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丨《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专业文史哲
新
推荐
书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
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
河西宝卷——
绽放在河西大地上的文化瑰宝
📚
宝卷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专用经典
📚
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
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
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
程国君 著
ISBN:978-7-100-21533-6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定价:96.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绪 论 .........1
一、河西宝卷:丝路文化的重要分支 .........3
二、河西文化、佛教东传与河西宝卷 .........5
三、“三教”融合的文化形态及其伦理悖论 ......7
四、“因果故事”及其叙事文体特征 .........14
五、民间教化:宝卷的文化及文体学价值 ...........18
第一章 河西宝卷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21
第一节 河西宝卷的收集、整理、印行........23
第二节 绘图刻印宝卷与手抄宝卷 .........32
第三节 河西宝卷的分期、分类及相关研究议题 ......36
第四节 方步和与他的河西宝卷研究 ........41
第二章 丝路河西文化与河西宝卷 ........49
第一节 河西走廊、佛教与河西宝卷 ........51
第二节 长安文化、河西经史文化与河西宝卷 ......59
第三节 道教文化与河西宝卷 ..........63
第四节 农耕、牧羊时代及其民间文化艺术 ........66
第三章 “三教”融合、真经与宝卷
——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一) ........74
第一节 宝卷为何被称为“真经”?..........76
第二节 “三教”融合与宝卷思想 ......81
第三节 从佛儒杂糅到“抑佛扬儒” ...........89
第四节 神灵·魔法·地狱·戒律 .........94
第五节 历史、时事宝卷及宝卷主题演变 ..........101
第六节 宝卷“故事”内涵及其文化性体认 ......104
第四章 儒家忠孝观念及其宝卷母题
——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二) .......112
第一节 丝路河西宝卷与忠孝等儒学思想 ..........113
第二节 孝道、“凉州贤孝”与孝理现代性议题 .......123
第五章 “善男信女”与主题悖论
——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三) .......132
第一节 贤良女性与女性悲情 ........135
第二节 状元郎形象与男权意识 ..........140
第三节 善男信女:宝卷正面形象及其文化悖论 ........144
第六章 因果故事及其叙事模式
——宝卷叙事、叙事形态及其叙事文本艺术构成 ........150
第一节 因果故事及其功能特征透析 ........153
第二节 散韵交错、以韵为主的叙事模式 ........159
第三节 宝卷文体及其叙事文本构成 .........163
第四节 “讲唱文学”:“哭五更”调与悲情故事 ........170
第七章 “非遗”文本与教化传统
——民间讲故事传统及其叙事转型 ...........177
第一节 民间讲故事传统与现代转型 ..........178
第二节 《姊妹花宝卷》:从神灵佛道到现代生活 ..........182
第三节 《沪城奇案宝卷》与“故事”革新 ..........187
第四节 “非遗”文本与叙事传承 ............191
结 语 .................195
参考文献 .............201
附录一 .................207
附录二 ............211
附录三 .........216
附录四 .........279
后 记 .............282
内容简介
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关节点的河西走廊,曾孕育光耀千古的丝路文化。明末清初以来,盛行在河西走廊、为广大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教化文本宝卷,学术界将其称为“河西宝卷”。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其作为丝绸之路文化及其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文学、文化和文献学价值。2006年5月20日,河西宝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北高校一些学者从乡村农民手中访获一批宝卷。该书在广泛搜集、充分使用河西宝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耕文本,考镜源流,探究本真。本书从丝路河西文化、因果故事和民间教化等方面切入,全方位对河西宝卷进行研究。
作者以《姊妹花宝卷》《仙姑宝卷》《护城奇案宝卷》等大量宝卷为例,通过对这些因果故事的叙事模式、民间教化的演变等方面,对河西宝卷的主题倾向、文本特征和叙事转型进行了深刻研究。作者又从文学史原理、文体学理论角度审视辨析,探讨河西宝卷文学文体的叙事性、叙事程式化和文本构成形成的艺术综合性特征,论述河西宝卷文体及其文本构成的独特审美功效。进而,探寻中国文体的演变和中国俗文学的发展进程。
作者简介
