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爱国从来不是生意,它是生命!
中国的山,要中国人自己爬上去!
——《攀登者》
”原创 |书影君
第 398 篇原创文章
全文共 3000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 6分钟。
国庆节期间上映的影片,红色主题必不可少。
第一它契合时机,国人爱国热情因节日而更加强烈,第二它政治正确,弘扬爱国情怀的影片人人都会支持。
但主旋律影片并不因笼罩红色光环就会天然受观众喜爱,它是否成功,最终还是要靠票房来检验。
毕竟,真金白银掏着,谁也不会花钱进电影院,光为了受爱国主义教育。
导演是否会讲故事、影片画面是否美轮美奂、影片主题是否符合多数人的价值观,才是衡量一部影片真实艺术水准的标准,这跟是不是主旋律影片没有关系。
既然商业影片也有糟糕透顶观众骂声一片的,那么主旋律影片也一定有观众叫好市场认可的。
比如,今年国庆节电影档的三驾马车:《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
因为,这三部影片都学会了(或尝试着)去讲好故事。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李仁港导演、吴京主演的《攀登者》。
1.登山运动背后的国家领土主权之争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1960年,我国组建的国家登山队,成功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
举国欢腾、世界瞩目。
| 1960年,贺龙、董必武等领导人迎接珠峰勇士
要知道,当时正处于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物资都极度缺乏,而且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珠穆朗玛峰陡峭凶险的北坡登顶,难度极大。
我们国家之所以这么不惜代价地进行这次登山活动,背后其实隐藏着关乎国家领土是否完整的大背景。
当时,中国和尼泊尔正在因为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发生争端。
| 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
尤其是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第一次从南坡登顶珠峰,完成了人类首次珠峰登顶。
所以尼泊尔方面认为,中国人从未踏上过珠峰,没有资格说珠峰属于中国。
因此,当得知印度登山队当年也要从南坡登顶时,中国便不惜一切代价要抢先登顶,因为这关乎祖国领土完整,关乎国家尊严。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你也许就能体会中国人在1960年登顶珠峰的意义了。
| 1960年中国登山队冲刺珠峰
经过对200多名运动员进行严苛的训练,和付出了50多人受伤、2人死亡的惨重代价之后,最终,国家登山队队员许竞、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于5月24日向珠峰发起最后冲击。
登山开始后,体力不支的许竞首先退出。
在到海拔8700米的“第二台阶”时,队员刘连满甘当人梯,让队友屈银华踩在他的肩膀上在峭壁上打上钢钉。
| 1960年,登山队员背后就是珠峰峰顶
因为登山鞋底有钢钉,屈银华便把靴子脱掉,只穿着袜子踩在刘连满的肩膀上。
一个多小时的作业后,屈银华的双脚被严重冻伤,最终,他的右手食指、10根脚趾和后脚跟被截,落下终身残疾。
此时,精疲力竭的刘连满再也无力攀爬,只能留在原地。其余三名队员则继续冲击,并在氧气耗尽的情况下无氧连夜冲击峰顶。
| 从左到右:屈银华、贡布、王富洲
中国登山队的三名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终于在1960年北京时间5月25日清晨4点20分,从北坡登顶珠峰成功!
他们在峰顶停留了15分钟,并把一尊毛主席半身像和一面国旗留在了峰顶。
这次中国登山队员登顶成功,使得中国在后来与尼泊尔的领土划界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并最终在1961年5月与尼泊尔王国签订的条约中,确定喜马拉雅山北坡属于中国领土。
多年以后,屈银华接受采访时还说,“用一双脚换取登珠峰的胜利,那太值了。”
但因为当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中国这次登顶并没有得到国际登山界的认可。
于是,在15年后的1975年,国家登山队再次组建冲顶,最终有包括1名女性在内的共9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 1975年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再次登顶珠峰
这次中国登山队不但留下了影像资料,还在珠峰峰顶竖起了3米高的觇标,最终测量珠穆朗玛峰的精确高度是8848.13米。
有人一直不理解,我们国家为何要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国之力来发展体育运动?他们认为这么做费力费钱没有意义。
也有人不理解,为何会有人甘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
对此我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国家太需要以体育比赛的夺冠,来提振整个国家的自豪感和国际影响力了,尤其当涉及到国家领土归属时,那更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而总有一些人的内心,已经超越了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一个更为弘大的使命目标当中。
|毛主席接见珠峰勇士贡布
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决策、一个历史英雄时,一定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类道德层次有多样性中来讨论。
否则没有意义,也不会客观公正。
2.爱国从来就不是生意,它是生命!
