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言》2020年第7期目录

群言杂志 2022-07-27


每月评论


当世界屏住呼吸    迟子建



专题论谈


后疫情时代看教育:机遇与挑战


后疫情时代大学何为    熊思东

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提升教育界六大能力    金忠明

后疫情时代提升教育治理专业化水平    李立国

从疫情中走出的基础教育向何处去    单大圣




新冠肺炎疫情令当前的教育模式与业态发生深刻的变化,催生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暴露出新的问题,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再次凸显。为此,我刊特邀专家学者撰文,就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教育自身的转型,以更从容地应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挑战展开探讨。让我们一起听听专家如何说。



经济探微


数字经济在战“疫”中发展    欧阳日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传统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数字经济却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那么,数字经济在应对疫情时发展了哪些新业态、新功能?在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稳定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今后,要如何抓住新的机遇,给数字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请与我们共同在文中寻找答案。



技术改变生活:“种草经济”的是与非    周业安




数字时代科技的发展使传统经济发生巨大变革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以“种草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与传统经济相比较,“种草经济”的优势何在?又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种草经济”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会如何演变?



法治论坛


以科技战“疫”推动信息保护法治化提升    陈兵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数字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大数据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隐忧,个人数据信息的有效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规范数据信息的使用,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刻不容缓。



社会关注


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石兰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体系深度融合形成的关键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工业互联网产业将为传统行业带来哪些机遇?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更好发挥工业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作者在文中提出自己的思考。



学者视角


文学的浅涉与深耕——对人工智能写作的认识    钱念孙








人工智能“闯”入文学领域,其产出的作品已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这是科技的进步,也是文学必须面对的挑战。人工智能创作的优势与短板有哪些?人工智能真的能够掌握体现人类复杂情感与审美倾向的文学吗?或许,破除创作中的沉疴积弊,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才是文学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最佳途径。



学术探讨


如何正确理解“国学”概念?    张三夕








“国学”到底是什么?这是“国学热”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因为缺乏严格的界定而一直存在争议。国学的概念起源于何时?它与晚清时的“中学”有何渊源?国学与传统文化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本文将这些问题一一厘清。



“国学热”的冷思考    常旭












“国学热”引发的乱象不仅影响大众对国学的态度,甚至在学术界,研究者对国学的态度也泾渭分明。在这样的背景下,回顾近代以来国学经历的四个历史过程、冷静思考人们对待国学态度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真正认识、理解国学。弘扬国学,让“国学热”走上理性、规范的发展之路,无疑将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回忆与怀念


追忆丁石孙先生    倪国熙 








徐中玉先生的民俗情怀与民俗事业    田兆元



文化长廊


文心璀璨:艺术大师张光宇    李兆忠






画家的自我表达通常都是以美术作品为媒介,而不善言辞的张光宇却写出了充满浪漫情怀与唯美气息的至文《云彩》。《云彩》成文于张光宇逃难途中,却没有描写逃难的过程,笔墨只停留在作者当时的心境与艺术感悟上,文笔传神,意境悠长。《云彩》表达了张光宇对艺术至真至善的追求,也是他健康人性与高迈心性的完美体现。



灯下沉思


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三种“活法”    宋俊华




近年来,我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在创新发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传统戏曲的不同形态,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让其“活”在当代?如何调适坚守与创新的关系,激发戏曲活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思。



文化漫笔


城市的滋味——老舍与北京食文化    凌云岚




作家笔下的北京饮食,不乏精致讲究的宫廷菜、馆子菜,唯独老舍钟情于寻常百姓的家常小菜、街巷小吃。老舍的笔下,总少不了对食物的描写,这些带着生活气息的滋味,构成了北京独特的风光。无论是老舍还是作为读者的我们,之所以迷恋作品中这些日常饮食的滋味,不仅因为它们满足了口腹从而愉悦身心,更因为食物是最贴近普通人的文化,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精神的体现。



行旅谈片


蹈海行    高方










苏轼少年成名,却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经年辗转谪徙。远离庙堂的苏轼,在民间却受到人们的敬重。作者寻波踏浪一路追寻,直到海南。请与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端,穿行千年,追忆苏轼屡遭贬谪,却不失本心的一生。



一家之言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服务型人才培养   夏明宇




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大多聚焦专业水平较高的学术人才,而对服务型人才缺少关注。高校管理者如何走近服务型人才队伍,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推动“双一流”建设目标早日实现?本文一一分析。



寻找生活的诗意


飘香的爆米花    崔修建 

故乡的小河    张雪松


随感录


看不准的书与看不准的人    汪金友

谁来护佑书业    陈益 

“地摊经济”离不开精细化管理    丁东

  





更多精彩文章

《群言》2020年第6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5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4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3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2期目录

《群言》2020开年第1期来啦!

《群言》2019年第12期目录

《群言》2019年第11期目录

《群言》2019年第10期目录

《群言》2019年第9期目录

《群言》2019年第8期目录

《群言》2019年第7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