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盟史寻踪】云烟已逝 功绩长存——琼籍盟员在解放海南岛中的贡献

孙有余 群言杂志 2021-08-26

原载《群言》2016年3期

60余年前,孤悬一隅的海南岛成功解放,新中国的旗帜自此飘扬在祖国南海的明珠上。金门战役中,解放军曾遭致三个多团9000多人全军覆没的惨败,而半年后在对驻军、面积十倍、数百倍的海南岛作战中仅以伤亡4500余人的代价顺利解放全岛,不能不说是琼籍盟员开展的军事策反、通电起义和输送重要军事地图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历史尘埃落定,很多人和事已经湮没在旧纸堆中,所幸的是,我们相信后人不会忘记这些民盟盟员在推进海南岛解放进程中的历史功绩。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把台湾、海南作为最后的退守和反攻基地。1949年12月,薛岳出任海南防卫总司令,企图依靠海峡天然屏障,凭险据守,重整旗鼓。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毛泽东十分重视秘密策反工作,就海南岛琼崖纵队的策应以及瓦解敌军工作作了明确指示。在中共华南分局、民盟南方总支和中共琼崖区党委的领导下,琼籍盟员林廷华、云应霖、谭伯棠、林荟材等在策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了海南岛的解放进程。
林廷华,海南文昌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第九军官总队队长、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部员。林廷华资历深,官阶高,在广东部队特别是海南籍军人中首屈一指,海南籍军人都称他为“阿公”。驻守岭南的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九个师中,文昌籍师长就占1/3,中下级军官更多,他们以“阿公”为首自成一派。
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内部分崩离析。林廷华非国军嫡系,在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屡受排挤,他思量到台湾后恐怕不会得到好的安排,但身为国军高官,若留在大陆也担心共产党会算旧账。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林廷华身边的工作人员向他宣传统战政策,打消他的顾虑。
国民党特务注意到林廷华与中共地下党联系密切,便对他开展监视。于是,中共地下党安排林廷华避居香港,并让民盟香港总部继续开展对林廷华的策反工作。
云应霖是林廷华的同乡、旧部属,海南文昌人,国民党陆军少将。任国民党第九游击纵队少将司令员时与新四军合作,被蒋介石逮捕入狱。1941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6年1月,任民盟南方总支部委员,同年3月任民盟广东省支部委员。抗战胜利后,在粤港两地参加民主革命。受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盟南方总支的安排,云应霖亲自上门动员林廷华加入民盟,并告知在港的民盟中央执委秘书处主任、林廷华旧部属郭翘然也想一同拜访,林廷华欣然同意。此后,云、郭经常到林府商谈。
1949年1月,林廷华、钟慧娱(林廷华二夫人)、林熙敦和林赐熙(海南文昌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时任第九军官总队副队长)四人填写申请表正式加入民盟。碍于特殊身份,林廷华以“林不朽”化名填表,其余三人用真名。当天,林廷华向民盟捐献7000元港币作为活动经费。
为配合海南岛解放,在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盟南方总支的周密安排下,林廷华着手开展对粤军高层和琼籍上层军政人员以及旧部属的策反工作,并安排人员潜回海南开展中下层军政人员策反活动。
琼籍国民党中将张光琼是林廷华好友,曾得林廷华提携。淮海战役后,国民党62军从前线开回广东重组。林廷华向国民党高层力荐张光琼出任军长,实则希望他率领全军起义。62军部队移防湛江后,张光琼全家到了香港。为避免引起特务注意,抵港后,他逛街看电影,甚至还开了一家理发店,表现得好像无心参与军事活动,但是,通电起义的计划却在暗中稳步进行。张光琼曾向林表示,他不想参加民盟,也不想见共产党代表,参加签名起义是想给部下及他的子孙后代留一条出路。林廷华尊重他的意见,只是及时向中共华南分局汇报起义准备情况。
谭伯棠,海南临高人,曾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叶剑英秘书,后在陈济棠麾下工作,抗战胜利后,得林廷华推荐任英德县县长、代理定安县县长,因遭排斥和诬告被迫离职。1949年1月,谭伯棠专程到港拜访林廷华,经林廷华介绍加入民盟。林荟材,海南文昌人,对林廷华忠心耿耿,任广州市警察局逢原分局局长时因渎职罪入狱。出狱后林廷华邀请他到香港,加入民盟。
根据中共华南分局和民盟南方总支的安排,1949年6月26日,在林廷华家中,云应霖宣布谭伯棠、林荟材、张仁川(张光琼堂兄,私立海南大学教授)、韩玲(张仁川夫人,私立海南大学图书馆馆员)等四人为“高级盟员”,谭伯棠为民盟海南特派员兼民政组组长,林荟材为军事组组长,张仁川、韩玲分别为文教组正副组长,统由谭伯棠领导,回海南利用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秘密策反工作。林廷华分别给了谭伯棠、林荟材一笔经费以便他们回乡开展工作。
林廷华还邀请海南文昌籍著名学者、时任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参加通电起义。陈序经对起义极力赞成,但认为自己不是军政人员,没有必要签名。此外,林廷华还成功策动在粤、琼两地军队任职的亲属起义。受中共华南分局指派,林廷华曾试图策反时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起义,但未成功。
根据林廷华、云应霖的安排,1949年7月,谭伯棠、林荟材等先后回到海南。大家约定每晚在张仁川家里接头,由谭伯棠总结和布置工作,并设法与中共琼崖区党委联系。当年10月,由于62军部分军人在湛江起义,十多位参加起义失败的琼籍人员被押解回海口枪决。一时间,便衣特务、军警宪兵纷纷出动搜捕可疑分子,气氛恐怖。特派组深感策反活动万分危险,决定改变活动方式,利用合法身份发展成员,开展策反工作,避免无谓牺牲。此时,中共琼崖区党委派中共府海特委书记祝菊芬三次约见谭伯棠,听取情况汇报,安排开展策反工作,商定联络代号。
民盟海南军事组的任务,海口地区由谭伯棠负责,文昌地区由林荟材负责。他们发展了沈廷芳、周济民、林方焕、黄守伯、陈书瑜、李英才、林剑波、云大鹏、张英等一批军政人员入盟,并利用各种关系安排他们在军队任职,伺机起义。
1950年2月28日,经过长期的准备和研究,林廷华、张光琼、符维群(国民党陆军少将,林廷华部属)在香港《大公报》《华商报》发出通电,宣布起义,敦促陈济棠、薛岳、余汉谋等早日醒悟,靠拢人民,否则失时自误,难为人民所谅。通电发表之后,林廷华离家到半岛酒店暂住,钟慧娱、林熙敦到报社拿了几百份起义报纸寄给海南各军政机关、社团学校和林廷华、张光琼的旧部属。随后,中共方面派了一辆大货车,护送林廷华及家眷到深圳,再由解放军派人送上火车回到广州。
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林廷华回到广州后,叶剑英多次接见他,当面了解海南军事政治、地形、风土人情以及木船进军琼州海峡和登陆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林廷华就此提了不少积极的书面建议交给叶剑英。
受林廷华、张光琼香港起义影响,1950年4月3日,张仁川、韩玲先后被逮捕。祝菊芬紧急约见谭伯棠分析情况,考虑到解放军渡海登陆地点可能在临高、澄迈一带,遂同意谭伯棠回临高做起义安排工作。谭伯棠到临高后,在一处墓地里召集驻防当地的沈廷芳等七人开会,劝说他们当机立断,发动起义,准备迎接解放军渡海。谭伯棠又到临高县国民党党部,对书记长薛道瑄做宣传工作。薛道瑄当时未表态,之后则向薛岳告密。
在安排起义工作中,谭伯棠将起义部队的电台波长和呼号报告香港民盟南方总支,未料信件在船上被特务截获,敌人利用这个密件设下圈套。谭伯棠身份暴露后,叶剑英曾让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电告在临高的谭伯棠“工作完毕,勿回海口”,但电报又落入薛道瑄手中。4月11日,谭伯棠从临高县返回海口中山路寓所,看到门口信箱内有代号“王明瑞”的信件便随手收取,被监视的特务发现,遭到逮捕。4月22日,谭伯棠在五公祠附近遇难,牺牲后第二日海口市即获解放。



