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五环著名景点 Bob Fu 之家一日游丨北海怪兽

肉饼君 若有所播 2023-06-04

北海怪兽





关键词:

空间、咖啡馆、小区、厕所、朋友、创作、装修、客厅、虚拟、灵感买家俱乐部、社交媒体、生活、交互、公共事件、智能设备

闲聊

Bob Fu 与他家的两只猫主子

肉饼

大家好,欢迎收听北海怪兽,我是肉饼。今天非常开心,不远千里来到了北京东偏北三点钟方向的一个小区。是在清河?

Bob Fu

我们都不算清河,说清河就感觉在昌平,我们也是朝阳群众。

肉饼

朝阳区边缘的一个小区。我来介绍一下 Bob Fu,全名叫傅丰元,灵感买家俱乐部的主理人。我觉得你肯定会对灵感买家俱乐部感兴趣的!因为这里聚集着一群各形各色的、很有趣的人,你总会在这里找到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

Bob 曾是《离线》的前编辑,主要的工作经历都在编辑岗位上。包括创业做灵感买家俱乐部也更多是一个编辑和社群的组织者。我其实很好奇你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在北京的生活状态。

Bob Fu

我自己做事情也好,或者录一些播客也好,会非常强调创作,有一种「创作唯一」的感觉。但其实生活很重要,生活与创作是分不开的。

今天来到家里面的话,我觉得可能会分享更多的生活。而且会有很多随机的事情发生,就当下如果仔细听的话,能听到猫在喝水的声音吗?

肉饼

所以 Bob 养了两只猫。

Bob Fu

有一只很胖的大白猫,叫波多。波多你也上节目了,开心吗?对,就是我社交媒体头像上的那只猫。

波多挠镜头

他比较亲人,因为从他小时候捡到他的时候,他生活在我家楼下的一个小卖部那里,小卖部附近都是打牌的老头或者聊天的阿姨们,小孩什么的就跟他玩。所以这只猫的性格非常开朗,不怕人,见人就像只狗一样。

另外一只叫蛋姐,一只三花猫,非常怕人,捡的时候恰好是一个冬夜,还下雪。花了十年才和蛋姐相处下来。

蛋姐与波多

养猫的好处就是,当你有一只猫的时候,会以为全世界的猫都是一个性格;当你有第二只猫的时候,才知道全世界的猫都不一样。所以养小孩的话最好养两个。

这不是我说的话。是有一天我看了一部讲设计的纪录片《抽象》,讲到一位纽约客的插画师、《周末速写》的作者的故事。里面有一个小细节,他说,当他养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看到孩子摆出了一副乐高,以为孩子就是这样子的, 但只有当你养第二孩子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搭出来的乐高长得都不一样。

我当时看,就觉得原来人是千奇百态的,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所以就应该养两个孩子。但如果你不打算养孩子的话,你可以养两只猫。

肉饼

你属于后者。那你养两猫已经十年多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经历了很多次搬家,就一直带着猫吗?

Bob Fu

我在北京搬了十几次家,给每次家在 Google 地图上都做了标注。

房子图标的就是住过的地儿

我觉得养猫最重要的好处,猫对生存环境要求必须要有活动空间。如果你只住在一个小卧室的话,可能会很臭;第二是猫需要奔跑的空间,猫一般上完厕所之后都会跑酷,神经系统非常兴奋,会上下蹿来蹿去。所以需要有比较大的空间。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可能会多花一点四分之一个人的预算来用租一个有客厅的卧室。往往为了获得一个带客厅的房子,我都需要自己先整租下来,然后再去找室友。从那个时候就开始锻炼面试与跟人组队。

而且一个客厅其实是一个公共空间,一定程度上就会让舍友们待在公共空间里面,看电视也好,一起吃饭也好,就会交流。所以就会认识一群通过租房认识的朋友,虽然现在他们都去其他城市了,但是感觉去到哪些城市都会有朋友。

如何在小区当中创造联结

肉饼

而且猫其实不太需要像狗一样出去遛。我看到你这个小区,觉得其实也挺适合遛狗的。

Bob Fu

我觉得这个小区里面的常规操作,如何跟邻居能够交往,要么是生孩子,要么是养一条狗。你的 ID 就变成「她爸她妈」、哪只狗的主人。

肉饼

那像你这种无狗无孩的居民怎么办?

