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在明绝食隐藏着东亚变局? 韩国前外交高官解读

凤凰网国际智库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2024-01-07
 导读:8月,美日韩“戴维营峰会”落幕,同意扩大三国的安全和经济合作,将地区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制度化”,众多评论认为这是美国印太战略在东北亚进一步深化的信号,或将引发东北亚阵营分化。美日韩三边关系变化的主要突破口在于尹锡悦为代表的韩国保守派政府执政后内政外交路线的急转,去年大选中,尹锡悦仅以微弱优势击败前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近日,共同民主党党魁李在明以绝食来抗议尹锡悦政府包括默认日本核污水排海在内的多项政策,而尹锡悦则史无前例地将逮捕李在明的提案送上国会,这表明韩国国内政治仍充满激烈的冲突和变数。如何解读韩国国内动态对东北亚整体政治走向的影响?    本文为对韩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文正仁的专访,文正仁曾是金大中、卢武铉、文在寅三届左翼政府的重要智囊,曾在金大中政府时期主导发起对朝“阳光政策”。在诸多国际问题上,文教授即是亲历者也是决策者。他认为,成立“东亚版北约”曾是美国杜勒斯、坎贝尔等人夙愿,通过今年8月的美日韩首脑峰会,美国向此目标更进一步,但是韩国受益有限。美日韩三方机制存在两个弱点,一是美韩国内政治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二是三角关系内生的不稳定性。例如,日韩关系虽在尹锡悦推动下得以修复,然而,回避日韩之间历史问题的做法,却无视民意倾向,导致尹锡悦支持率下降。左翼领导人李在明绝食抗议,直接原因即为为抗议尹政府对日本核污水排放的纵容态度,深层原因涉及两党政治及个人恩怨。公众对李在明的同情,也反映了对尹锡悦亲日政策的不满。    中韩关系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文化和历史上的冲突因素始终存在,而西方媒体的对华敌对报道也影响了韩国民众的情绪。中韩关系短期难有改观,但如果韩国左翼4年后执政,双边关系或有转机。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转载本文,供读者思考。本文原刊于“凤凰网国际智库”,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李在明绝食隐藏着东亚变局?韩国前外交高官解读

来源|凤凰网国际智库


▲ 9月19日,文在寅前往医院探望已绝食19天的李在明。图源:澎湃新闻


问:关于近期闭幕的美日韩戴维营首脑峰会,会议前,尹锡悦总统曾将本次峰会称为韩美日三方合作的“里程碑”。从会谈结果上看,您觉得本次峰会是否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正仁:这对美国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对韩国而言并非如此。美国一直希望在东北亚建立类似北约的区域军事集团。因此,这次峰会对美国来说可以视作“里程碑”。但我认为对韩国而言,峰会还达不到“里程碑”的高度,强大的韩美同盟已经存在,韩国与美日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三边安全合作。除象征性成就外,峰会对韩国并没有额外好处。


1954年8月3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提议成立类似北约的“东北亚条约组织”(NEATO),成员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但韩国总统李承晚强烈反对该提案,因为他不信任日本。


此外,日本的和平宪法构成了另一个障碍。加入该集团有可能使日本卷入另一场战争,当时的日本公众对此持谨慎态度。这就是“东北亚条约组织”最终流产的原因。


库尔特·坎贝尔是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设计者,奥巴马政府时期,他担任过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曾力促日韩合作,并希望以此强化美日韩三方安全合作,但坎贝尔的努力起初并未奏效,日韩关系因历史问题而恶化。


但在不久前的戴维营峰会上,坎贝尔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果。通过本次峰会,美日韩三边合作朝着机制化的方向更进一步,形成了类似“东北亚条约组织”的机制安排,这对印太战略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从峰会中得到了一切。日本也获益匪浅,比如未向韩国让步,便通过三方合作强化了导弹防御能力。


我并未发现韩国有任何大的收获,因为既有的韩美同盟和美日韩安全合作一直运转良好。但也需要承认,尹锡悦得到了心理上象征性的奖励。


问:有评论称,本次峰会的要点在于三方合作的“制度化”,称其能够维护三国在安保等领域的既有合作水平,避免既有合作因政府换届等出现“倒退”,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您觉得影响韩美日三方合作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日方似乎非常担心韩国政府换届后,韩国对日政策反复,破坏三国合作,您如何看待日方担忧?


