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旧时风物之五十三 捉麻雀
我们小时候还根本没有食物链的概念,也没有对鸟类进行保护的意识。人们都把麻雀当作有害的鸟类了,因为人们只看到了它吃粮食,没看到它吃虫子,于是捉麻雀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这些孩子的一项有益的活动。当然,捉到麻雀对我们来说还可以吃到荤腥,解馋,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我们家乡跟麻雀不叫麻雀,叫“到老家”“大拉家”,或干脆就叫“老家”,叫法还有很多,为了不至于读起来拗口,文中还是用个文词,叫它麻雀。我们小时候捉麻雀的方式有几种,白天弹弓打,晚上电把(bà)儿(我们老家跟手电筒叫电把儿)照,雪天筛子扣,有时干脆就直接往墙窟窿里掏。为逮只麻雀以饱口福,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弹弓打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不练就一身本领,想打下麻雀来,难。平时用瓶子、砖头、土块做目标练准头,是常有的事,有时也自发地开展“比武竞赛”,看谁打得准。为了更好地打麻雀,我们还会准备充足的可手的“弹药”,天暖的时候用胶泥搓好多泥球,这可是打弹弓最好的“弹药”。打麻雀时,看到目标,得慢慢靠近,到了弹弓有效射程内,瞄准,把弹弓的皮筋狠狠拉开,松手之间,泥球飞射而出。幸运的话,命中率十有一二,捉几只麻雀,可打打牙祭。
冬天的夜晚,一些麻雀会选择在屋檐下休息取暖,因为那时屋檐下的椽子空挡都是用苇子、稻草、杆草(谷秸)塞堵的,很适合休息取暖,这也给我们这些孩子又提供了一个捉麻雀的便利。这时捉麻雀,最适合用强光照,在强光的照射下,麻雀会一动不动,乖乖就擒。十冬腊月,再刮点寒风,时机就更好了,这时的麻雀最不爱活动。出门前先把电把儿拧拧电锅儿,拧拧后盖,对好光,把光聚成一个大光点,这样才好用。专找那些低矮的房子,用电把儿的光点,一个椽子空挡一个椽子空挡的巡视,发现目标,一阵欣喜,然后就是“探囊取物”了。
捉麻雀最好的日子是下雪后,白雪覆盖了大地,麻雀觅食困难,这时我们会找一个比较僻静而开阔的地方,扫出一小片空地,支上一个筛子,筛子下撒上一些粮食或者谷糠、麦糠之类的,在支筛子的小棍上拴上一根细绳,我们牵着绳头背在柴禾垛、墙头等遮挡物的后面。待饥肠辘辘、自投罗网的麻雀越来越多,放松警惕,吃相正酣时,我们猛一拉小绳,筛子瞬间扣下,一些反应稍慢的馋嘴麻雀就成了我们“筛中捉雀”的猎物了。这样捉麻雀往往收获颇丰,但得靠天“吃饭”,机会不多,因此那一直是我们孩提时代特别向往的场面。
最不人道的是掏麻雀窝。那时村里大都是里生外熟的房子,有的还是立砖的或土坯的房子,时间长了墙上会形成大大小小的窟窿,麻雀最爱在这里作窝。掏麻雀一般是在春天,为掏一个麻雀窝,得登梯上高折腾半天,掏出来的大都是小麻雀甚至是麻雀蛋。小麻雀一般我们会放回窝里,如果是麻雀蛋那就得蒸煮熟了一饱口福了,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麻雀蛋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营养品,谁舍得放弃呢?
好在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其貌不扬的麻雀也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不可或缺,再说现在的孩子们对捉麻雀也早就没了什么兴趣,这是麻雀之幸,还是人类之幸呢?
作者:周永战,雄县人民法院,13931378578。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原创文章。
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致力原创,创作独一无二的内容,推送有价值、有趣味、有营养的话题。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