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艺术】他用14幅假画,骗了5个亿!要不是因为这个,差点就没人发现!

2018-01-20 监管与合规

本文由最有爱的公众号 Pinterest 原创出品 

(ID:pintchina)

Max Ernst,法国画家,被称为“现实主义的达·芬奇”。


不知道他的朋友,没关系~你们只要知道,他一幅画,起价500万美元。


 

有一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幅据称是Max从未面世的作品(就是上面这幅),经历一系列复杂而详细的鉴定流程,这幅画被认定为是失传的真迹。


消息一出,整个艺术界为之轰动了!最终这幅画被估值700万美元,也就是4620万人民币


画上Max Ernst的签名,其实也是沃尔夫冈仿造的


看到这个消息,沃尔夫冈(Wolfgang Beltracchi)和他老婆在自己的大别墅里笑成一团。因为这幅画,是他俩花了几天时间,伪造出来的。


伪造的成本,也不过估价的万分之一。



沃尔夫冈,是这个世界上最嚣张的艺术伪造大师。有据可查,由他创作的14幅假画,卖了高达五个亿!

 

但是据他自己说,被发现的14幅只占了他所有伪作里的一小部分。


40年里的时间,他伪造了50多位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西方画家几百幅画,不仅有Max Ernst,还有毕加索、塞尚……



事实上,还有许多没被发现的伪作,正被当成真迹,挂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私人藏家的墙上被人供奉着。

 

而这个史上最大、反复N次骗过国际上最权威的艺术品商人、拍卖行的艺术伪作大案——全部成员,只有他和他老婆两个人。

 

沃尔夫冈和太太


沃尔夫冈,出生在一个德国乡下的家庭。


他的父亲,表面上是一个小教堂雇员,实际上,也是一个伪造为生的人。


说起来他爸也是厉害,不会画画,却自学了壁画修复一系列技术,最后还无师自通,学了一手仿冒手艺,连教堂里要用的大理石,他都能用其他材料造出来。


所以从小跟在父亲身边的沃尔夫冈,也是子承父业。14岁的时候,他便画出了人生第一幅伪作——毕加索的《母与子》。


沃尔夫冈用毕加索风格伪造出来的《母与子》


三年后,他进入一所在艺术学校学习插画,却中途逃学,开始做起了四处流浪的嬉皮,从摩洛哥到巴塞罗那,从巴黎到伦敦,一边流浪一边卖小件伪作。


令他惊奇的是,所有的顾客,都在赞叹这些画的手艺,甚至还有一堆人,以为自己买到的是真迹。

 


这让沃尔夫冈看到了一线商机,从此和妻子开始了“新的事业”。


他们先是花了数年时间来研究欧洲艺术史,还买了一大堆的画回来临摹、修复——到最后他能一眼看出来一幅画的流派、产地还有年代,还清楚每个画家的笔触技法。


沃尔夫冈说,上至达芬奇、伦勃朗,下到毕加索,几乎所有能叫上名的画家,自己都能画!


而他的画技也是出神入化的级别:曾经有艺术家的遗孀,买了他的伪作,因为误以为这是自己死去的丈夫画的!



但更令人惊异的,是他会重点分析每个画家的生活方式。


“我会读艺术家们所有的资料,去他住的地方,试图去想象他怎么生活,把自己当成一个演员。“沃尔夫冈解释说。


“你必须了解这位艺术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要知道画家会为了什么而感动,他会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工作。”



因此,沃尔夫冈的伪作和别人并不一样。


别人可能是照着真迹来临摹仿冒,但是,他却是以画家的风格画法,重新创作一幅画——然后宣称这幅画,是画家失传的而已。


用他自己的话讲,他能进入画家的脑子里,穿越时空,用画家的眼睛和手,画下一幅全新的画。


“如果Max有空的话,他也会画一样的画。我只是替他画了而已。”沃尔夫冈说。


 

他对这些画家的风格研究之透彻,以致于他冒名Max画的一幅画,被艺术界称为Max最好的个人作品。

 

佳士得有一年收了他一幅伪作,立刻用其作为拍卖目录的封面。就算后面被拆穿了,佳士得也说,这幅作品棒到足以成为封面。



为了做一幅伪作,沃尔夫冈也是煞费苦心。全程犹如一场高能的电影。

 

首先,他们会去跳蚤市场挑选有年代的老画。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出现大量以装饰画为生的匠人,流传下来的老画为数众多,但价格也并不贵,可能50欧元就能收走。



沃尔夫冈会利用这些老画自带的历史痕迹的画布、画框,还有背后的经销商盖章,作为伪造的底子。



接下来,他会刮掉画布上大面积的颜料,然后根据老画的创作年代、背后印章的来源地,选一个合适的画家,开始作画。画布上残存的颜料,也会被整合进新画上。



他所用的材料,基本都是他自己手工研磨制作。因为油画颜料的配方一直都在随着时代变化在改变,他必须配出符合那个时代所用的颜料。



画好了,他便会惟妙惟肖地签上名字。沃尔夫冈说,自己已经可以闭着眼临摹出所有人的名字。


接下来,他就会把画放进自己自制的烤箱里,烤透油画,加速画面老化、形成合理断裂。



烤好后,沃尔夫冈会用熨斗熨平画布,然后把这个画挂在一个盒子里,然后在盒子里烧几百根香烟,让烟味熏进画中。这样的处理,能让画闻起来就像挂在墙上几十上百年。


最后他会轻轻撒上搜集好的旧时尘灰——好像这幅画,已经继承流传了好多年一样。



沃尔夫冈负责画画,他老婆则负责出去蒙人。

 