文正仁:是的,三边合作的“制度化”可以被视作戴维营峰会的最大成果,但我觉得存在两个不稳定因素。一个源自国内政治,另一个源自三角关系内在的不稳定性。


韩国政府换届,可能会极大影响美日韩三边关系的未来,而韩国对日政策“反复”,以前发生过,日方的担忧也是相当合理的。比如,金大中总统在1998年10月与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签署了《未来伙伴关系宣言》,韩日关系得到显著改善。然而,随着慰安妇、日本殖民时期强征劳工以及独岛等历史问题被政治化,日韩关系迅速恶化,甚至在亲日派保守政府执政时期也是如此。这能够说明为何有些日本人对日韩关系以及美日韩三边关系的未来持怀疑态度。


美国同样如此。如果特朗普明年再次当选总统,美日韩三边合作将面临重大挑战。国内政治变化可能会成为三边合作的主要不稳定因素。


此外,从几何角度来看,三边关系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如果三国之一放弃或背离承诺,三边关系就注定会失效或崩溃。


▲ 8月,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华盛顿郊区的戴维营举行会晤。会后发表名为《戴维营精神》的联合声明,称三国将启动“印太地区三边对话机制”,定期举行三方联合军演。图源:npr

问:有前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此前韩国方面拒绝与日本分享雷达数据,为美国防范朝鲜导弹威胁制造了障碍,美方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采取更为繁琐的办法获取信息。日韩曾经签署过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但2019年韩国曾决定废止这一协定,韩国方面废止该协定的原因是什么?


文正仁:我不认同美方官员的观点。文在寅政府从未终止GSOMIA,当时事出有因。2019年7月1日,日本政府对韩实施单边制裁,涉及三种关键半导体原材料。日本声称韩企向潜在敌对国家如中国和朝鲜非法转移了日本的关键技术和原材料。


日方指控并不真实,韩国政府对此非常愤怒。韩企完全遵守国际监管体制,如瓦森纳协定,从未参与过此种行为。单边制裁被视为日本政府针对韩国的政治报复,惩罚韩企,真实原因是韩国法院冻结了部分日企在韩资产,这些企业在日殖时期参与了强征劳工。


对文在寅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关乎信任的问题。如果日本不信任韩国,韩国又如何能够通过GSOMIA与日本交换敏感军事信息?当时的文在寅政府回应,除非日本解除制裁,否则韩国不会在当年11月续签GSOMIA,该协议本应每年11月续签一次。但是,文在寅政府最终并未废止GSOMIA,部分原因是受到美国的压力,部分原因是军事需要,尽管协议的范围和深度受到了限制。

前美国政府官员的表述可能不够准确。作为GSOMIA的补充,韩美日另行签署了《三边信息共享协议》(TISA)。韩美之间的信息交流非常密切,美国可以同日本分享这些信息。因此,我相信日韩之间的信息共享没有出现重大中断。


问:关于韩美日戴维营峰会,韩国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表示韩美同盟已足够强大,韩日合作没有必要,您对此如何评价?


文正仁:是的,这是韩国共同民主党的基本立场。对戴维营峰会持批评态度的人士认为,现有的韩美同盟和美日韩三方合作已经足够强大,可以保障韩国安全。新的三边机制不会为韩国带来任何额外好处。它可能受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的影响。


峰会文件之一的《协商承诺》(Commitment to Consult)明确指出,尽管美日韩承诺在应对地区共同威胁方面进行协商,但并不存在国内和国际法意义上的“义务”。拜登政府也明确表示,三边机制是一个协商机制,并非联盟。但是批评者担心,这种三边机制可能会向日本发送错误信号,诱使日本保守派推动修改和平宪法。他们一直在通过再军事化来争取修宪,最终达成变日本为“普通国家”的目标,即将自卫队变为正规军队。许多韩国人对此十分担忧。


这可能等同于开启日本“再军事化”的潘多拉魔盒。批评人士担心,在日本就其历史错误进行真诚忏悔和道歉之前,如果允许其再军事化,日本军国主义的旧传统很可能死灰复燃。


韩国自由派和进步派认为,届时重新封印日本军国主义将成为巨大挑战,对戴维营峰会的批评正是源自于此。事实上,为了眼前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而牺牲历史,将进一步加剧韩国人民的伤痛。


问:在今年的 815 光复节演讲中,尹锡悦总统没有就历史问题与核污水排放问题攻击日本,反倒称日本为具有共同价值观,追求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您如何评价尹锡悦总统的演讲内容?


