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生】“从全球到村庄:理解乡土文化”国际暑期班

2018-03-20 爱知学者


“从全球到村庄:理解乡土文化”国际暑期班


推送日期:2018年3月20日

申请截止:2018年5月15日

会议时间:2018年7月9-21日

会议地点:浙江·缙云

会务邮箱:gongweiliang@163.com

爱知推荐:面向本硕博


 “从全球到村庄:理解乡土文化”

国际暑期班招生公告

浙江·缙云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社会空间在地方至全球的各个维度上都逐渐呈现出城乡二元对立的形态。在这样的地缘关系变迁中,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实践与想象也无可避免的被一分为二,受困于“都市”与“乡土”这两个似乎泾渭分明的范畴。


全球范围内,乡土文化的概念从“无”到“有”,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化,折射出一系列共存互构的矛盾与张力:那是资本积累逻辑下城乡关系的不断撕裂与人类社群自我修复力之间的拉扯;是都市中产美学对乡土元素的挪用、仿造和重塑,与乡土农耕意识的传承、发展以及表达之间的碰撞;是以“现代”之名空投而来的关于“未来”的想象,和以“传统”为名对“过去”的执著坚守之间的角力;是以威尔士田园、新英格兰小镇为原型的静谧的田园牧歌,和北美原住民以及黑奴所并未完结的血泪史诗之间的反差;也是经济、政治、地缘、社群、意识形态等等层面的“中心”,与相应的各个意义上的“边缘”之间的对抗、妥协、调和与反转。只有在把握这一系列矛盾与张力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厘清乡土文化的历史脉络、现实表达与未来方向。 


中国语境下,是鸦片战争的炮声,将“乡土”中国强行纳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世界想象。无论是充满异国情调的乌托邦叙述,还是意识形态化的“黄祸”论调,“乡土”中国都曾被扭曲并化约成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种“全球”景观。所幸,从土地革命过程中农民的自我觉醒与表达,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文艺工作者以满腔热忱、真诚情感来表现农民,再到新中国前三十年农村轰轰烈烈的新文化创造,“乡土”文化随着农民的解放与城乡关系的转变而焕发了新的生机,获得了与“全球”对话并抗争的自觉和自信。 但是,在近四十年的改革过程中,乡土中国的这份文化自觉与自信被逐渐消磨。从当年《河殇》把乡村与农民等同于落后与封闭,到近年来唱衰乡村的种种话语,“乡土”再次沦为了“全球”时空里的残余与边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下,“重拾”、“回归”、“复兴”乡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到湖中山庄、山间隐宿林立的都市“后花园”图景;从央视“记住乡愁”的官方搭台,到浙江乡村春晚的民间唱戏;从电商下乡和农业信息化带来的理念创新,到返乡创业、重塑乡贤的舆论热潮;从“礼失求诸于野”的重新发掘,到香火鼎盛、人头攒动的“奶奶庙”;从农民工文学《我是范雨素》火遍网络,到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笔下形形色色的村庄重获关注;乡土文化的“归来”中贯穿着国家、市场与民间的互动,精英意识与草根力量的博弈,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权衡,以及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再次“相遇”。因此,为了什么而“重拾”乡土文化,如何“回归”乡土文化,“复兴”的又将是怎样的乡土文化,都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2015年,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组织了“从全球到村庄:传播学如何落地”中加联合调研。此后两年,研究院联合中外学术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相继举办了 “传播、文化与全球南方”与“从全球到村庄:乡村作为方法”两届国际暑期班,不断深化“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学术模式创新。2018年,第三届国际暑期班将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以及丽水瓯江文化研究中心与河阳乡村研究院的通力合作下,继续落地缙云,聚焦全球视野下的乡土文化、传播与技术。


本届暑期班将包含两个系列的主要内容:第一,学者演讲;暑期班拟邀请的中外授课专家包括Adel Iskander、Michelle Nahanee、胡钰、吴飞、赵月枝、吕新雨、洪宇、林莉君、沙垚等国内外学者,以及林岳豹、陈子立、项一中、麻松亘、卢晓武(基地小虎)等地方文化专家与实践者。第二,田野调查;暑期班学员将在青年学者的带领下,分成若干小组,走访浙江省缙云县的多个村庄,观察记录乡土文化的表现形态、生存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并以特写、札记或时评的形式将典型案例呈现出来,作为暑期班成果并争取在媒体上发表。


核心安排


日期

活动

7月9日

报到,注册

7月10日-14日

学者演讲

7月15日

自由活动

7月16日-19日

田野调查

7月20日

汇报与交流

7月21日

暑期班结束

申请须知


本次暑期班向传播、文化与社会研究领域的硕士生、博士生、青年学者和媒体工作者开放申请,并优先考虑对家乡文化感兴趣的缙云籍博士生、硕士生与三、四年级大学生(专业不限),拟招收30人。


1、暑期班申请者请填写下附表格,并连同一份个人简历和个人研究兴趣自述于2018年5月15日之前发送至联系人信箱。对申请者的审核将随着申请开放而同时进行,因此早日申请将提高入选可能性。最终结果将于2018年6月1日通知。


2、暑期班不收取任何费用,食宿、交通费用由参与者自理。


3、暑期班申请联络人:龚伟亮 gongweiliang@163.com。


2018年“从全球到村庄:理解乡土文化”暑期班申请表


1、姓名


2、性别


3、年龄


4、国籍


5、学校或机构


6、职务


7、职称


8、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电子邮件


9、最高学位情况

(包括在读)

学位级别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毕业时间

(拟毕业时间)


论文题目

(拟写作题目)


10、田野调查

拟调研方向


*另请附一份个人研究自述。

扫描二维码,关注最新学术信息





内容及排版来自:传媒学术网


更 多 内 容


全部会议 近期截稿 | 一带一路

关于爱知学者 | 入群 | 脱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