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传真】在十堰,也有一个杏花村!特色产业惹人醉

2017-09-26 十堰基层党建

 

小伙伴们,你们竟然还不知道?

在十堰,也有一个杏花村!

不仅风光优美,而且特色产业也惹人醉!

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基本情况


杏花村地处习家店镇东北端,大柏河水库下游,由原崔家坪村和小柏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7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636户2472人。全村现有耕地2970亩,其中水田1050亩,旱地1920亩,人均耕地1.2亩,全村现有党员42人。


发展集体经济情况


杏花村属于山区村,土地坡度大,平地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发展了仁用杏产业及乡村旅游,主动出击引进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基地建设项目等产业,趟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发展之路。

一、盘活用好自然资源。杏花村原名崔家坪村,因后来成功发展仁用杏而得名、更名。该村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光照时间长,地表土层薄,适宜杏树生长。这让一直在琢磨农业转产的村党支部书记袁从江看到了希望,萌发了发展杏园致富的想法。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一班人争取项目、赴河北学习,找专家测土、配方、选种、育苗。袁从江亲自带头把自家的20亩田地全栽上杏树,当年,80亩仁用杏幼苗率先在村干部田里落地生根。5年过去了,虽然杏树还没见收,但是村里也已经陆续发展了500多亩,但杏树挂果当年,仅出售鲜杏一项,每亩地可收入5000元以上。后来的几年里,百姓们看到了希望,争相种杏树、学技术,仁用杏的品种也达到了13种之多,杏园发展到1800多亩。同时村两委一班人能够及时研判市场风险,避免杏贱伤农事情发生,该村成立合作社,购置杏仁脱皮机、烘干机等设设备办起了杏仁加工厂。到目前为止,杏花村杏林面积达到3700多亩,每年鲜食杏、仁用杏产量在3500万斤以上,经过加工、包装的产品主要销往陕西、河北大型食品加工厂,仅此一项产业,就能为村民们带来近500万元的年收入。

二、主动出击创造资源。2014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来丹选址筹建“丹江口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流转1000亩土地用于培育种植猕猴桃。该村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推介自己的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最终促成该项目落户。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让周边村民的500余亩土地变现,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增加了收入,而且让村集体的100余亩荒山坡地以分红的方式入股该项目,更重要是的创造了变废为宝的机会——以前一所闲置的村办小学以每年2.5万元的租金租给植物园办公。

三、 多方挖潜附加资源。近年来,随着乡村游的兴起,慕名而来的游人不断增多,但是杏花的花期短,景点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难以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如何留住游客消费,又成了摆在该村目前的一道难题。偶然看到江西婺源的油菜花海,该村豁然开朗,发现自己同样具备种植条件,更重要的是油菜花与杏花的花期基本同步。经过充分论证之后,与邻近的李家湾村协同在公路沿线种植了600余亩连片的观赏油菜。在漫山遍野杏花怒放的三月,满川金黄的油菜花海也如期而至,赏花游客络绎不绝。2017年3月,由湖北北斗星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三花节”(杏花、桃花、油菜花),吸引十堰及周边地区数十万名游客来此赏花品鉴。游人驻足的时间长了,沿线的农家乐也雨后春笋般开办了起来,天然油菜花蜂蜜、土鸡蛋又成了抢手货。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花节的两周内,农家乐及买山货的群众户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

四、用足用活政策资源。结合市里重点扶贫工程,杏花村又引进60千瓦光伏发电站项目,于日前建成并实现并网发电。按照光伏电站收益估算,该项目每年可为村里创收7万左右,成为该村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近日,重点贫困村“九有”项目之一的通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正式动工,杏花村全村5.2公里的通村主干公路全部纳入了拓宽黑化改造范围,届时又将成为该村经济增长的引擎。



经验启示


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该镇深刻认识到“能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全面推行“双培双带”工程。仁用杏产业的发起人、杏花村的“制造者”、上任村党支部书记朱辉定,杏花产业的推广者、特色农业的规划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袁从江等一批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逐渐成长为村里的领头羊。同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模式,让那些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等、靠、要”思想严重村干部腾位置,巧妙借力组织部门加大了从村干部队伍选拔优秀人才这一举措,吸引了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的本村大学生崔明阳、王丹回村担任后备干部。

二、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杏花村因杏得名,更因杏而兴。该村能够坚持发展仁用杏这个独特产业,不折腾,一届接着一届干,最终趟出了一条致富路。同时能够紧盯市场,与时俱进,在旅游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上做文章,开办乡村旅馆、农家乐等项目,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三、 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在发展遇到瓶颈时学会创新,这是杏花村蝶变的法宝之一。当鲜杏产量达到一定规模,该村转变思路,成立合作社,购置杏仁脱皮机、烘干机等设设备办起了杏仁加工厂,避免杏贱伤农事情的发生。在客流增多但未能带动消费的时候,村里发挥逆向思维,创造了一个“汉江婺源”,最终让群众及村集体实现了共赢。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

编辑|姚恒  曹婧

热文精选

太牛了!39名院士专家来十堰传经送宝!附院士专家简介

【基层党建】十堰这个村走“三型”发展之路,值得借鉴!

【党建知识】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全解析

【新闻快讯】定了!中国未来的教育改革路线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