他们一直对外宣称,这些画是从他老婆的爷爷从纳粹手里抢救下来的艺术品,从他们小时候就挂在自己的家里。(小Pin补充一下,二战时期,纳粹大肆抢夺艺术品,许多画家、画廊为了不让艺术品落到他们手中,便选择低价出售。)

 

如果有人表示质疑,他们甚至会拿出照片来嘲笑他们。



是的,这张照片是假的。


为了卖自己的伪作,他和夫人甚至做起了“戏精”——她的太太会穿上复古衣服,假装祖母坐在伪作前,为自己的伪作加码。



严谨缜密的造假流程,还有无出其右的绘画天赋,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在各大画廊和拍卖行的顶尖鉴伪技术下蒙混过关。



两个人一直顺风顺水,直到2008年,才意外栽了——栽的原因也特别出人意外,因为偷了一下懒。


因为沃尔夫冈在画一幅荷兰画家海因里希的伪作时候,没有用平时的方式自制颜料,而是直接用了颜料管里的“钛白”。



有个艺术品商人把这幅画买走后,送到了一个英国科学实验室进行鉴定。


结果后者分析了所有的颜料成分,发现了钛白色颜料的痕迹——问题是钛白是一种在1916年才发明的颜料!而沃尔夫冈他们宣称这幅画,是1914年的作品!

 

这个时候,艺术史上最大的伪作案,才被人所知晓。



整个艺术鉴赏圈遭遇了几乎堪称地震级的撼动。


他们从来没想过,有人能把伪作画得如此成功,其创作技巧,凌驾于全世界顶尖的鉴赏师之上。专家开始怀疑自己的专业度,不少中间经手的鉴赏机构还因此倒闭。


他们绝望地说:“以后如果你想知道手里的画是真的还是沃尔夫冈画的,只能撬墓去问问死去的艺术家了。”

 


而后来沃尔夫冈被抓起来关了几年,出狱之后,人们问他:“知道自己错了吗?”


他回答:“是的,我错了,我不该错用钛白。嘿嘿。”


还是那么狡黠而自信。

 


沃尔夫冈让这个默守陈规的世界,多了很多不一样的意外。


厌恶他的人,觉得他毁了整个艺术圈,不应该只关起来几年,恨不得用极刑将他处死。


喜欢他的人也很多,说他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毕竟谁不喜欢看天才将旧有势力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戏码。



直到现在,他们还是常常会在画廊看到自己的画——当初几万块卖出去的画,在画廊里的标价已翻了100倍。


每次遇到这种事,他自己和老婆都觉得特别好笑。



沃尔夫冈说自己做这些事的目的不在于钱。“我做这些也不是为了钱,毕竟我一直都很有钱。”

 

 “我只是想要轰烈而漫长的人生。

艺术与自杀 | ART AND SUCIDE

“自杀是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

——加缪《荒谬的墙》






太宰治:“死亡是最美的艺术” 。


太宰治(1909-1948),(左)代表作品有《人间失格》《斜阳》《惜别》《维荣之妻》等等。

太宰治自杀未遂达4次之多,1929年,太宰治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被友人救起;第二年,在就读大学期间和一个酒吧女招待田部目津子投河殉情,他被渔夫救起。1935年,因报考新闻记者失败,前往镰仓山上吊,又被人救起。1937年,又携小山初代去谷山温泉进行第四次自杀,结果双双被救活。因此1948年6月15日的《朝日新闻》还登载了一则小新闻《太宰治先生出走了吗?》,怀疑太宰治是不是又自杀未遂了。长相俊秀的他,女人缘异常的出色,太宰治一生始终脱离不了女人,过著酗酒、寻欢作乐的浪荡生活,每次自杀都跟女人有关。对太宰治来说,活在世上就是一连串折磨,随着肺结核的恶化,太宰治感到疲惫,时常吐血。 于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右)跳玉川上水双双自杀。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972年4月16日自杀身亡。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德国表现主义梵高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那年他才37岁。




莫泊桑: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


莫泊桑(1850—1893),法国短篇小说巨匠。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19世纪80年代后期,他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日渐加强,在弟弟死后终于爆发了出来(他弟弟也是精神病患者)。他在弟弟的墓碑前大声痛哭,以为墓碑上写的是自己的名字。1891年病情急转直下,求生的欲望使他四处求医,但又继续迷恋于放浪的生活。1892年1月2日,
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喉咙,却自杀未遂,五天后他被送入精神病院。



茨威格(1942-1981), 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代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法捷耶夫:我终身热爱的艺术已经被无知的人所扼杀。


