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道主义的起点:如果我是他呢?(阅读无界限)

2017-04-19 程予东 予东田圃


  

文 |  程予东

一般情况下,人很不容易看清人,但在某种特定情形下人的本性就凸显出来了。古人有四观来看人是否可交: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可以理解为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孟子则这样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换句话可以说,富贵面前可观人,贫贱面前可观人,威逼利诱面前亦可观人。


如此多的观人途径怎么可以看不清人的本质呢!儒家思想中把人的品德分为仁、义、礼、智、信。儒家把“仁”放在了首位,仁者,谓其心中欣然爱人也。其核心指的是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佛教中也讲仁,它换了一个词叫“慈悲”。慈悲是人类高贵的情怀,朴素的情怀。杂文家吴非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要让学生有慈悲之心悲悯之心,这是人类最高洁的情操。何处可见悲悯?毋庸讳言,当然是在别人临难的时候。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患难见真情。说的就是当别人临难的时候,从周遭围观的人其表现可见人心的梯度。



鲁迅先生是这方面的高手,为了揭示人的本性,曾把科举落第的不幸者——孔乙己安排在了咸亨酒店出现。酒店是各色人聚集的微型社会,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落魄失意的孔乙己到了咸亨酒店,我们通过围观者的表现看到了人的本质。小说《药》中也有类似的围观情形,先生还在散文《藤野先生》中特意提及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酒醉似的喝彩,这些都是先生深恶痛绝的。


现在这样的情形何其淡化了呢?视频中曾经见过这样的场景:有些人辛苦挣命,但是利益被彻底切割,拿不到一点血汗钱,走投无路之下,最后选择“跳楼”这种极端行为想要一死了之。围观者云集。观者表现大致如下:


其一、有人看着这个人还没有做出纵身一跳的果决时,就等不耐烦了,开始起哄,挑唆。他们把别人的不幸当成满足自己空虚无聊生活的调剂,极尽人心的恶劣,是道德良知麻木不仁的看客。


其二、还有一种人,手下并没有多少要紧的事儿办,纯粹是为着看看热闹,并没有做出那种让人心冷齿寒的起哄挑唆的行为。如果有人说,去忙自己的事儿吧,一般会自动散去。他们和那些为了看到别人更加难堪不幸命运而煽风点火者要好一点。但他们的热心是不及的。


其三、还有一些人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们有自己的事情做,顶多瞟上两眼,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其四、另外一些人,他们由眼前的情形想到了自己生存现状的恶劣,或想到自己的亲戚朋友者中也有这种可怜者,可悲者,于是有了感同身受,同病相怜。水流湿,火就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会主动参与救助。面对此种情形会采用一定的办法,比如运用手机电话来向有关部门报告,求得他们回应帮助的,这样的人不想看到别人的不幸,他们愿意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来阻止事态向糟糕境地发展,他们是社会良知的体现者,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温暖的底色。


其五、还有一些人不顾事态有可能伤及他们自身,仍然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和爱护,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使人类的良知和正义得以延续。


二、三种人觉得倒霉的是那个人,自己是安全的,有保障的。由此,一点优越感就比对出来了。倘若有朝一日祸事临头,他们一定渴望有人救助自己。但是奉行这样态度的人越多,祸事临头帮助自己的人就会越少。甚至到了后来就是孤家寡人。这样时候,他们或许感慨是自己运气不好,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需要反省。


这还不是可怕的,让人忧虑的是有人对临难者施以援助之手,最后牺牲了自己物质上的利益,有的伤及了身体,却得不到热烈的回应,甚而至于还遭到嘲笑,怀疑,冷遇,善不能得善,善良遭到了禁锢,善良者是不是更加悲凉?还有谁愿意传递这样的温暖呢!社会不是陷于可怕的境地了吗?



后两种人越多,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第四种人应该是人道的起点。刘瑜说:人道主义的起点在于,一个人面对另一个受苦的人时,心里咯噔一声: 如果我是他呢?这是一种同理之心吧。见别人受难,不忍心背转身去。我总是觉得那些能够产生物伤其类,兔死狐悲之情的人是不应该被嘲笑的,应该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尤其是最后一种人是道德的火种,文明的旗帜,文化的北斗。我们的内心往往被这样的人瞬间照亮,他们的大举让我们感动震撼,泫然泪下。


那些比我们更勇敢的人,尤其应该得到敬重。那个叫袁立的影星在微博中这样留言:有一天,我被抓起来了……让人悲凉心酸,也感动敬仰。她心系尘肺病人,公益爱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声音一定触怒了某些权势人物,他们一定明里暗里威胁过她,威胁一个有良知的演员。


除了来自权势阶层的威胁,她还承担着别人的非议。



2014年袁立曾关注到一公益基金晒出的儿童骨折需要救治的公益项目,因为早先拍戏曾多处骨折的她深知其痛,便主动捐给“天使妈妈”公益组织。之后她主动捐款救助了这位儿童,并亲自送走其母子;过了一段时间她再次打开这个公益组织的页面,发现此前救治的这位小孩的照片依然在,网友捐款也在翻滚,于是她提出了质疑,反复查询未果。最后她发出了微博质疑这家公益组织,并开始与其负责人网络争论,一时间成为了当时的新闻热点。网上说她什么的都有,而最让袁立伤心的是这家公益组织说:“袁立很聪明,花了三万块为自己做了这么大一场秀!”


污她作秀的人啊,我真的想回敬一句:你怕是连作秀的勇气也没有吧。想起郁达夫说的话:一个没有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有了英雄却不知道敬重爱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怕就怕为奴已久,习焉不察了。


应该感到欣慰的是,一些有良知的媒体在宣扬人的善行善举。当袁立的故事进入我视野中的时候,我的心中竟然生出了悲凉,是的,悲凉。我们这个国度往往是缺什么,宣扬什么。对良心善举的宣扬正说明善行的艰难啊。怎么不会是艰难的呢?行使善举的人,有的时候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他们会触怒一些人的利益,揭露一些人的嘴脸,让他们不好遁形。招致这些人的反扑。这些反扑已经甚为可恶。还换来他人的不理解,这怎么不让人心生悲切呢?多少善良可能湮灭。


经济发展了,文明的脚步并没有同步而行。灵魂的脚步应该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两者同步而行,需要知道人道主义的最低起点在哪里。当别人临难的时候,时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呢?唤醒他人的思想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那些装睡的人。还是先提醒自己不要沉沦,先具有同理之心吧,毕竟这是比较可靠的。


  如有兴趣,请关注,更多资源将更新…附热文:


猜你喜欢

1、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是儿女的婚姻质量

2、母亲看孩子的眼光完美又伤人(推荐给所有母亲看)

3、人生有三种最根本的困境(推荐所有人阅读)

4、你有爱孩子的能力吗?(强力推荐所有父母阅读)

5、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送给所有家长及学子)

6、北京十一校长李希贵:被学生喜欢是老师的第一成就(推荐所有师者阅读)

7、你认识到同理心的巨大力量了吗?(阅读无界限)


原创不易,关注点赞分享,君子如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