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走街串巷逛逛老巷子,这才是杭州有故事的地方。
.吴韵 泛称江南吴越文
化,即春秋吴国
越国所辖地区文
化风情,独有的
雅致含蓄意味。
万水千山总是情 点个关注行不行
.
.
.
江南的巷子,充满白墙黑瓦、木窗阁楼、院子水井,它们是最市井,最地道,最生气勃发的存在。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关于巷子的记忆。
杭州的老巷子,有着皇城根下的原味杭州、有着留守在闹市边的一丝清静、有着运河老街的悠然时光、有可寻觅雨巷的浪漫幻想、可寻“一代才女”林徽因、可寻南宋的“百老汇”、可遇到天水堂边·司徒雷登故居和毛爷爷到过的地方、可闻一闻南宋遗风、还可寻找地道的老杭州...
.
世外是否存在桃源?无人知晓!然而,城市之中,穿越感的历史街区,却真实存在着。
今天小编要带大家逛一逛20条老杭州的巷子,这些个巷子,你去过几条呢?
壹.南宋御街
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当时叫临安。据说南宋御街是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长约4185米。
古老的南宋御街流传着一个个传奇,白马救宋帝;各家商铺争奇斗艳,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孔凤春鹅蛋粉、万隆火腿肠、张允升百货;角角落落都是妙手回春的药堂,朱养心药膏、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还有景阳观酱菜、翁隆盛茶号等。
不过,如今走在南宋御街上,脚下是新铺的石头片儿,感觉南宋的味儿少了很多,呵呵。
南宋时期,每三年,皇帝都要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祭天仪式。
皇帝沿着御街到景灵宫吃斋祭祖,住一晚后,再返回太庙,也就是现在的鼓楼附近,这是供奉皇室祖先排位的场所。之后,再到城外的郊坛祭天,然后再住一晚后返回皇宫。
据说,皇帝车队走过时因为怕压坏石板,每次都要把石板拿掉,并铺上沙子。贰.直吉祥街
直吉祥巷,宋名夹墙巷,因其巷处于南宋东城墙与德寿宫墙之间,故名夹墙巷,元沿用,也叫达达城上路。清代时为上吉祥巷,这条巷子旁边有清道光年间建造的栖流所,相当于一个慈善机构。
这是依着南宋御街的一条老巷子,距城站火车站不远,而在这样如此热闹非凡的中心地段,竟然有一条宁静的、不起眼的小巷子,巷子里一片宁静安详的生活气息。
随着旧城改造的一步步实施,杭州城里如今能遗留下来的旧式建筑变得越来越少。身居这小巷,却一点也感受不到大都市的现代化气味。叁.大井巷
古时候有个和尚叫征韶,为了解决老百姓喝水的问题,他在城隍山脚附近凿了一个有一丈那么大的井,开了五个眼。有一年,杭州遇到一次大旱,城里的井水都干了,唯独这口井没干,老百姓就都到这里来取水了。这口井现在被称为“钱塘第一井”,陪伴了老杭州无数年。
大井有两个很有意思的传说:一是据说明朝崇祯年间,大井对门就是张小泉剪刀店,张小泉剪刀锋利无比胜人一筹,靠的就是大井的泉。
《武林市肆吟》的《大井对门张小泉剪刀店第一》中,就有“利似春风二月天,掠波燕子尾涎涎。并家新样张家好,紧对吴山第一泉”等句。
而朱养心膏药店的故事,就更广为人知了。明代万历元年,朱养心在井旁开设了一家药室,汲取井水炼制专治疮毒的膏药,手到病除,远近驰名。
有传说朱养心膏药贴了以后连拐子都能跑步。八仙中的铁拐李得知后前来一试,结果贴上药膏下地一走,便没了踪影。
另有一说则是,杭州多火灾,惟朱养心药铺从不受灾,皆因曾有一乞丐遍体生疮,哀求诊治,主人留下他调治百日而愈,乞丐临行前,为报恩情画墨龙挂于堂上以消火患,掷笔而去。问到其治药秘诀,朱老板临终前透露了秘密,无他,全是仰仗了大井。肆.白马庙巷
白马庙巷南宋时称寿域坊、粮料院巷,明清时称寿域巷、白马庙巷,民国时称白马庙巷,建国后沿用,1966年改名为红花巷,1981年复名为白马庙巷。
相传南宋高宗赵构有感于崔府君疪护之恩,于建炎年间在临安府建崔府君祠于此,祠中有一白泥马。此庙多称白马庙,又称白马将军庙,巷名由此而来。