Bob Fu

我说几个小故事。

首先,我觉得交易会产生联结。最简单,譬如小区有二手群,我自己就送过一个宜家的小桌子。就是一个最便宜的瓦楞纸的桌子,但是它非常容易剪裁,很容易被改造。恰好那个朋友住另外一栋楼,领完之后隔了一天就给我发了一张照片,原来 ta 把原来的一个正方形小椅子的腿给锯了,只剩下这么矮。Ta 就把它放到了窗台旁边,做成了一个喝茶的小茶几。

我很喜欢一个物品到了一个新环境之后,会被使用者改造,产生新的用途。而且这个东西以前是闲置的,但在其他地方会换新生命。从此以后,我就跟这个邻居有了交流。后来 ta 要把房子租出去,我还介绍给了另外一个朋友。这个朋友离开这个小区之后,给我送了大量的水票。

你不知道你送出去一个闲置的宜家桌子,最后换来什么东西。首先,这种礼物的流动其实是有功利的,很像中国传统乡村里面的礼物流动。我们现在每个季度都会做一期线上的闲置市集,我会鼓励大家以物换物,也可以送出去,因为你不知道你送出去以后,什么时候会通过新的方法返还回来。

第二点是有一些共同行动

我们这个小区没有业委会,就是业主委员会。业委会其实很难组织起来,需要半数以上的业主签名参与进来,才能发起的。我们小区的人特别多,很难得到这个东西,但是有一个自组织的小业主群。

当时恰好楼下的儿童诊所说要开了,整栋楼有很多人就很担心,会有一些医疗垃圾处理不当,造成一些污染。

单对我来说,这不是好事吗?一个私人诊所放在家楼下,应该让房价涨的。而且我评估过,一个儿童诊所产生的污染程度跟一个口腔诊所、一个美容诊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差不多,只要有定点扔垃圾,我觉得它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我是同意的,但大多数家长反对。我能理解,有孩子的话都会反应特别激烈,甚至说我们每家把自己的窗户留出来,贴个横幅。

后来大家一起签名说写信给政府管理机构要求给出一些审批的流程。其实我也签字了。我虽然不反对诊所出现在我们楼下,但是我反对他的流程,因为他没有经过我们同意就建东西。那以后如果再出现一些有可能危险的东西,我们还是不知道。

我觉得这是小区里面大家为了同一个目的去做行动的比较典型的一次活动。但是通过这个事情,我就会认识到这栋楼邻居里都有谁是热心参与事情,愿意做一些组织者的,哪些人性格不太一样。

有一天,我老婆跟我说,想在小区楼下种一棵树,因为她在奥森附近的路上看到一棵特别漂亮的树。她说「我们楼下有一棵这样的树就好了」。

我说,其实你种一棵树,不论种不种出来,就可能体验到整个公共生活的过程。因为你得去查,种树到底是物业管,是居民物业还是商用物业,还是政府管,还是绿化部门、园林部门管,你就得调研一圈。

之前《好奇心日报》报道了北京昌平的金榜园小区,居委会、居民和物业公司合作,有计划地播种、培植耐旱、美观的本土野花野草。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社区建造方式。

有一年书展看到一本香港出版公司 MCCM Creations 出的书叫《天台耕作》,说的是香港通过在天台建立一个种菜的场景来塑造一个社群,包括在住宿的天台、学校的天台,英文名叫「edible roof」,「可以吃的天顶」。我最近看到有些朋友在推广可观赏的蔬菜,说那个蔬菜本身也挺好看的,也可以吃。


肉饼

最近看到朋友圈里很多朋友也开始种菜了,可能受疫情影响。

Bob Fu

我们也试图在我们的小阳台种菜,但失败了。本来是想种小葱,因为我们很喜欢吃火锅,蘸料需要葱和香菜。葱和香菜每次买都会多,但是放了就会坏,种葱就 OK 了,每次能吃一点。种了大概一到两个月,有成功过,但是的确产量很低。第二就是疏于打理它就枯萎了。

但是我们之所以放弃,原因是楼下的商业太发达。我们楼下就是海底捞,你可以去跟他要。我们真的去过,没有去消费,说我们需要一些香菜和葱,能给我打包一些,然后他就给我们打包。

肉饼

免费吗?

Bob Fu

对,免费的。海底捞服务相对友好。

我们试过几个火锅店,另外一个火锅店不行,非常不情愿。我说我还在你们这里办过卡,他说好吧,我给你来一点。但是我觉得可能在员工手册里面没写,说首先要答应顾客,然后再想对错。所以我们现在想吃火锅,就去海底捞讨一些。

肉饼

我发现你跟楼下这些餐厅的关系也是很好。

Bob Fu

对,我测试过小区里面所有可以工作的咖啡馆、酒吧、螺蛳粉店。螺蛳粉店是所有店里网速最快的,现在是 3 点到 5 点,我觉得可以去,因为它是用餐的闲时,是整个小区里面网速最快的一家店。

我最喜欢的店,是一家叫多乐之日的连锁店。它比我来这个小区还久。它有几个好处。

第一,它有九块九的咖啡。虽然我喝咖啡不多,但是有时候跟朋友一起去多乐之日工作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是多乐之日的咖啡好便宜。

第二,它是一个公共空间。它跟其它商店最大的区别是,它有前门后门,很多人为了抄近路,都会从它的门口来来去去。如果你坐在桌子前的话,有时候会听到一些小区的八卦。譬如这个小区原来住了很多韩国人,他们就会聊小孩子是怎么上学的。我亲自见证了一次停车位的交易,就讲价,到底一个车位最后成交价是多少钱。