谭伯棠烈士遇难地——五公祠


林荟材熟悉参谋业务和海南地形,海南特区警备司令部《海南防守和清剿作战计划》主要由其制定。薛岳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后,林荟材及时向中共琼崖区党委通报了许多重要军事情报,同时由谭伯棠转报中共华南分局、民盟南方总支。1949年12月,林荟材被委任为海南警保第一师第四团团长,驻防文昌迈号。在此期间,他为地下党提供情报和药品,秘密帮助先期偷渡到海南的解放军43军383团一营“渡海先锋营”在文昌开展军事活动,并与中共琼崖区党委商定于1950年4月1日起义。
由于林廷华、张光琼通电起义,薛岳对琼籍林姓、张姓军政人员产生怀疑,尤其将林荟材列为重点对象,3月27日他派出保安师长率队到林荟材团考察。林荟材掩饰过关,但未能如期起义。
1950年4月16日晚,解放军渡海作战兵团主力强渡琼州海峡。薛岳调动全岛兵力向澄迈美亭集结,准备与渡海大军决一死战。林荟材决定起义。4月21日凌晨,他率领全团官兵600多人,携带八二迫击炮一门,轻机枪39挺,步枪500多支,15瓦手摇电台一部以及一批装备、弹药,在迈众墟草坪宣布起义。这对于加速海南岛解放、解放军顺利接管府海地区起到了重大作用。
解放军金门海战遭遇惨败之后,中共高层对解放海南岛战役十分重视。1950年2月,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在广州召开攻打海南岛的作战会议。会议原本决定,5月底完成渡海作战的准备,6月登陆作战。但因为琼崖纵队策应、策反工作和军事情报工作成效显著,渡海作战提前到4月。如果按照预定计划作战,同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无疑将使解放海南岛遭遇更大困难。 为了海南岛顺利解放,60多年前,这些在战争年代负有特殊使命的琼籍盟员及琼籍起义人员在秘密战线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乃至献出生命。尘埃落定,海晏河清,他们的归宿让人感慨。
林廷华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参事室参事。起义后张光琼离港到乌拉圭,1975年病逝于巴西。符维群留居香港隐姓埋名。
云应霖历任海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广东省林业厅副厅长、监察厅副厅长等职,筹建海南民盟组织,“文革”中被划为“云应霖反党集团”,以摆地摊为生,1975年病逝于广州。
经民盟海南分部报请民盟中央,谭伯棠被追认为烈士。
林荟材在广东省参事室工作,“文革”中备受折磨,1996年病逝于广州。
张仁川、韩玲夫妇在监狱里受尽酷刑,幸因国民党溃逃期间无暇顾及,得以成功越狱。
张英、沈廷芳等民盟军事组成员在海南岛解放战争中纷纷起义或投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