有民间“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出使金国、主持宋金议和之事的康王赵构从金国逃归,半路在汴京遇到金兵追杀,康王与随从冲散,坐骑又倒毙路上,黑夜中迷了路。这时只见一匹白马前来引路,把他领到崔府君庙前。
白马突然消失,而立在廊庑下的泥马,却浑身冒着热汗。康王十分疲倦,坐下假寐,梦见 崔府君以杖叩地,催他快走。
康王惊醒过来,仍见有白马引导他,来到斜桥谷口,遇上了宋营军队和当地百姓。所以,赵构即位之后,就按照汴京 崔府君庙的规模在临安修建了这座白马庙。伍.皮市巷
南宋时曾设富藏库,已收管昂贵皮裘,后改为元帅庙。明代称福佑巷、升平巷。清代先称福佑巷,后称皮市巷。该巷以永宁院为界,界南为上皮市巷,界北为下皮市巷。
清嘉庆十一年,嘉兴人周士涟在此创办宗文义塾,得到大学士王文韶和“红顶商人”胡雪岩资助,专收贫寒子弟与孤儿免费入学读书。
皮市巷152号内水井,石质六角井圈,用大块石板凿眼承载井圈,保护井面。
井边供人搓衣刷被的长条石板,是旧时杭州市民生活状态的一个物证。
作为一条年代比较久远的小巷,皮市巷穿插在杭城最为繁华的闹市区之中。虽然如今已不再是杭州最热闹的地区,却仍残留着一抹曾经繁华的影子。陆.元宝街
元宝街是杭城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一条古石板路,用一百三十多块青石板铺成。元宝街东起金钗袋巷,西至中河南路,中间与牛羊司巷呈十字交叉,街长两百多米。元宝街之名,是因元代省府富藏库在朝天门外,疑其旧址在此。
1号就是源丰祥茶号旧址,朱红的木门里,是昔日为皇帝晒制御茶的地方。据说南宋的时候,皇宫里用的茶叶都先要在这里进行翻晒制作,然后才能进贡。
过了牛羊司巷,再往前就是一律的青石板路了。左侧是藤蔓肆虐的矮墙,右边是高高耸立的风火墙,风火墙中间有一扇不怎么起眼的石库门。
从黑色大门进去,便是号称“清末巨商第一宅”的胡雪岩故居。
柒.大小塔儿巷
也许,就是这条巷子,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看到了“丁香姑娘”。
大塔儿巷11号,曾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出生的地方。一直到1937年,戴望舒他一家都住在这里。
不过很遗憾,小优姐已经找不到当时的青石板和《雨巷》里的意境了。或许时间久了,这里显得些许破旧。
但仅有20米的大塔儿巷依然绿草如茵。
很快大塔儿巷就走完了,旁边的小塔儿巷显得异常可爱。捌.饮马井巷
一个关于横、直饮马井巷的巷名传说:大概在战国时候,小巷里有一座驿站。饮马井巷的巷名因此得来。
另据有关记载,巷名比较正式的由来是因为清朝时附近有清兵养马场,就在巷口挖了井,供马饮水,因称饮马井巷。而义马巷的由来,则是相传有义马救游击将军的轶事。
横、直饮马井巷顾名思义有两条,横饮马井巷东起定安路,西到延安南路,长约百余米;直饮马井巷南起西湖大道,北到染坊小区,长百米不到。
两条小巷呈十字形交叉,巷宽均为两米左右。杭州市志里这样记载:饮马井巷,明时称张司马巷,清时称饮马井巷,亦呼义马巷,巷内有井。民国后始分直、横饮马井巷。
小巷周围是一排排老房子,斑驳的墙面记载着它的年龄。老房子后面是后来新造的小区居民楼,说是新,其实建造距今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玖.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的三河交汇处。
相较于桥西、拱宸桥一带,这里更多了几分运河人家的情怀,少了一些商人的侵扰。
原汁原味的老房子,少有翻修,现如今仍住着不少“老杭州”,生活气息浓厚。
穿梭于狭窄的小巷间,不时会看到左邻右舍的居民会聚在一起,或者闲扯家常,或者打打牌、搓搓麻将,临河的人则更享受在躺椅上静静摇曳的自在。拾.蔡官巷
蔡官巷也是短短浅浅,北起清波街,南折东通四宜路,路长仅仅两百余米。
蔡官巷23号,如今成了大众默认的林徽因故居。门外的白墙已经龙飞凤舞地流淌着林徽因的诗词,勾勒出想象中的美人画像,大树下,追忆过去的人会留下合影,作为粉丝的打卡到此一游。
