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 | 史记韩城 风追司马
在陕西省韩城市每逢清明时节数以万计的中国人都会聚集在这里举行一场隆重的祭祀典礼。中国人有祭奠圣贤的习俗,韩城人所祭祀的则是两千多年前汉朝的一位太史令司马迁,这一传统也一直保持了两年多年。3月31日,2017年丁酉年“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在韩城市的司马迁祭祀广场再次举行。作为中国三大祭祀品牌活动之一,“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村司马迁祭祀”演变而来,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最后形成了“风追司马”的文化内涵,也塑造了“史记韩城”的城市符号。司马迁,一位太史令,为何有如此大的号召力与凝聚力?
司马迁:中华民族的脊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西南高门村) 人。西汉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幼年耕读于故里。 十九岁时家徙茂陵,到京师长安。 二十岁时游大江南北,考察风俗,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二十八岁,入仕为郎中。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 春正月为郎中将,奉使西南夷设郡置吏。 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读史官所藏图书,获得了有利的修史条件。 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并加紧了《史记》史记的撰述。 七年后,即天汉三年(前98),为李陵降匈奴事辩解而下狱,惨遭腐刑,蒙受了极大的屈辱,痛不欲生。 但每当轻生之念萌生,司马迁耳边就回响起父亲临终时的遗教,以及自己发愿完成一代大典的决心同时眼前展现了一幅幅古人发愤著述的画面。 自古以来,权贵富人生时显赫,死而名灭,多到不可胜记,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毅力、崇高品格而做出了一番事业的人才能名垂后世。 这就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一唱三叹、反复申说的“发愤著书” 说。 受李陵之祸,使司马迁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 他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发愤撰述。 出狱后任中书令,虽任尊宠之职而心如冷灰。 他把自己的愤懑和不平倾注在《史记》 中,成为“一家之言”,表达了鲜明的爱憎感情。 他同情人民的苦难,揭露专制统治的黑暗,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 这一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摘自张大可译《史记(白话本)·导言》
《史记》:体大思精的国学根柢书
体大,指«史记» 的五体结构和系统性。 思精,指《史记》 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进步性。《史记》 内容丰富,贯通古今,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 用五十二万多字,写了三千年历史。文字精炼而知识包罗万象, 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 鲁迅评价«史记»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就是说«史记» 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都达到了高峰,是人人必读的一部奇书,一部国学根柢书。
——摘自张大可译《史记(白话本)·导言》
如何走进《史记》?
小编认为,为了降低阅读难度,可以从白话文入手。这里推荐张大可先生的《史记》白话本。张大可教授,毕生研究史记,是国内史记研究的翘楚,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张大可教授的译文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普及性,是其独立的研究成果,因此译文风格统一。
小编来带大家看一看这个译本的内部是如何安排的。相信可以让大家对如何读《史记》有了更多的认识与理解。
史 圣 颂
史圣者,司马迁也!《史记》者,史圣之雄文也!韩城也,史圣之桑梓也!史圣之才奇,《史记》之文奇,韩城之气奇,堪称“三绝”,叹为观止也!
史圣者,天下之奇人也!诞于景帝丙申,相与汉武始终,以《史记》闻,以风骨奇,十岁诵古文,弱冠游京师,问学于安国,闻道于仲舒,观书于金匮,讲业于齐鲁,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斯学问之奇也。二十南游江淮,中岁奉使西征,仕为郎中,扈从武帝,饱餐秀色,网罗遗闻,笼天地之浩气,吐风云而成史,斯游历之奇也。蒙冤而遭受腐刑,隐忍而发愤著书,写尽社会之百态,恢宏治道于巨篇,斯意志之奇也。忠臣死义之士,辅拂股肱之臣,扶义倜傥之辈,超凡负俗之伦,奇德、奇功、奇言、奇行、畸人者,莫不追慕而讴歌,传颂于千秋,斯好尚之奇也。然,斯四奇者,何足道哉!惟高山仰上,景行行止,功追尼父,光争日月,庶几是之。
《史记》者,天下之奇书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国学之根柢,治国之宝典!上溯轩辕,综括汉武,包举三千余载,荟萃一百多篇,华夏文明之浓缩,百科全书之大成,斯囊括之奇也。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开纪传之先河,创五体之仪范,史官必守其法,学人通鉴其书,斯体制之奇也。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斥为叛道谤书,讥其谬于圣人,实乃《春秋》再现,史家绝唱,斯史笔之奇也。融风雅之妙,擅古文之长,遣词峻洁,笔力雄健,生与相如共彩,逝为韩柳同崇,堪称才子圭表,盛赞无韵《离骚》,斯文采之奇也。熔六家之旨,成一家之言,为天地立心,为人伦立则,六经之后,惟有此书,斯哲思之奇也。重民生,议平准,传货殖,褒素封,颂游侠,抨酷吏,称孔子至圣,歌陈涉揭竿,承弊通变,探求治道,斯思想之奇也。然,斯六奇者,形之奇耳。至若神之奇也,浩如太空,质如金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岂可尽道哉!
韩城者,天下之奇地也!西枕梁山,东临长河,北倚禹门,南襟韩原,群山环抱而茂树生,众水汇流而膏壤肥,斯山川之奇也。当秦晋之咽喉,扼崤函之要津,霸者必图,兵家必争,鼓鸣震于八荒,烽火烛于天际,斯形胜之奇也。地本夏后之墟,民资盐池之利,承周秦之遗风,秉三晋之殊俗,诗礼风行,俊彦辈出,斯风教之奇也。高阳苗裔,周室典史,文臣武将,官商剑客,济济多士,戛戛有声,斯司马家族之奇也。今观夫韩城,雄豪之气漫乎山川,雅尚之风盈乎城郭,龙门孕奇秀,钟毓人中龙,必也,然也!
嗟乎!二〇一六年,巧逢丙申,令属三秋,司马迁祠文化广场落成!司马坡下,芝水河滨,文风郁郁,气象蒸蒸,史圣之风采重光,鸿著之精深弥显。低徊吟咏,遐思翩翩,于是纵目长河,击节长歌,曰:史圣之奇兮,国之素王。与孔子同圣,与日月齐光!史记之奇兮,国之华章。如苍穹之浩,如瀚海之洋!
韩城之奇兮,国之灵壤。山横兮巍巍,水流兮泱泱!
公元二〇一六年岁次丙申九月谷旦立
张大可教授等作,北京史记研究会供稿
这里“阅读原文”,获得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