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视频】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击关注👉 教学 2023-01-02

长按二维码关注“教学”
免费同步辅导,免费海量资源!

课文朗读音频↓↓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课文学习视频↓↓


电子课本


知识点归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梳理

课文问答

文学常识: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诗歌集《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1)本文的写作顺序,以空间的转换位顺序,从……到……;(2)提供了本文划分段落的依据:“百草园”、“三味书屋”。

4.主题思想:本文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二、课内语段阅读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段文字作为温州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方位),百草园的(名称),百草园的(变迁),最重要的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乐园)。

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从“最末次的相见”来说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漠,所以用“似乎”;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确有一些野草,因而用“确凿”一词。

3.从本段文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我”对百草园的感情。( “乐园”。)

4.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又酸又甜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分层 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

“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

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

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理解填空: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__静态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__由低到高___________,“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__动态____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由高到低____。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___整体_____的描写,“单是”则是_局部__性的描写。

请用//在选文上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答:1、从整体来写春夏秋百草园的乐趣。2、具体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的乐趣。

18.这段文字从事物的颜色、声音、形态、味道、动作五个方面写出百草园里动物、植物的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19.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热爱自然的少年。

(三)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你性子太急,来不及等到它走到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A扫开  B打扫  C暴露  D露出  E支  F架  G拉  H牵  J撒  K投  I系  M捆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2.文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作用:表现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

3.文段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用: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5.捕鸟之事一直是“我”的记忆中的乐事,闰土父亲说“我”太“性”而少得的话给“我”启迪:遇事要沉着镇定,所以难以忘怀(言之成理即可)。

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四)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选文段第二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答:不知道。“也许是”表猜测的语气,连用三个“也许是”表现了作者告别百草园时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理。

请说说选文②中用了“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对于离开百草园的感叹及惜别的不舍之情。

4.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

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的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

5.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

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选文②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以及“我”对他有什么态度?(老先生给我的印象及我对他的态度。)

答:外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而我对老先生也是充满着恭敬,敬佩。

从选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的内容有标点这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老师会读,而学生却没有读懂,所以乱读一起。

请理解文章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答:表达了我于那段生活的怀念、惋惜和惆怅之情。

4.鲁迅先生一直很尊敬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请从选段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戒尺”“不常用”,“罚跪的规则”“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先生读书入神时“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等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如果你刚上学,老师就让你像文中学生所读的内容,你会感兴趣吗?为什么?你又会对教育部门提那些建议呢?    

答:不感兴趣。原因是所读的内容艰深,脱离儿童的实际,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6.选文语言准确,传神、逼真,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如选文后院寻趣中“爬”、“折”、“寻”、“捉”、“喂”等动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在园中寻到的乐趣。(答案不唯一)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这两部分是通过一个过渡段连接起来的。

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乐闻(美女蛇的故事)、乐事(捕鸟的乐趣)。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三味书屋苦中有乐。“苦”:要求严厉,不自由:①先生严肃;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乐”: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③课间休息乐。小园捉苍蝇喂蚂蚁、偷描小说绣像、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二、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矛盾的表现:①“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先生却挺“和蔼”。②先生让“我们”读书,后来“我们”“静下去了”,他却“还大声朗读着”。

评价:对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明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四、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

1.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这段文字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妙趣横生。先是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藤、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又酸又甜。

2.“单是……”是强调的重点。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3.示例: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变幻莫测的银子岩,风姿绰约的大榕树;也不必说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


五、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体现出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作者儿时,读长妈妈给“我”买的《山海经》,看闰土父亲雪地捕鸟,坐船看社戏……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留恋;对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与三味书屋折蜡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儿童天性的肯定;而在《二十四孝图》中,对郭巨埋儿的故事极度反感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健康成长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课文图文解读


END



免责声明:素材来自网络仅供教学参考,版权归著作者,若侵联系即删。如有帮助请分享转发!

扫码关注我们,每天获取精品教学资源!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实用资料

喜欢,别忘了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