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无锡私家花园的民国范
.吴韵 泛称江南吴越文
化,即春秋吴国
越国所辖地区文
化风情,独有的
雅致含蓄意味。
万水千山总是情 点个关注行不行
.
.
.
江南古典私家花园真的很奇妙,尽管它们都是“以景写情”的艺术精品,看起来好像都是“一样”的,但仔细欣赏,你就不难发现:时间年代不同、园子的主人不同、所在地点不一同,这些私家花园,不管你从哪个方面去看,它们都是截然不同的园林。在专业人士的眼里,苏州园林是城市园林,是古代文人、精英文化的体现,而无锡园林更多地结合了无锡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上世纪初中国进入现代社会转型期后,一批在工商经营中赚了大钱的资本家们也开始营造园林,使这个城市既有毫不逊于“世界文化名录”水准的古典园林——寄畅园这样的精品,又有一大批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晚清—民国风格园林。.
哈哈,假如你能够从时间、地点、主人这些因素看出苏州和无锡,以及整个江南一带的园林有什么不同,那你的园林鉴赏水平应该提高了一个档次。 难怪园林学者陈从周说:江南园林,明清看苏州,晚清看扬州,民国看无锡~ 江南古典园林以精巧著称,而以真山真水做景的无锡园林,大气中注入了精致的江南韵味,于民国时期声名鹊起。 年复一年,时光流转,花园里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壹
经典园林(五座)
在无锡,大名鼎鼎的园林有五座:一个古典的寄畅园,四个民国工商望族的荣氏梅园、王陈氏蠡园、杨氏横云山庄和薛家花园。这五个园林给无锡的私家花园打上一个专属它自己的鲜明烙印:以豪门望族为主的“资本家园林”与“民国范花园”。
01.寄畅园
说到无锡的园林,首推寄畅园,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古典园林。 它既具有江南园林曲屈宛转、布局妙造的特色,又借助山势,融和自然,古朴清旷。 她深受康熙、乾隆两位帝王喜爱,“寄畅园”三字就是乾隆的亲笔御书。
02.荣氏梅园
梅园原是无锡荣氏的私家园林,荣氏家族垂垂百年,是民族工商业的巨子。 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整个园子高雅古朴不失英气。 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园内还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轩、招鹤亭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
03.王陈氏蠡园
蠡园之美在于秀丽雅致,桃红柳绿,微风拂面,所有江南水乡的记忆都在这里呈现。 长长的柳堤,临水的长廊,细巧的小桥,绚丽的轩亭,好一幅“层波叠影,雪浪烟绿“的图画! 如今的蠡园是王禹卿父子的蠡园和陈梅芳的渔庄合并而成的园林。 04.杨氏横云山庄
鼋头渚真山真水园林的代表横云山庄,它依山面湖,山水絮绕,充分利用山势地形和自然水体构园。 它占据南犊山西端,深入湖中的绝佳位置,沿湖而筑,充分利用原来的山石、水体,“包孕吴越”、“横云”等摩崖石刻,收纳于园中。 在沿山和沿水处各设道路,形成环路,同时也很好地增加了景深效果。
05.薛家花园
江南第一豪宅——无锡薛氏故居是清末无锡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大型宅第。 楼台高筑,庭院深深,花厅戏台,隔水听音。
园林小景与故居建筑结合在一起,成为江南园林不可不造访之处。 不过,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是这五个无锡著名园林之外的、鲜为人知的、神秘的那些“资本家园林”与“民国范花园”里的往事。
