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支付宝为自己的愚蠢道歉:你根本不知道你的隐私有多值钱!

2018-01-11 监管与合规

文 | 缓缓君 源 | 缓缓说(ID: huanhuanshuo520)


互联网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个人的隐私真的将不复存在。

互联网企业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管,迟早会变成无法控制的巨兽。

这都是不是我们要的未来!

                                                                         ———监管与合规



 01 


1月3日一早,@人民日报 发表微博称,芝麻信用官方回应支付宝年度账单默认勾选:愚蠢至极,已调整。


1月3日,不少人晒出自己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但其中“授权漏洞”惹争议。当晚芝麻信用回应:设默认勾选的做法“肯定是错了”,已取消默认勾选;如已被勾选仍可取消授权。声明称,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用户信息。


“支付宝账单”事件,官方的反应也很快。


1月3日23时34分,@芝麻信用 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情况说明。



公众号“监管与规制”的文章【原创连载1】何渊:2018数据权元年——从炮轰支付宝开始 (点击阅读)对支付宝的行为也进行了非常深入分析。并重点提出如下观点:如果说2017年是人工智能元年的话,那么历史会证明2018年则是数据权元年,而当下的支付宝事件正是打开这个潘多拉盒子的关键契机。可以这样说,如果法律不尽快在个人、企业及国家之间处理好数据权益配置的话,那么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将有百害而无一利,技术创新难以维继,灾难性风险也会随之爆发。毕竟,不以人的自由和尊严为目的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都是耍流氓,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才是国家和法律的终极关怀。


 02 


芝麻信用授权第三方获取你的信息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吗?


还真的可能会有。比如有一名网友自曝家庭要被“毁”掉了。



我不知道这是网友的自编自导还是确有其事,但个人隐私随着互联网的接入和大数据的收集,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个人隐私是否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以至不存在?


有一个来自@小诗晶 的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会。


举例说一些互联网时代我知道我本不该知道的隐私: 


1、我在百度积分兑换记录上,看到了前前男友近期下载了一篇护士资格证考试题库,得知他并没有和护士妹子断开联络,因此变成了前前男友。(补充说明,该前男友职业:程序员……)


2、上个月准备和老公在猫眼买张电影票,我在猫眼电影app“猜你喜欢”和"3单未评价"里,得知了他背着我邀请单身90后女学生看电影的事实。(我好久没跟老公看电影了,哪来的3单未评价?)


至于我为什么确认对方是女,因为我不相信我老公会邀请男人看《小黄人》→_→

至于我为什么确认对方是学生,是因为我从他的“滴滴打车”行程记录上分析出来的。

之所以我还没分,因为我还没在“飞猪”、“携程”发现购买记录,感觉还可以拯救一下。


3、最近我看到我老公海淘转运公司信息,得知他准备圣诞节送我高价护肤品作为道歉礼物。到时我准备假装惊喜一下,不然这婚姻没法经营。


男同胞们,如果你想做些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情,请放弃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现金消费!


后续


4、这条答案刚发6小时我老公就看到了,他此前并不知道我的知乎账号,拜点赞所赐。。。。


整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我老公智商下线没开小号。放在整个互联网来看,个人隐私就算瞒的过枕边人,可某些互联网公司全都知道。


我闺蜜是美团网老员工,她看到这个答案说猫眼电影考虑更新版本,可以让用户删除订单了。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当你的数据被一个聪明人掌握时,他(她)完全可以根据你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推断出你去了哪里,你做了什么事。


而一些淘宝卖家在掌握了客户的数据后,甚至可能会出现“看人下刀”。


《钱江晚报》曾报道过一篇文章《大数据之下电商会把假货都发给谁》。



根据报道,有的商家是真货假货掺在一起卖的,他们会根据用户数据决定把假货卖给谁。


如果你的购物数据中很少给出中评差评,并且也很少退货的话,他们会优先给你发假货。


而他们拿到用户数据的方式也很简单,因为有收费软件可以提供现成的退款率和投诉率数据(据说新闻曝出后,淘宝已通过屏蔽关键字段避免了关键数据的外泄)。



如果你觉得这些只是少数无良商家的个人行为,那下面这种做法可能会刷新你的三观。


吴军老师曾在他的专栏文章《你的隐私值多少钱》里透露,美国航空公司、酒店代理商、电商平台给不同客户的价格是不同的。他们会根据你以往的消费数据,给你提供一个你可以接受的价格,而不是真实的价格。


我向朋友确认的是这样一件事,他担任总监的那家公司(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权且称呼它为A公司吧),同一个商品给不同人的报价是否一样?他眼睛都不带眨地马上回答我,当然不一样,为什么要一样呢?虽然我原本估计得到的就是这个回答,因为我事先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当他这么不容置疑地,这么理所应当地告诉我时,还是让我很震惊。


他解释说,A公司并不打算给顾客一个最低价的商品,虽然它在早期为了吸引顾客曾经这么做过,但是现在它只会给你一个你认为价格可以接受的商品。为此,它不仅统计你过去在A公司购买了什么东西,经济情况如何,而且还在 “看”你去其他网站询价(和购物)的结果。因此,你的心理价位在它面前完全是透明的。国内的大型电商是否这么做了,我并没有研究,不过只要是能够挣钱的事,商家学起来快得很。


国内存在这种情况吗?