程国君,1964年生,男,汉族,甘肃武威市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代新诗美学、台港澳暨世界华文文学和西北文学文化研究。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世界文学评论》编委,《华文文学》编委,《红杉林》(美国)编委。出版著作有《新月诗派研究》,《从乡愁言说到性别抗争——台湾女性散文创作论》《新诗美学范畴与诗美艺术》《全球化与新移民叙事》和《中国现代诗歌选读》等。
绪 论
(节 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宝卷热”兴起。其标识就是1999年濮文起的《宝卷学发凡》的发表、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的出版以及近年各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研究。这种文化取向促进了中国宝卷研究的调查、收集、校对、整理进程,也促进了宝卷研究由原初基本的版本考察、版本收藏向宝卷故事本体、宝卷文化价值以及传播的深入研究。河西宝卷是中国宝卷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也由调查、收集、校对、整理等初步研究走向深入,像方步和的《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河西文化——“敦煌学”的摇篮》和《宝卷——河西人民的佛教心态》等就引起了学界,包括宝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
近年来的宝卷研究也表明,在中国诸大区域的宝卷库存中,丝绸之路上的河西宝卷不仅独具特色,而且还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和内在叙事构成,反映出中国宝卷的基本面相以及一些很内在具体的特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丝路河西宝卷是中国宝卷里仍然活着的宝卷,它在具有悠久历史的敦煌、武威、永昌、酒泉、张掖等河西走廊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名城、名镇大都有保留,至今仍还有人说唱。第二,它的诞生与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甘州,下同)、武威(凉州,下同)这些佛教文化的中转站密切相关,其地域特色和佛教文化色彩相当浓厚。第三,河西宝卷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与其他宝卷一样,反映了中国文化形态存在的基本形态,但主宰河西宝卷基本思想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形态更为独特。其包含了由地域文化精神影响的西部道家影响及其长安文化的独特因素。第四,河西宝卷中鲜有晚清民初其他各地宝卷的民间秘密结社性质及其反抗色彩的宝卷,它以传播儒家贤孝思想为主,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其实用功能主义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以贤孝为标识的伦理思想及其意识、男权主义思想,反映出其诞生时代的思想伦理认识水准与局限,更值得关注。第五,河西宝卷这种民间讲唱艺术文体形式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叙事的程式化和文本构成形式的综合性等诸多特征,尤其是丝路河西的民间宝卷,这些特征极其明显。第六,丝路河西宝卷还包含存留了不少现代宝卷,尤其是像反映近现代社会生活的《救劫宝卷》《姊妹花宝卷》《沪城奇案宝卷》等现代宝卷的出现,为我们了解民间讲故事传统的演变提供了现代转型性启示。从文体演变的角度来说,河西宝卷是在佛教的变文、俗讲、因缘以及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文体形式。它受到话本、小说、韵文叙事传统、诸宫调及戏曲等文体的影响极深,是佛教文化、中国文学的多样形式共同造就的一种独特的民间俗文学形式。其思想主题内容复杂,包含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及传统中国各种复杂的民间思想;其故事多样,除了佛教因果故事的宝卷外,有大量非宗教的历史人物、神话、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以及惩恶扬善、忠孝仁爱故事等多种类型。宝卷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独特的内在特质。作为讲唱文学的脚本,河西宝卷不仅文本形式构成复杂,而且还融合了古典话本叙事、韵文叙事、诗、词、曲、令、诸宫调和“哭五更”等演唱调式,是多样的文人创作艺术形式的综合性通俗文学文本。所以,中文的这种文学类型,或者民间文学类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讲故事传统和故事演变及其编制有深刻的启发。换句话说,以河西宝卷为例来看中国宝卷,不仅能够看清中国宝卷思想文化形态的一些基本特质,而且还能够发现宝卷的独特文本构成机制,因而,这一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文体学、文学史意义和艺术品类学的特殊价值。事实是,中国宝卷藏本遍及世界各地,俄罗斯、法国和美国等欧美各国都有收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也有收藏,甘肃陇南、河西民间收藏家和民间艺人也有一些收藏。而且,对于河西走廊诸地的宝卷加以整理,其意义价值甚至比去研究中国图书馆馆藏、东南吴地宝卷和海外传播宝卷还重要,因为其根在中国民间,其根在佛教盛行之地的丝绸之路原乡—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实乃中国宝卷的原乡之一。
现在能够传承宝卷,娴熟表演和说唱的人很罕见了,一些宝卷的曲调,因为没有乐谱文字记载,只有口头传唱,绝大多数已经失传,或者已经变调、走调。而且,随着宣卷人的逝去和宣卷活动的渐行渐远,丝路河西宝卷也面临消亡的危机,因而,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整理,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河西宝卷:丝路文化的重要分支