现实中,这些园林都被完好的保留下来了,很多正在不断的完善和修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园林在不断的开发中。
贰
鼋头渚富人区(八座)
早在1916年,许多当时的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太湖之畔鼋头渚建造私家花园和别墅,先后建有横云山庄、广福寺、陶朱阁、太湖别墅、陈家花园(若圃)、郑园等,还有中犊岛的小蓬莱山馆、小萁山的锦园、五里湖畔的茹经堂,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漏窗小阁等“锡味儿”园林建筑逐年增多。目前这些太湖湖畔的园林别墅均为非封闭式建筑。
06.太湖别墅
1927年,无锡地区社会贤达王心如先生来到鼋头渚,他是书圣王羲之第六十六世裔孙,时任无锡厘金局局长。 他看中这里清丽的山水湖光,在此处购得山地40亩,在横云山庄之南建造了中西合璧的“太湖别墅”。 太湖别墅群落为依山散点式的分布,山下有太湖别墅门楼,沿山筑齐眉路,辟方寸桃园,山巅建七十二峰山馆、万方楼、天倪阁、再往湖面还有万浪桥等。 或许是与儒雅家族渊源相关,散落在青葱林翠里的别墅群落并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中西合璧,一面有廊檐飞角,一面有西式内装。 围绕着主题建筑所点缀的松柏修竹,便是处处透露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味来。
07.陈家花园(若圃)
陈家花园,又名若圃,是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兴建于1928年,建国后设苗圃。1983年,利用这里11公顷山地,建“充山隐秀”一景,内设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小区。 这里利用山涧,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积的土山,高低错落,广植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缀以杨柳、香樟、翠竹。春季花开,一派浓郁的春色。
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桥两座,直桥名“跨绿”,曲桥为“俯青”。翠湖南横跨一桥亭,八柱,歇山顶,名“荇青”,有“鱼拨荇花游”之意。
这儿空谷鸟语,芳草鲜美,小桥流水,垂荫嫩绿。 临水建有二层楼,青瓦粉墙,名“醉芳楼”。楼旁水边又有方亭,名“蓼风”。在满植翠竹的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制的竹柱,似可以假乱真,故名“个亭”。“个”为半个竹字,形如竹叶,颇具趣味。 山坡上有古典建筑群——杏花楼,共五幢,设旅游饭店。傍边的“聂耳亭”也为园主当年所建。西有菖蒲园,面积1公顷,水沼植菖蒲200个品种约2万株,花开绚丽多姿。 夏荫区之胜在于树,这里有大可合抱,茂如翠盖的鸡爪槭;姿态优雅,繁花如雪的百年白茶梅;挺拔雄伟,松针如拂尘的大王松,特别是两棵浓荫匝地的苦槠,在鹿顶山麓,已是五六百岁的高龄寿星了。这些都是陈家花园的旧物。 作曲家聂耳在充山隐秀的陈家花园阁楼里写下著名的《开路先锋》和《大路歌》。
08.郑园(湖山真意)