京东、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我暂时还没发现,但在酒店预订行业,已有网友爆料自己被“杀熟”。



“去TMD大数据。”


网友爆粗的背后,是对自己被愚弄的愤怒。


而更多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隐私有多值钱。


 03 


中国顶尖白帽团队Keen的创始人王琦曾说: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钱。


数据规模越大,可以挖掘的信息就越多,所以数据量越大,它就越值钱。这就是为什么那么互联网公司,他们非常渴望收集你的数据。


今年6月,顺丰快递和菜鸟物流曾发生了一波互撕,争的就是用户的数据。


这波互撕原本发生于两个互联网公司之间,但却迅速演变成了两大集团的选边站队。


顺丰队的背后是:腾讯云、京东、美团、网易。菜鸟队的背后是:EMS、苏宁、圆通、国通、全峰快递、易果生鲜。


除了网易之外,分明就是腾讯系和阿里系的对峙。


阿里可以完全知道你的常用收货地址(一般不是公司就是家里),亲密联系人(通过收货地址可以知道),你的学历(支付宝绑定),水电煤缴费(支付宝代缴),信用卡账单,车产信息(支付宝绑定),工作信息(公积金绑定),财富信息(余额宝及绑定银行卡),行为习惯(淘宝交易记录,以及所有你使用支付宝付款的行为)等等等等。


阿里比较薄弱的是社交信息,这也是为什么阿里曾经千方百计要做社交,而这一部分信息掌握在腾讯手里。


腾讯通过微信、QQ了解你的交际信息,通过朋友圈、公众号、游戏账号了解你的兴趣爱好,通过微信支付了解你的金融信息(同阿里)。


阿里和腾讯的数据,有彼此交叉的领域,但大体上还是各有各的领地。


知乎答主@半佛仙人 站在数据风控的角度评论道:


如果阿里和腾讯的数据打通,就是一张真正的天网!


 

04 


维克托在《大数据时代》这本书里有一段非常精辟的阐述:


“如果大数据分析完全正确,那么我们的未来会被精准的预测,因此在未来,我们不仅会失去选择的权利,而且会按照预测行动,如果精准的预测成为现实的话,我们也就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失去了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既然我们别无选择,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承担责任,这不是很讽刺吗?”


幸运的是,至少在目前来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垄断数据,但这段论述带来的哲学意义上的诘问值得我们深思。


互联网时代,享受便利就要放弃一部分隐私权利,这是逃不了的,但你真的该有保护隐私的意识了。


我今天特意去对比了视频类和购物类APP想要获取的权限。


视频类APP里我选择了哔哩哔哩、优酷、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作对比。



发现优酷和爱奇艺都想获取你的位置信息。


作为一个视频类的APP,它有必要获取我的位置信息吗?


而爱奇艺甚至还想访问我的通讯录。


所以我建议你们把不必要的权限都禁止。



购物类的APP里,我对比了京东、淘宝、窝里快购和网易考拉海购。


作为购物类应用,访问我的位置可以理解(但不必要),但京东为什么连我的日历都要访问?


而安卓系统各类应用对权限的索取则是变本加厉。


比如百度输入法小米版,作为一个输入法,它会向你索取15项权限,不仅有联系人和位置这样的隐私信息,甚至还包括开启WIFI这样的权限。



所以我建议你对安装的手机APP的权限进行设置,避免个人隐私的外泄。


然而,光靠用户的自我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技术和资源都掌握在企业的手里。


吴晓波在跨年演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中国BAT加上美国谷歌、微软、苹果、Facebook、推特,8家公司找一个小镇开一个会,世界会怎么样?


会非常不太平。


因为2017年,全世界出现的500家独角兽公司中,有300家是这8家公司投资的,他们不但控制了我们的时间,控制了我们的社交,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即将控制我们的未来。可能在人类历史上,都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大规模的来自于市场竞争所产生的新型垄断。整个行业都不知道怎么对付它们,甚至整个法制都不知怎么对付它们。



现在再回头来看看维克托的那个哲学问题,如果任由大数据被互联网巨头肆意收集而没有监管,我们的未来会是怎样?我们会不会失去选择的权利?


互联网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个人的隐私真的将不复存在。


互联网企业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管,迟早会变成无法控制的巨兽。


我们的未来不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缓缓君,985高校工科男,时代华语图书签约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观点;有一点理性,也有一点温度,已出版《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相关部分(点击阅读)

【原创连载2】何渊:论数据权的区分保护和利用制度——政府数据篇

【原创连载1】何渊:2018数据权元年——从炮轰支付宝开始 

何渊:欧盟议会全球首个“关于制定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的决议”(介绍部分)

 何渊:2018数据权元年——从炮轰支付宝开始

 何渊:政府数据开放的整体法律框架

 何渊: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加上“差异化算法”带来的身份歧视,就是商业领域隐匿的穷人与狗不得入内!

【前沿7】可识别个人信息、隐私以及新概念

【前沿6】打破匿名化的迷思:数字时代的匿名化挑战

【前沿5】美国布鲁斯的经典隐私理论和德国的人格权理论:四种类型的隐私侵权体系比整体保护体系更好吗?

【前沿4】这是私人的,但归我所有吗?—走向财产权的个人信息

【前沿3】关于马的法律—网络法到底该教些什么?

【前沿2】《自动驾驶的监管挑战:面对悲剧性选择人工智能如何决策》

【前沿1】监管人工智能系统:风险、挑战、能力和策略



诚意推荐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