16岁时,林徽因游历欧洲,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之后,林徽因经过一番理性的考虑,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另一名人是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也一直恋着林徽因而终生未娶。
林徽因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古建筑的保存和修复奋斗,不知她有否料到,自己的故居也会被后人追寻。
略遗憾的是,她在杭州的痕迹已无实处可寻,唯有人们心中长忆: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拾壹.清水潭巷
清水潭又名碧沼,始名于宋。清水潭邻运河,水极清冽。清水潭与“接待鸣钟”的传说有关。
从前,有个铸钟师傅,他精心铸造了两口钟,一口进贡给皇帝,挂在金銮殿外,一口就给了杭州湖墅的接待寺。谁知,这两口钟有灵气,寺里的是雄钟,京城的是雌钟。
寺中钟声一响,千里之外皇宫里的钟,不撞也响,遥相呼应。龙颜大怒,命杭州知府把钟运到京城放到一起。
知府接旨后准备船只,打算在清水潭装钟,从水路运往北京。谁知,还没搬上船,钟就滚到清水潭里去了。河水很清,钟在水里看得一清二楚,可偏生了根一样,怎么也捞不上来。
知府吓得脸孔煞白,寺里住持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一母所生的十兄弟,一起下水,或许可捞。知府贴出告示,如有十兄弟能捞起大钟,赏银万两。果然来了十兄弟。他们在水里围着铜钟边搬边喊“大哥用力”、“小弟用力”,铜钟真的被慢慢抬出水面。
这时候,岸上看热闹的人都为他们喝彩。哪里晓得,十兄弟中一人脚底一滑,眼看着要掼跤了,最小的兄弟脱口喊了声“姐夫当心。”这喊声刚出口,那刚刚抬出水面的大钟又“轰隆”一声沉入水底。原来,十兄弟里有一个半子——女婿,算不得真正的一母十子。此后,小船经过清水潭,有时一竹篙撑下去,偶然会碰到这只大钟,发出“当”的声音。后世不少人想捞这口宝钟,却始终无影无踪。拾贰.十五奎巷
十五奎巷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从前这个巷子里有个大石龟,它的俗名本是石乌龟巷,毕竟俗名,肯定有些难登大雅之堂,故用谐音改为十五奎巷,这样听起来,是不是一下高端起来?
另外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巷里的居民多擅长骑马射箭,科举考试时10人一同上榜,算得上是十武魁巷。谐音也为“十五奎巷”。
巷子里的民居多是屋顶铺青瓦,室内多铺石板,是清末民初典型的杭州民居的“营造法式”。拾叁.三宝西路
东起莫干山路,西至教工路。东西走向,长860米,宽6米,混凝土路面。路两侧北为塘河北村商业网点,南为居民住宅。因地处三宝路西,故名。
三宝路的得名还真与三件宝物有关。
第一件宝是金茶壶(金茶杯)。传说当地一个勤快的货郎,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挑着担子叫卖四方。一天,他来到余杭塘上,在芦苇荡边巧遇1只老母鸡带着10只小鸡在泥地里散步。
货郎拿出竹罩盖住这群鸡,抓进箩筐,高高兴兴挑回家中喂养。后来,货郎卖货回家不见了鸡,房前屋后四处寻找。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上10只金茶杯闪闪发光,还有1只母鸡模样的大肚金茶壶。原来鸡群变为金茶具了。
第二件宝是金龙船。每年端午节的半夜,相传余杭塘河里会出现一条金龙船,敲锣打鼓,从青龙桥一直划到观音桥。有一年,一个运大粪的粪押头动了歪脑筋,在黄昏时摇着粪船埋伏在芦苇荡里。后半夜,金龙船果然出现,粪押头发财心切,将粪船撞向金龙船,只听“嘭”的一声,金龙船立即沉入水底。粪押头急得跺脚骂娘,随手操起一瓢大粪泼向金龙船,一条金灿灿的船桨慢慢浮上水底。粪押头连忙下水一把抱住金船桨,谁知托上岸时,金桨“啪”的一声砸中粪押头脚背。不久,伤口化脓溃烂,四处求医,却始终不见好转。他只得把金桨卖掉筹措药费,说也奇怪,等变卖金船桨的钱花光,他的烂脚就好了。