万浪桥南侧是“苍鹰渚”,渚上建有“卷雪亭”,是观浪最佳的地方。由“卷雪亭”循山路往上,就是“湖山真意”景区,这里原为1931年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郑明山建造的“郑园”,所占山地百亩,内有岩洞、石峰、假山、轩亭、小桥等。 1983年改建成“湖山真意”一景。在面对挹秀桥处,有一仿佛古松形成的门楼,摩崖上为姬鹏飞所书“湖山真意”。由此拾级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题额“点红”。同点红亭相对,紧贴石壁,建成半亭,名“隐胜”。穿亭而入,就是郑园原有的山洞,长达数十米,过此境界豁然开朗。 临湖有两层碧琉璃瓦、歇山顶的“天远楼”,轩昂宏丽,飞阁流丹,点缀在太湖美景之中。天远楼,取意于文徵明的“天远洪涛翻日月”诗句,倚栏望,两侧山峦错落,中间湖水溶溶,湖中岛屿纵横,景色变幻无穷。 沿着天远楼北上,出石丛中的郑家遗物山洞洞口,可看到“半亭”和“红亭”。滑石级下山,便到了十字路口。从这里向东过“拒秀桥”,就可返回鼋头渚大门。
09.退庐(蔡氏)
房舍的主人蔡缄三生于无锡城内田基浜,实业家。祖上在北塘拥有大量房产,有“蔡半塘”之称。 在他60岁时,曾出资在鼋头渚广福寺旁购地建屋数间,名曰“退庐”,作为游客休息或病人休养场所。 呵呵,谓之别墅有点言过其词了哈。他于民国26年11月11日病逝于上海。
10.何家别墅
主人何辑五是国民党行政院长何应钦的胞弟,时任国民党警察署长。 现此别墅位于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内,暂时未对外开放。
11.小蓬莱山馆
相传民国时期,荣氏两兄弟在无锡建私家别墅,荣德生在小箕山上建了梅园,荣鄂生则在中犊山建了小蓬莱山馆,有醉乐堂,观旭楼等共十二间 。据说建筑用的砖块有好几车是从南京运来的明长城的墙砖,醉乐堂就用了不少这样的砖。隐在中犊山半山腰的醉乐堂是块幽美僻静静的去处。
1951年,翻身做了主人的工人老大哥兴建疗养院,一南一北建了两个国家级的工人疗养中心。北方的选在了秦皇岛北戴河,南方的则相中了荣家的小蓬莱山庄。 兴建过程中拆除了山庄大部分原有的建筑,完工后正式改名为太湖工人疗养院,简称太工,名声大噪。
荣家原有的建筑就剩下山脚下的挂有“小蓬莱山馆” 门额的山门一座,半山腰的醉乐堂和用以喝茶、观景的堂前平台,以及小亭等几幢建筑原物了。
12.锦园
锦园原是荣毅仁伯父荣宗敬在1929年庆祝60寿辰时兴建的私家园林,因荣宗敬本名宗锦而得名。锦园所在的位置是小箕山伸到太湖里的半岛,也就是中犊岛的岸对面,是临湖眺望的好地段。
该园建成后,声名鹊起,许多文人墨客来锡游览,第一站到梅园,第二站就是锦园。 游完锦园,在锦园的水埠坐汽船可以直接去游中渎山和鼋头渚,风头盖过一水相隔的去鼋头渚的码头万顷堂。 建国后,荣家把这座花园捐献给了国家,后改建成锦园宾馆。 锦园宾馆与太湖饭店主楼配套,成为无锡市接待国宾的主要场所。
13.茹经堂
茹经堂位于宝界桥南堍的琴山之麓,也就是宝界桥去鼋头渚充山大门的半路上,它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的别墅书院,纪念性别墅,背山面湖,环境幽静,建筑精美。 1907年唐文治接任上海南洋公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监督,主持校务。1934年唐文治70寿辰时,两校校友在五里湖畔集资建造茹经堂,"茹经"是唐文治先生的号,以志纪念。 唐文治究竟为何人呢?呵呵,唐文治,江苏太仓人,民国元年(1912 年) 定居无锡。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 他创办私立无锡中学及无锡国专,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大学前身。1954年4月在上海病逝,终年90岁。 纪念馆面对五里湖,朱漆大门,门额上悬挂着陆定一手书的"茹经堂"匾额。整个建筑小巧玲珑,曲折多变,厅堂、书斋、亭廊及起居用房,一应俱全。
叁
惠山山麓(四座)
无锡市区西部惠山一带山林泉石遍布,自古是娱乐怡情的场所。这些祠堂园林是惠山祠堂群中,富有特色又极具魅力的处所。
14.愚公谷(邹园)
