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圈儿,有个好消息
银保监会在前不久发布了《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这意味着,很多保险销售乱象将被制止。
比如,
保司授意炒停售,
业务员天花乱坠的吹收益,
无专人服务的“孤儿单”等情况,
在新规实施后,都会纳入监管范围。
根据新规的具体内容,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
1、“孤儿单”将受管控
什么是“孤儿单”?
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没人管的保单(就像孤儿一样)。
孤儿单的来源很多。
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保险代理人离职,导致保单处于“无人服务”的状态。
像早年的保单,一般都是纸质的,
代理人离职后,消费者想处理问题只能去找保司。
现在的保单虽可以生成电子版,但部分保司未能及时做好信息化处理,还是会让许多保单“孤立无援”。
我查了查保险代理人的离职情况,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从2018-2021年底,有近300多万的“孤儿单”产生。
保单没人管,一般也没啥大影响,
但要是碰上事儿了,就很麻烦。
比如,出险后理赔没人管。
大多数人对保险了解尚浅,理赔时没人协助,压根儿不知道该准备什么材料。
还有,孤儿单容易引发退保问题。
因为没人服务,不少人想着退保重投,找个新的代理人服务自己。
但退保也不是那么好退的,要么损失保费,要么新品踩坑…
针对这类问题,新规明确要求:
如果业务员离职,保司、中介必须得在业务员离职后30天内,告诉投/被保人保单状况以及获取后续服务的途径。
不能因代理人离职而损害投/被保人的合法利益。
这样一来,以后孤儿单将全面清零,每份保单都会有人管了。
2、保险销售人员迎来“授权考试”
之前也说过,保险代理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也间接导致了整个保险销售市场乱象丛生。
这次银保监会直接出手,给保险销售人员设了个门槛:
新规要求产品分级、销售人员分级。
产品分级比较简单,
风险越高的产品,所属的级别越高↓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对销售人员做了分级标准,分为四个等级,级别越高,能够销售的产品越多。
简单来说,
代理人想销售什么产品,就得达到相应的级别。
销售风险越高的产品,所需要的资质也越高。
同时,销售人员分级标准还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今后会纳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
考核评级一出来,意味着今后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将逐渐正规化、专业化,相信销售乱象也会相应减少很多。
3、其他销售乱象的禁止
① 禁止虚假宣传
常见现象:因为虚抬储蓄险的收益,造成多起理赔纠纷。
新规第十七条规定,要求宣传时:
不得引用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和资料;
不得隐瞒限制条件,不得进行虚假或夸大表述。
② 禁止代理缴费/领取
常见现象:把钱交给代理人,委托其帮自己缴费等。
新规明确规定,保险销售人员的“三不得”:
不得代替当事人签名;
不得代领保险金、退保金;
不得代缴保险费等。
③ 禁止炒停售
常见现象:比如储蓄险,很多产品下了又上,上了又下……如此反复,真真假假消费者难以分清。
新规明确要求:
保司禁止炒作停售及价格变动,并且在做出决定后10日内发布公告。
不仅是保司,销售人员也一样:
保险销售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保险销售宣传信息。
否则,“人司并罚”。
④ 打击退保黑产
这两年行情不好,对很多人来说,长期险保费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免不了会有退保的念头。
退保黑产,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他们用着“全额退保”的幌子,打着“帮你”“为你好”的旗号来坑人。
很多人信了这些“鬼话”,不仅付了大笔莫名其妙的代理费,还泄露了不少个人隐私信息。
运气不好的,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贩卖个人信息,导致自己欠债/背贷/上失信名单…
打击“退保黑产”,一直都是很多部门的重点工作。
新规第三十八条直言“禁止不当代理退保”:
明确任何机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规主动开展向投保人推介保险退保业务咨询。
最后总结:
这次新规,从险种到销售主体,都做了约束和规范。
尽管新规给力,大家还是得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
除了别轻信“可全额退保”等话术外,在买保险之前,最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去购买,以减少后续退保的可能性。
新规的实施时间暂未确定,
不过根据“征求意见稿”中的信息,预计最早今年就要实行了。
如果您目前有投保意向,或对保险有其他疑问,随时可以找小助理咨询~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少儿重疾又添爆款!孩子闯祸,让“第三者”扛官方出的"重疾读本",有点东西
你的存款,能在ICU撑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