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观众的胜利,绝不是女权主义的胜利。
点击收听耳旁风音频;飞行主播-弦子:6.5分弦子是Metoo事件当事人,《爆炸新闻》嘉宾,微博@弦子和她的朋友们
往期嘉宾打分及短评
洞姐:7.5分;
(“韩影十年专题”等2期嘉宾,其它打分:《刺杀小说家》7分;《人潮汹涌》5分;《唐人街探案3》2分;公号“展开讲讲”)
短评:我记得我给《82年生的金智英》也是打的7.5分,这两部电影很像,这个分数单论作品来讲当然是高了,但它们其实有作为某个信号或某种话题的开启的意义。就像豆瓣的8.1分绝对代表的不是对电影品质的评价,而是和票房奇迹一起,构成了某种热烈涌动的社会情绪的反映。电影超出预期的地方在于讲母女关系讲完一层表面的弥补亏欠,还能再反过来讲一层亏欠不可能弥补。贾玲每一滴眼泪都是发自肺腑,但本片的成功也有赖于她用类型、完整的方式表达了情感。
萝贝贝:7分;
(《一秒钟》等3期嘉宾,其它打分:《掬水月在手》8分;《一秒钟》7分;《刺杀小说家》6分;公号“萝严肃”)
短评:跟很多同行相比,本片足够真诚了。炽热感情扑面而来,导致粗糙的问题也变得可以谅解。贾玲作为女性创作者有一些天然的感觉,这部电影有过去所稀缺的女性对女性的无私的爱,彻底舍弃了糟糕的屌丝穿越梦,完全不见对女性的物化等等。尤其让我有好感的是贾玲在如此惊人的票房之下并没有继续当导演的打算,她至少在尊重创作本心上胜过了很多同行。当我们以绝对的艺术标准来看,这部电影的问题也很明显。小品式的笑点完全是因为全片洋溢着温情所以不令人厌烦。我个人最遗憾的是实际上对于妈妈视角的叙述是缺少的。妈妈为什么在排球比赛那边一开始极为不愿意呢,过去的妈妈和现在的妈妈变化的连接点是什么,妈妈在择偶和生活上的价值观是否需要更细腻的体现?可是所谓缺少的地方本就是一个极度思念母亲的女儿怎么找也找不到的细节。对一封情书要求那么多思考和深刻,是否也是苛责?
钱德勒:7分;
(《我不是药神》等3期嘉宾,其它打分:《白蛇:缘起》6分;《刺杀小说家》5.5分;《侍神令》5分;微博“钱德勒-摩羯”)短评:以前就觉得贾玲再喜庆,搞笑的风格下面包藏着对世事人情的懂事。今天看这部电影算真的明白,穿越带来的大量喜剧效果,错愕的笑料非常密集密集,尤其是沈腾跟她联手,简直乐不可支。可是,等你看完之后,又觉得这些笑料的认真特别让人感动,不计形象不仅仅是为了博君一笑,而是与时间抗衡,尽管故事结局早已注定,记忆黑白的底色已经渐渐泛起金黄。对了,我就生于1981。熊阿姨:6分;
(《82年生的金智英》等5期嘉宾,其它打分:《棒!少年》9分;《掬水月在手》5分;《喜宝》1分)
短评:当一个片子已经超过40亿票房时,讨论这个片子已经很难只讨论文本本身了。这片子充满各种悖论:一个不符合常规审美的女主角,一个有庞大国民喜爱度的女儿,一个已知结果的剧情,一个把自己位置放得极低极低的导演;放在一个就地过年的春节档,跟一群奇形怪状的片子竞争,变成一个现象级的小主创大成功的逆袭爽文故事……最后再讨论情节或节奏好坏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荡科长:6分;
(《神奇女侠1984》等19期嘉宾,其它打分:《刺杀小说家》7分;《棒!少年》6分;《神奇女侠1984》3分;微博@荡科长)
短评:到年底给反派选“2021最被过誉影片“时,就选这个了。小品电影和电影小品是两码事,这片显然是后者。感情是真挚的,但表现形式也是单调枯燥的,闪回+大哭的戏码小品就已经看够了。喜剧部分,我带着我妈去看的,用她的原话就是“比春晚稍微好那么点”,但依然是舞台小品级别。值得尊重的是能感受到贾玲拍这部电影的确是“想让母亲开心”,而不像其他开心喜剧人那样没有任何自知之明地圈钱。阿苏:5分;
(《心灵奇旅》等3期嘉宾,其它打分:《刺杀小说家》6分;《心灵奇旅》6分;《疯狂原始人2》5.5分)
短评:导演技法几乎没有,电影感几乎为零,看前半段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剧场版春晚小品串烧,值得表扬的是没有直男喜剧里常见的油腻人设和油腻三观。最后的反转无疑是全片的救星,表达上终于有了惊喜和高级感。贾玲的真情实感掏心掏肺很难不打动人,只是电影好哭不等于电影好看。李焕英最大的价值是给电影市场喊了一句话:观众需要真诚。《你好,李焕英》影片信息
本片推断分级:PG-13级;片尾是否有彩蛋:原型人物照片与字幕同步播放,字幕结束无彩蛋;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内地是否有IMAX版:无;内地是否有杜比版本:有;2021春节档相关节目
《刺杀小说家》
《侍神令》《人潮汹涌》《唐人街探案3》
近期推送节目《亲爱的同志》
咫尺天涯——金马十年专题沈腾前作相关节目
《我和我的家乡》《疯狂的外星人》
《飞驰人生》《西虹市首富》《妖铃铃》《羞羞的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