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宋词

朱又亮 书影斑斓 2022-03-19


这是“书影斑斓”陪伴你的第 68 



宋词


作者|朱又亮

来源|作者原创供稿 

这是“书影斑斓”发布的第 113 篇原创文章


全文共 2320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01

五月花开,应国强兄之邀,与双喜兄弟一起去石家庄玩了几天,同游了赵州桥、西柏坡。晚上住在他女儿住过的小屋里,房间不算大,但简洁舒适。


小屋里有一个书柜,大都是科技、网络科幻类的书,无意间翻出一本《宋徽宗书谱》。


国强兄的女儿学的理工科,硕士毕业后在一个军事学院当老师。一个学理工科的女孩子,读这么专业的文史类的书,让我有点出乎意料。


我问国强兄:你女儿看这么深的书?


他盯着封面看了半天,说:这什么书呀?


我就奚落他说:你耍了一辈子笔杆子,竟不晓得宋徽宗的题名?还不如你女儿了!


国强兄眼睛一瞪说:“你说的是个蛋,我当年那耍笔杆子,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吗?如果女儿跟我一样,也拿个文凭混饭吃,那还不把人愁死!”


也真是,当年那会儿读书,其实就是为了混饭吃,装模作样像个文化人。装了几十年,越装越像样,一副多愁善感的模样,还真有了一点酸腐文人的情怀。


02

记得文革时,有一次红卫兵查抄学校图书馆,我趁人多混乱,偷了一本书。晚上回家一看,是一本唐诗注释简本。


头一回读唐诗,尤为喜欢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激荡着唐人的豪迈和洒脱。


转眼间老了,再读“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与年轻时的心境大不一样,有点读宋词感觉,挡不住的伤感和离愁。


宋词的韵味,需有些年轮,经历过沧桑,才能够体会。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饿过肚子,受过冻,干过苦力,挨过揍,经历过宋人的苦难,才能体会宋人的情怀。


与唐诗的豪爽相比,宋词偏于婉约,故有“唐肥宋瘦”的说法。回望唐朝的鼎盛繁华,再看两宋风云,一连串闪光的姓名,如:司马光、范仲淹、苏轼、李清照、陆游、岳飞、文天祥等。


哪一个名字都讲述着一个刚烈不屈而又屈辱悲怆的故事,一丝委屈的感觉,萦绕在心。


很多年以前,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词句里流淌着女性的婉约和香艳,以为是李清照的词,怎么也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联系不到一起。


后来读了《青玉案•元夕》,才知道词里所记述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淳熙元年。正月十五的那一个夜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站在幽暗之处观看满城灯火的,也许是词人心里的意中人,也许就是心怀忧国忧民 之情的辛弃疾本人。


有人说,现在的80后和90后的小年轻们,平时除了娱乐嗨皮上网消费,很少有人读书,更不读历史书。而浙江卫视正是由一帮80后的小编辑小记者们,拍了一部《南宋》。片尾推出一个皇帝玉玺的特写,摇晃着沉入大海,喻示崖山之战。


被俘后的文天祥囚押在敌船上,目睹了陆秀夫用白绫将年仅七岁的少帝赵昺绑负在背上,与十万军民一起跳海殉国。南宋王朝覆灭,标志着古典意义上的华夏文明就此终结与陨落。文天祥写下《过零丁洋》,慷慨赴死。联想到历史上“崖山之后再无中华”的说法,不禁令人唏嘘扼腕。


看完浙江卫视的《南宋》,必须要为制作这部历史记录片的那一帮80后年轻人点个赞,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历史观,以及他们的责任担当,令人欣慰。


03

说到读书,尤其是读宋词,绕不开毛泽东。老人家一生视读书比吃饭更重要,到晚年时偏爱宋词,这大概与他晚年的境遇有关。


有一本传记里说,毛泽东晚年罹患眼疾,也是手不释卷,读到动情处,禁不住泪水涟涟。坊间有传说毛泽东的晚年是在泪水中度过的,甚至说他到最后是哭死的。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老人家的晚年生活,一直沉浸在悲请之中,应该不虚。


曾为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的医生唐由之回忆说:做了眼睛手术五天后,毛泽东戴着老花镜,手捧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仔细诵读,先是小声抽泣,继而嚎啕大哭,哭得白发乱颤,一时间令唐医生手足无措,担心老人家把刚做过手术的眼睛给哭坏了。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陈亮在词中所流露出的忧国忧民的悲愤情怀,让毛泽东联想到他亲手缔造的中国,已是危机四伏,然而党内能有几人明白这一点?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江山社稷,怎么就成了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场所?长此以往中国难免会步苏联的后尘,使人民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之中,“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在此危急时刻,已是满头白发的毛泽东身边却无人分忧,怎能不嚎啕大哭。


后来所发生的东欧剧变,以及苏联的解体,以及全世界范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崩离析,特别是我们国家最高权力核心出现的大老虎集团,包括整个社会官僚阶层无处不在的腐败现象,都一一验证了毛泽东当年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未来走向的基本分析和忧虑,并非是杞人忧天,凭空臆想出来的。


斯人已去,功过是非,后人自有评说。雷洁琼曾在韶山写下“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让人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04

我认识一个农民工小王,一次偶尔碰到他拉着板车在路边趴活,手里攥着一本皱巴巴的《临安词集》。我有点惊讶,问他读谁的词,他说岳飞的《满江红》。


我顺口念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他笑了笑,说:不是那首《写怀》,是《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面对小王一脸真诚的笑容,我有点羞愧。


于是就想到,无论是作为领袖的毛泽东,还是农民工小王,都可以通过读宋词,明晓古今,言志抒情。而但凡像我这样的,读了几句宋词,就自以为懂了,有点机会就忍不住卖弄一下,其实大抵也不过是装模作样,顶多也是借古消愁,聊发一己小情小怀而已。


现今社会上流行的宋词释义读本,林林总总,各有长短。若论最有价值者,窃以为当首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他在书中把宋代三位词人的短句,看似毫无关联地连缀起来,将其中的况味,称之为人生的大境界: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END


本文配图:Pixabay网站 

图片授权:CC0协议

作者简介

朱又亮,男,1956年出生,河东夏县人。插过队,修过铁路,现退休。生性散淡,喜好读书、烹饪、书法、佛教、旅游。视自由为生命,其它皆不入心。

往期精彩文章

【观影】《敦刻尔克》:一部充满自私与恐惧的主旋律影片

【周末书单】一千零一本书之六:《寻路中国》

转眼春华六四秋,光阴一泻鬓霜头

【海外】我在澳洲的日子(7):现场卖房竞拍会

【读书】读史明智,鉴往知来:读《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有感

书影斑斓

一个有角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读书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书影斑斓”

   投稿邮箱:zhw-rw@163.com


(注:“书影斑斓”公众号内所有文章均为署名作者的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若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本文所有图片、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