文正仁:是的,这确实很不寻常。传统上,韩国光复节总统演讲总是涉及历史问题,并敦促日本忏悔和道歉。


尹锡悦总统今年没有提到历史问题,相反,他强调了日韩共同价值观,以及深化日韩合作的必要性。对于尹总统来说,与日本合作,共同应对朝鲜核威胁及中国崛起带来的安全和经济挑战,比提醒民众日本的历史错误和尊重韩国民众的历史记忆更为重要。


大多数韩国人并不认可尹锡悦的演讲内容。他们认为,如果历史问题得不到解决,日韩关系无法更进一步。历史是未来的镜子,如果这面镜子支离破碎,我们便无法清晰地看到未来。


我个人认为,为了安全和经济利益而牺牲历史问题是不可接受的。安全、经济和历史问题应当同时推进,而不是依次推进。


问:您如何看待韩国在野党领导人李在明的绝食抗议,您觉得他会成功吗?


文正仁:我不知道。对李在明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政治时刻。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成功。但绝食抗议也将让尹锡悦政府置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李进行绝食的直接原因是抗议将福岛核污水排海,但也涉及其他原因。李认为尹总统不尊重民主原则,藐视在国会中占多数席位的反对党。李在明认为,如果没有朝野的相互尊重,如何能追求民主政治?朝野之间的相互认同已经成为事件的主要原因。

个人层面,李在明与尹锡悦也有恩怨,李认为尹锡悦政府滥用检察权。文在寅政府时期,尹锡悦曾出任韩国总检察长,尹当选总统后,韩国检察系统已经对李在明及其亲信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李认为尹锡悦滥用检察系统进行政治报复。


我想再次强调,我不知道李在明的绝食是否会成功。但李在持续获得公众同情,所在政党及其本人的支持率都在上升,尽管幅度很小。


▲ 抗议日本核污水排海方案的韩国民众。民调显示,85%的韩国民众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海。图源:ap

问:往年光复节前,韩媒就历史问题批评日本的文章很多,但今年很少。往年光复节前的慰安妇纪念日,韩国民众会在日本驻韩使馆前举行大规模集会,但是今年的集会在室内进行,而且规模很小。您觉得韩国民众的对日观感是否已经出现变化?


文正仁:我不这么认为。韩国公众的对日观感仍然是负面的。比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反对福岛核污水排海。抗议尹锡悦亲日政策的公众集会几乎每周都有,尹锡悦的支持率正在下降,部分原因就是他的亲日政策。


尽管韩国主流媒体没有充分报道反日集会,但与强征劳工、慰安妇、独岛和东海命名(关于日本海命名问题的日韩争端,韩国称日本海为东海)等主要历史问题有关的公众集会仍在进行。


尹政府为改善民众对日观感做出了努力,但反日情绪不会很快消失。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对日韩关系前景并不那么乐观。在韩国,随国内政治氛围变化,(政治人物的)对日情绪可以轻易扭转,前总统李明博曾被认为是亲日派,但出于国内政治需要亲自视察独岛,令日本大失所望。前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与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前日本首相岸信介私交甚笃,但朴槿惠与外界预期相反,在慰安妇问题上对日态度十分强硬。这就是日本政府和民众对尹锡悦政府亲日立场更为谨慎的原因。


问:日本知名媒体人泽田克己回顾了文在寅执政期间的日韩关系,他表示文在寅执政的第一年韩朝关系紧张,文在寅重视韩日合作,此后韩朝关系转暖,韩日合作重要性下降,韩日关系随后恶化,似乎韩朝关系才是影响韩日关系稳定的关键因素。您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文正仁:我认为这个观点部分正确。的确,如果韩日能够就朝鲜政策达成共识,韩日关系便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例如,金大中总统推行了“阳光政策”,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力挺,韩日关系一度非常融洽。


但我不认为朝鲜是影响日韩关系本质的关键因素。以文在寅总统为例,他真诚地希望改善对日关系,他呼吁日本前首相安倍与之合作,共同应对朝鲜和其他地区安全、经济问题带来的威胁。


与此同时,文在寅表示,解决历史问题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民意共识。文在寅建议安倍,韩日应该在安全和经济问题上加强合作,同时逐步解决历史问题。

但安倍首相却回应,除非首先解决历史问题,特别是慰安妇和强征劳工问题,否则不会在安全和经济问题上对韩合作。两位领导人进行了四次会面和十一次电话交流,但未能产生任何积极的结果。众所周知,安倍的态度非常固执。

总之,朝鲜半岛内部关系在塑造日韩关系方面很重要,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问:本次戴维营峰会,韩美日三方表示愿与朝鲜进行不设置前提条件的对话,但拜登执政初期,美国曾明确表示不会与朝方进行无条件对话,您觉得美方态度为何会出现变化?


