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书法1(汉魏晋南北朝)

自然虽美,仍需描绘

中国书法赏析


“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这是世人对书法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的恰当评价。自古而今,文辞无形而书法如烙。那些或飘矫、或严谨、或如烟云落雨或如杨柳当风的笔划,都深深记录着千年的历史。当我们铺开眼前的墨卷,一幅幅不是隶篆真草,那字中其实是扑面而来的风流魏晋、雍容盛唐,还有宋之放逸,明之工稳……徜徉墨海,如品美酒,或酣或醉,实在都是至美的境界。

本卷分为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六个篇章,为您精选了中国历代书法家的传世名作三百余件,全面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其中,有“天下行书第一” 之称的《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尽书圣王羲之艺术大成;张旭狂草《古诗四帖》、《草书断千文》似野马飞足,满纸乱云腾舞;“宋四家”兼擅诸体,集古之大成;赵孟頫之行楷宽博深稳、酣畅圆润;董其昌笔力略弱,却长于空灵淡雅,别有韵味;清代书家各有其长,亦端亦怪,尽性尽理。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本卷的整理輒选过程中,突破了千百年来以圣恩好恶、人品政绩取字的因循旧制,而是从纯艺术的角度出发,选择出最能代表时代特色和艺术特点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此外,本卷还对每位书法家的生平进行了简单介绍和评述,并为绝大部分书法作品配以释文,希望可以对初入门者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

《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汉魏晋南北朝书法赏析


    汉马王堆书简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 圆厚之感。其章法已独具特色,自由疏放,有强 烈的节奏感,反映了由篆至隶的发展。魏晋时代 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重要历史阶 段,篆隶真行草诸体均渐趋完善。隶书定型化了 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并孕育着楷书 的发展。而行书、草书更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得以 定型和美化,这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 变革。魏晋书法崇尚意韵,字型优美妍媚,风流 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清雅闲逸,流露出括 淡宁静之美。在这一时期内,锺籙、王羲之、王献 之都是创一代风神俊逸之风的大家。王羲之的 《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笔势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为人千古称颂。


马王堆汉墓简(一) 汉竹木简隶书

马王堆汉墓简(二) 汉竹木简隶书

【简介】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和竹简,在反映汉初文字的隶变情况方面最具代表性。这些简的简幅较宽,书写时便于发挥书法特性。

这组简,从笔画上看,书写者颇能随心所欲地将刚柔不同的笔画揉合在一起。结构上,其中宫紧凑,四周舒展,左右避让,上下呼应,顾盼有情。特别是其波挑披拂之处,极尽波磔俯仲之能事,有一种变化奇丽的特殊意蕴。再从整体布局上看,其一简之内的黑白布局随意自然,疏朗有致,毫无匠气而显得神彩飞扬。


贤女帖 汉 崔瑗

【释文】

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憔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有信来数附书知闻, 以解其忧。

【简介】

崔瑗(78-143),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人。擅草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王隐谓之“ 草贤”,以工草书于前代。其草书师法杜操,甚得笔势,结字工巧而略疏,与杜操齐名,后世称之为“崔杜”。


宣示表 魏 锺繇

【释文】

所以博示。逮于卿佐,爱同骨肉,殊遇厚宠,圣意所弃,则又割意,必冀良方出于阿是。刍荛之言可择廊庙. 况繇始以疏贱,得 以至今日。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窃致愚虑,仍不敢献闻。深念天下,今为已平,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为前恩。横所盱睨,公私见异, 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简介】

锺繇(155-230),字元常,河南长葛人。官至太傅,世称锺太傅。善书,其书法与以后的王羲之并称“锺、王”,为后世所宗。本帖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充分 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特征。本帖与锺繇其他书作《荐季直表》、《力命表》等,都是我国早期楷书的杰出代表,垂范后世。


墓田丙舍帖 魏 锺繇 墨纸拓本 楷书 一开 纵8 . 4 X横1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墓田丙舍,欲使一孙于城西,一孙于都尉府,此繇家之嫡正之良者也,兄弟共哀异之。哀怀伤切,都尉文岱自取口痛,贤兄慈笃,情无有已,一门同恤,助以悽怆,如何!

