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瑕】教育要比较,不是只比较--文内唱诉的就是你(深度阅读)

清瑕 清瑕Time 2020-10-05

看文章前,请先听听孩子的歌声。(文末有视频)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十级

你们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


这是一位只有9岁的男孩吴耀杰写的《我只是一个孩子》的原创词曲。2017年05月在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进行了弹唱,一字一句、每一个音符都在唱着孩子独有的压力和苦恼,把自己想跟爸爸妈妈说的话都唱了出来,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听着这歌声,想起了那日看到一教育头条文章,醒目标题是:“好老师完胜好妈妈”。我不知道这文章的内容是标题党还是有独到见解,总之是没兴趣看了。无论从哪个角度:“好妈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还是好老师完胜好爸爸好妈妈”,让父母替代老师,老师替代父母,大人比,小孩比,或者互相PK, 对搞好教育又有什么正面的价值和意义呢?!


我们爱比较,在教育上尤甚。特别是许多家长什么事都爱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从个子的高矮、做事的快慢到才艺水平的高低,成绩的好坏。你看人家……”,更成了许多家长的口头禅。可怜天下父母心,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孩子的后面,似乎不比出个输赢来,就不足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没有个“一二三四五”的排名,就不能说明教育的成功。


现在更进一步,把两个在教育中伴有重要角色,互补功能极强的“父母”和“老师”也开始比较起来,用上“完胜”的词语,似乎有了好老师,就不需要有好父母,有了好父母,就可以代替好老师,把“比较”的思维发挥到了极致,也把教育的本来功能扭曲到了极致。


孩子歌声里攀比,成了孩子们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与生存法则,成了推动孩子疾行的动力。



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成长。成长是一个自然过程,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在教育这个系统里,既要有阳光、空气,也需要土壤,肥料;既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教导,也需要家长的潜默和移化;既要有参天的大树,也需要灿烂的花朵;还缺不了蓬勃的小草,漫天的绿色。这样,才能构成教育的美,也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健康的教育生态。


如果我们非要拿阳光和土壤比较谁最重要,花朵和大树比较谁更美丽,是比不出结果的,只能破坏和毁掉良好的教育生态,走向教育的反面。所以,教育不能只是比较。


我常在国内和国外的教育群里溜达。看到一群里有个才三岁孩子的妈妈在问大家:“谁能告诉我方法呀,怎么培养,让我的女儿将来能上清华?”还有个家长说“我没什么志气,孩子上一个便宜的学校就好了。你们孩子牛娃,我天天上班管不了,得过且过吧,”扔下一串酸葡萄图标走了………


从两个家长的问题看,虽然没有直接说比较,但问题也已蕴含其中。无论是国内外最好的学校,还是普通的大学,好像上哈佛清华就意味着比别人厉害,上普通的大学就意味着没有出息?


正如歌词开头所唱,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跟别人比较,其实,当我们过多的把自己孩子跟别人相比,已经忽略了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成分,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就感,而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要比较,但不要只比较。比较是进步的动力,不是进步的结果。要让孩子自己比较,才能主动进步。比较什么,如何比较,我们要做到的是培养孩子合理的好胜心。


合理的好胜心是指敢于竞争、力求取胜、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它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见,孩子有好胜心是一件好事。每个孩子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健康的好胜心理和竞争心理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让孩子做到更好的自己。


好胜心有天性使然的部分,激发之时,往往可以让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使得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交点”之上,做起事情来更容易获得成功。


我儿子初中三年里,我和他在书房的两张书桌对面而坐。他做他的作业我做我的工作。写作咨询时遇到一些对孩子模糊心理问题时,我会问儿子,如果妈妈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想?他会和我交流他的想法,我会将这些作为答复传递给向我咨询的家长。我转告儿子家长对他的感谢,他会非常高兴,做作业尽头会更足。有时候我的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了,我就会兴奋地告诉他,你看,那天和你商量后的文章发表啦。儿子会咧着大嘴笑起来说,好,看我的,期末也会考个好成绩给你看。


