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雄安去 | 央企要有大动作,53家央企参会
编者按:5月10日,中央企业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暨央地合作座谈会在雄安新区召开。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许勤主持会议。50余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发言。
出席会议名单:
王彤宙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乃翔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厚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高宁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赵晓晨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雷凡培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 鑫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迟京涛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 毅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永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白 涛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 林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
杨 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柯瑞文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枢刚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舒印彪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肇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 磊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祥喜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初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冬辰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益民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祥明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 勇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永杰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经理
胡建华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思伟 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洪水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世瑞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文健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董长清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家强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白忠泉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牛建华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副局长
汪建平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永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卜玉龙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 龙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志亮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化龙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 平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
王 安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江林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熊柏青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焰章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书堂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焦 健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乾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方向明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曾 毅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
刘凤喜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发言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宁高宁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努力,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联合重组,新设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此次重组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就在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我们现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王勇国务委员莅临出席并发表讲话,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凝聚了各方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宁高宁表示,站到公司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迎来了与新公司成立同样重要、且凝聚了内外部很大憧憬的一件大事——我们成为首批在雄安新区暨首家在启动区企业总部区登记注册的央企总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公司的信任和重托,并对公司未来发展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雄安新区聚集,充分发挥好带动示范作用。
展望下一步工作,宁高宁指出:
第一,中国中化将系统谋划疏解存量,加快推进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在雄安新区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发挥国际化产业优势,助力雄安新区打造国际化资源聚集高地;
第二,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共筑高质量发展产业格局。中国中化将重点围绕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生态农业等高端产业进行布局,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在雄安新区塑造高质量、国际化的产业发展“作品”;