【简介】

《墓田丙舍帖》又称《墓田帖》或《丙舍帖》,全帖共六行,计七十字,历来传为锺繇书法中的名作。在锺繇所书各帖中,

《墓田丙舍帖》的特点在于笔致闲雅、构体风流,一种生动流转、点画顾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由于在风格上,《墓田丙舍帖》的风流闲雅,有异于《荐季直表》、《宣示表》的古拙朴茂,所以米芾《书史》题为王羲之晚年所书。


文武帖 吴 皇象

【释文】

文武将队,乃得悛臣。整我皇纲,董此不雯。古君子即戎从身,昭其果毅,尚其桓桓。师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鹯。天有泰一,五将三门。地

【简介】

皇象,生卒年不详,三国吴广陵江都人,字休明,官至侍中、青州剌史,尤擅章草、八分,时号书圣。传世书迹有《天发神谶碑》、《文武帖》、《急就章》等。前人评他的草书“似龙蠖蛰启,仲盘复行”。


急就章 吴 皇象 纸拓本 章草楷 纵24.2X 横13.5厘米 启功藏

【释文】

第一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口口口口。勉力务

【简介】

《急就章》,章草,传为皇象书。此帖朴质古情’沉着痛快,文而不华,质而不野,历来是学习章草的必临范本。 今有玉烟堂本与松江本两种刻帖, 此为松江本。


得书帖 晋 张华

【释文】

得书为慰,仆诸惽疾已甚,暂西卧,归还乃悉,比将口反,不具。张华呈

【简介】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擅书,尤工章草,唐张怀《书断》列为妙品,并评论说体势尤古,可与嵇康媲美。《宣和书谱》评价他“ 作字尤工草书 ,不在摸仿。其规矩气度,似其人物”。


平复帖 晋 陆机 纸本草隶 纵23.7X横2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彦先嬴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峙,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口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口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简介】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苏州)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以《文赋》最知名。书法能章草。此帖是介乎章草和今草之间的过渡性书体。帖中用秃颖劲毫,笔意生动,风格平淡质朴,是流传有绪的西晋名家书法。幅前有古题签“晋平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书”。前隔水有宋徽宗题签“陆机平复帖”。尾纸有明代董其昌,近现代溥伟、傅增湘、赵椿年题跋,详载《平复帖》历代递藏始末。


省示帖 晋. 王导

【释文】

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忧劳,卿此亊亦不暂忘。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縠中,王制正自欲不得许卿,当如何?

【简介】

王导(276-399),字茂弘,王羲之宗叔。自幼风度远见,承袭祖上爵位,后官至大司马、大督都、丞相等职。善草、行,师从锺、卫。


雨后帖 晋 王羲之 纸本 行草书 纵25.7 X横1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今日雨后未果,奉状想口能于言话,可定便得书问,永以为训。绝妙无已,当其使转。与都下口信,戴适过于口也。羲之。

【简介】

王羲之(303-361或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少时学卫夫人书,后见前代名家法帖,博采众长,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妍美流便之体,有“ 书圣” 之称。此帖最早见于清代安岐《墨缘汇观·法书继录》。今鉴定家认为:清代以前钤印中除“ 绍兴” 小鱼外皆不真;书法有沉雄古推之气,墨色有浓淡变化,同运笔的启收、顿挫,转折的徐疾和用力相吻合,无钩摹痕迹,故此帖是古临写本,书写年代在北宋至南宋绍兴年以前。帖后有邓文原、董其昌等人跋。


兰亭序 晋 王羲之 纸本行书 纵24.5 X横69.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亊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蛊,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仲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沬,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令之视昔,悲夫!敁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简介】

唐太宗提倡王羲之书法,百般搜求,尤喜《兰亭序》,死后真迹殉葬昭陵。《兰亭序》曾于唐初有众家临摹本,而以冯承素摹本最为精善,历来俱以真迹视之。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萦带纤细轻盈,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


寒切帖 晋 王羲之 纸本草书 纵25.6 X 横21.5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 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简介】

此帖笔墨斑斓,神韵饱满,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此帖为唐人钩填本,钩填技术极为精妙。


平安帖 晋 王羲之 纸本行书

【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简介】

此帖骨格清奇,笔画各有态势,变化丰富。章法布局疏密得当,有雍容之态,酣畅之情,是王氏行书的典范之作。


快雪时晴帖 晋 王羲之 纸本行书 纵23X横14.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简介】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三希帖”之首,其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頫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全帖仅二十八字,但“字势强雄,笔力飘逸,灿若游云,矫若惊龙”。清乾隆皇帝曾将此帖誉为“二十八骊珠”,特辟“三希堂”,将此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深藏于宫内。

