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首届ICI博士论坛:创新领域与大学的使命
再一次,人文主义的地基被技术主义松动。在这个强调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的时代中,重新思考和定义历史悠久的人文科学是否必要?在日益趋向应用和就业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我们该如何找到一条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批判性精神和感性思维的路径?在科学知识、技术发明和商业利润所推动的社会发展模式中,社会正义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发生?艺术与设计该如何在技术的社会决定论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基于这些迫切的追问,我们提议来到艺术与科技的交融地带,组织青年学者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分享切身的研究过程和个人经验,对现有的知识论结构做一次梳理和讨论。
作为一场发生在夏初的活动,首届ICI博士论坛“创新领域与大学的使命”由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美术馆策划。这是一个以研究和实践为导向的机构,其宗旨为生产和推广新的知识,为创意设计教育和学术研究创造一个跨文化和跨学科的交流平台。ICI博士论坛被设想为一个全球性对话平台,支持青年研究者围绕创新、知识和社会技术等问题进行交流和辩论。
Once again, the foundations of humanism have been shaken by technicism. In an era that emphasiz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is it necessary to rethink and redefine our time-honored humanities? As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ends towards skills application and employment, how can we find a path to stimulat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to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somatic cognition? What forms of social justice are possible within the mode of soci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scientific knowled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commercial profit? How can art and design find their position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determinism overshadowed by technology? Based on these urgent questions, an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we invite young scholars to share their personal research process and experience face to face, and discuss the existing structures of epistemology.
The first ICI PhD Forum: Sphere of Innovation and Missions of Universities that takes place in early summer is planned by the Open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Xiamen University. The Open Museum i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riented and aims to generate and promote new forms of knowledge and to create a cross-cultur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platform of exchange for creative design educ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The ICI PhD Forum is intended to be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of dialogue to support young researchers in the exchange and engagement of ideas regarding innovation, knowledge and social technologies.
ICI博士论坛将向来自不同学科的博士候选人、新晋博士(获得博士学位3年内)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开放,征稿围绕以下主题的相关理论/实践研究展开:
1_ 人文科学的时代定位
在一百多年前,法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学科曾经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危机,为此历史学家涂尔干、朗松等使之体制化,以顺应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发展要求。在今天我们这个强调技术和创新的社会中,大学不仅需要回应“产学研一体”的要求,也必须及时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人文科学该如何在一个技术官僚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时代定位,以回应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生态危机等社会需求?
2_ 科学与艺术的破壁与远景
在为社会输送人才之外,大学该如何扮演一个能够在技术创新领域、学术研究和批判以及政府决策层之间构建高效对话平台的角色?在跨平台的研发项目中,如何通过跨学科、多学科或交叉学科等模式开启新的交流与合作路径?又如福楼拜所述,“科学与艺术在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科艺融合的实践如何不止步于满足功能性的及时需求,而是推动真正的破壁实验,让两者的精神趋于统一,并为人机共生的当下和未来世界提供一种新的知识模式?
3_ 学院内外的学与知
在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中国目前大力提倡的职业高等教育,以及发生学院之外的社会实践中,如何理解福柯所说的“知识”(savoir)和“认识”(connaissance)的区别?以设计领域为例,现有的大学知识生产模式(比如基于实践的研究、生成性研究、反思性实践、应用性实践、论文研究等)与其社会实践规范和守则之间存在着错位,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在以教导具体实务、以未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没有具体目的的知识是否可以存在于职业知识中?以中国近几十年全球瞩目的创客文化(maker culture)为例,如何重新思考发生在学院之外的知识生产?
The ICI PhD Forum is open to doctoral candidates, recent PhDs (within 3 years of conferring), and 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call for paper concern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following subjects:
1_ (Re) Positioning humanities at the present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the humanities in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faced a serious crisis. Historians such as Durkheim and Lanson institutionalized humanity studies in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sm (positivism).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at emphasizes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universities need to respond to the growing call for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integeration. In addition, academia is struggling to grasp with the urgent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ow can humanities redefine their position in time in a technocratic society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social needs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ecological remediation, etc.?
2_ Interfusion, visions of science and art
In addition to preparing talents to accommodate societal needs, what role do universities play in building a highly efficient platform for dialogues among field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ademic research, critique, and government policy? In multi-platfor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how can new paths of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unfold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models? As Flaubert said: “science and art break up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and meet at the summit”. How ca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go beyond just meeting functional and timely demands but facilitate experimental interfusion, binding the spirits of scientia and artificialia for the emergent knowledge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 a world of man-computer symbiosis?
3_ Savoir vs. Connaissance within/beyond the University
How can we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voir” and “connaissance,” as conceived by Foucault,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education, especially considering China’s strong advocation of the vo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s that lie beyond the physical boundaries of universities? In the case of design, how can we solve the misalignment between existing university model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such as practice-based research, generative research, reflective practice, applied practice, dissertation research, etc.) and the norms and codes of their social praxis? Can knowledge without a specific purpose exist within the vocational knowledge in the progress-concerned, and employment-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ider the maker culture in China that has been drawing global attention for decades, how should we rethink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that takes place outside universities?
投稿需知
- 征稿方向包含学术论文与视觉论文两种形式。
-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
- 投稿学术论文需提交一份1000字以内的摘要。
- 投稿视觉论文(视频散文)需提交一份500字以内、不多于20张图像的视觉方案。
- 投稿可使用中文或英文,需符合APA7格式。
- 请于2023年6月10日前将稿件发送 :chenminici@xmu.edu.cn,
抄送:wanxu078@126.com。
- 初评遴选将于截止日期两周内完成并通知作者。全文需在今年底提交,用于编辑论文集。
- 全文将经过同行评审。
- 投稿免费,入选作者将在论文集出版后获得稿酬。与会者的交通、住宿等费用需自理。信息咨询:wanxu078@126.com。
Submission Guidelines
- We accept both academic papers and visual essays.