这是一种比较,也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合理的好胜心的推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理的好胜心在孩子心里会形成一种自我的推力。


合理的好胜心和比较,是父母告诉孩子和别人差距进行的勉励,而不是冷眼说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合理的好胜心和比较,是让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强的部分,找到差距,自己下功夫。


记得儿子小学的时候体育不好,协调能力比较差,感觉统合有问题。为此我去请教体育老师,如何做更好。老师说需要加强四肢协调锻炼来提高协调能力。除了带他进行各种体能协调训练外,通过查资料知道拼装可以锻炼协调力。我就去买了很多拼装模型让他去锻炼协调手脑的能力,在他四年级的时候,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体育四驱车比赛活动,活动里有四驱车的拆卸拼装和拼装调制好的车辆进行车程速度比拼。


当年儿子所在的学校成立了四驱车训练队,儿子也报名了,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训练,我将学校给孩子们请的教练,同步请来作为儿子付费的私家教练。四驱车本就是个玩具,儿子对他很感兴趣,我们买来多辆不同车型的四驱车,让儿子在家和学校训练。起初,他拼装的很慢,看到其它同学比他快,他有些气馁,我对他说,你可以的,每快一秒就是进步,你和某某同学比差距在什么什么地方,这方面改进,你就能行。这激发了儿子那种体育略差还是好胜的心理,拼车上很下了功夫,他的卧室里一地都是零件。


这样的激励,加上很好的教练,儿子的努力,让他一路过关斩将,从校队到代表市队最后到省队参加比赛。小小年纪的他参加省比赛那天,看到来自全省各地100名小学初中高中生高手一起竞技,不分年龄组。我对儿子说,反正你小和大同学比输了也是赢,没有负担。可儿子还就不这样想,说这又不是比我不懂的知识,大家都一样,就一直斗志昂扬地在宾馆也不休息,不停地琢磨准备。因为他知道这是所有几场比赛里他的弱项,需要在最快速度里从拆包装到拼好,还要装上电池现场测试可以启动奔驰。


赛场上的他不急不躁,沉着冷静,我看着心跳都在加快,尤其最后测试时,电池出现了问题,让车无法启动,远远看着他的我开始紧张了,教练在一旁拍着我的肩膀说,不担心,你儿子是沉稳型的。只见儿子用眼瞟了一下身边选手,迅速重新调试电池,这次成功了,只用了6分钟。即便有了这样的小插曲,儿子还是取得了全省第六名的好成绩,这远比他在省赛中拿到的100米驱车冠军时的我还高兴。


我要的不是第一,而是儿子的进步和成长。因为这种良性比拼而带来强烈的好胜心,让他不仅证明他的协调能力明显提高,更让他未来在生活学习中进取竞争有了内驱力。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比较需要合理,需要适度。若比较不当,让孩子好胜心过强或没有方向,就会适得其反。很多极端的孩子自杀案例、焦虑抑郁,除了社会环境原因外,和父母不合理的畸形比较观有关系。让孩子丧失自信,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总不如他人。


你的孩子不可能挑战所有孩子身上的长处,世上本无完人。适度的比较,合理的激发,及时抓住孩子关注的兴奋点,进行科学的引导,可以让孩子的好胜心转化为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动力。


人上百千,差异极大。一个人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努力、境遇和机遇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比赛某一方面的技能,竞争某一专业的成就。但作为教育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不能用来简单比较的。合理好胜心、比较的引领,需要度的把握,度的范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因为每个孩子心理特征不一样,最能把握的就是做父母的你自己,这就是孩子的独一无二性。处理的好,孩子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竞技状态到最佳水平,以保持领先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并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取得进步。


我们应该始终抱有这样的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有天才的因子,都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分子。上名校始终是少数,读藤校也不能全面决定未来,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身,是我们所有家长应该树立的基本理念。



