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6,无人驾驶前的终极一战
“无人驾驶前的终极技术架构”
6月29日,小鹏G6迎来上市,价格20.99万起步,上限卡在28万以内。小鹏给G6 的XNGP下了如此定义。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5月,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为27.7%,新能源汽车品牌超过200家。
尽管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如火如荼,但智能化的春天却迟迟未到。整个2022年,NOA的前装搭载量还不到20万台。
困局在今年迎来转机,高工智能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5月乘用车标配L2级(含L2+)辅助驾驶交付249.56万辆,同比增长40.74%,前装搭载率升至33.86%,同比上年同期提高约8.6个百分点。
其中,前装标配NOA( L2+)同比增长92.77%,虽然交付辆仅有可怜的14.94万辆,但NOA大势抬头肉眼可见。
事实上,市场端给出的反馈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包括小鹏,阿维塔,华为等先头部队企业已经率先完成了城市NoA功能的推送。下半年,理想,蔚来的城市NoA功能也将紧随其后;极氪,哪吒等企业将完成高速NoA的部署。
我们判断,到今年底,中国先头部队新势力企业将全部落地至少包含高速NoA在内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
更让从业者兴奋的是,先头部队企业已经率先落地了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方案,接下来会迅速在国内各大城市铺开。这意味着,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将不再受高精地图掣肘,迎来大踏步发展。
NoA忽如一夜春风来。为了这一天,小鹏汽车早已未雨绸缪。
按照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的规划,公司的智能辅助驾驶路线规划为:2022年,主要着力单场景辅助驾驶铺设;2023-2025年,主要布局全场景辅助驾驶,2025年之后,将向全面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进发。
这也是开篇小鹏喊出无人驾驶前的最后一个技术架构的市场背景。
小鹏给到了G6目前最好的资源和技术,这款车的意义不言而喻。对小鹏自身,G6承载了小鹏重回国内新势力“一哥”的使命;对整个行业,如果按照小鹏“无人驾驶前的终极技术架构”的说法,G6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六边形战士
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XNGP智能辅助驾驶,前后一体式铝压铸,CIB电池车身一体化……
这些当下智能电动汽车最顶级的技术,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能在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小鹏一下歇斯底里全部放在G6身上。
目前,业内普遍400V平台下通过堆积电池度数达成长续航,但成本高,且虚标严重。小鹏的思路是通过技术手段在保证电池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续航能力。
手段包括低风阻设计、热泵以及更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带来的车身轻量化等,让G6拥有755公里续航、13.2kWh的百公里电耗。
800V高压配合SiC碳化硅平台与全系标配的3C电芯,小鹏G6在S3/S4超充桩上可实现充电10min续航增加300km。
800V高压直接对应的就是车辆的快充能力。很多人有一个误解,800V高压必须和超充桩匹配才能发挥威力。
小鹏汽车动力总成高级总监顾捷介绍,小鹏的800V高压并不必非要和超充桩深度绑定。”不挑桩,在哪充都更快“,是小鹏G6充电的最大优势;即使在国家标准快充桩,用户也能享受到G6 800V超快充的普适性。
小鹏从去年G9上市的时候就率先推出了800V高压,主要提供4C充电服务(四分之一小时充满电,即15分钟)。
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先头部队车企会率先落地800V高压系统。
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更是走在行业前列,来到特斯拉的耳边吹过堂风,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提升用户的安全体验。
配合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让车辆在激烈驾驶时拥有更好的车身姿态,带来更好的驾驶性能。死死卡住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核心卖点。
智能驾驶能力是最大“杀招”
相较以上几点,我们认为,G6真正的“杀招”还是在智驾上。小鹏将G6的XNet技术称为自动驾驶前的终极技术架构,原因在于这款车已经逼近辅助驾驶驾驶的技术上限——XNGP,实现城市点到点的出行体验。
按照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的说法,不要再纠结什么高速,城市,ACC,LCC,行车,泊车……直接XNGP一键搞定,全场景,全功能打通。
按照小鹏的规划,XNGP将会在2023上半年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首发,2023年下半年开通约50城,2024年开通约200城。G6的XNGP交付即可享受,不是期货。
外界一直都知道小鹏的智驾很厉害,但到底跟对手优势在哪里却少有人说不清楚。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小鹏汽车的高管团队。官方给出的回复大致如下:
小鹏G6搭载了的XNet技术架构具备实时建图,360度感知能力。
反映在车端就是车辆具有全方位的安全和体验优势,比如更精准识别动态物体速度和意图,尤其对于摄像头遮挡物体的检测,让车辆具备更强的博弈能力、更高的变道成功率。
这一套技术架构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模型部署上具备全方位优势。
比如在模型训练层面,小鹏在云端引入了Golden Backbone模型,车端上传数据的同时,云端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挖掘,训练,不需要等数据积累到一定量再从头开始,大大提升了训练效率。等到需要将该模型部署到车端时,只需对Golden Backbone进行适当优化,就可以直接部署在车端,效率非常高。
小鹏还对Transformer大模型 “瘦身”,让整个系统架构更加简洁,并且对软硬件进行重新“匹配”,让不同算子在不同的计算单元(GPU、DLA、CPU)上重新排布,使得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最高。
