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言》2020年第11期目录

群言杂志 2022-07-27


每月评论


切勿过分透支孩子的童年    张永谊



近年来,家长和学生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在学习的赛道上用尽全力提速抢跑,孩子的童年被透支,学习的压力令他们身心俱疲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育的根本目的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要回归教育的本心,在体制、制度层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专题论谈


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大局    赖德胜 

更好实现社会保障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鲁全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单大圣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对其中居于首位的就业工作十分重视,体现了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做好“稳就业”工作,必须坚持精准施策,多策并举,打好“组合拳”。为此,我刊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从多个角度对“稳就业”工作展开剖析,让我们一起听专家如何说。


经济探微


呼唤开放合作的服务贸易发展新格局    姜达洋



当前,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疫情的冲击和西方产业体系弊端的日渐显露,让欧美发达国家重举贸易保护主义、干预主义大旗,全球服务贸易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推进经济与贸易全球化、发展跨国服务成为打破贸易壁垒,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必然选择。


法治论坛


《民法典》如何规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张雪梅



《民法典》确立了“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体系。那么,《民法典》对监护制度的具体规定是什么?与过去的监护制度比较,有哪些进步与完善?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


特稿


辩证认知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张梅颖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仍能发挥独特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内蕴丰富,“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的思想对解决当今世界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争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加强与世界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断由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观察与思考


中国主流媒体“走出去”之路    巩育华


近80年来,中国主流媒体“走出去”经历了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建立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的历程,国际传播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然而,我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上并未取得话语权的强势地位。如何提高我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与主导力,推动建立新的国际传播秩序?作者认为对主流媒体“走出去”进行效果评估、倒逼媒体传播改善与优化应为当务之急。


特别关注


城市何以为美


城市建设美学困境的突围    晏晨

突破“千城一面”:城市规划美学价值如何提升?    胡小武






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建设美感缺失、“千城一面”的现象也广受诟病。如何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其人文底蕴,构筑其独特风貌,成为城市规划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邀请相关领域的作者撰文讨论,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学者视角


双向需求的聚合: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郎友兴


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机衔接,既是双向需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做实做深必须做好的重大课题。而推动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形成双方互相促进的态势,还需要各级政协组织的不断创新与探索。


理论探讨


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机理与规律    董恒宇



在工业文明下,人类不断对环境进行索取和破坏,导致地球自然生态系统难承其重。为此,本文作者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这一重要命题进行阐释,并由此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为更好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社会关注


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医生?    郭旦怀



人工智能正逐步升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赋能多个行业和社会领域。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广阔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医生?这个开放性话题的答案,请您与作者一起思考。


文化长廊


疫情电影的文化反思    李康化



人类对灾难的记忆是痛苦和充满恐惧的,关于灾难的思考也相伴而生,疫情电影即这种思考的具象呈现。作为疫情“后启示录”式的影像拟态,疫情电影的发展与人类遭受瘟疫侵袭的历史息息相关,电影情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关注。引发人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灾难的思考,是疫情电影的文化价值所在。


回忆与怀念


子女笔下的闻一多    黎明



灯下沉思


“海袖子”里奔逐的女性——从创作现代评剧《相期吾少年》说开去       刘恩平



评剧《相期吾少年》中的赵纫兰形象,摆脱了人们对以往戏曲中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作者从戏曲现代戏的文化视角与创作理念出发,“看见”“触碰”角色的内心与灵魂,让“赵纫兰”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一创作过程,始终贯穿着作者破除戏曲创作沉疴积弊,让作品具有现代人文品格、审美气象的创作理念。戏曲现代戏何去何从,是戏曲从业者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城市谭


有关世界遗产城市的澳门记忆    李嘉曾





澳门作为世界遗产城市,以其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多元和谐的城市文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澳门令人唏嘘的历史已远去,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多元文化的碰撞成为澳门今天的城市名片。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端,感受它多元交融的魅力吧!


文化漫笔


“三维立体设计师”鲁迅    姜异新



位于今天北京阜内大街的鲁迅故居,由鲁迅在1923年购入,在他的设计改造下,陈旧破落的老房变为兼具南北建筑风格、圆融宜居的标准四合院。请与我们一起在文中参观这座由鲁迅亲自改造的院落吧。


寻找生活的诗意


祖母的向日葵    陆克寒

那条美丽的倒流河    何南观


随感录


高校文化的核心是爱和信任    安琦

嘉兴粽子与苹果手机    陈益

书生本色    刘朝侠

赞美也是“借”出来的    王厚明


漫画


剩宴    高晓建

无题    梁山



更多精彩文章

《群言》2020年第10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9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8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7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6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5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4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3期目录

《群言》2020年第2期目录

《群言》2020开年第1期来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