郭沫若题字的“愚公谷”曾经是一处明代私家园林。惠山自古是造园者的首选之地,历代名园迭出,而以明代万历年间的愚公谷、寄畅园最为著名。 愚公谷又称邹园,由无锡缙绅邹迪光所创建。据悉,愚公谷旧址范围在春申涧、二泉、原古惠山寺及绣嶂街之间,有五十亩六十景。 愚公谷堪称典型时代、典型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人园林。邹迪光作有《愚公谷乘》《愚公谷五言律诗六十首》,园内每一景都对应有一首诗。 《一代名园愚公谷》里,将愚公谷六十景制成了平面示意图。从第一景“春申涧第一曲”到第六十景“石语斋”,虽然只是用符号标出,但不难想象愚公谷当年之宏大幽邃,营造复杂。 在愚公谷六十景中,站在任何一处都如诗似画。甚至不输给寄畅园。 可惜的是,愚公谷自明代毁掉之后,盛貌不再,其所在地划分为祠堂、道路、商店等不同区域,整合起来可能性不大。但不过,其古银杏、古玉兰,池石、山泉等景物遗存成为了今日锡惠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5.惠山园
这座占地仅五千多平方米的袖珍园林,曾经是清朝名将李鹤章纪念祠堂的后花园,也就是说,园林的前庭,便是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李公祠”,而后院则是以江南园林著称的“惠山园”。 一座小园林,竟然拥有两种建筑风格,这在江南地区极为罕见。 江南园林,大都以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假山叠石、古木参天为特点,而徽派建筑,以方正庭院、雕刻的廊柱、高大的马头墙闻名于世。 为什么会是这样?作为一座饱经沧桑的江南小园林,“惠山园”有着曲折的故事。 话说一山容二虎,便在“惠山园”中体现出来了,还是先来说说李鹤章。也许真的很少人熟悉他,但肯定很多人会知道清朝的总督大人李鸿章,这个李鹤章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嫡亲三弟。李鹤章,安徽肥东人,出生于宦官世家。年轻时随父亲进京,一心想在科举仕途上功名成就。结果两年的京城考试都不中,返乡后参加乡试又名落孙山。 无奈之下,李鹤章只得放弃科举,改行学经武,并投奔到曾国藩的湘军营中,开始了征战沙场之路。李鹤章后来的成名,源自于他率淮军在无锡地区与太平天国义军的一战。清同治二年,李鹤章率领的淮军与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在无锡城下展开了长达八十多天的激战,双方各投入数十万大军,战役之惨烈,用血染无锡古运河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最终,在双方将士死伤无数的情况下,以太平军全线败退,李鹤章占领无锡城告结束。 不过,到了民国时期,因辛亥革命军进入无锡,革命军认为李鹤章效忠清庭,是个历史罪人,为他兴建的“李公祠”必须捣毁。后在当时的无锡县长力保下,“李公祠”才得以保存,并改造成了当时无锡的市民公园,变成江南园林,由此,后花园与前庭祠堂就成了两种风格。
16.潜庐(留耕草堂)
惠山龙头河,两岸布满祠堂。“潜庐”便位于龙头河北岸上河塘20号。 “潜庐”中的主厅叫做“留耕草堂”,花园靠着惠山横街寄畅园对门建造的祠堂是为纪念杨延俊所建的祠堂。 花园目前分为南北两个院落,都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原物。 南部花园 ,南边为一水榭,背后连着门厅。 东西则为水廊。此水榭也用作戏台。 潜庐有留耕草堂,望山楼、丛桂轩、戏台等景点建筑,其中池沼、回廊、亭桥、湖石、花木布局得法,小巧玲珑,紧凑别致,纳锡山秀色于园内,清丽古朴,为清末无锡优秀别墅园林之一。
17.燕庐(东大池)
