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支付宝、微信等同时出手!移动支付大变天!
十多年来,得益于咱们国内经济增速、人口基数和宽松的政策环境背景下;
从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移动支付——即将发展至数字支付阶段。
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支付规模、场景上等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具体是个什么概念呢?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已经达到86%;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有官方数据披露,2022年全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完成支付业务交易量超过一万亿笔 ,金额近400万亿元。
但也正因如此,开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
非银行支付市场集中度过高、部分机构‘无照驾驶’/偏离主业、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行业分化加剧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杀熟)等违规乱象普遍存在。
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央行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随着监管趋严,非银支付市场加速洗牌,同时也将走向新格局。
处罚力度大幅提升、监管要求趋严、趋细……;
为促进非银行支付机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支付机构监管法律层级,进一步规范支付机构合规经营刻不容缓。
先是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优化银行卡和现金使用环境,改善账户服务。
再是本周一,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明确了支付机构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许可条件、审批流程、《条例》衔接性条款的承接等,有利于推动新旧支付业务分类方式平稳过渡。
另外,经过近两年的讨论与修订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将于5月起正式落地施行。
其中《实施细则》是在《条例》框架下对相关工作的细化。
这是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出台的金融领域首部行政法规,内容共涉及6章60条,构筑了对其监管的基础框架和主体内容。
有以下几个重点:
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定义和设立许可;
完善支付业务规则(根据其能否接收付款人预付资金将支付业务重新划分为两类);
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准入管理更加严格;
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强调穿透式监管);
新增反垄断(提出市场支配地位监管措施)、风险事件报告等要求;
国家引导、鼓励非银行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开展合作;
并大幅提高了处罚标准、有序扩大支付行业高水平对方开放(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支付机构“走出去”)等等……
随着《条例》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会迎来新一轮优化升级,未来不排除有较多支付机构或被动或主动地退出市场,也意味着咱们消费者的权益将得到法律保障和根本依据。
国家将对非银行支付行业此前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为行政法规,与此同时强化全链条、全周期监管,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防范支付风险。
尤其是严防利用支付平台从事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和规范健康发展。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为我点个在看!感谢大家的支持!
范围再扩大!多地开始用这种方式发工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