Bob:「只能去大众点评找图了」

多乐之日没有洗手间,你得去旁边的麦当劳上厕所。麦当劳厕所的旁边也是一个偷听邻居八卦的好地方。第一是麦当劳有休息的场所,有空调,旁边很多店面的员工都会去那里上厕所,他们上完厕所就会交流。譬如一个阿姨跟另外一个大伯说我最近头疼,大伯说你可以试一下我们的中药配方。你能听到这种非常具体的情感交流方法。

我们社区有两家星巴克,但是星巴克很多都是谈商务的人,也有很多不一样的,譬如一个妈妈带个孩子,让孩子去做作业,然后她同时还在远程工作开会什么的,又有工作也有生活的一种状态。平时你会看到家长带孩子去那写作业。

星巴克总是挤满人,太吵了。去多乐之日那里位置好,而且我很熟悉。熟悉到什么程度?网不好的时候我会叫营业员能不能重启一下路由器。这种感觉特别好。

一个拥有客厅的家

肉饼

因为我知道你其实是一个比较宅的人,大部分的时间是不是还是比较喜欢待在家?

Bob Fu

我之所以那段时间在多乐之日,是因为家里在装修,我觉得夏天节约成本的话,蹭空调是可以去咖啡馆的。装修那一年,我觉得可能需要感受一下社区环境。

但现在主要还是在家里办公。家办公也分一期和二期,因为我家是一个上下两层的 loft 结构。

肉饼

你一说 loft,我们会感觉好像很小。但其实我今天走进来的时候,我感觉空间挺大的。

Bob Fu

它的建筑面积是 53 平,但是实际使用面积是 37.5 平,两层加起来其实也有 75。你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就是两室一厅。它是个 loft ,最初就只有一层,第二层是个半封的。我在装修的时候就把整个楼层全封了,这样变成了两层楼。楼上就有了两个卧室,楼下一个客厅。

Bob 家 3D 打印

做 loft 的话,一般来说都会觉得一层应该是一个工作间,二层是休息的地方。这也是我最初的设想,一层应该是一个相对偏公共的空间,可以邀请朋友来。

刚你进来也看到了,客厅里有我们之前做的「重返全球概览」工作坊的现场。工作坊当时最后形成了一本杂志,我们印出来之后,从印场到我这的时候是一大开纸,需要裁、折叠、封装。那本书有十个小册子,每个小册子要折叠封装起来。

那时候我们就召集了八九位朋友,流水线式地从窗户桌子这边封装,通过小茶几这样一路过去,把它给封装好。忙了一个星期。当时临时建了一个 whole earth workshop 全球车间,而且还双关是吧,workshop ——车间和工作坊。


公共活动的好处是,你会意外发现一些新朋友。我那时候发布了这个活动,告诉大家我住在这里,才知道原来爱发电的人就住在同个小区。因为他们公司就在附近。有一个会员介绍他们一个员工过来一起帮忙做杂志,下班过来。这种还挺意外的。

玄关丨Room Tour

Bob Fu

门上的这排挂钩是我自己做的,起码跟我老婆吵了三次架。

玄关处的挂钩

这个挂钩是装修后一年之后才挂上去的,拖了很久。这个木板和地板是同一种材料。我当时让地板师傅多留几块,堆在阳台那里,但是一直拖延着不做。越拖越久,大家越心烦,又占着空间,特别难受。

最后三鼓作气,非常艰辛地启动了。用原来的木地板加宜家的小挂钩,就做出来一个这样的东西。希望家里有一些 DIY 的成分。如果你真的装修过,你就会发现好多剩余的建材,只能被处理掉,而且还得花钱处理掉。因为建筑垃圾是要交钱的。

这是家里面少数最后 DIY 出来的东西。

肉饼

玄关挺大的,相当于室内和室外的一个过渡阶段。

Bob Fu

过渡阶段一定要留一个换鞋凳,因为下班回来人会在那坐很久。

肉饼

玄关左手边的这个厕所是唯一的厕所吗?

Bob Fu

不是,楼上还有个厕所。当时有个决策是要不要在一楼保持一个厕所。

很多装修为了一楼空间大,把厕所去掉了,麻烦一点可以二楼上厕所。但是因为我当时考虑一楼是个公共空间,需要一个厕所。所以这个厕所特别小。

它的宽度只有 80 厘米。我有买国家建筑标准的书,书上会规定民用住宅的建筑标准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层高多少,厕所最少要多少宽,另外出于安全原因,厕所门理论上不能内开,如果一个人从在里面摔倒了话,直接就会卡住。

但是你知道原理之后,你就知道你能不能破坏原理。因为这个厕所很长,而且狭窄,所以门还是内开了。

Bob:「来我家做客上🚽吧,可以在壁橱里意外发现一个城市。哈哈哈」


(关门,听声音)

肉饼

它是一个提醒器?

