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言》2018年第5期目录

群言杂志 2022-07-27



每月评论

劳动合同法如何坚守修法底线    阿计


专题论谈

泽被后世    风范长存——纪念陶大镛百年诞辰

传承先辈精神    完成未竟事业    丁仲礼

踏着民盟先贤的足迹砥砺前行    程红

民盟的先贤,践行党盟合作的楷模    王维城

在他身边,工作着是美丽的    叶稚珊

“终生治学垂典范,一世耕耘传清风”     赖德胜

忆陶公    方荣

陶大镛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是群言杂志社的首任编委会主任。他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期间受命创办了《群言》杂志,殚精竭虑十余年为杂志树立了“知识分子群言堂”的办刊宗旨,培育了关注民生、謇谔敢言的刊物风格,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作者团队,为《群言》的成长和发展竭尽心力。本期特编发纪念陶大镛诞辰百年座谈会上部分与会者的发言,以此缅怀陶大镛先生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进程中作出的功绩与贡献。


学习习近平同志政协联组会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制度自信    主动履职尽责    实现共同理想    徐彬


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

回望历史    继往开来    杨安娣

民盟响应“五一口号”的历史与展望    马驰


特别关注

国务院机构改革彰显新时代发展要求    郑功成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于加快转换政府职能、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作者从政府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社会管理职能等角度陈说利害、详加分析,剀切务实,令人信服。


经济探微

开放的市场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周业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开放因素对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意义至关重要,其不仅意味着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和市场的开放,还能促进社会领域的包容和多元。当前,高质量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目标,而经济高质量增长更离不开开放。那么高质量增长和开放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且听作者怎么说。

中美贸易争端倒逼中国出口结构升级    姜达洋

连日来的中美贸易争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有着怎样的贸易保护传统?中美贸易争端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挑战?这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有着怎样的启示?本文将一一为您梳理解答。


教育刍议

回归教育本质    捍卫教育公平    俞敏洪

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既体现在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上,也表现在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不公平上。回归教育本质,捍卫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


学者视角

开启粤港澳合作新阶段    引领中国发展新高度    李立勋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上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10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写入中共十九大报告。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实质性推进。


观察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迎来反垄断新局面    陈兵    马贤茹

大数据是时下的热门词汇,然而国内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尚嫌不足。本文提出,大数据作为“新世纪的石油”,已使传统的反垄断体系面临全新挑战。那么这些新挑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应当如何维护大数据产业的市场化与法治化?适宜从哪些方面入手积极应对呢?且听作者怎么说。


大数据治理中的隐私保护    陈永伟    叶逸群

最近,脸书的数据泄露事件引发各界热议,甚至有观点认为这一事件涉嫌操纵民意,为特朗普赢得大选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无所不在的大数据,我们应当怎样平衡数据使用和隐私保护的边界呢?


社会关注

导师与研究生:师徒如父子?    常旭

不久前,武汉某大学研究生坠楼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事件中导师王某与研究生陶某异样的“父子关系”让人们难以理解。本文对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构建健康的师生关系展开了探讨。(查看本文部分内容,请点击链接:导师与研究生:师徒如父子?


汶川地震十年祭

灾难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访公羊会创始人何军    朱橙青

 近些年,在世界各地的巨灾救援现场,我们都能看到公羊队应急救援志愿者们的身影。作为官方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这支不断走向专业化的民间救援队伍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2008年的汶川地震就是他们的起点。今年5月,适逢汶川地震十周年,本刊专访了公羊会创始人、民盟盟员何军,和他一起从汶川聊起。


文化漫笔

张光宇的价值    李兆忠

 张光宇生于地灵人杰的江南,赶上东西文化交汇的时代,经历了文化思想自由多元的民国时期;人生的每一步,既不曾偏离艺术的王国,又紧扣时代的脉搏;他的艺术人格发育良好,几乎不曾受到时代狂飙的斫伤;他的人性健康而自然,几乎未受历次劫难的扭曲。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真正的奠基人,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个神话! 


读书札记

一棵树如何成长为一个“人”——从《会明》看沈从文的“人性”    翟业军



沈从文说,他只想造一座希腊小庙,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今年是沈从文逝世30周年,让我们随作者一起,通过《会明》这样一篇不太出名的短篇小说,去认识某个特定时段里沈从文对于人性看法的独异处。成长的意义,人性的奥秘,你真懂么? 


群言堂

蔡公时纪念碑应重建    李乔

 北京中山公园内曾经建有一座蔡公时纪念碑,后遭拆除。蔡公时被誉为“民国以来第一位抗日烈士”,他有着怎样的抗日事迹?纪念碑因何而立,因何被拆,作者又为何呼吁重建?读罢此文,相信您也会被蔡公时烈士以碧血荐轩辕的民族气节深深感染。


我看新时代

父亲手上的时代    袁仙

难忘租房岁月    焦兴芳


随感录

慈善要有平常心    张永谊

话说“杀熟”    江曾培

“噙墨”与“浮墨”    蹇庐氏



相关链接


《群言》2018年第4期目录

《群言》2018年第3期目录

《群言》2018年第2期目录

《群言》2018年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