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要你说实话
1
故事从北魏的一位三朝元老说起。
这位三朝元老,名叫崔浩。北魏道武帝在位时,崔浩是皇帝的秘书,负责起草文书;明元帝继位后,因为崔浩曾经教他念过书,就更受重用;太武帝继位后,依旧离不开他。
能成为三朝元老的人,通常都是非常厉害的。比如说当朝的第一智囊,为三代最高领导人所倚。这些年,地方诸侯、中央部门要津的领导,如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他却能岿然不动,堪称政坛上的“传奇”。
扯远了,我们继续讲崔浩。崔浩是个汉人,而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王朝。在最高统治者面前,崔浩跟后世的曾国藩、李鸿章一样,都是善于处理民族感情的高手。
比如有一次,崔浩帮一个人写墓志铭,这个人的名字叫冯汉彊。“彊”是“强”的古写,“汉彊”放在一起,就成了“汉族强大”的意思,这就触犯了鲜卑贵族的忌讳。
崔浩灵机一动,把“冯汉彊”写成“冯代彊”。一来表明指代关系,二来北魏原先的国名就是“代国”,这一改就变成了“代国强大”的意思。鲜卑贵族听说后,都非常高兴。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崔浩晚年,位居司徒之位,却还是在一件事情上栽了。
2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皇帝请崔浩主持秘书监,和中书侍郎高允一起合作,编写北魏的《国史》。
皇帝还特意叮嘱,要崔浩他们“务从实录”,不能说假话。
崔浩心想,领导要我说实话,那就是要直截了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于是,他把鲜卑族过去的发展轶事,原原本本写进了《国史》。
《国史》写成后,详尽记叙了北魏皇族拓跋氏的渊源,没有任何隐讳和掩饰,许多早期不为人知的丑事也照录不误。
不仅如此,崔浩还把《国史》全文刻在首都路边的石碑上。石碑连起来足有四百步,用了三百万个刻工。来往的行人看到石碑上这些劲爆的内容,指指点点,很感兴趣。
鲜卑贵族一看,都气坏了,这不是败坏北魏皇室的声誉吗?于是,他们纷纷向皇帝告状,指摘崔浩的罪名是“暴扬国恶”。
这时,北魏的政权已经巩固,像崔浩这样的汉族谋士已经用处不大了。现在,崔浩脱了北魏祖宗的裤子,露出屁股让大家看,那皇帝也就毫不犹豫地要了他的脑袋。
因此,皇帝下令处死崔浩。同时被诛杀的,还有和崔浩同宗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
3
下面再讲讲另一位大领导——曹操的故事。
赤壁大战前夜,曹操志在必得,置酒宴请全军将士。曹操对大家说:“等到收服江南后,天下无事,我与诸公共享富贵。”
文武百官都应承道:“愿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
曹操微醺,仿佛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就在眼前。他跟众将说,等取得江南,就娶二乔置于铜雀台,以娱晚年。
在众人的一片喝彩声中,曹操有点飘飘然了。他横槊赋诗一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和诗,非常尽兴。扬州刺史刘馥突然打断节奏,说道:“丞相何故出此不祥之言?”
曹操问道:“有何不吉?我这个人向来是闻过则喜,你但讲无妨。”
刘馥一听曹操的表态,直言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大军用兵之际,这几句不吉利。”
曹操勃然大怒:“你竟敢败我诗兴!”转身手起一槊,刺死刘馥。
4
今年是2017年,60年前的华夏大地上,曾经上演了一出著名的“反右运动”。
一开始,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同时,号召党外人士“鸣放”,鼓励群众给共产党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
此举让知识分子们觉得共产党勇于自我批评,十分伟大。知识分子们开始向党和政府表达不满,开始还只是提提建议,到后面就胆子越来越大,反映问题也越来越尖锐。有些言论甚至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轮流坐庄”、“反对党天下”等论调,远远超出容忍底限。
当局很快就做出了回应。在《文汇报一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方向》一文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让大家鸣放,有人说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他们,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
这一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很多不谙世事的愣头青,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打成“右派”。
所以说,当领导一本正经请你提意见的时候,你可要小心了。领导永远会要求你“实话实说”,以显示他的气魄和胸襟。但如果你真的直言不讳,那多半就傻X了。
要知道,连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也气得多次要杀直言劝谏的魏征。普通人的胸怀,又能宽广到哪里去呢?
还记得我当年参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给领导提了两条意见:“一是学习不够,工作抓得多,经典读得少;二是调研不够,开会部署多,深入基层少。”
领导听了很高兴:“是啊!就要这样真刀真枪的批评,才能起到效果嘛!”
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