Bob Fu

只要它开关的时候就会有声音。如果下午 5 点回来,会有「欢迎回家」的声音。一个很简单的小米的智能设备,窗门监测仪。通过磁力来监测并且触发开关。

厨房丨Room Tour

肉饼

你们家这个厨房在这个客厅的左手边,还挺大的,一个开放式厨房。

Bob「我曾经用我家里厨房的动线布局来类比任务流动的管理。」


Bob Fu

我觉得我尽可能把厨房做成了 U 型的空间,动线是合理的。我们做菜,先从冰箱拿东西,然后洗菜,洗菜完会在这里切菜,切菜完在这里做饭,这是一个流水线。一条动线是不会交叉的。

我觉得可以说一下我很喜欢的两个东西。

第一个是冰箱门的「策展」。这个小磁石可以把很多纸质的东西都贴上去。好处是可以移动,自由组合。


比如这三个为什么能组在一起?post post 是北京的一家书店,但它 in the park 有合作,所以他们放在一起了。但是 in the park 和 ALOT 都在上海,所以就放在一起。

第二个是玄关处的小木黑板。我会放一些大家走的时候可以拿走的东西。因为我会收到很多周边,但是我觉得周边最好是把它们散出去。

我会把它冰箱的这一面视为一个白板,做很小的策展。你会把很多东西贴上去,而且它是自然发生的,不知道下次的东西是什么。

肉饼

这是一个中式的日历?剪纸风格或者版画风格的。


Bob Fu

定海桥互助社和复印INFO 的人合作做的。这个上联叫「执灯照你我不孤单互相分享互相教育革命自己改进社会」,下联是「持勺做顿饭好味道精神足投身劳动远离异化实现才华实现自由」,横批是「互助互爱创造生活」。当时就觉得适合放在做饭的地方,创造生活的地方。

今年我就模仿这个自己做了个对联,在这里。

肉饼这个「猛虎心象,细嗅蔷薇,开心创造小我;盲鸟野鱼,概览全球,自在灵感大王。」

楼梯间转角的白板与书架


Bob Fu

灵感买家俱乐部做了一年之后积累了好多梗。

「猛虎」和「蔷薇」是因为我们的线上咖啡馆有个猛虎厅,之前也有蔷薇厅。

野乌咖啡馆


「心象」是每天早上 7 点会在 telegram 投票「你的心情什么样子」,机器人的名字叫「心象局」,就是「气象局」改为叫「心象局」。

「盲鸟」就是现在野乌咖啡馆英文名叫 blind bird,「野鱼」就是《野鱼志》和野鱼公司。

「概览全球」就是之前做的活动。

可以看下面,是我老婆写在这里一个月的防疫物资,她把清单列了一下,我们在北京要囤货的话,食物有米和面,卫生纸、姨妈巾,什么都有。这个白板本来是用于工作的,但是它其实也很适合家庭。

我觉得一块白板很重要。如果想让你的家变得更有创意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白板。 尽可能在你的环境里面生成更多的白板,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在上面摆各种东西,而且你每天经过的时候,它就会提醒你。可能你都没有意识到你看到它,但是你的大脑会有反应。它会提供某种环境让你去思考。

这个白板需要可以擦写或者贴东西。如果是金属的话,你就用磁铁纸贴,如果是白板的话可以写。我看到有一些朋友会把整面墙都涂成那种可擦写的涂料,这样子就可以用那个有水晶笔写在墙面上。

我看过很多创作者的环境,这个是我观察到最有用的也最简单的一个方法——让你的环境充满创造力的方法。

客厅丨Room Tour

肉饼

刚刚讲完了厨房,我们来到客厅。客厅刚刚也有提到,基本上是一个大长方形的平面,靠窗是一个工作台。中间有一个明黄色的沙发,显然是已经久经猫爪摧残。

台灯下就是猫抓的痕迹。这件灰白色沙发套已经退役了。

Bob Fu

两端被猫抓得很厉害。买沙发的人只会上心一个星期,我们刚开始还把它包裹起来,但后来发现阻挡不住,我们就弃疗了。

其实这个沙发罩只换了半年。我算过,买猫抓板的钱可以换沙发套。而且我当时选沙发的时候就意识到沙发套肯定会坏,所以就要求必须要买宜家的。

宜家沙发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在淘宝上买到尺寸非常合适的第三方的替换沙发套。宜家官方沙发套要卖 1000 多块钱,但是淘宝上可以以 1/3 的价格买到。除了宜家,没有哪家能这么标准化地让淘宝买家只说型号,就可以收到一个非常匹配的东西。它非常模块化、可定制,可以很好地维护。