第三件宝是金钟。余杭塘河西边青龙桥一带,有一口叫钟塘的池塘。每天黄昏过后或逢天气阴雨,钟塘水面上就回旋着隐隐的钟声。当地百姓认为塘里有口金钟。有个游手好闲年轻后生想得到金钟,便可一生享福。他雇人抽干塘水,金钟是看到了,问题是不管人们怎么用力,金钟就是在塘里一动不动。就在他们商量对策的时候,忽然雷声大作,乌云密布,暴雨瓢泼。塘里的水一下子满了起来。但此后,人们再也听不到塘里的钟声了。拾肆.桥西直街
桥西直街是杭州的清幽地儿之一,由运河广场向西过拱宸桥,左转沿运河方向往南走便是桥西直街。
为什么说这里是“老杭州”的缩影,90年代以前,拱宸桥西边叫桥西,多以棚户,农村为主,桥西直街主要是当时运河西边的棚户区,是通往桥东城区的必经之路。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则更加明确,从拱宸桥头开始,向西面散发出去,北至中国扇博物馆,南至登云路,西至小河路。
桥西一带为江南水乡古建筑群,现今为中药特色街区。拾伍.五柳巷
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最大限度保持旧民居的风貌。栩栩如生的中华老中医铜像、富有故事性的中医历史墙绘与绿化带中精心栽培的中药材,都将成为五柳巷历史街区的新招牌。
五柳巷之名源于南宋时此处的一小御园,名为“五柳园”,据《杭州市志》记载:五柳巷,南起斗富三桥,北折西接城头巷。名始于清,其地旧有五柳园,巷以园名,1966年改名下友谊巷,1981年复名五柳巷。
小巷很大,仍保留这民国时期所建里弄建筑。这是杭州最后一处保留江南水乡韵味的沿河小街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了。
不同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老房子”,见证了杭州城市的变迁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五柳巷街区内以居民为主,充满市井气息,至今仍保持着老杭州人滨水而居的生活方式。拾陆.高银巷
它在南宋时叫肉市巷,又叫港灌肺岭,以出售糯米灌猪肺出名。为啥后来叫高银巷呢?说起来有个传说。
那时,灌肺岭有一个姓高的穷苦青年,捡到了一满袋白花花的银子,他心里一阵高兴,这一下穷光棍要变成财主了。可转念一想,失主要是找不到钱,也许会去寻死,弄不好还会连累他一家老小的性命。想到这里,他便守在袋儿边,等候失主。
原来失主是一位往来海外的大商人,回来找时这位高姓青年已经饿着肚子等了很长时间,令他很感动。大商人决定带他一起做生意。高姓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脱贫致富,在灌肺岭开了珠宝店。后来人们就把灌肺岭叫做“高银巷”了。
高银巷石窟门楼青砖高墙之中的“味宅”里,它成了一个知名品牌的符号。这是一座改建的老房子,古旧而精致,午后的阳光自庭心洒落,这种悠闲属于贵族。从前杭州人家墙门里的天井被留了下来,做成了一个荷花池。
天色将暗,坐在荷花池头慢慢喝一壶烫好的黄酒,是很多食客喜欢的场景。但味宅也不失现代与时尚,在古色古香的幽雅景致中,你也不时可以看到不少新潮的摆设不同寻常。
拾柒.小营巷
小营巷是一条深陷于城市腹地的古巷,禅堂阒寂,花木散影,身处闹市,却瘦似梅花淡似秋。
漫步小巷,走过一个个墙门,仿佛进入时间隧道,不经意间就会寻觅到城市曾有的足迹。
小营巷56号是为纪念毛泽东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而开辟的陈列馆;方谷园2号则是钱学森的祖宅旧居。
1958年1月5日,毛主席亲临小营巷,视察了42号、56号和61号墙门,对居民区卫生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么多年来马市街拓宽了一次又一次,相交的小营巷还是保持着原样,这些建筑才得以保留。拾捌.草营巷
传说和南宋高宗迁都有关。据《杭州市地名志》记载,“相传南宋迁都临安,兵马扎营于此,故有草营之名。”