- The submission should include a short bio of the author.
- The submission of academic papers should include an abstract of no more than 1,000 words.
- The submission of visual/video essay should include a visual proposal of no more than 500 words and 20 images.
- Papers can be written in either Chinese or English and follow the APA7 format.
- Submissions should be sent by 10 June, 2023 to chenminici@xmu.edu.cn, cc to wanxu078@126.com.
- Primary review will be completed and the author will be notified within 2 weeks of the submission deadline. The full text of the paper should be submitted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for compilation.
- The full text of the paper will go through peer review with the author’s name concealed.
- No charge for submissions. Accepted authors will be remunerated after publi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accommodation costs need to be self-funded. Any questions occur, please contact wanxu078@126.com.
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Institut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Xiamen University)是厦门大学(XMU)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UCA)在艺术设计领域开展合作,经教育部2019年批准成立的厦门大学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2020年9月开始办学。学院融合中英双方先进教育理念和特色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一批时代所需的,具有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先进创意理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拔尖创新人才。
今年持续更新…
点击期刊名称跳转阅读详细内容
CSSCI+北大核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西藏大学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探索、求索、东南学术、人文杂志、江汉论坛、学术论坛、社会科学研究·专栏、社会科学辑刊、理论与改革、学习与实践、中州学刊、江海学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国际观察、国际论坛、国际展望、东北亚论坛、太平洋学报、伦理学研究、政法论坛、行政法学研究、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大学教育科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复旦教育论坛、当代财经、税务研究、证券市场导报、统计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与决策、经济纵横、世界经济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当代经济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南方经济、金融评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
CSSCI: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信息资源管理学报、现代情报、社会保障评论、中国文艺评论、现代教育技术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理论月刊、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专栏)、河北经贸大学学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阿拉伯世界研究、西藏研究、消费经济、国际商务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语言战略研究、基础教育、比较教育学报、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北方法学
北大核心:
党政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科普研究、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四川戏剧、铁道运输与经济、档案与建设、中国博物馆
CSSCI(扩展版):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财经大学学报、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经济与管理、财务研究、智库理论与实践、当代青年研究、当代电视
普刊:
前沿、求知、南海学刊、阅江学刊、岭南学刊、长征学刊、甘肃理论学刊、深圳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社会科学动态、特区实践与理论、中国西部、创造、发展研究、长江论坛、江南论坛、新疆社科论坛、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商业大学学报、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惠州学院学报、三明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长治学院学报、安顺学院学报·“屯堡学研究”专栏、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成都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渭南师范学院学报、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四川旅游学院学报、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浙江警察学院学报、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山东行政学院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兵团党校学报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研究、统一战线学研究、广东青年研究、中国哲学年鉴、山东工会论坛、工会理论研究、中国非洲学刊、中国医学伦理学、旅游论坛、高校图书馆工作、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竞争情报、文献与数据学报、治理现代化研究、科技智囊、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国机构编制、交通财会、铁道货运、经济论坛、东北亚经济研究、改革与战略、计量经济学报、金融理论探索、农村金融研究、水利经济、中国煤炭、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新文科教育研究、科普创作评论、出版与印刷、教育传媒研究、教育史研究、数字教育、教育观察、终身教育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探索、职教通讯、当代职业教育、南方职业教育学刊、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世界教育信息、基础教育参考、基础教育课程、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校外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科学、中华家教、中国德育、考试研究、辽宁教育、上海课程教学研究、早期儿童发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创意设计源、风景园林、现代电影技术、人口与社会、孙子兵法研究、中国传媒科技、人民检察
其他(集刊、内刊等无CN刊号的刊物和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教育治理研究、学报编辑论丛、上海视觉、社科大法学、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74本】C+核: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工商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南京审计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中州学刊、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学术界、理论探索、开放时代、东岳论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战线、政治学研究、国际安全研究、治理研究、管理世界、管理学刊、旅游学刊、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纵横、南方经济、财政研究、财经研究、财经科学、当代财经、农业经济问题、审计与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金融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外国经济与管理、统计与信息论坛、商业研究、行政法学研究、妇女研究论丛、民族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新闻与写作、新闻界、科技与出版、教育与经济
【4本】C: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宏观质量研究、劳动经济研究
【11本】C扩+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流通经济、当代经济研究、华东经济管理、国际商务研究、税务与经济、农业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改革
【16本】C扩:湖南社会科学、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府新论、青年探索、当代青年研究、台湾研究集刊、财政科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45本】普:前沿、船山学刊、特区实践与理论、新疆社科论坛、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商业大学学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渭南师范学院学报、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宁夏党校学报、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决策与信息、思想政治课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邓小平研究、山东工会论坛、财经智库、经济资料译丛、海关与经贸研究、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
【1本】集刊:中国经济学
【1本】其他:问学
【双一流】两轮双一流名单及对比
《CSSCI录用经》
1.如果想获取会议更详细的内容或者有疑问,请根据正文里的联系方式咨询主办方。爱知学者并非主办方,对会议的了解程度不会超过本篇通知。2.爱知学者只是分享信息,没有发表论文的特殊渠道。3.正文如果没有附件,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或联系主办方索取。4.欢迎提供信息,我们免费发布,邮箱:mraizhi@163.com (非论文投稿邮箱)5.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