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长:再聊聊印度的话题吧 | 航叔来信 03
连长:你好!
最近温哥华已经回到十几度了,只是晚上会冷一点,不过看到春暖花开的景象还是觉得欣慰。加拿大的疫情整体虽然挺严峻的,但是温哥华的情况还好,每天固定地新增十几例。哎,比较麻烦的是这段时间都没办法理发,可咋整?
还记得春节前聊起我们的「新年寄语」时,决定今年要一起做的几件事。其中一件就是一起研究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比华人呈现出群体性优势?」如果没有疫情,我们是不是现在已经在海外探索的路上了?
2 月的时候,你转了一篇 CNN 的文章给我,我看了以后颇有启发,后来也写了一篇小文(点击阅读《为什么要学习印度式 CEO?》),说了我从中的启发和认识。但是,很显然,一篇文章不足以构成我们对这个话题的全部认识框架。我们要继续保持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争取有更加立体和深入的认识。
正好,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发明自由》,这本书本身是说英国作为一个文明现象的来龙去脉,正好其中谈到一点点印度的内容,让我联想我们关心的那个话题,也觉得有所启发,在这里和你分享一下。
在前文中,我们谈到了印度人重视教育,英语为母语和更好的融入性,以及独特的印度文化等原因。但《发明自由》这本书里谈到,印度曾长达数百年作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女王也是印度女王,很长时间里,印度是英联邦里最重要的国家。英语不仅因为殖民地历史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和中上阶层的社交语言,印度还几乎完整全盘地接受了英国的文明制度体系,更重要的是印度完全接受英国的价值观体系,所以,印度在二战期间非常自然的作为和英、美、加、澳、新(就是现在说的「鹰眼五国」)一起作为核心盟国,上百万人参战。尽管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纷纷成立独立民族国家,印度也不例外,但经历了印巴纠纷,孟加拉脱离等纷扰,至今印度也未脱离英联邦。
看到这些内容,我有点了新的启发。原来在英美的视角,其实在制度和价值观上,从来就没有把印度视为与己不同的「异邦」,而是货真价实的自己人。由国及人,在英美人眼里,印度人也可能只是肤色、种族、文化、生活方式不同的「自己人」。在接受印度人和接受中国人的程度上,自然就会有微妙而重大的分别。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把中国人和印度人放在同样的少数族裔地位上对比看待。就好像我们熟悉的 Tesla的 Elon Mask,虽然他是南非人,但美国人肯定不会认为他是个少数族裔一样。
小米和顺为在印度有很多业务,也有印度同事,我想我还有更多的机会加深对印度的理解。
希望你在国内一切顺利!期待今年能完成我们约定的「心花路放」之行!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阅读)
月怡:像打高尔夫一样得去工作 | 航叔来信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