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7自行高射机枪 通过《租借法案》来到苏联的美国“铁扫帚”
今天介绍一款通过《租借法案》来到苏联的特殊武器——M17自行高射机枪。
通过查阅一份1945年7月16日完成的《关于卫国战争在装甲车辆和装甲运兵车领域的普遍使用资料》苏联档案,发现苏联军队使用M17自行高射机枪沉重打击过纳粹德军。这份档案中,还包括了车组成员对车辆性能和武器系统可靠性方面的评论,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M17自行高射机枪采用M5半履带装甲车为底盘,这种装甲车是万国拖拉机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研制的,采用大量汽车部件,与M2/3半履带装甲车设计类似,很多部件都能通用。因此不少资料都将M17自行高射机枪的底盘笼统地称为M2/3,从一定意义上不能算错。该车保险杠后面还有绞盘,可以进行自救或牵引其他车辆。
根据1944年的《租借法案》,苏联接收了约1000辆M17,作为轻型机动防空系统使用。其使用方式与托卡列夫1931年研制的M4防空机枪架相同。M4采用了四挺马克沁机枪并联的方式,提供了强大的防空火力。与M4防空机枪架相比,M17不仅拥有越野性能出色的半履带装甲底盘,机枪口径更大(12.7×99mm与7.62×54mmR相比),威力更强,有效射程更远。
在战场上,苏军经常将三辆或六辆M17自行高射机枪进行编组,以提高火力密度,并取得了很多胜利。例如,第45近卫防空机枪连,在1945年4月15~30日,就击落了六架德军飞机。
苏军经常使用M17射击地面目标,四挺勃朗宁M2HB大口径机枪,每挺射速600发/分钟,能够发射非常密集的弹雨,能够给地面的人员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柏林战役中,M17甚至被编入突击队,与坦克、步兵、炮兵一同行动。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M17车体侧面有白色的驯鹿标记。
在苏联档案中,描述了许多M17参加的城市巷战,他们用猛烈的火力覆盖敌方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辆,向敌方步兵隐藏的楼房窗口和地下室出入口开火。除了高射速之外,M17还有半履带装甲车底盘,因此具有自主行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防护性能。在柏林的一些战斗中,M17甚至发射燃烧弹,来引燃一些建筑物,将隐藏其中的敌人赶出来。
突破德军防线之后,苏军对前进路线进行侦察时,经常会使用M17自行高射机枪。因为他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防护水平,强大的火力又让侦察部队感到信心十足。由于半履带底盘的越野性并非很好,所以他们通常在公路上驾驶这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履带经常发生故障,就算在稍微有点颠簸的路面也会出现问题,因此驾驶员会尽量避免突然转向,并注意不让车辆过载,只使用优质汽油。
M17搭载的M45型四联高射机枪系统(如图)可以拆卸下来,脱离车辆单独使用。它采用电动系统控制旋转、俯仰和射击,因此配备了一台汽油发电机,专门为其提供电源,苏联档案中特别提到这个发动机经常发生故障。苏联档案还指出,准备弹链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有必要收集射击后分散的弹链节。
在其他所有的方面,苏军对M17自行高射机枪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种高射机枪在美国陆军中服役时间很长,不仅参加了二战,还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军使用这种武器的主要用途也是用来对付地面目标,而非设计中的防空任务。
附录:M4对空机枪架
托卡列夫设计的M4对空机枪架,能够安装四挺马克沁机枪,极大提高了对空火力密度。枪架底部还有水箱,可以为马克沁提供冷却水。水箱注满水之后,又可以让机枪架拥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信大家对这种机枪架印象深刻,很多老照片或者电影中都见过它的身影。这种机枪架广泛安装在车辆和轮船上。
机枪后部还有两个肩托,方便射手快速瞄准和射击空中目标。
没错,设计这款机枪架的就是那个研制出TT-30/33手枪的托卡列夫,可以看出他多才多艺的一面。为了军队的需求,发挥自己的能力,研制出这款性能出色高射机枪架。
本人是原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