文正仁:我认为这只是措辞变化,并非实质改变。拜登上台以来一直在向平壤传话:愿意不设前置条件,重启美朝会谈。但美国同时强调:“在工作层面会谈举行之前,不会进行首脑外交”。朝鲜没有对美方提案作出回应。


去年五月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尹锡悦政府立场强硬,强化自卫姿态,提升韩美联合军事演训的频率和强度。美国也更频繁地在韩国部署战略武器。更重要的是,美韩已同意加强美国的“核延伸威慑”,以应对朝鲜核威胁。


平壤也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回应,加强弹道导弹试射。自2022年5月以来,朝鲜进行了40多次弹道导弹试射,数量达到70多枚。军事对峙不断升级,半岛局势日趋紧张。


以往,朝鲜曾对中国的两项提议表示接受。一是“双中断”:美韩中断联合军事演训,以换取朝鲜中断核试验和导弹试验;二是“双轨并行”,即同时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创建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


但现在,朝鲜表示这还不够。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7月发表声明:“即使美国暂停联合军事演训,停止部署战略武器,我们也不会恢复对话。”她表示,即便美国撤出驻韩美军,朝鲜也不会与美国进行任何有意义的对话,因为这些措施都是可逆的,美国从韩国撤军也是可逆的,美国可以在15天内重新部署军队至朝鲜半岛。

因此,除非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新提案,包括谈判内容的根本转变(比如从无核化到核裁军谈判)、敌视政策的消除(比如解除制裁)和最终的外交关系正常化,恢复与朝对话将会非常困难。


问:近年来韩国民众对华敌意不断加剧,您觉得中国如何才能改善韩国民众的对华好感?有学者将韩民众对华好感恶化的历史追溯到了中国的“东北工程”,这个项目在中国国内鲜为人知,您觉得韩国媒体是否刻意放大了这个项目的影响?


文正仁:20年前,“东北工程”是引发韩国反华情绪的根源。“东北工程”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一个学术项目,是清史研究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参与项目的中国历史学家将古代朝鲜王朝高句丽,视为中国的一个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这引发了韩国民众强烈的反华情绪,韩国民众认为自己的历史主权遭到侵犯。然而,这个问题似乎不会再度引起韩国的反华情绪,因为中国政府已采取适当的措施,该项目目前也已经结束。

自2016和2017年以来,萨德问题及相关的中国经济、文化制裁无疑加剧了韩国人民的反华情绪。


还有其他问题。它们大多与文化认同有关。例如,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一名身穿韩国服装的中国朝鲜族。韩国年轻人抱怨韩服被介绍得好像是传统的中国服装。还有中国电视节目将泡菜介绍为中国美食,这也极大刺激了韩国年轻人。最近,中国东北的地方政府没有允许韩国游客参观旅顺的安重根义士就义处和抗日诗人尹东柱的出生地(吉林省龙井市)。虽然这些景点只是出于维修目的暂时关闭,但韩国媒体称这些措施是出于政治动机。这种文化冲突在网络空间中不断加剧,强化了反华情绪。


西方媒体在塑造韩国民众反华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媒体通过夸大中国的国内政治和军事外交立场,成功地妖魔化中国。有关战狼外交的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韩国大众媒体一直在散播这些西方报道,并没有适当进行过滤,相反,他们一直在追随西方媒体的报道风向,促成了反华情绪的形成。


中国政府最近解除了中国旅行团的赴韩禁令,我认为这将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中国政府和民众应该加强与韩国的交流合作。考虑到中韩之间的互动规模、地理位置和互联网,中韩避免分歧和冲突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也许可以尽量减少中韩之间的冲突因素,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因素。政治家、精英人士、专家和媒体界人士都应该避免将中韩关系政治化。


问:您觉得明年的美国大选,是否有可能为中韩关系改善带来契机?


文正仁:我表示怀疑。是的,中韩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关系影响,了解美国政治走向非常重要。


如果“反华”或“对华强硬”仍然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共同的集结点,中美关系将变得非常不稳定,中韩关系将受到负面影响。即便特朗普再次当选,情况也不太可能好转。


但如果韩国反对党在4年后赢得总统选举,中韩关系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不管中美关系如何,韩国新政府可能会尝试改善对华关系。但在尹锡悦政府任内,我不指望会有多大变化。


*文章原刊于“凤凰网国际智库”。


  FIN  点击图片链接阅读更多文章

“美国万万不能切断与中国的另一种特殊联系”: 麻省前校长疾呼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下手? 一场更深远的暗战浮出水面


刚刚重磅抛出的“中国方案”, 点出中美最意外的一条共存路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