这是在装修之前就买的大桌子,当时来到这个家添置的第一个家具。一期办公就在这。

Bob 在一期工作室

好处是坐在这,能感受到一天阳光的变化。我很喜欢这里的窗外风景。首先拍照很好拍,它有消失点;现在可以看到绿植,冬天枯的时候那边可以看到夕阳。大概每天大约下午 5:55 的时候,对面的一些灯带就会打开,有点万家灯火的感觉。

下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儿童活动空间。七八点起来的时候能看到那边的公共空间,有人在教小孩跳绳。能看到一些公共生活,但是这个公共生活跟商业紧密结合。

从窗户望出去,楼下的公共生活

Bob:「有时候我会在线上咖啡馆直播我家窗外的傍晚。」


肉饼

你在距离工作台 60 公分的上空垂了一盏吊灯。

宜家吊灯

Bob Fu

这是 WiFi 控制的智能灯泡,可以用遥控开关。它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因为它,我研究了一下紧固件有一种螺丝,专门用来固定在这个 1 厘米薄的石膏板上。当时如果不是自己要安装这个,我是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紧固件的,每种东西都一样不一样,原理也不太一样。

这个窗帘也是我自己装的,在宜家买的窗帘滑轨,因为也是装在石膏板上,抓这种比较重的东西很危险,所以必须要用各种各样的紧固件增加摩擦力,让它能够固定住。

后来我跟 hb 聊 ,他说国内的装修规范程度比较低,很多细节都还在起步阶段。如果规范比较完善的话,其实对新手会友好很多,而不是各种行业的规则经验封好了,你进不去。

肉饼

我看这地上还有一个零食大罐子。

Bob Fu

这个你猜它的用途是什么?

肉饼

它应该是放玩具的一个盆。

宜家的洗衣篮,你觉得可以放什么就放什么。


Bob Fu

我很喜欢本来设计师设计出来是 A 用途,但是使用者用 B 用途使用。

这就是一个例子。这最初设计是个洗衣篮,我们家有两个。上面的确用的是洗衣篮,但是这个就把它用作零食篮。平时它这样塞到茶几下面看不到了。

一个敞口大的篮子的好处是,如果家里来客人,想迅速清理,很方便放。你就把它撸下去就好了。

肉饼

而且它完美地藏在了这个茶几下面,不会让人看到。

肉饼

你家有四个放书的地方。

Bob Fu

书是最好的装饰品。

不要担心说出来政治不正确,书的确是最好的装饰品。装饰主要是提供环境。我发现来家里面的客人只要没得聊天了,他们就开始到处逛和翻书,每翻一本书就会产生一个新的话题。你就随便翻一本,要不试一下?

肉饼

我被这个 711 吸引了。

Bob Fu

OK,这是一次书展上买的一幅画,是我妻子买的。她就是喜欢711。我觉得喜欢 711 的人是喜欢上班的人。你忙完一天之后,需要有一个灵魂的安放。你会去 711。但是如果你没有要反抗的东西的话,可能 711 的作用就小很多。

二楼厕所丨Room Tour

肉饼

二楼楼高有多少?

Bob Fu

楼道里应该只有 1 米 8 左右,但是进到卧室有两米多。

从厕所开始。厕所分干湿区,是黑墙,深色就是休息的颜色。楼下厕所是白色的,相对公开一点。

肉饼

这是什么?

Bob Fu

这是一个蓝牙音响,闲鱼上淘的,99 块钱。洗澡的时候听音乐,比较适合陶喆的浴室音乐。


其实洗澡挺隐私的,听播客会很难受,会觉得有人在说话。你愿意和哪些播主一起洗澡?其实要非常小心选择。我现在只能选择李永乐老师,听他说一个物理知识点,还得畅想一下他的黑板写啥东西,因为他是要草书的。

唯一能够跟我一起洗澡的男人,李永乐,就是这样。


肉饼

个人会觉得洗澡其实一个有很多灵感的时刻。

Bob Fu

对,所以纯音乐会好一点。如果你要听,其实我觉得都可以,因为听很多东西,很多人是听不懂的,就是一个 BGM。走神的时候就可以想其他事情,模仿你在高中上数学课听不懂走神的样子。

说到灵感,我觉得浴室是一个挺好的地方,如果睡前洗漱的时间,不做任何事情,是很好想事情的时候。如果你创作卡住的话,我觉得洗个十分钟澡挺好的,但是也可以听李永乐老师。

Bob:「太冷了!浴室最暖和!深夜加班最佳场所!」


次卧丨Room Tour

Bob Fu

这就是一个小次卧,但是最近我妻子睡在这,因为她腰伤了,只能睡比较硬的床。这是一个宜家的沙发床,可以从单人床变成双人床。有时候客人的话,就可以情侣一起住。

这床是二手买的,你看这些贴纸。这个在宜家应该要卖 2000 块钱,我大概花了 1/4 价格二手买来的。我也建议如果可以尽量二手买东西。我们从三环运到了五环外,运费花了 200 块。

这个卧室是没有窗的。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那里放个常亮的地球仪,虽然是封闭的,但它是全世界。