而能够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得益于小鹏较早布局的先发优势。积累的数据多,并且技术栈始终稳定,中途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小鹏从第一代P7开始就利用英伟达芯片平台设计了技术框架,在此基础上迭代优化,积累了丰富的真实数据,并训练、部署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
当时的时间点是2020年,国内大部分车企的辅助驾驶功能都还在研发测试阶段,而小鹏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上车开卖了。仅小鹏P7一款车就卖了10万台,收集了大量真实数据。
小鹏从一开始就通过大环视摄像头来搜集数据。环视广角摄像头主要安装在车辆四周,通过收集周围环境信息以还原环境全貌。尤其现在采用BEV视角以后,周视数据能够完整“拼接”出环境信息。
此外,在系统稳定性上,小鹏基于固定框架,如果要做同平台的芯片切换,一套工具链和系统框架都不用换,可以直接进行系统迁移,效率非常高。
小鹏也是在城市有图NOA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慢慢切换到无图。按照大部分技术人员的观点,城市有图NOA都做不好,更不要说一步到位直接去做无图技术方案。
XNGP功能端已经做到业内最强,完全卡住特斯拉(目前特斯拉FSD并没有进入中国)和比亚迪的喉咙。
有人说小鹏不懂得做产品规划,应该把以上所有技术拆分,不同的技术下方到不同车型,去打不同的市场,这样才能让资源最大化利用,一本万利。
但在消费者极度挑剔,市场极度内卷的态势下,车企在做产品定义时,六边形战士不能有短板。尤其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最忌讳的就是分散火力。何况小鹏要面临的当今在新能源领域最厉害的两个选手,比亚迪(海豹)和特斯拉(Model Y),小鹏G6要保证有如此产品力和价格,才能在与二者对位的时候拥有必胜的把握。
G6的价格策略
发布会最大的惊喜还是在价格上。在价格端,G6走了一步稳棋。
按照业内智驾系统占据整车售价3-5%的说法,G6包含31 个智能驾驶感知元件,分别是前向双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四重感知融合,侧向双重、后向三重感知融合,再加上双Orin-X,其成本bom表如下:
以上价格是我们一年前估的数据,如今随着产业成本下降,我们取1.5万的整数值,对应整车售价大概在30-50万区间,但G6这一次直接把价格来了个釜底抽薪。
在此之前,我跟大量智能汽车产业研究人员,包括一些企业人士都在交换过意见。大部分人认为G6的价格可以再激进一点,它在智驾能力上完全甩开对手,主要对标特斯拉Model Y,价格贴着Model Y走就行,比它有更高的性价比。
但现在看来,G6既要和特斯拉比智驾,又要和国产品牌拼性价比。
小鹏完全把G6放在一个无人区的位置上。对特斯拉,G6通过性价比取胜;对国产品牌,小鹏通过智驾能力取胜。在每一个对位中都拉开极大差距,让用户没有任何纠结的空间,简单干脆。
G6在价格上与Model Y拉开足够多的价位,以对冲特斯拉的品牌力优势。给那些因为1万左右差价,因为品牌力而选择特斯拉的用户一个非常清晰的界限。直接4万的差价让消费者再不纠结。
而面对比亚迪海豹等国产品牌,G6又通过智驾能力居高临下。即便对标特斯拉,在FSD入华之前,G6都具备绝对优势。
一句话总结,G6的群体就是那些想要智能驾驶又注重性价比的人。
关于G6的定价,何小鹏表达了两点:
G6的价格是小鹏的技术水平提升带来的成本优势。包括扶摇架构,更扎实的续航能力,CIB电池车身一体化能力等,集多项技术优势于一身,给G6带来了足够多的降本空间。
其次,G6的价格是小鹏综合营销,产品,技术,多方面考量的结果,小鹏对G6的价格策略更强调长期主义。
其实何小鹏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上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小鹏是在一个更长周期里衡量G6的价格。短期看,现阶段小鹏确实是让利给消费者;长期看,后期随着规模增加,以及内部降本增效,成本还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G6的利润水平依然在一个健康的区间里。
这样的价格和智驾能力,让G6成为真正意义上一款能够试验用户对高阶辅助驾驶需求的试金石。
市面上不乏城市NoA落地的车型,但价格普遍在30万以上,而消费者能够消费得起且愿意消费的25万区间里,却没有能够提供城市NOA的车型,如今小鹏G6率先打了个样。
96一轮回,小鹏过山车
2020年,小鹏凭借P7一炮而红,成为国内最早首款完成10万销量的车型,也助力小鹏持续多月霸榜新势力销冠。
G9之后,小鹏的销量急转直下。小鹏的销量经历了过山车式大回环。根本原因在于,用户的智能化需求迟迟不来,而小鹏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呈现在用户端的表现就是产品车型割裂,SKU复杂,传播没有重点。
而在市场逐渐升温,以及小鹏自身不断修炼内功之后。我们认为,G6之后,小鹏将会重新夺回主动权。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有重点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我们之前的文章。小鹏:走最难的路,赌最大的局
事实上,何小鹏自己的判断更加理性。他认为,今年三季度到明年三季度,小鹏会呈现逐步回暖态势,明年四季度开始,小鹏会大踏步向前。
信号来自于小鹏和市场内外传递出的双重变化。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趋势是,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下半年,高速NOA会迎来规模化量产落地,同时高速NOA也会进一步渗透;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开始,NOA功能会迎来飞速发展。
而在用户端,这样的变化同样强烈。目前,小鹏汽车已陆续开放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的城市NGP功能。小鹏内部数据显示,XNGP的周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4.6%,城市NGP效率已接近人类司机90%的水平。
而在小鹏自身,早已准备好了迎接市场趋势。G6就是小鹏变革后的一个重要体现,更简单的SKU,更强大的智能驾驶,更新的技术实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竞争力。
2023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会逐步进入小鹏汽车的强势区,小鹏会凭借先期积累的巨大优势率先吃到市场红利。
此时距离小鹏发布G9已经过去了近10个月。巧合的是,9和6的箭头分别朝向两端,似乎在暗示着小鹏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这一切,已经有了答案,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小鹏G6的累计订单量超过3.5万,故事的走向正在按着何小鹏的设想发展。只是迟来的等待,会让小鹏人更加珍惜再一次的胜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