惠山南麓,大池路北,穿过梁巷小区,可走进已经被无锡人遗忘的一角----东大池。 ▲这就是东大池,背景是二茅峰电视塔。 东大池为无锡西郊著名风景区,位于龙山村嶂山与莲花山之间的山谷前,东大池实为惠山山水所汇成的深潭,溪水前绕,林木葱茂,景色幽寂,秀丽多姿。 到底何为东大池呢?1918年,离大池不远的陆井人陆培之,经商致富,出资开发。 对大池疏浚挖深,修筑堤岸,在东北角建香雪亭,在池水中央建池心亭,营造垂虹、印月两小桥,又开得泉脉于山麓之畔,以“白沙泉”名之,在大池周围遍植桃柳。 为了便于溪南的人来东大池,又跨梁溪河建鸿桥一座。后因陆培之工厂经营不善倒闭,于是将东大池及所有建筑抵押给曾任陇海铁路局长的徐燕谋,徐燕谋对东大池景观极有兴趣,于是大兴土木,在路口设置“徐路”两字界石,香雪亭旁又辟游泳池。 在莲花山上建环翠楼饭庄,在池北建造“燕居池馆”,称为“燕庐”,现留有徐世昌亲笔题写的刻石一块。 徐世昌曾任北洋政府国务卿,1918年由段祺瑞的“安福国会”选为总统,后拒任。 徐燕谋以东大池位于深谷之畔,桃红柳绿,池水清澈,犹如世外桃源,即在池畔立一水泥坊,上书“小桃源”三字,从此这里成为无锡郊区游览胜地。
肆
老城厢(伍座)
古老城墙之内,达人名流汇聚,街道河流密布,也是建立私家花园的好地方。不过,这么多年来由于无锡人不太注重文化的保护,太多的园子已经不复存在。如今,能保留下来这么仅有的几座私家花园,算是不错的了哦。 18.东林书院
仲春江南,烟雨蒙蒙,空气中都是细碎的花香。一弯小河,碧水微漾;拂堤垂柳,千丝飘摇。 解放东路隔河相望的东林书院,也是一个雅致的江南园林,安静地掩映在绿树丛中。 凝神而立,忽觉微微细雨中,似有淡淡书香熏鼻。 东林书院始建于公元1111年的北宋,又称龟山书院,位于无锡繁华的市中心,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弟子、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它虽在闹市,但似乎与街市的繁华并没有太多联系。 杨时长以“东林道上闲步”为书院命名,一直传承至今——杨时就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龟山先生”,“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出自于他。 蜗居在繁华街市一隅的书院,宛如一位待字闺中的美丽女子深藏在岁月深处一般,安静又孤做,典雅又高贵。 记得年少读书,读到“程门立雪”,老师便声情并茂地讲起了杨时冒雪登门求教的故事。 那时的我们,只是懵懂无知、淘气贪玩的孩童,除了向往落雪外,哪还顾得上在意其他。
19.云薖园
地处闹市的大成巷小吃一条街上,一墙隔开了尘世的喧嚣的这座园子是近代无锡实业家、江南名士杨味云的旧宅云薖园。 它位于无锡市长大弄5号,与现在的锡剧会所为邻,建造于清末民初,园中有两层楼洋房,因其外墙为白色,故被称为“小白楼”。 云薖园的主人杨味云,出生于无锡著名官宦世家,其伯父杨宗濂、杨宗瀚曾担任李鸿章等人的幕僚,并创办了内地第一家民营纺织厂——无锡业勤机器纺织公司,大开无锡近代工业风气之先。 1905年,杨味云以二等参赞的身份,随五大臣赴日、美、英、法、比五国考察,之后又下南洋,建“小白楼”时,他借鉴和融合中西建筑造园经验,使得云薖园有古典私人园林小巧玲珑、清静雅致的意趣。
20.佚园
无锡小娄巷,有一座宁静风雅的私家宅邸,名唤佚园。园子的主人秦毓鎏,是一位出身大族的世家子弟。 这里不仅见到古树参天、楼台曲折,更见到保存完好的孙中山、胡汉民题刻石碑。 1903年,留日归国的秦毓鎏与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等人在长沙成立“华兴会”,被举为副会长。 4年后,他随黄兴参加镇南关起义,事败后赴上海,从此奔走于苏、沪之间,联络同盟会人士密谋起义。 1911年11月6日,同盟会在无锡起义,秦毓鎏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年,并通电各地,宣告无锡独立。 领导无锡起义成功后,秦毓鎏被推举为锡金军政分府总理,后称司令。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命秦毓鎏为总统府秘书,负责编练锡军,参与北伐,后又被任命为无锡县民政长,秦毓鎏的人生以及革命生涯由此达到巅峰。