濮文起认为,宝卷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宝卷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专用经典,是从事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材料;宝卷又是流传在中国下层社会的一种通俗文学,亦是从事中国民间俗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对于宝卷的渊源,学界也已经有比较明确的结论:它诞生于佛教的变文、俗讲和讲经文等,大体产生于宋元时期。按照该领域一些学者的研究,这一民间艺术演唱形式在我国已经延续800多年了。据考证,河西宝卷流传至今也有400多年的历史。河西宝卷在河西走廊遍布各地,流传甚广。近十多年来,一些民间文艺爱好者深入河西农村调查挖掘研究,河西走廊各地政府(地级、市县政协)、文化部门和高校出版社也都十分重视,初步理清了河西宝卷的分布、保存及宣卷情况,并收集、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宝卷版本。目前已经编印出版了《酒泉宝卷》(上中下册)、《张掖宝卷》(上中下册)、《永昌宝卷》(上下册)、《山丹宝卷》(上下册)、《临泽宝卷》、《凉州宝卷》、《民乐宝卷》、《河西宝卷精选》与《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等240部左右宝卷(除去重复外,约有90—110部宝卷)。这是宝卷研究史上十分独特的重要景观。
从目前看,河西宝卷在丝绸之路的张掖地区保存颇多,收集也颇多。有据可查的河西宝卷有一百多种。这些宝卷内涵丰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反映社会生活的,如《烙碗计宝卷》《丁郎寻母宝卷》《继母狠宝卷》《刘全进瓜宝卷》等。这类宝卷数量很多,质量也好,是流传的河西宝卷中最基本的一类。
第二类,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有《天仙配宝卷》《劈山救母宝卷》《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何仙姑宝卷》等。这类宝卷基本上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改编,神话色彩很浓,故事听起来委婉有趣,感染力很强。
第三类,来自历史人物传奇的,如《昭君和北番宝卷》《康熙私访山东宝卷》《包公宝卷》等。这类宝卷数量也很多,传奇色彩浓厚。
第四类,寓言和童话故事也不少,有《老鼠宝卷》《鹦哥宝卷》《义犬救主宝卷》等多种。这类宝卷和第一类宝卷,以宣扬儒家贤孝思想为主,教化色彩浓厚。
第五类,记叙佛教活动的佛教宝卷,有《观音宝卷》《达摩宝卷》《唐王游地狱宝卷》《目连救母宝卷》等。这类宝卷展现了佛和神的神秘世界,却也包含浓厚的世俗日常生活,它们可能是宝卷的原初形态。
在河西宝卷中,还有一些现代创作的宝卷。内容上有与传统宝卷相同的,也有与传统宝卷内容毫不相关的。但总体倾向是它们都反映了近现代以来的社会生活,极有社会学、史料学和文体学价值与意义。像《救劫宝卷》,就反映1927年甘肃古浪、武威特大地震的灾难;《姊妹花宝卷》,则反映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下北方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沪城奇案宝卷》,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公安破获国民党特务破坏的神奇惊险历程。它们用古代艺术文体形式—宝卷艺术形式,反映现代生活以及现实,尽管仅仅在民间流传,但却是比较有文学艺术创新的一例。同时,这些宝卷反映的民国故事尽管也没有能够得到重视,但它们很可能是宝卷中像那些孤本一样有价值的版本,因为从中我们会发现宝卷形式被现代民间发展运用的清晰轨迹,以及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在现代的特殊演变轨迹。
河西宝卷(凉州宝卷)于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批文化遗产在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分布面很广,涉及二十多个县市。如今,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广大农村,宝卷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节前后及农闲时节,许多农村举行隆重的宣卷活动。这样的文化建设活动,现在还被一些基层地方政府有组织地在乡村展开。比如,河西金昌的永昌文化局还有计划地组织念卷等文化活动,宝卷的一些文化建构功能被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并把宝卷作为基层乡野教化的有效工具。这是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奇葩,也是当今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独特景观。
丝路河西宝卷是仍活着的文化遗产。而且,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种,丝路河西宝卷的叙事(念卷)尽管在如今有被影视和网络的各种叙事方式取代的倾向,但是它却仍然在中老年人中有深深的情结。
河西走廊的文化繁荣灿烂。与河西走廊上产生的敦煌学、佛教文化、文学艺术中的大漠孤烟、戈壁边塞、阳关古道等独特的文学意象库、《八声甘州》《凉州词》《霓裳羽衣曲》《凉州曲》等古典精英文化艺术序列相比,宝卷这种边地俗文化艺术形式及其文本也无疑是丝绸之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形式。它与佛教文化、汉以来儒释道合一的“三教”文化、西北藏蒙回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河西历史、神话传说、边塞文学及其敦煌壁画艺术、曲艺等各个文化形式一样,构成丝绸之路文化的丰富面相。
宝卷丨中国的说唱艺术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