法捷耶夫(1901—1956),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身后只留下了两部作品《毁灭》和《青年近卫军》。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他追随领袖,作为一个作家,他想摆脱斯大林式对文艺创作的束缚,他一直身处这种矛盾之中。但是身高权重,他终究无法战胜自己的软弱。斯大林死后,作为曾经的作协总·书记,他被舆论唾骂,比较著名的有,斯大林的棍子,无耻政客,权利总书记等等。 
      1956年5月13日,法捷耶夫在莫斯科寓所内开枪自杀。




海子(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中国当代诗人。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 "


顾城(1956-1993),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北部一个小岛上,诗人顾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妻子谢烨,则倒在岛上的一条路上,头部被丈夫用斧头砍伤,(亦说斧头只是偶然出现在现场的工具,并非用斧头伤妻)重伤后不治身亡。 






戴安·阿勃丝(1923-1971),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对社会主流人物和边缘人的两面性在视觉上做了深入探索。1971年,阿勃丝在自己家中吞了一把巴比妥盐酸,穿戴整齐地爬入浴缸中,用一把刀片切开了自己的双腕。 她留在日记本上最后的词语是“最后的晚餐”。谁也不知道她何所指。 有人称她为“摄影界的文森特·凡高”。





中外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自杀身亡的人不胜枚举。像中国的屈原、徐渭、王国维、阮玲玉、老舍、傅雷、三毛、顾城、张国荣,国外的杰克·伦敦、海明威、“猫王”普雷斯利、川端康成、茨威格、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梵高等。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来说,仅自杀的女影视明星就令人目不暇接,林黛、莫愁、李婷、丁皓、乐蒂、杜鹃、白小曼、林风、翁美玲…


人们不禁要问,艺术家都是天分卓越、见识超群的人,为什么会走上一条连仁慈的基督也不宽恕的自杀之路呢?





    弗洛伊德认为人只有两种基本的本能,一个是“生命本能”,一个是“死亡本能”。前者决定了人有着生存欲望和创造精神,后者则决定了人有着自毁和侵略的冲动。


    拿死亡本能来说,人都有一种试图用自杀来解除紧张痛苦而彻底放松自己的倾向(叔本华也谈到过这一点),一般情况下它都在生命本能的压制下减弱,隐藏在意识的最深处。这种潜在的自杀倾向即“自杀情结”,它是死亡本能的核心。在常人身上,“自杀情结”容易控制,或者被轻易地改变了方向,如转化为自责、自虐、自弃,去耽溺于酒色或药物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了它的存在。



    而作家、艺术家就不同了,他们长期乃至终身都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艺术创造中激情澎湃、殚精竭虑,他们又总是迷醉在自己精心构建的相对独立而又虚幻的艺术世界里,并时刻倾听着内心深处的呼唤,精神是异常活跃而又高度紧张。这就使得他们的心理比常人更为敏感和脆弱,无意识也更加动荡不安,精神常趋于偏执。



    “艺术家和疯子仅一墙之隔”,一旦出现了精神危机,生命本能扼止不着死亡本能时,自杀情节便要兴风作浪,对于艺术家来说,孤独和沟通似乎成了一个无情的悖论,当作为人的艺术家和作为艺术家的人无法协调时,他们往往就会以自杀来作为他们最后的“创作”。


    难怪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邓肯女士曾不无感慨地说:“的确,如果自杀药丸象其它预防药物一样公开在杂货店里出售,我想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一定会在一夜之间克服痛苦之后离开人世。”


    但是我想,即使这个世界让我们挫败和灰头土脸,我们仍要再尝试拥抱它吧。



   

    我很喜欢伍迪艾伦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我认为我肯定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我现在并不是。我有我的局限性。但是你知道,即使你自身有局限性,只要你尽了全力,只要你不出卖自己,不被不值得的东西收买,你仍然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你不必一生都鞭挞自己,你又不是达芬奇,我也不是。”

猜你喜欢(点击阅读)

【原创连载2】何渊:论数据权的区分保护和利用制度——政府数据篇

【原创连载1】何渊:2018数据权元年——从炮轰支付宝开始 

何渊:欧盟议会全球首个“关于制定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的决议”(介绍部分)

 何渊:2018数据权元年——从炮轰支付宝开始

 何渊:政府数据开放的整体法律框架

 何渊: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加上“差异化算法”带来的身份歧视,就是商业领域隐匿的穷人与狗不得入内!

【前沿7】可识别个人信息、隐私以及新概念

【前沿6】打破匿名化的迷思:数字时代的匿名化挑战

【前沿5】美国布鲁斯的经典隐私理论和德国的人格权理论:四种类型的隐私侵权体系比整体保护体系更好吗?

【前沿4】这是私人的,但归我所有吗?—走向财产权的个人信息

【前沿3】关于马的法律—网络法到底该教些什么?

【前沿2】《自动驾驶的监管挑战:面对悲剧性选择人工智能如何决策》

【前沿1】监管人工智能系统:风险、挑战、能力和策略



诚意推荐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