21.公花园
1905年,由一些名流士绅倡议并集资,在无锡城中心原有几个私家小花园的基础上,无锡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园。
该园自建立之初至今历经三朝100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收门票,也不针对任何人设立门槛。在“城中公园”建立后不久,无锡市民按照自己的习惯给予其另一个昵称:“公花园”。 该公园被园林界公认为是我国第一个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之园。 “公花园”建立后5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所倡导的“天下为公”为“公花园”的诞生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所有无锡人的旧时光,就这样镌刻在一座小小的花园中。“多寿楼”,”同庚厅”,“九老阁”……城中公园的主体建筑,前前后后一帮老先生修出了一个岁月的港湾。 时光慢慢地终于到了老年,就像四季里的冬天,回忆悠长,留些念想…… “公花园”目前尚存的文物古迹、重要纪念建筑物有22处,其中有宋代石质饮马槽、明代绣衣峰、筑于100年前的龙岗、怀素《四十二章经》碑刻,以及历代著名书画家的碑刻作品等。 22.王氏花园洋楼(梁溪饭店)
王氏花园洋房现为梁溪饭店,地处于无锡市繁华的商业中心,原为江南巨贾王禹卿先生的宅第,始建于上世纪初,是融园林特色、古典气息、文化背景于一体的花园式宅院。 王家祖宅位于郊区,王禹卿先生感觉出入市区不甚方便,便请了著名的风水先生来锡择地,在时郎中巷买下地皮,并花重金在全国各地搜罗各种名木古石、奇珍异宝,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建造了这幢王家洋房花园。 ▲美式建筑 花园洋房共三幢建筑,即英式建筑齐眉居,法式建筑天香楼和美式建筑春晖楼,百米之内集三国建筑风格实属罕见。 ▲英式建筑
三幢洋房风格各异,中西合璧,具有典型的民国花园洋房建筑特征,是锡城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见证。▲法式建筑 除了散装老洋房外,还有一幢地下行宫——致远墅,它在老无锡人心中极具神秘色彩。
伍
古运河畔(两座)
无锡古运河清名桥旁,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南长街。这里有无锡最具特色的水乡风情:民居高低错落,码头石埠临岸而建,青砖黛瓦连绵望不到头。是最无锡、最江南的古街。
23.祝家花园
祝家花园,清朝红顶商人祝大椿的故居。 祝家花园受苏州园林的影响,建造得十分精致。北门进门有水池,池前有船坊,边上有亭台楼阁。南面有伯渎河,南北贯通。
祝家花园横向有12开间,前后共有五六进,加上天井,过道,花园,楼上楼下面积还是蛮大的。 祝大椿,字兰舫,出身于无锡南门外伯渎港,幼年丧父,从小因为家境贫寒而只能失学。16岁时他被母亲送入无锡南门曹兰房冶坊当学徒。 后又经姐夫龚少蓉介绍,到上海大成五金号当学徒。之后再随着上海开埠,外滩的兴起,1885年,祝大椿在上海虹口头坝上开设源昌商号,经营进口煤铁五金。 从此之后,祝大椿开始了自己的“大王之旅”,也正是源昌商号的盈利。
祝大椿曾担任上海总商务会董事,由此可见其商业地位之高。他创办实业大获成功,还热心于地方公益和教育事业,为当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清政府赏给二品顶戴。 1917年,祝大椿又与无锡在沪的又一工商业巨子荣宗敬(荣毅仁伯父)等发起成立华商纱厂联合会,他被推为临时议长。民国十五年,不幸遭车祸在沪去世,享年71岁。
