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观止 | 帝王风范(二)
目录
一、帝王风范
二、辅佐功过
三、英雄气概
四、卓越举措
五、角逐经典
六、私情国故
七、红颜两果
八、贻笑千古
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
史记观止
襄公始封
西周末年,随着周王室的衰弱,西北的犬戎族强大起来,不断通过汧水、渭水中间地带向镐京发动攻击,威胁西周王室的安全。接连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在抗击西戎的战争中,地处今陕甘陇山一带的秦族发展起来,春秋初建立了秦国,战国时称雄诸侯,最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襄公始封诸侯,就是建立秦国的开始。公元前771 年,犬戎攻杀周幽王,镐京残破,关中国土陷落,太子宜臼无法在关中立脚。诸侯勤王之师只有卫武公和秦襄公两支军队。卫武公和秦襄公两人合兵,打退犬戎,护送太子东迁都洛邑,太子即位,这就是周平王,史称东周。洛邑,是西周的东都,在今河南洛阳东,就是洛阳城的前身,是西周初年周武王灭纣、周公东征两代人经营的。这里驻有重兵,藏有宝器,原本就是陪都,所以平王东迁,十分顺当。平王安定后,秦襄公告退回秦邑。周平王嘉奖秦襄公护驾之功,就把关中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秦襄公。秦邑在陇山之西,岐西之地在陇山之东,是关中的西半部。由于岐西之地已被犬戎占领,周平王赐给秦襄公,是让他从犬戎手中收复失地。于是周平王封秦襄公为第三等诸侯伯爵。西周五等诸侯:公、侯、伯、子、男。秦襄公受封为诸侯,有了翻越陇山对犬戎征伐之权,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出兵之道,开拓疆土,意义非常深重。秦襄公是秦立国的始祖,是秦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从此,秦国一步步兴旺发展,成为西方大国。
秦王亲政
公元前246 年,秦庄襄王死,秦王政继位,时年13 岁,政事无论大小都由相国吕不韦裁决,秦王政实际上是一个傀儡。公元前240年,秦王政已20 岁,按照古代礼制,男子20 岁就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人,当家做主。国君也有18 岁就行加冠礼的,然后亲政,摄政大臣交权,退归臣子之位,或者太后交权,退归太后之位。但吕不韦与庄襄王后不愿交权,又拖了两年,秦王政对此极为不满。双方僵持,都在暗中做准备,一方不愿还政,一方要夺权。到了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四月,才勉强举行了加冠礼。但吕不韦仍不肯还政于秦王政,他把嫪毐拉来做帮凶,密谋策划宫廷政变。秦王政将计就计,集中力量打击嫪毐集团,然后通过审理牵出吕不韦,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保持全局主动,一举夺回政权。秦王政的策略十分高明。公元前238 年,秦王政九年四月己酉日,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秦国向何处去,历史要在这一天作出裁决。双方磨刀霍霍,决战在这一天进行……嫪毐兵败咸阳,被乱兵杀死。
建号始皇
建号始皇,指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改国君称谓叫“皇帝”,秦王政自称“始皇帝”,以后用二世、三世数目承序,直到传之万世,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帝”。伴随皇帝称号,秦始皇创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即“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佐助皇帝处理政务。丞相有左右两相,为百官之首,总揽政务,太尉管军,御史大夫掌监察。三公之下设廷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少府、宗正、治粟内史等九位上卿,分管各方面政务。三公九卿之官,全归皇帝任免调动,不世袭。地方行政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了对中央集权有利的郡县制。郡有郡守,县有县令,管理一郡一县的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郡尉和县尉管理地方军事,郡监御史负责监察。这些地方官一律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秦始皇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统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地方集权中央,中央集权皇帝,这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这种制度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以后我国封建社会统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影响持续了两千多年。
