劳动我犁田的时间更多一些
犁田的脖套和犁都是私人保管的。我没这些工具,寨子的干部就把寨子里被评为地主成份的工具专门给我使用。说起这个地主真是冤枉,地在曼龙叫是多的用不完。当时的土改工作组下乡胡乱找一家经济条件略后的人家,就评这家为地主,家财杂物都充公,连劳动工具也随意拿给我一个汉族青年使用,戴上了一顶地主帽子,吃了几十年的苦头。
长时间地和村民一起劳动,彼此的情感更为融洽。大家边干活边聊天,嘻嘻哈哈时间过得很快。村民们对大城市也很感兴趣,对他们所不知道的食物都有强烈好奇心。我们也会耐心地告诉他们关心的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会离乡背井到这里,为什么人已长大了,都不跟女人结婚,脑子里都想些什么?飞机,火车是怎么造出来的。这些村民们不能理解的问题。
大家成了熟悉的好朋友后,每家每户都送来一只一斤左右重的半大鸡给我们喂养,帮我们知青户搭了一个大鸡笼,把鸡关上几天,鸡就熟悉了我们知青户,不会跑走了。平时谁家里有了好吃的东西,主要是一些鱼肉水果等食品,总会送给我们分享,寨子里的村民已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了。
待水稻种植任务完成后,天天下暴雨,南腊河水变得波涛汹涌,水势湍急,我在家门口只见一颗颗上游冲刷下来的大树飞驶而下,有的枝条上还挂着大蛇,着实骇人。
雨季没了劳动任务,傣族人到四外的山上去挖竹笋,用刀切成细丝,腌成酸笋,用酸笋煮汤,加点荤腥,,手抓糯米饭加酸笋汤,是傣家人的主食。
男人大多去河里捕鱼。有一天波樱喃家中放在南腊河边上捕鱼的大竹鱼笼里钻进了一条10多斤重的大甲鱼,那时候的傣族人是不吃甲鱼的,就送给了我们,宰杀后我们四个知青美美地吃了一顿。
九月份后雨水开始减少,水稻也开始成熟,看见稻田里茁壮的禾苗,大家以为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的年景了。但是好景不长,田里水稻开始大面积的稻瘟病,这种稻瘟病,无法可防,到头来曼龙叫稻谷几近颗粒无收,一场空欢喜。很快村民们就断了粮食,靠吃水煮老玉米度日。我们知青户,县粮食局每月还有口粮供应,看见寨里的村民无米可食,有时我们知青也从口粮里省下几斤,去帮助有婴儿的家庭,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雨季结束后,村民们纷纷上山挖山药,黄精苦克拉充饥。山上的野山药长得很肥大,一支有几丈长,有人的手掌那么宽,但不太容易挖,要挖得很深才能挖出来。煮熟后的味道还是好吃的。
旱季是西双版纳的宜居时节,每天上午雾烟弥漫,不见阳光。水果开始成熟,种植的蔬菜也进入收获季节,日子一天天的好过起来。
我们在寨子附近看见一条病牛,脖子上有四个深洞,村民告诉我们,前天晚上山上有老虎进寨咬牛,被村民们赶走了,但这条耕牛还是被老虎咬了一口。我们有点害怕,晚上出门要当心老虎。
越怕越有事,当晚我和江国梁都听见隔壁房间有大型动物进入,喘着呼呼的声响。我们房间没有油灯,只好在床上蒙头部动,过了很久听不见响声了我们才慢慢入睡。第二天天亮,我们四人去看现场,发现我们藏在搪瓷面盆里的大米只剩下一点点了。当年版纳普遍因稻瘟病粮食欠收,缺粮严重,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还是陈永坚出主意煮菜粥吃,才慢慢渡过缺粮的难关。事后我们猜想可能是寨里饲养的马匹进房吃了我们的口粮。
(待续)
作者简介:
李颂源1969年4月24日从上海虹口区上山下乡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曼龙叫村寨插队落户。1971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勐伴大队小学任教师。1982年调离云南瑶区到江苏海门市正余小学任教,至2012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本文 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