24.莫氏花园(贺弄)
南长街附近定胜桥的莫园,据悉正在恢复中,暂时不可考……
无锡南长区虹桥下的永胜桥,曾与金钩、玉带、知足三桥齐名,相传是明代宰相莫怀古在此造相府时,营建私家花园,架在溪河上的四座桥。 至今,只有定胜桥还保持着原汁原味,为单孔石拱桥。
25.西林(安镇)
明代嘉靖初年,在无锡出了一位“甲于江左”的巨富,人称为江南吴中三巨富之首。 他就是安国,胶山堠村人(今无锡安镇),安国他受惠山寄畅园的启发,根据胶山山薄水浅的地形,在胶山南麓利用人工湖的自然景观并在山坡上遍种桂花达两里,又绕堤种树在山上遍植林木,整治西林百顷水面,并以金山、焦山的历史典故,在水中留下了两座小岛,取名为金焦分胜墩,又因地造亭台楼阁组成32个名胜景点,建成了一个面积广大的园林,称为西林。 西林是明朝中国十大园林之一,现地形地貌犹依稀可辨,规划中正在修复。西林全盛时全园有32个景点。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曾撰《西林记》记其胜。吴门画家张元春为之绘图。现残存的《西林》图存无锡市博物馆。
陆
李正园林作品(三座)
李正,无锡人,被誉为新时期的“锡派”园林大师,1949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之后辗转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苏南工专等校任职。1958年,调回家乡无锡工作。2017年2月14日,李正逝世于澳大利亚墨尔本。 李正曾说过,“好的园林,像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选了数件他的得意之作,供大家了解它们“生长”中的二三事。
26.吟苑
吟苑公园系锡惠公园的“园外园”,是观赏无锡花卉盆景艺术的专业园林,又是常年开放的有特色的公园。公园坐落在锡山大桥下,面临新运河。 看到吟苑的门脸,就感觉到了江南小园林的典雅味道,毫不张扬,用色也非常素淡。 园林布局:园南面堆叠土山,既挡住了园外杂景,又将锡山借入园中。园中开凿一条东西向的水池,融山景水色为一体。 盆景和花卉观赏区分别布置在一组以丽禾农轩为主的古典园林建筑群中,形成花丛、花山、花池、花坪多姿多彩的景观,使咫尺园林显得迂回曲折,层次丰富,分则移步换景,独立成图;合则串成长轴卷,为我国园林造型艺术的佳作。 有:云林画稿、树桩盆景馆、水石盆景馆、丽轩、渡碧桥、蒲风菰雨榭、宜啸亭、曲韵桥、绮山楼等。
27.杜鹃园
惠山东麓的杜鹃园,从1979年开始规划设计,建成于1981年,是李正文革后复出的第一件作品。 杜鹃园的源起颇有意思,1978年,市政府派专人前往北京邀请专家来锡规划景区。专家们来锡后提出:“你们本地不是有个李正吗?我们有些设计都要找他来评定。”那时候,李正还在建筑工程队里“劳动改造”。这番话起了作用,领导决定“解放”李正来设计杜鹃园。 规划园址本是山地,中间被深沟隔成两半,颇为棘手。李正结合杜鹃花喜阳、兰花喜阴的特性,在两坡背阴处散栽兰花,变“大土沟”为“沁芳间”。 在园区高地上则种植杜鹃,花开时层层叠叠,营造“一园红艳醉坡陀”的意境。 杜鹃园在1984年获国家优秀设计一等奖,建筑界泰斗杨廷宝称其“确确实实做到了因地制宜”。
28.双虹园
双虹园得名于荣氏家族捐建的“宝界双虹”因此,门额请荣智健先生书写。而荣氏祖孙三代分别为桥名、景名、园名挥毫题写,又传为佳话。 园子坐落蠡湖之畔,双虹桥堍,风景秀丽、清雅幽静,园子进门正中“双鱼竞翔”石雕,房顶是少见的蓝瓦。
再说回这羊肠小道,便在这园子一侧,寻得这堵蓝瓦屋檐便是了信步踏入,处处皆是惊喜。 若是晴天自然是好,即便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漫步小道也是极惬意的。
往期回顾
扫一扫加小编微信
支持本号打赏随意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