Bob 给这间没窗的屋子添加了会亮的东西,一个 711 模型。数了一下,吸顶灯、落地灯、台灯、发光地球仪、发光 711——往这个没有窗户的房间塞了五件发光的东西。


其实现在有好多解决方案,比如有那种几千块钱的天空灯。我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等它的成本降下来,因为我觉得新奇东西没必要追,但是总有一天它会降到一个平均价格,那时再考虑。

这个屋子的好处就是真的非常自闭。如果想好好睡觉的话特别好,因为它没有阳光打扰。我觉得这个房间录播客也挺好的。

二期工作室丨Room Tour

Bob Fu

这是一个阳光房卧室,窗户从一楼连到二楼,是个很大的落地窗。

肉饼

但卧室有一个小机关。

Bob Fu

这里是二期办公。

肉饼

这才是真正的自闭室吧。

储物间改造成工作间最初的样子,桌板是装修时剩下的废料,
桌腿儿临时征用了纸箱和书籍(现在桌腿儿已经换成了宜家的桌腿儿)。

储物间改造成工作间最初的样子,桌板是装修时剩下的废料,桌腿儿临时征用了纸箱和书籍(现在桌腿儿已经换成了宜家的桌腿儿)。

Bob Fu

对,真的是一个个人自闭室,我都不能叫工作间。

肉饼

这很像那种自习室。

Bob Fu

但是我觉得这个自习室如果要买的话也是 VIP 级别,比较大。

肉饼

它是完全封闭的,只是一面朝着你的卧室。

Bob Fu

对,装了个帘子把它隔开。它的好处是有面墙。这太重要了,它有个白板。楼下其实缺一面墙。

现在这面墙贴上了灵感买家俱乐部的所有流程。


我觉得有一面白板的话,它会提供灵感,提供你时刻把灵感重组的可能。

右边是一个小书架,这就是我自己最近在用的书,就很乱了,但是我其实是喜欢乱的,因为我觉得乱,东西才能好找。

肉饼

这还有一盆假植物。

Bob Fu

我发现我种不了真的植物。而且我很在意的事情是,我不拆它的吊牌。我想告诉大家,它就是假的。

肉饼

左边这是帝都绘的地图。


Bob Fu

这个是前段时间贴的,我当时想这里还有一块白板,还可以利用起来。但是现在还没想好,就贴了帝都绘做的的一个北京地图,至少还有点北京的感觉。

这张地图我是在书展买的,因为之前很喜欢帝都绘,不认识宋壮壮。有一次书展,他在卖,逛完之后,我就说你们这个摊的东西加起来一共多少钱。他就说两百多。我说我们全都要。

他就说有一些我们没有现货了,需要邮寄,就加了个微信。我感觉是花 200 块钱加一个喜欢的作者微信的感觉。虽然后面有交流了,但是第一次你认识一个你欣赏的作者,通过交易方式去认可他的作品,获得一次交流的过程。我觉得还挺重要的。

肉饼

这把你刚刚说的与社区产生交流的思维给串联起来了。

Bob Fu

我觉得你如果喜欢一个作者,就应该用钱去交流,拿出你的诚意。而且其实真的不贵,就可以很好地支持到一些人。用钱投票还是很重要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装修完一年,应该是 2021 年春节的时候,家里面第一是要在家办公,除了我,还有妻子、我表妹,我们三个人要住。表妹住在次卧,我妻子还要工作的话,就把客厅给占了。

开会还需要独立空间,我就没有空间了。当时我想了好久,就发现这里有个空间可以利用起来。当时设计这个空间是做衣帽、储物的,放些被子或者是换季的衣服,没想过做自己的空间。后来发现可以改造一下,很适合内向者的一个工作台。

我原以为这是我自己的发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是第二个发现这个空间的人。第一个发现的原住民不是我,而是之前装修时住在这里的一个小女孩儿。

那个小女孩是之前泥瓦工的一个女孩。装修的时候恰好是夏天,七八月份,灌水泥、砌墙、贴砖,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泥瓦工也是待在家里面最久的一群工人。他们夫妇俩早上大概七八点就会来,中午也会在这里做饭,晚上大概 6 点离开,整天都在会待在这个所谓的小工地,暑假的时候就会带女儿也过来。我时不时来装修现场的时候,就会看到他女儿就待在这个位置,垫了一块很简单的塑料布,在那里刷快手。

就是一些她自己跳舞唱歌的视频,就在这里待一天。这个地方是家里面唯一一个有点像终点的地方。如果从动线角度来说,它和其他地方是不交叉的,但是楼下的客厅、工作台,其实都是一个公共场所,会很打扰。

如果家里面人多一点的话,这其实是动线的终点,所以它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日本设计里面「居心地」,让一个人安安心心待的地方。

肉饼

它的确很适合一个人待着,感觉人的某种原始本能会在这个空间里被激发。

Bob Fu

《生活大爆炸》的 Sheldon,他只在意他的沙发,就是 my spot,他会知道他的地方任何人不能坐。人其实有本能找到一个风速、温度等任何东西都适合他的一个小角落,我们本能都会选择在这个小角落工作。

离开前的闲聊

为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创造合适的空间

肉饼

你问跟我预期差别比较大,最让我惊喜或者惊讶的嘛?