此帖流传至今巳逾一千五百年,是王羲之存世的唯一书法真迹。

所谓“三希帖”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堪称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三幅书法字帖。

清朝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于是他在自己卧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阁,用于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名帖,以供他随时观赏,后来此阁被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三希阁”,而藏于此阁内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就被后人统称为“三希帖”。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倒台,“三希帖”中除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仍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外(后被国民党政府转运到了台湾),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流出了宫外不知去向。

1951年11月5日,“三希帖”中王献之的“中秋无敌龙书屋快发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辗转数年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以35万元港币的价格,从香港购得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乐毅论 晋 王羲之 墨纸拓本 小楷书 四开半 纵23.4X横1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论之

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

【简介】

王羲之的正书中,智永认为《乐毅论》最隹,后人多半认同。王羲之的正书,祖宗锺繇,劲润相融,遒古中寓秀丽,足为后世典范。其他如《黄庭经》、《东方朔画赞》、《曹蛾碑》等也都是王书小楷的杰作。


黃庭经 晋 王羲之 墨纸拓本 小楷书 九开半 纵19.4 X横8.1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

黄庭经

上有黃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噓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籥盖两扉。幽闽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

【简介】

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 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孝女曹娥碑 晋 王羲之 墨纸拓本 小楷书 二开 纵23.8 X横12.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沉,爰来适居。盱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以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时娥年十四,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祭之诔之 ,辞曰:

【简介】

《曹蛾碑》记载的是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由邯郸淳撰碑文。此碑书法结体取扁势,体态从容安详,与传为王羲之的其他小楷书比,这块碑的笔画更为舒展,表现在作为主笔的横画和捺画上更为明显,隶书笔意暗存于笔画与结体之问。


中郎帖 晋 谢安 纸本行书 纵23.3X横2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号口深至,岂可为心。奈何、奈何。安疏。

【简介】 谢安( 犯! ) 􀀀3 8 5 年丨,字安石, 陈郡阳夏( 今河南太康丨人。任吴兴太守、吏部尚书。淝水之战时, 为征讨 大都督’ 破秦军后, 以功进拜太保。擅书。此贴又称《八月五日帖》, 本幅左边可见南宋高宗“ 德寿” 小鱼。 根据此帖皇印及纸、墨, 当属南宋绍兴御书院所临摹的古帖。米芾有《谢帖赞》云: “ 山林妙寄, 岩廓英举。 不繇不羲, 自发淡古。”


鸭头丸帖 晋 王献之 绢本草书 纵24.5X 横26.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简介】

王献之(343-387),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与父并享书名,史称“二王”。

此帖行笔流畅,有行云流水之感;结体妍美质朴,落落大方。


中秋帖 晋 王献之 纸本行书 纵27X横11.9 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肩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简介】

《中秋帖》为宋代米芾据王献之《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此帖笔迹流畅,情驰神纵,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米芾是二王的继承者和精鉴家,他评王献之书法为:“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


廿九日帖 晋 王献之 纸本行书 纵27X横1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 弟甚顿,勿匆不具。献之再拜。

【简介】

此帖字体端丽,潇洒秀劲,疏爽多姿,字字神逸,墨 彩飞动,出入羲之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除流传的献之楷书《洛神赋》外,其书多是行草书,此帖前二行楷行相杂,末行最后“献之再拜” 四字一笔直下,气韵天成。本帖应是王献之“ 破体” 的代表作。


东山松帖 晋 王献之 纸本行书 纵22.8X横2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新球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口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口口口给,勿更须报。

【简介】

此帖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历来释文至多二十九字。帖中笔法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其妍美流便之书风,比其父王羲之更有过之。


洛神赋(一) 晋 王献之 墨纸拓本 小楷书 四开 纵13.4X横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採,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

【简介】

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可惜传世稀少。至宋贾似道,所获者十三行,视为至宝,刻于石上,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 。王献之以前的锺王楷书,均取横势,略带隶意,而此作字形已变为纵势,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作品。


洛神赋(二) 晋 王献之

【释文】

心拫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以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珮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