高祖入关
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他39 岁起兵参加秦末农民起义,秦亡后,又与项羽争夺天下。前后经历八年征战,终于灭楚称帝。由于刘邦庙号高祖,所以记叙刘邦一生经历与功业的传记,称《高祖本纪》。本篇选取高祖入关一节,讲述刘邦怎样从一介布衣,参加秦末起义,与项羽并肩作战,而后西征入关破秦,创立汉家基业的故事。刘邦名季,秦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今属江苏省丰县)人,公元前247 年出生,至公元前195 年病逝,享年53 岁。公元前202 年称帝,至公元前195 年在位8 年。刘邦出身布衣,却不事本业,好逸恶劳,成为市井无赖。但他顺应时势,敢到风口浪尖来表演,不失时机地参加起义,因宽仁好谋,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一统大业。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司马迁记事实录,叙刘邦之初起,则称刘季;及得沛,称沛公;及王汉,称汉王;即皇帝位后,称为上。刘邦既豁达大度,而又十分忌刻,尤其是创业的成功和他的过失,司马迁在本纪中都一一作了生动的记叙,既有歌颂,也有刺讥。高祖入关,是刘邦创业最辉煌的一段历程。他一路西征,赢得民心,入关破秦约法三章,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得人心者得天下,楚汉相争,刘邦赢得胜利,我们可以从他入关的所作所为中得到很多启示。
穆公称霸
这是秦穆公任贤称霸西戎的故事,秦穆公一作秦缪公。齐桓公死后,楚国势力向北发展,齐国内乱,丧失霸主地位。宋襄公试图接过齐国的“尊王攘夷”旗号,阻止楚国势力,成为霸主。无奈宋国因国小力弱,承受不起这副担子。接着是晋文公兴起,与楚争霸,秦晋联盟,共同对付楚国。楚国势力收缩,秦晋关系紧张。秦晋两国时战时和。晋文公、秦穆公两位英主,同在一个时代,晋强秦弱,秦国只好主要经营西方,一来解除后顾之忧,二来拓地西戎,增强国力再向东发展。这就是秦穆公称霸西戎的时代背景。秦穆公治国有方,外交灵活,他得益于众多贤才之助,李斯《谏逐客书》说:“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傒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比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十二,遂霸西戎。”这段话是对秦穆公任贤的生动写照。秦穆公为了得到由余,千方百计挖敌人的墙角。他听说虞国大夫百里傒贤能,虞国亡后,百里傒沦落为楚人一个富人的家奴,他就用五张黑羊皮赎出了百里傒,任用为大夫。百里傒推荐蹇叔,秦穆公立即请来蹇叔,也任命为大夫。蹇叔的儿子孟明视在殽山打了败仗,秦穆公自己承担责任,从而使孟明视卖死命,终于报复了晋人。秦穆公招揽人才,不仅传为佳话,而且成为秦国的求贤任贤传统。后来秦孝公下求贤令,敞开秦国大门招纳贤才,卫人商鞅入秦,变法图强,秦国大治,从此称雄诸侯。秦惠王用魏国人张仪连横诸侯,破了苏秦的合纵,东取三川,西并巴、蜀。秦昭王用魏国的范雎,远交近攻,蚕食三晋,削弱楚国,到了秦始皇,秦国三分天下有其二。秦始皇又用楚国人李斯,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从秦国发展史来看,有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个国君,四个发展阶段,都是重用客卿人才,包容天下之才为我用而取得的。秦穆公任贤,开风气之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高祖兴汉
汉高祖刘邦任贤取天下,兴建汉朝的故事。公元前202 年二月初三,汉王刘邦即皇帝位,宣告汉朝正式建立。刘邦,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五月,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酒会,庆祝成功,君臣同乐,热闹非凡。饮酒到高兴的时候,汉高祖兴致勃勃地对群臣说:“各位列候,各位将军,请大家不要隐瞒我,敞开心痱说心里话,我取得天下,项羽失去天下,是什么缘故。”高起、王陵等回答说:楚亡汉兴是汉高祖刘邦个人英明,舍得封赏功臣。刘邦说:大家说的都很对,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邦自己总结了一个楚亡汉兴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任用了三位杰出的人才,张良、萧何、韩信,史称“汉初三杰”。汉初三杰,张良是大谋略家,封留侯;萧何是大政治家,封第酂侯;韩信是大军事家,初封王,后降为淮阴侯。三杰同功一体,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刘邦一介布衣,因他得贤用贤,取得了天下。谋略用智,政治用仁,军事用勇。张良、萧何、韩信三人都是兼备智、仁、勇的全才,而各人又有所侧重,高祖兼收并蓄,使自己成为大智、大勇、大仁的人,从而无敌于天下。
——本文选自张大可、丁德科编著《史记观止》
点击“原文阅读”
获得《史记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