自从《攀登者》上映以来,骂声很多。
其实,批评《攀登者》这部影片本身没有一点问题。
说它故事生硬、爱情戏多余也好,说它强行主旋律、不符合历史事实也罢,只要是关于电影拍摄方面的真问题,都可以见仁见智地讨论。
因为即便是我看完之后也觉得,影片中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和曲尼次仁饰演的藏族队员“黑牡丹”之间的爱情戏比较多余。
而故事情节也有许多突兀不合理的地方,导演没有把这个本身充满传奇和励志的故事讲精彩。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在汹涌的批评声音中,有许多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谩骂而谩骂。
他们看不惯吴京,看不惯吴京靠讲爱国故事发财,甚至看不惯爱国本身。
难怪有网友会发出疑问:什么时候,爱国也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了?
我们的祖国还远远不完美,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整天躺在抱怨的情绪中哀叹,更不能无视祖国一天天在变得更好这一事实。
因为这就是中国,我们出生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它的好坏全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手中。
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人民。
同样,有什么样的人民,才会有什么样的国家。
凭心而论,你是希望我们国家多一些像吴京这样踏实拍电影的人,还是希望多一些只会在网上发泄不满的键盘侠们?
英国历史学家裴士锋在他的历史学著作《天国之秋》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故事中的主要中国人物,无缘可以像外国人那样一走了之。这是他们的世界,供他们打造或摧毁的世界。”
连头脑明白的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好坏,其他国家不会在乎,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会在乎。
但这些键盘侠们为何就不明白呢?
爱国,其实对吴京一样的人来讲,不是生意,而是生命!
因为象他这样的人,已经把自己个人如溪流般的生命,融入了国家发展的波涛洪流之中,他们的心,在随着祖国的心脏而一起跳动。
当“键盘侠”在挑剔《攀登者》故事讲的糟糕生硬时,当他怀疑吴京在靠着爱国发财时,或许他只是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吃着零食喝着饮料,在春暖夏凉的房间里四仰八叉地“葛优躺”着。
他既体会不了吴京等一众演员拍摄影片时的辛苦,更体会不到冒死登珠峰那三名队员内心的大境界。
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吴京们和登山队员们所经历的一切,因为他把个人得失塞满了自己眼睛和心灵。
“键盘侠”们习惯于捍卫自己的“权利”,所以会因为外卖小哥迟到几分钟而大发雷霆、会因为服务员上菜慢而唠叨不停。
他们已经习惯了毫不费力地张嘴便批评、抱怨甚至谩骂。
骂人不需要成本,“键盘侠”们需要付出的,只是在屏幕上输入几行字的力气,而他所批评的人,付出的却是金钱、精力、时间,甚至是生命!
这个国家和社会,从来不缺批评者,却一直很缺实干家。
所以,我劝那些“键盘侠”们,当你骂吴京电影拍的糟糕强行宣扬爱国时,最好站起来,把你那像狗窝一样的房间先收拾干净吧!
本文中引用的历史照片来源于网络,其中黑白照片拍摄者为景家栋和陈宗烈。
-END-
【作者简介】
书影君,一个不懂法律的心理咨询师不是好影评人。
把电影读成诗,将文字变作光。
本文配图:豆瓣网
往期热文精选
把电影读成诗,将文字变作光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书影斑斓”
(注:“书影斑斓”公众号内所有文章均为署名作者的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若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本文所有图片、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