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俞敏洪和您谈教育
教育是关乎民族希望的百年大业,然而在大部分城市孩子超前学习、不堪重负的同时,却仍有很多孩子成为教育领域的“留守儿童”,未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天,我们分享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的一篇文章,从乡村教育和民办教育两个视角,与各位朋友一道思考如何回归教育本质,捍卫教育公平。
目前,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既体现在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上,也表现在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不公平上。中国教育的基础是乡村教育,相较于城市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乡村教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同样,相对于公办教育越做越强,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则举步维艰。回归教育本质,捍卫教育公平,这是中国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
切实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
近年来,国家在公平教育领域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和政策,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走向教育强国的主要瓶颈之一,尤其是农村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依旧突出。
一是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受教育环境亟待改善。目前来看,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呈普遍下降趋势,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他们对新鲜事物和正常社会形态的反应相对迟缓,无法与瞬息万变的时代接轨。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父母无法陪伴孩子,这就涉及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难成为普遍现象,这类学校多由民间团体开办,既没有好校舍,也没有好老师,很多学校甚至即将被拆迁。如果这些学校无法维持,那么农村孩子就要回原籍就学,长期和父母分离,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是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农村小学中心校模式使现在很多100人左右的村小学开始复苏。但村小学校舍条件差,教学水平低,教育水平不达标,而且很多孩子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十分不方便。因此,农村孩子很难升入城市优质初高中就学,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孩子进入大学就读的比率。
三是针对偏远地区的教育扶持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孩子身上。过去五年,许多名牌高校招生确实在向偏远地区倾斜,名牌大学中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但这部分学生也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人口,而非乡村人口,真正从中受惠的农村孩子还不是很多。
四是教育投入缺乏合理规划。几十年来,国家对公立学校的投入巨大,但大部分都是针对硬件方面。通过深入调查可以发现,那些偏远地区学校的硬件条件并不差,但硬件设施利用率很低,淘汰速度又越来越快,造成了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这就导致偏远地区教育的畸形发展,教育资源投入流于形式化。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国教育发展实际,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取得质的飞跃的关键。
第一,政府通过相应政策的支持,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提供帮助。应针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制定特殊的建设标准,使民间资本能够顺利高效地为来自农村的城市流动人口提供教育服务。比如政府可以提供临时地块,建造可以拼装的临时而安全的校舍,至少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相对完善的环境中读书,使农村孩子可以在城里、在父母身边上学,从而有助于农村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第二,依靠现代科技均衡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智能产品、5G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可以使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覆盖到农村,实现教育均衡。例如,新东方通过互联网对偏远地区的学生进行远程高考辅导,一位老师可以给几百名学生授课,成效显著。同时,这更需要细化的顶层设计,即国家资源的投入、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民间和政府双重力量的协调配合。
第三,教育优惠政策要有针对性,具体落实要精准。农村中心校和周边村小规模学校联合发展,把村小学变成中心校的校区,定期让优秀教师轮流给孩子上课。选拔真正来自农村的有潜力的孩子进入城市优质初高中学习,让他们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教育公平本质上是国家资源的分配公平和整个过程、程序的公平,而不是结果的平均。我们要给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同样的机会去奋斗,结果由他们自己负责,就如同体育比赛一样,没有人会要求所有运动员都必须成为冠军。
第四,教育投入需制定细则,避免盲目的资金投入。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标的正确认识。教育资源投入要结合不同地域的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投入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使学生真正受益。同时,应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和教师的创新意识,加大教学内容研发力度。
推进民办教育体系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受政策措施、管理机制、自身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民办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一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超前教育、难题教育的现象。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棵树,为它添加大量化肥可能会使其迅速成长,但到后期这棵树会进入一种病态成长的状态,这也是中国很多小天才长大后爆发力差的原因。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让6岁的孩子学15岁孩子应学的知识,这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
二是民办教师待遇及社会地位有待提升。民办学校教师和公立学校教师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社会保障及退休后的待遇上,绝大多数民办学校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办学校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二者目前并未完全接轨。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上,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定委员会。在工资、补贴方面,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补贴普遍较低,这与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不足、资金来源单一有关。这些原因导致民办学校很难吸引到优秀教师。
三是教育政策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存在明显的区别对待。目前中国三本大学基本上都是民办大学,民办大学生占到了中国大学生数量的1/3,民办中小学教育占到中小学教育总量的近15%,民办幼儿园教育则达到幼儿教育比重的60%。但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不善于利用民间力量,以至到现在为止中国的顶级私立中学和私立大学还没有出现。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是由公办和民办两个系统组成的体系,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体系是良好的补充。目前,规范整顿不合理教育培训乱象势在必行,但民办教育包含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培训教育等,现在还有各种在线教育,需要分类管理,应给予民办教育应有的发展空间,单纯采用卡压的手段,不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一,取消幼升小、小升初考试。未来中国教育应当在降低教育难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特长教育和全面发展,重新考虑考试制度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这是民办教育获得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国家制度层面,应全面取消幼升小、小升初考试,严厉惩罚采取幼升小、小升初考试制度的学校;同时,中考、高考的评价机制要进一步改革,降低中高考的难度,评价机制要多元化,避免以分数论英雄。这也是规范整顿民办教育培训乱象的有效方法。
第二,提升民办学校教师待遇,确保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在加强对民办学校监管的同时,让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进修培训、户籍迁移、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教育部门要打破体制壁垒,在工龄、社会保障、退休待遇等方面实现公办与民办学校并轨。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支撑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优秀教师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无障碍流动。
第三,相关部门应限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中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尽快出台地方实施细则。创造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二者真正享有同等待遇和权利。《民办教育促进法》把营利性教育和非营利性教育作了比较明确的区分,将会释放诸多教育产业、教育研发、教育科技领域的生产力,这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第四,教育和科技相结合,派生新的教育模式。这些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不同,要允许民间力量大胆尝试,形成对公立学校教育起到推动和补充作用的良好态势。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中国教育培训机构要么以内容为王,要么以系统为王,只有内容和系统可以承载教育所有的体系。教师将最高效的系统和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家长和教师能同时看到孩子的进步和不足,这种完整的立体化教育体系在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样适用。
(原载《群言》2018年5期,原标题为“回归教育本质 捍卫教育公平”。)
祝大儿童、小儿童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