Bob Fu

不用惊喜,惊吓也可以。

肉饼

比我想象的要大。因为你跟我说面积小的时候,我还是往更小的方向去想象了。

另一个就是我自己会感觉层高偏低。因为我对空间比较敏感,在层高比较低的时候,一般容易心情不好。

那小隔间可能我没有办法长时间待。因为我工作的时候,很喜欢望着窗外发呆,或者就是想事情。

Bob Fu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层高越高越好,你容易思考最长久的问题。比如教堂就需要非常高的穹顶。

肉饼

我看的一个研究说,不同的工作类型适合不同的空间。如果你需要去想创意这种发散的工作,比较适合在更大的空间里;而如果你去做一个印章,做一个木雕,这种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力很深的工作,需要小黑屋。

那你觉得你在家里待这么长时间,你是怎么从生活和工作的两个状态去切换的?还是说不需要有太明显的边界?

Bob Fu

我觉得切换还是挺重要的。

钻进小隔间,你就开始工作,这是一个肌肉记忆——进入到一种场景之后,你的大脑自动调配到一定状态。空间区隔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家足够大的话,安排一个地方用于休息,一个地方用于娱乐,这样切换成本会很低,你不需要用精神,而是记忆就帮助你去切换了。

但如果家空间小的话,可以用一盏灯来代替,那盏灯打开的时候,我就开始工作。你需要一些物体来帮助你去建筑一个空间。

肉饼

我感觉你很有意识地布置你的家。你对于家的 curation,或者说一些细节的整理和打磨,是天生喜欢,还是长时间待在家里,一个一个慢慢发现出来的?

Bob Fu

其实我更喜欢布置环境,而不是布置细节。细节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我最感兴趣的是创造环境,在里面活动,人就会自然而然地生产出内容。过程本身就是内容,而不是需要你重新再做一个作品编辑。对,建筑物是最好的一个环境。

因为我是家的主要设计人,我会观察我妻子怎么使用和改造我的一些小细节。如果我引导她往冰箱上贴东西之后,她就会自然而然往上贴东西了。

也有失败的。很痛苦的地方就是,当你作为一个设计师,你本来觉得 ta 应该这样做,但是最后 ta 用 B 用途了,跟我刚刚说的其实有点矛盾。好像你很希望大家使用一些意外使用。

但是如果你从一个作者角度来说,这个东西表现没有那么好,或者是让人很失望的时候,你就很痛苦,而且那种痛苦是加倍的,因为这东西是你自己设计的,结果又不好用。

肉饼

那你觉得长时间待在家里会闷吗?

Bob Fu

不会。我就不喜欢出去玩儿。

我很喜欢小的东西。Hyper 的东西。我的毕业论文是 hyper-local,超本地化新闻,怎么关注一个小区级别的新闻,如何在一个小空间里面制造出各种可能。

譬如我自己对比过两款游戏,一款就像模拟城市或者是 skyline 天际线,欧美国家做的游戏是很大尺度,他们那个尺度是城市的尺度。但是日本人的尺度是动森,只给你个小岛,你可以经营里面的家,给你餐厅去布置。你可以细致到一面墙该怎么设置,尺度是很小的。

游戏设计里有一个原理叫箱庭原理,在一些很小的关卡,你可以把它设计得非常精妙,而不是在一个尺度上面去烘托然后变得很宏观。

其实一个小尺度也有很宏观的东西。因为我在画这个房子的 3D 建模的时候,我就发现,如果你想建一个模型,你永远建不完,你简单地画一个长方体代表书柜,但是可以在书柜里面放书,放书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书的名字叫什么?

无限地做下去,每个层级都可以很丰富。在有限制的空间做出一些创作,可能比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做事会让人更有成就感。

如果散心的话,我真很少,我就很宅。但其实我还好,因为我有线上咖啡馆,基本上也会跟人交流。我情况比较特殊的地方是我在线做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每天交流其实是很密集的。

工作与生活,改变它,而不是抵抗它!

肉饼

那你会把线上的空间作为另一个世界,还是你现实生活的延伸?还是它就是两种生活方式?

