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照片】 必须说明这不是真的 ——云庄村知青的一次摆拍 (网中人)
【话说老照片】
必须说明这不是真的
——云庄村知青的一次摆拍
作者:网中人
●“云庄大食堂”声名鹊起
1968年11月19日出发的上海首批跨省插队的1000余名中学生,有31人落户在江西省新干县的云庄村。最初按照离沪出发时的军事化编制而划分的三个班,分班过日子,每天每班留一个人在家,从事做饭种菜喂猪等“班务”。由于这种“班务”不属于“生产队集体劳动”的范畴,不能到生产队记工分,所以就实行“轮流值日制”。这是插队知青“接受再教育”成为“新型农民”的重要一步,在日常生活方面与公社社员接轨——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家庭主妇,只要不是直接“为集体做贡献”,必定没有工分!
这种“轮流值日制”到一年后的1969年底、1970年初受到冲击。当时,大部分知青回上海过年,每个班即使是只有一两个人留在村里,仍然需要有人“值日”。因此,留村的几个知青觉得这样搞“班务”太“奢侈、浪费”,就想到、并实行了“合伙”:每天留一人“值日”。很快,联想到春节过后“大部队”回村了也可以照此办理,三个班联合起来办“大食堂”:确定两名“专职值日”,每天为大家做饭种菜喂猪,这样可以“为生产队集体增加了一个劳动力”……。当然,两名“专职值日”不能在生产队记工分,就由“大食堂”进行“内部核算”,按他(她)在生产队里评定的工分在“大食堂”里记工分,再分摊到“大食堂”成员头上,从而解决他(她)的劳动报酬。若干月份后协商替换人员,保证他(她)能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这一设想得到回沪过年的插友的支持。于是,1970年2月底3月初“云庄知青大食堂”正式开张。虽然没有高调宣扬,但是,在当时也是别具一格的奇葩,因为1968年11月插队之初的“集体户”在一年后能够坚持集体开伙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逆流而上”地搞多班联合的“大食堂”了。
“云庄大食堂”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屡屡成为公社、县里的“知青先进集体”,声名鹊起,也就得到宣传部门的青睐。
●一张摆拍的宣传照片
1973年的夏秋时节,上海报纸曾经发表过有关报道,还配发了一张照片。我碰巧上了照、登了报,为此,我家收藏了那张报纸。但是在八十年代以后的几次搬迁过程中不慎散失,也不记得到底是哪一天的报纸了。每念及此,总是痛心不已。
大约是2003年,我在“上海知青网”上看到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重返插队的村庄》,内容是上海知青在下乡三十周年的时候重返江西新干,片头采用的照片中就有“云庄大食堂”。现在网上还能看到那部纪录片(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可看到视频) http://zhiqingwang.shzq.org/zqVideoDetail.aspx?ID=49 。
我用截屏的办法“捡”回了那张照片。
当年记者到云庄采访,摆拍是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于是,从生产大队拿来纸张墨汁,临时在“大食堂”的门框上加贴了“云庄大食堂(也可能是“五七大食堂”)的字条(照片左上角可以看到“食堂”二字);又搬来一条长凳,让几个知青围拢在“大食堂”门口,按照摄影记者的摆布要求,留下了这个“集体学习人民日报”的镜头。照片中的九个知青自左至右是:屠惠英、郭大江、黄洁贞、王信伟、王宗仁、周秀俐、程创、徐黎虹、毛长煌。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读报情景是绝对没有的。如果说,1970年春天“大食堂”草创初期还有一些“政治气氛”,有过几次集体政治学习,办过一两次墙报,但是,经过“春插”“双抢”,加上秋后流行性肝炎突袭,这样的“政治气氛”被冲垮了,从此不复存在。
●摆拍与发表是在何年何月?
那张照片发表在上海的报纸上,肯定是1973年的夏秋时节。因为那年5月7日我在劳动中摔倒、锁骨骨折、回沪治疗,直到1974年春节后回到云庄。正是在这一期间的上海报纸上发表了那张照片,左邻右舍看到报纸的照片里有我,奔走相告,争相传阅。我这个当事人之一是啼笑皆非。有插友记得在1973年10月下半月回沪治病,在医院病房里看见过有那张照片的解放日报。遗憾的是,现在无法查阅1973年那几个月的报纸。
至于摆拍的日期,就恐怕永远是一个谜了。按理对那次摆拍,我一定会写入自己的“知青日记”,可是,偏偏在这里有一个“断层”:1973年5月7日回沪疗伤期间,有一本日记被窃,起讫时间为1972年2月8日~1973年1月10日。
那么,有无可能摆拍发生在1973年1月11日到5月7日之间?查阅那段日记,不见此类记载。从日记里涉及的人和事来判断,照片里的九个知青,那一年至少有五个是回沪过年的,其中有一个是4月18日回村的,而1973年春插大忙开始于4月21日,所以,在4月19日和20日玩摆拍的可能性是零。
至此,只能认为摆拍发生在1972年。从照片上的衣着来看,具体时间在春季或秋季。
●感言
如果说,1973年报纸上用摆拍进行宣传是当时的需要,那么,25年后的1998年纪录片中“信手沾来”使用了那张照片,至少是一种失误。对那些已经流行于世的摆拍的宣传照片,亲历者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们的事实真相公之于众以正视听,拒绝以讹传讹地误导后代。
如今搜集出版知青老照片,渐成时尚,甚至有互相攀比的趋势。所以特别应该提倡宁缺毋滥!
我们曾经听过太多的故事,
现在希望知道更多的事实,
应该留给后人更多的真实。
来源:上海休闲玩吧网
作者作品荐读
本文 由《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