第三,集聚技术研发力量,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中国中化将在雄安新区加快构建“研发+产业+平台”发展体系,为迅速形成产业集群、产业生态、产业形象提供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最后,宁高宁表示,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领会本次座谈会的精神,全面谋划、积极推动、细化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地投入到雄安新区的建设中,把雄安新区的“总蓝图”加快转化为中国中化的“实景图”,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彤宙,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7年来,河北省将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速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势能,大力推进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尤其是举全省之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这座“未来之城”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交集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坚定贯彻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与河北的战略合作,在支持和服务雄安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中交集团将聚焦“一个关键”,全力支持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瞄准“三大领域”,全力推动交通、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全力服务河北经济强省建设。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乃翔作题为《展现央企使命担当 主动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他表示,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决策。中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工作要求,不断增强政治自觉,全面加强工作对接,充分发挥央企优势,投入优势资源、实施重大项目、提供专业支撑,全方位参与新区建设发展。下一步,中建集团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建设要求,以更大力度对接新区需求,以更大力度投入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导入,助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晓晨围绕稀土行业发展,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进行了交流发言。
数据截止至2019年
你知道在京央企,有多少名员工吗?答案是,超过1000万人!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目前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央企业(包含金融类与非金融类)共有100余家,境内外员工人数不少于1353.96万人。
其中,绝大多数人在国内工作,分布于各个省市区。
1300万的规模,相当于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特区的人口总和了。
央企是中国的定海神针。自从雄安这个千年大计横空出世之后,央企到底搬还是不搬,会搬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成为了民间兴趣焦点之一。
所以,坊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热议一番。这不,近来又有一个相关消息在悄悄流传。
网上传的说法是:有三家资源型央企总部可能要提前搬迁
一周前公众号“能源xx院”发表一篇文章说,从消息人士那里听到一个动静:
这三家央企原定迁往雄安的时间是2023年,现在计划有变,可能会提前到2022年。在今年春节前后,已经去考察了办公环境,节后甚至有人员进驻办公。不过,这三家公司不会直接搬往雄安,而是在北京另寻一处大楼作为总部过渡,等雄安新区建成后再搬迁。
文章的作者曾任职于《经济观察报》和《中国企业家》,在能源报道领域沉浸10余年,算是个消息灵通人士。
当然,外界很难得知,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但不管怎样,它一如既往的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还有,它至少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
大家确实非常关注雄安的进展,关注在京央企的动向。尤其是在中央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后,坊间更是竖起耳朵,随时捕捉靴子落地的声音。
当帝都这边的水面荡起丝丝波澜时,东经115°,北纬38°的白洋淀深处早已经是风起云涌。
1500多个塔吊、16万工人、24小时连续作业……
当你蜗居在城市的角落无聊打发时间的时候,千里之外的雄安,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着。
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工地。
来自四面八方的建筑铁军疯狂涌入白洋淀,吃进去的是米饭,吐出来的是钢筋,一根一根搭起了一座超级新城。
亚洲最大规模的塔吊群
国家在这华北大平原上砸下重金,千年大计的决心史无前例的坚定且明确。
看看这个亚洲最大的高铁站——雄安站,光是站房总建筑面积就高达47.52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北京站的大小。真是大手笔啊。
看看这些高级公寓房,都是留给未来人才们入驻的安置房。这里的安置房比例超过70%,誓要与炒房天团彻底决裂,不搞土地财政。
目前雄安容东已经有833栋安置房完成结构封顶
再看看大兴机场的位置,专门布局在北京和雄安的中间。如此一来,从雄安到全球任何一座大城市,都是睡一觉的功夫。
这是何等的天选之子啊!
2019年1月,《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这份顶层设计就明确提出:“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
并且,这份意见还提出了两个时间表:
2022年,确保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
2025年,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
雄安新区就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泄洪区”。国家砸下重金,一天一个样,什么样的机构、部门、企业能配得上这样大手笔的投入?
答案,似乎有些不言而喻。
当前,全国共有120多家央企,包括行政类央企3家,文化类央企3家,金融类央企26家,非金融类央企96家(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将实施联合重组)。
其中,有100余家的总部扎堆北京,占比超过80%!
八成央企总部在北京,使得帝都成为中国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权力和财富最为集中的地方。
未来这些央企的总部到底搬不搬,我不知道。但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是乐于见到它们搬迁的——
第一,据证券时报2014年的报道,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以及中国钢研等20家中央企业,其(北京)总部的人数之为8557人,其中最多不过2000人,最少的才61人。
在北京总部的员工确实不多,但是在全国的员工可是不少啊。要知道,九成以上的央企都是庞然大物,下边动不动就是数十家二级单位,分散于全国各地。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目前总部位于北京的100余家中央企业,员工人数不少于1353.96万人。
如果九成在北京之外,这个数目也高达1200万人。虽然这些成千上万的分支机构平时在外地工作,但总是要跟总部联络联络感情的嘛。
要不每年中秋节咋会出现一个怪象呢:出北京畅通无阻,进北京水泄不通。
“中秋节送月饼大概不只是中国人的习俗,但送月饼导致堵车却可能是中国独有的现象。送月饼只是送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送的大概也不光是月饼。对于中国人来说,送礼与其说是一种习俗,不如说是一种政治。”(洪振快:《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
除了送月饼,每个月开会,培训,述职也是少不了的,怎么着都有进京的需求。
真是“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想想都热闹。
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是2150多万。但是据一些研究机构测算,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超过了3000万。
多出来的一千万是从哪里来的?
除了全国各地来京旅游、看病、出差的,里头也有一小小部分,是由这些外地子公司在添砖加瓦。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而人随产业走,北京要减量发展、控制人口规模,估计还是得动动源头,才能让北京核心区“静下来”。
第二,从中国经济通盘考虑,经济资源过分集中也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除了北京这100余家央企,剩下的24家央企中,粤港澳大湾区8家,长三角7家,东北老工业区5家,整个中西部仅3家。
全国还有那么多省市都在嗷嗷待哺,想喝口汤都不容易。
如果央企能搬出北京,按照它们的体量和辐射能力,几乎就是再造一个四线城市,或者彻底扭转一个三线城市的命运,改变一座二线城市的经济版图。
北京作为中国的心脏,不是要去虹吸全国的经济资源,而是依托首都功能去服务好全国一盘棋。所以,北京成为华盛顿式的城市,也未尝不可。
此前,已经有多家央企表示会进驻雄安,像中国人保养老已经把总部迁到了雄安。我相信,那些拥有大局观的央企,肯定愿意成为支持雄安高质量发展、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什么样的企业和首都功能最匹配?