Bob Fu

分不开。我很喜欢一个比喻,来自漫画家 Grant Snider。他说,有创作者每次都要试图去平衡工作,生活就像走跷跷板一样,生活重一点的话,可能要去工作赚点钱,如果工作太重了,又想回去照顾一下生活,带个孩子什么的。这就比喻那些一直在左右拉扯试图去平衡的状态,你发现你很忙碌,来来回回拉扯。但有一天,他在来回拉扯的过程中,跷跷板就掀翻了,失去平衡了,他就 struggle 了。

但是你发现,如果你能接受这种混乱状态的话,其实它就是一种新的平衡。最后它的结尾就是一个没有所谓的左右区别的一个东西。你接受这个状态本身可能才是所谓的工作生活在一起了,而不是平衡。

我觉得「平衡」这个词用得不太好,什么 work life balance,都可以成为一个写作的爆点。因为大家要反抗工作,大多数的情况是因为工作很难受,所以你要通过生活去反抗。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让工作变得有意思,而不是去反抗它。

我见过很多人之所以愿意创作,是因为 ta 有很强烈的反抗的愤怒的情绪,这给ta灵感去对抗。但是你有想过,如果你要反抗的东西突然不存在了,你还会去创作吗?可以问这个问题,你创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还是要做一些永恒的、美的东西,而不是当下临时的反抗。我觉得临时反抗会提供情绪和能量,但是长久的创作应该是一个更长远的、正面的描述,是个美的东西。

那个时候,生活、工作和创作是分不开的,应该是合在一起的。它应该是混在一起的。这就是我自己理解的所谓平衡,其实它都在一个系统里面。当然我很理解当下大家很难去做到,如果你真要上班的话,真的很难不去 711 释怀一下。711 也是帮助你去抵抗它。

但是其实还是应该用创作改变工作本身。我也不是反对大家出去工作,但最好你可以愿意主动去创作,而不是把生活跟创作、工作分开。

第二点,你提到虚拟和跟现实。首先,我觉得我现在做线上咖啡馆,就很少有人在做。我之前也去过上海的明室,它活得很久,做了九年,那它肯定有自己生存的方式。其实活得很久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标准。

它的每一张椅子、每一张桌子、每一本书都有来历。而且空间排布也是很灵活的,每次做不一样的活动就有不同的空间排布。但是对外人来说,它是一个空间。理解空间,就是它可以收纳很多,比如活动、人群、书籍、文化。但明室是一个空间。

我之前觉得灵感买家俱乐部是一个社群,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它是一个叫「灵感买家俱乐部」的创作者社群。我们最核心的根据地是一个线上的虚拟咖啡馆。白天的时候,大家在这个咖啡馆边听音乐边自习,彼此不说话。但是晚上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开麦起来聊会儿天,分享一下自己的项目进度,聊些八卦。这就是这个空间的一个作用。当你说空间的时候,别人可能会理解清楚一些。

我是拥抱技术的,但是我认为好的技术应该要跟好的人的状态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合体的系统,就是所谓人机耦合的。好的工具也需要有知道这个工具原理的人才能够使用。

最简单的道理,我发现那些使用翻译软件的人都是英语挺好的人,不是英语差的人,只有英语好的人才能够最好地驾驭翻译软件,因为 ta 知道翻译软件哪里错了。就像飞机很早就实现自动驾驶了,但它需要一个非常有经验的机长来看着它,做一些关键时刻的把控。

未来人和机器的结合肯定是好的,机器加上很厉害的人一起合作才是未来。所以我觉得虚实必定结合,它不是分开的。不是说进入一个 so-called 元宇宙,你就可以失去身体了,而是说它应该是一个混合的状态。

我特别喜欢昨天晚上咖啡馆的一个场景。大概 11 点钟的时候,有一个会员从咖啡馆打工回来了,提早下班,就开始聊天,本来是两三个人,慢慢聚集了很多人。一点钟的时候,另外一个从餐厅打工回来的,也来到咖啡馆。你想象他白天在咖啡馆打工,晚上来咖啡馆聊天。再过两点的时候,过来一个城市规划师,他说今天画了一天草图,加班到两点。他说他本来想来咖啡馆休息一下,虽然挺累的。

有一种感觉,大家线下跟线上能够互动起来,因为其实聊很多东西也跟线下相关。我自己希望有一种平的和心态,线上线下不是对立的,而是能够连接在一起。

但是当下的情况是,线上其实是破烂不堪的。我们还没有把线上的世界建设得很好。当大家线上体验不好的时候,就会说线下多好,我们赶紧去线下活动,没有想过其实是我们没有把线上建得更好,其实线上有好多可能的新交互方式,用一些新的理念把它变得更好。

我们应该花点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去把它建设得更好。为什么会用线上?我很不喜欢这种非此即彼的感觉。我觉得大家可以把线上建立得更好,但是并不是说线上希望取代线下。


延伸链接

  • 播客布兰德游记《鲍勃和他们的灵感买家俱乐部》,你可以在这期节目里看到 Bob 的线上之家

  • 灵感买家俱乐部 https://club.q24.io/。如果你对灵感买家俱乐部感兴趣,可以由此获得入会方式


北海怪兽


 Newsletter: 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tobepodcasting 
 播客:北海怪兽 
 豆瓣:普通肉饼 
 微博:不存在主义咖啡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