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青椒】70后重点高校教师吐槽九百月薪!中国大学教师收入到底有多低?

2018-01-21 监管与合规

近日,国内某重点高校青年教师发出一则“教师1月份工资900多,薪水发出历史感”的微博,引发网民对中国高校教师收入状况的关注。这份工资条如下:

这份工资条收入部分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绩效等部分,而代扣代缴部分包括房租、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等部分。其中应发金额为5395元,而实发金额仅为918.1元。对此,该校校方解释为1月份扣除了未来一年的医保等,导致实发金额较少。

实际上,2017年5月,国内另一所顶尖名校知名教授“薪酬单”也曾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引发热议。这份工资条中应发金额为15335元,而实发金额仅为8271.95,而这就是我国顶尖名校的教师收入情况。

从上面两条高校教师的工资条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教师收入普遍较低,特别是青年教师收入不容乐观,而这还是我国两所重点高校的教师收入,普通高校教师状况想必更加糟糕。

中国大学教师收入到底有低?

根据教育部的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我国现有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专任教师有近160万。作为高校办学的主体,我国大学教师群体收入状况一直鲜有人知。

目前,我国高校所实行的是绩效工资制,即以教学、科研工作量和院校收入为基础,决定教师工资额度的分配制度。针对中国大学教师的收入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一课题组2013年曾有调查。这份调查涉及全国84所高校教师,超过13万个样本。

调查数据显示,年薪在10万元以下的教师占比近一半,20万元以上的占比不足5%。另一方面,工资额度与教师职称高低有直接关联,相邻两级的平均工资差异由低到高不断扩大。课题组指出,相对于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和人力资本高投入型群体,高校教师现有收入非常缺乏竞争力。

高层次人才收入很高

从教师自身能力水平来看,高层次人才收入很高,与普通教师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在上述薪酬调查中,采集的高层次人才样本包括两院院士、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这从众多高校发布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上就能看出来,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收入都非常高,很多高校都开出了年薪百万和千万科研经费等条件。

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收入较高

鉴于目前的高校教师人事薪资体系,在校内担任或兼任行政职位的教师在薪资水平上较之普通教师有较大优势,收入较普通教师高不少。

青年教师收入水平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一线的新老更替大潮逐渐推进,高校中新入职和正值而立年华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他们的薪酬待遇也备受社会公众关注。但是,令人遗憾的一项事实表明,35周岁左右的高校青年教职工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低收入人群较为集中。

其中,年收入在5万—6万元区间的人数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8.2%;其次为年收入在6万—7万元区间的,占总人数的17%。总体来说,高校青年教师收入普遍不高,81.9%的青年教师年收入10万元以下,特别是34.6%的青年教师年收入6万元以下。

关于青年教师的生存收入现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邹农俭教授表示,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享受到福利房,这与体制外的社会类似,只要能解决房子,其他都不是问题。

中国高校教师平均收入是全球“最低价”

“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高校教师待遇总体偏低,学校运行经费中用于人力开支的比例偏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指出。

以研究型大学为例,2009年到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员经费占其运行总经费的61.7%,斯坦福大学为60.7%,密歇根大学为66.5%,其他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人员经费大致也占运行总经费的三分之二。而我国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5所大学的平均人员经费仅占运行总经费的36%。中国一流大学运行成本本身就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人员经费的实际差距就更大。

2012年4月,美国《纽约时报》的一则相关报道让国内社会舆论哗然。报道称,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飞利浦•阿特巴赫做了一项揭全球28个国家大学教师“家底”的调查。结果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刚入行的大学老师收入,为每月259美元,是全球“最低价”,而中国大学老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720美元。相比之下,加拿大老师的收入居于榜首位置,达到中国老师收入的22倍和近10倍。

(图片来源于博士高管汇、一图观政)


猜你喜欢(点击阅读)

【原创连载2】何渊:论数据权的区分保护和利用制度——政府数据篇

【原创连载1】何渊:2018数据权元年——从炮轰支付宝开始 

何渊:欧盟议会全球首个“关于制定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的决议”(介绍部分)

 何渊:2018数据权元年——从炮轰支付宝开始

 何渊:政府数据开放的整体法律框架

 何渊: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加上“差异化算法”带来的身份歧视,就是商业领域隐匿的穷人与狗不得入内!

【前沿7】可识别个人信息、隐私以及新概念

【前沿6】打破匿名化的迷思:数字时代的匿名化挑战

【前沿5】美国布鲁斯的经典隐私理论和德国的人格权理论:四种类型的隐私侵权体系比整体保护体系更好吗?

【前沿4】这是私人的,但归我所有吗?—走向财产权的个人信息

【前沿3】关于马的法律—网络法到底该教些什么?

【前沿2】《自动驾驶的监管挑战:面对悲剧性选择人工智能如何决策》

【前沿1】监管人工智能系统:风险、挑战、能力和策略



诚意推荐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