中央对于北京的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凡是跟这四个功能无关的板块,理论上都有迁出的可能:
第一类,二环内特别是长安街上的央企总部。
根据中央的蓝图,以长安街为核心的北京二环内,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绝对的大国权力中枢。
而长安街沿线就分布着不少央企总部大楼,它们和中央政务区的功能都并没有多大的关联,即便是那些非竞争性领域的央企,服务的也是国民经济,而不是中央党政军的政务活动。
长安街沿线进行功能疏解、重组、腾退,可能会是第一步。
第二类,金融类、电子商务类企业。
金融机构已经明确是“非首都功能”,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总部,都可以交给上海,交给雄安。
像美国,各大金融巨头的总部多在纽约,但是这并不阻碍它们和华盛顿的美联储、财政部进行友好沟通,也不阻碍监管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能。
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有关部门的监管早就可以穿透物理空间,金融市场中心与金融决策中心并非要合一才行。
此外,现在各大金融机构都在集中火力猛攻金融科技创新,和雄安的发展道路不谋而合。央行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就有雄安,现在雄安还在积极探索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这座中国未来最智能的城市的想象空间太大了,成为中国的区块链金融中心也不是没可能。
雄安的金融岛正在招手。
第三类,能源资源、工程类企业。
这类央企应该更多向资源富集区、产业聚集地集中,比如业务重点是资源勘探开发的应该眷顾一下中西部,下游炼化的可以到沿海沿江城市,粮食生产可以转移到河南、河北、东北,航天航空可以去到有高校科研资源的工业城市。
当然,上述央企都聚集到雄安也是可以的。毕竟离北京只有100多公里,坐着高铁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比通州到市中心用时还少。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反驳了,北京剑指国际科创中心,所有央企都搬出来是不是反而会拖累这个历史进程?
我觉得这个可能要分情况。
你仔细看看下边这份央企名录。里头是不是有好些央企其实并没有掌握太多科技含量?
具体的名字我就不点了,反正大家也懂。这些央企的主营业务非常传统,市场上的中小民营企业都能干,甚至还更有效率。
它们并不承担多少攻坚拔寨的科技重任,一年也贡献不了几个有分量的发明专利。这一类央企的总部直接搬走,并不碍事。
而有的央企的业务,是属于上天入地,征服星辰大海的。这类大国重器的研发部门,就很适合留在北京。毕竟北京有最好的高校,最多的科研机构,大家聚在一起联动效应会更强。至于其他的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总部职能,还是可以搬的。
所以,整体上的空间,非常非常之大。
京津冀正站在百年巨变的起点上。历史正在等待央企们的动身,它们的行动,必将成为撬动巨变的支点。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中国企业报”,原标题《搬到雄安去!央企要有大动作,53家央企参会,宁高宁、王彤宙、周乃翔等发言表态》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END
点击图片,获取下载链接:
温馨提示
如你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信创咨询”。推送时间17:00至24:00,一定不要忘了给“信创咨询”设星标哦!获取投稿/入群/转载方式, 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投稿”/“入群”/“转载”获取!
3.5亿国产服务器大单命运多舛 | 被质疑废标又被财政部推翻
农行率先采购2000台国产服务器 | 金融业“新基建”悄然而至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公开征求意见
重磅双榜单 | 2020中国软件 100 强榜单 & 2020中国IT上市公司100强
广州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 | 1800亿73个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
昆明 “新基建”394个重点项目 | 总投资1万亿元(附清单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一文读懂网络安全超新星【奇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