疖肿帖 晋 王荟纸本 行草书 万岁通天帖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

荟顿首口口口口,为念。吾疖肿口口,甚无赖, 力不,口顿首。

【简介】

《疖肿帖》是《万岁通天帖》中一种。《万岁通天帖》又称《王氏一门书翰》,唐万岁通天年问钩填本,今存十帖: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荟《疖肿帖》、《翁尊体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献之《廿九曰帖》、王僧虔《 太子舍人帖》、王慈《柏酒帖》、《汝比帖》、王志《一日无申帖》。此卷在宋代巳残缺不全,并历经二次火灾。今卷上尚有火焚痕迹。卷后有岳珂、张雨、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题跋,惧称其钩摹精到,“王氏家风,漏世殆尽”(董其昌语〉。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翁尊体帖 晋 王荟 纸本 行草书 万岁通天帖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

翁尊体安和,仗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口邨,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皆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 月廿七日,


柏酒帖 晋 王荟 纸本 行草书 万岁通天帖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

得柏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夂,忽致厚费,深劳念截。王慈具答。唐怀充,范武骑


伯远帖 晋 王珣 纸本 行书 纵25.1X横17.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嬴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畸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简介】

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名法护, 琅琊临诉( 今山东临诉)人。王羲之族侄,以辞翰著称,擅行草,《宣和书谱》称他“ 草圣” 。《伯远帖》是王珣写的一通信札,也是传世晋人墨迹中惟一具有名款的真迹。行笔出入顿挫, 锋棱俱在;笔笔有浓淡变化,后笔过搭前笔处毫锋重迭,笔顺天成,绝无钝滞之迹;落简挥毫,字字顾盼,尽得忧游俊朗之风神。


太子舍人帖 南朝齐 王僧虔 纸本 行书 万岁通天帖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

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忤希江郢所统小郢,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简介】

王僧虔(426-485),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为王羲之的四世族孙,即王导的五世孙。南朝齐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少即擅书,得家传,工隶、行、草书,在书法理论上有一定建树,与羲献相比,他的书法没有太大突破,这件《太子舍人帖》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赵荣宗妻韩氏墓表 砖 墨笔 纵35X横3 5X厚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建昌元年乙亥岁正月朔壬午十二日水巳,镇西府侍内干将赵荣宗夫人韩氏,春秋六十有七,寝疾卒。赵氏妻墓表。

【简介】

高昌建昌元年(西魏恭帝二年,555 年),墨书六行四十五字。墓砖有刻字填朱和直接墨书或朱书两类,后一类往往先涂一层粉垩使砖面平滑易写,粉垩吸水性强,使提按转折、浓淡燥润的用笔历历在目。


田绍贤墓表 砖 墨笔 纵34.3X横34.3 X厚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建昌五年己卯岁四月朔戊午廿九日丁亥,镇西府兵曹参军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冊有九. 寝疾卒。田氏之墓表。

【简介】

高昌建昌五年(北周武成元年,559 年), 墨书五行四十四字。

北朝后期墓志书法峭厉, 此表和《赵荣宗妻韩氏墓表》则巳趋圆美。墓文与佛经的书写都应郑重、工整,然而佛经要求更加严谨、整饬,于是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区内形成有特色的经生体,这又是二者的差异。


令狐天恩墓表 砖 墨笔 纵41.6X横41X 厚4.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延昌十一年辛卯岁四月朔戊寅六日水未,前为交河郢内干将,后转迁户曹参军,字天恩,春秋六十有八,令狐氏之墓表也。

【简介】

高昌延昌十一年(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墨书,有界格,六行四十八字。书法甚得北魏《高贞碑》筋骨,又得《马鸣寺碑》用笔取势,功力深厚无寒险气。如此妙笔神韵,于石经洞中万卷遗书也难遇见。


张买得墓表 砖 墨笔 纵35.6X横36.3 X厚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延昌十五年乙未岁七月癸丑朔九日辛酉,镇西府散望将,追赠功曹吏,昊天不吊,春秋五十有六,字买得,张氏之墓表。

【简介】

高昌延昌十五年(北周建德四年,575 年),墨书五行四十六字。

写经画乌丝栏,碑志有界格,每行字数相等。高昌砖分有界格与无界格两式。无界格时,楷书兼行,短长俯仰,左右参差,各随其体。本表和《麴弹那及夫人墓表》即如此。灵秀健拔,与《张猛龙碑》笔意同趣。





未完待续


长按二维码关注四维美学
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与自我崇高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