两千年前,孔子就评价他的弟子闵子骞正直,颜回恭敬,子路刚强,冉有温和,子贡快乐等等。当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这“一进一退”,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首先要关注人本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述说了比较带给教育的恶果。“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养梅”和今日的“比较”何其相似,龚自珍先生的慨叹又何其振聋发聩。还教育以生命气息,让教育不要异化为单纯地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成功都不能够复制。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都可以有爬藤上名校以外的选择。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只是以爬藤爬名校为目的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爬进藤校名校也不应该成为教育成功的标志。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正确的引导才会促进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千百年来再熟悉不过的基本教育理念,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往往会让“比较”的“乱花”渐渐迷离了眼睛。 采访过很多优秀父母,其中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他们没有用“比较”去审视自己的孩子。教育生活中有比较,但不只是比较,而是循着孩子的天资和兴趣精心地进行着引导,让孩子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行。


教育要比较,但不是只比较,比较存在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教育规范化,知识标准化,造成的评价单一化,使得家长有了比较的土壤。不当的比较异化了教育,异化后又成了标准,我们家长的误区是单纯把比较当成了教育。我们不能将比较异化,不能把比较神圣化,更不能把教育变成比较。


把教育变成比较,我们就丧失了发现孩子的智慧双眼。知子女者,莫过于父母。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对孩子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如果我们习惯了比较,今天比孩子的成绩,明天比孩子的才艺,后天又拿出孩子的性格说事,我们或者就看不清自己的孩子,他的天资,他的特点,他的长处都会在这种比较里变得无足轻重,混淆不清。我们又如何真正认清他们,帮助他们,教育指导他们呢?!


把教育变成比较,可能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产生焦虑,丧失前进的原动力。长久生活在恶性比较环境下的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和伤害。比得过会骄傲,比不过会沮丧,既有可能导致孩子性格产生自闭,孤僻等倾向,也可能让孩子厌倦正常的竞争,把攀比作为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抽取孩子内心的能量棒,让孩子缺乏目标感,何以应对未来?!


教育不是名校的指挥棒、不是书中的黄金屋,更不是社会和家长贴给孩子的“行与不行,好与坏,高分与低分,聪明与笨蛋,优秀与落后”的“比较”标签。他是尊重、是爱、是理解、是互动,是成长、是完善,是未来!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牵引一个灵魂的成长。


当比较合理了,当孩子练就一个强大的内心、健康身体、健全的人格时,未来还错得了吗? 教育要比较,但不要只是比较。


        因为他(她)独一无二!





歌曲:《我只是个孩子》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009v976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歌词:《我只是个孩子》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身后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

你们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

晚上睡觉常常梦见,做错的那道题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

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

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我只是个孩子啊

其实也会俏皮

我只是个孩子啊

给我多一些拥抱吧


我只是个孩子啊

请给我一支画笔

我只是个孩子啊

让我为童年画出最美的四季


身边的小伙伴

都要忙着到处学习

哎,你成绩怎么样了

变成了礼貌用语


地球上有一种孩子啊

叫别人家的孩子

可在我心底

老爸老妈 我不想比

!!!

教育观点文章荐读链接:

【清瑕】人生最好的遇见就是自己

【清瑕】顺其自然绝不是教育懒惰(推荐阅读)

【清瑕】不要让追求个性纵容了任性(推荐阅读)

【清瑕】发现孩子,成就别样的自己(推荐阅读)


教育访谈文章荐读链接:

【清瑕】家教,没有终点的爱的马拉松—哈佛妈妈燕子的育儿经


年系列文章荐读链接:

【清瑕】新年了,教育的“守”与“变”(推荐阅读)

【清瑕】过年了,带着孩子打开眼界

【清瑕】过年了,带孩子一起读读春联

【清瑕】过年了,如何让压岁钱更加“厚重”

【清瑕】过年了,让孩子在拜年中学会传承,感受生命

【清瑕】过年了,让孩子吃出年夜饭里“爱”的味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