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都在遭受疫情的冲击,但是储能的强劲发展势头并没有受到遏制,相反在去年一年中,储能显示了它极其蓬勃的发展潜力:在中国,不久前刚发布的胡润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储能相关企业大幅上榜(《总价值超10万亿!59家储能企业上榜胡润中国500强!》),所占企业总数超过超过11%;在美国,遭受停电冲击的美国人更加重视分布式光伏+储能的应用;在欧洲,净零排放严政和高电价背景之下,储能已经有成为欧洲家庭必备项目的趋势,而印度却在试图“抢地盘”。2016年,全球储能容量才刚刚突破1GW。此后逐年大比例数字增长中。2020年全球储能容量增长至5GW,相较于2019年增长了50%。其中中国和美国均实现了千兆瓦级的新增。公用事业规模的装置继续主导市场,约占总新增容量的三分之二。2021年,数字依旧在刷新纪录中。据Wood Mackenzie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规模将达到12GW。可以说储能在2021是爆发式增长。不过这一数字绝对不是终点。根据《New Energy Outlook 2021》数据显示,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2040年要比2019年的水平下降75%,才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需要向可再生能源实现重大转型,也意味着储能市场的巨量增长。据预计,全球储能市场容量到2030年将达到70GW。中美欧仍旧是市场激增的主力军,人口大国印度也在努力挤入市场空间。中国:新型储能半年涨6倍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0GW,同比增长超600%。2021年8月2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瓦以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都从各个角度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储能业务和储能项目的开展。这些政策角度包括:扩大峰谷价差、明确补贴政策、对新能源发电项目强制或鼓励配置储能设施、将储能电站电能顺利接入市场交易、对各类储能项目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对储能技术创新及投资活动持续加强等。例如,2021年1月18日,青海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支持储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将实行"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新建新能源配置储能容量原则上不低于10%,时长2 小时以上。新建、新投运水电站也需同步配置新能源和储能系统,使新增水电与新能源、储能容量配比达到1∶2∶0.2。同时对"新能源+储能"、"水电+新能源+ 储能"项目中自发自储设施所发售的省内电网电量,给予每千瓦时0.10元运营补贴,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使用本省产储能电池60%以上的项目,再增加每千瓦时0.05元补贴,补贴对象为2021、2022年投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补贴时限暂定为2021年1月1日至 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