而流传在民间的说法更丰富了。草营巷这一带的瓦肆特别有名。瓦肆就是宋元时城市里的娱乐场所。
老一辈人说,这里酒店多,据说是南宋官兵驻扎在此,而军人又特别能喝。为了助兴,酒店中集聚了众多杂技艺人,竞争还很激烈。“技高者立足,技逊者走人。”
《武林旧事》上说:技逊者被逼出京都,“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
《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有名的瓦肆应有清冷桥畔的南瓦、三元楼的中瓦、众安桥的北瓦、三桥街的大瓦等。北瓦最大,内有勾栏十三座。”当时的草营巷属于城外郊区。
瓦肆中为了便于表演和分隔观众,常用栏杆或布幔隔挡,当时人称“勾栏”,并非后世专指妓院的那种勾栏。
拾玖.耶稣弄堂
在美丽的杭州下城区,有一条东起中山北路、西至延安路北段的300米小路,她的名字叫“耶稣堂弄”。为何一条中国的街道会以基督信仰创始者的名字命名,其中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耶稣堂弄在宋代时,原为一家药店。1147年(宋绍兴十七年),左丞相薛昂以花药圃施与僧慧观筑庵,名“四择胜”,改建为佛刹,因此也称兴福寺巷。到了近代时期,不少传教士来华传播福音。
1860年,美国传教士胡思登、郝理美来杭传教。杭州卢藩台拨给巷内荒地十余亩,建成礼拜堂和男女书房及宿舍五六幢,命名“天水堂”,俗称“耶稣堂”。而位于教堂附近的小巷,因而被更名为“耶稣堂弄”。
当然让天水堂与耶稣堂弄闻名于世的,乃是跟一个美国宣教士的中国情缘息息相关。1868年,有位叫司徒约翰(司徒尔)的美国人,被美南长老会派到杭州宣教。1873年,他搬入耶稣堂弄,并在天水堂牧养教会。司徒约翰在杭州生活了45年,把后半生奉献在这块古老的土地。
此外,隐藏在弄堂里的白鹿餐厅在杭州的美食圈里也颇有知名度。如果你有机会到杭州,不妨到这条小巷的司徒雷登故居走走,抚今追昔,感悟司徒家族与中国的传奇见证。贰拾.孩儿巷
孩儿巷98号位于杭州市中心,因宋代巷内多泥孩儿铺,所以宋称之为泥孩儿巷,元代改称孩儿巷。
提起孩儿巷,不少杭州人讲起这个故事:很久以前,巷子里住着一对孤儿寡母。一天,隔壁店门前晒着一排受潮的白鲞,那家小儿乘人不备,捡着一片白鲞,藏在身后带回了家。母亲见此夸儿子小小年纪知道顾家,今后一定有出息。
此后,小儿如法炮制,屡屡得手,成年后终因盗窃缉拿归案,行刑那日,儿子要再吃一口娘的奶。其母撩开衣襟,儿子一用力,将娘亲的奶头咬下。
儿子伏法,其母悬梁自尽……人们把故事里的小巷称为“害儿巷”。杭州话里“害儿”与“孩儿”读音相近,久之,小巷也就成了“孩儿巷”。
孩儿巷98号是典型的晚清民居,三进,前楼、后楼、前后厢房、天井。门窗格子用万字、冰裂纹图案,后檐短窗用蚌壳窗纸。后经过整治已成为下城区文史博物馆及陆游纪念馆,对它的保护整治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物的空间格局、建筑构件,很好的体现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寓居孩儿巷和山子巷间,明万历间兵部侍郎宋应昌曾居孩儿巷。巷西原建有经略华夷坊,俚称西牌楼。孩儿巷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还在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名闻遐尔的不朽诗篇:“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杭州这些“神秘”的地方,你可能经常走过路过,却不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
杭州不止西湖和雷峰塔,丢掉景区攻略,用心去感受老杭州的小街小巷吧。
当我们重新去走走这些或许陌生的老巷子,或许你对杭州会有新的认识。
部分图片来自资料和网络,一并感谢!
往期回顾
扫一扫加小编微信
支持本号打赏随意
长按二维码
关注“吴之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