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暴风雪”长眠之地 进机舱触摸密境


在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发射场——拜科努尔,这里目睹了“能源-暴风雪”号的诞生、成长、辉煌,也接受了它们的死亡。总装厂房的大门在20多年前关闭了,永远地将这里的两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与浩瀚的宇宙隔绝开来,这里成为了“暴风雪”号最终的安息之地。


这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内最大的建筑物,高62米,长132米,滑动门宽度达到42.36米,足够“能源”号火箭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顺畅进出。


总装厂房全部由特种钢制造,能够抵御重型火箭在附近发射台意外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


天花板上有三台龙门吊,每一台都有400吨的起重能力。巨大的金属横梁上装载了起重系统的各种设备。


总装厂房内,停放着两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这两架“暴风雪”号都欠缺一些设备,没有达到飞行状态。拜科努尔有一架能够真正飞行的“暴风雪”号,遗憾的是在2002年连同“能源”号火箭,因拜科努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



在使用时,厂房内的大气压略高于正常值,能够保证这里绝对无尘的内部环境。可是这里只能用“肮脏”来形容的现状,实在让人心碎。



我们来到另一个滑动门上,这里能够看到厂房内的全景,两架“暴风雪”静静的停放在这里。


这里一切的一切,让人只能想到“宏伟”这个词。


厂房的侧壁有很多液压控制的工作走廊,技术人员可以在不接触航天飞机隔热瓦的前提下,进行工作。


许多走廊、平台都是折叠状态,只有少数打开。


从少数打开的工作平台上,可以想象昔日忙碌的场景。


所有的设计都凝聚了当时人类最高的智慧和工业水平,现在,这里只是“暴风雪”号的坟墓。


那个红色的走廊就是航天员进入“暴风雪”号的通道。


巨大的折叠工作平台。


可能现在会觉得走廊和工作平台的位置太高了,其实在发射前,“暴风雪”号下面有“能源”号运载火箭,那时候这些设备的位置是非常合适的。


中间是巨大的工作区。


厂房内油漆已经斑驳,部分设施开始生锈。


全胜时期的厂房,看到“暴风雪-能源”联合发射体,以及各个工作平台的位置。


大型折叠平台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完美的工作区域。


通过旋梯,走到厂房地面,地面上有钢轨,用来移动这些庞然大物。


“暴风雪”的鼻锥部分有多台发动机,用来调整飞行姿态。


航天飞机底部,巨大的黑色隔热瓦层。


供航天员出入的舱门已经打开。


两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机翼上已经落满尘土。


我们努力寻找合适的角度,但这里实在太大了。


巨大的活动支撑座,足够承载“暴风雪-能源”联合发射体。


登上厂房中部的黄色检修平台,我们看到“暴风雪”号凄惨的现状。隔热瓦已经有部分脱落,风挡玻璃破碎,本来光洁的表面落满了灰尘和鸟粪。



我们向换个角度拍侧面,尽量不将破损的玻璃拍进去。


曾经在画报杂志上如明星般耀眼的“暴风雪”号,以现在这样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实在是令人感慨。


这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完成度达到了95%。


这架“暴风雪”的隔热瓦颜色与另外一架不同。


据专家介绍,这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原型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鼻锥部分的调姿发动机数量和位置有改变。

需要仔细比较才能看出不同。


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姿态不佳,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



现在这个状态没有安装减速伞,但发动机比较完好,看上去发动机设置比美国航天飞机要复杂。



漂亮的垂尾和机翼,构成了简洁魅力的线条。


从后面更可以感觉总装厂房的巨大。


这架“暴风雪”的情况仿佛要好一点,至少风挡玻璃还是完好的。
 

鼻锥两侧的调姿发动机比另一架要少。


隔热瓦保存要好一点,整个鼻锥部分都是白色。


顶部的玻璃也被打破了,究竟是谁下这样的毒手!



“暴风雪”就这样默默地挺在这里,毫无生机。


尾部有减速伞舱。


正后方视角。


发动机部分基本完好。


进入暴风雪的驾驶舱,状态比想象的要好很多。某些仪表设备是木头替代品。



机舱内部尘土很少,因为是后备机,很多仪表并没有安装,所以看不出有什么仪表丢失的情况。


机舱内部,大量使用网格化设计,以减少重量保证强度。


尽管气闸舱内部凌乱不堪,但没有发现结构破损。


这是通往机背的舱门,太空中,航天员通过这里走出航天飞机。


通往机舱的舱门。


这里就是主机舱,执行任务时会搭载卫星等大型航天器,顶部是可向两侧打开的舱门。


内部结构非常精美。


太空中,这里是不密封增压的,可以看到气闸舱的一些设计都是圆形的,以保证结构强度。


主机舱内的一些设备。


即便继承了苏联时代伟大的航天遗产,俄罗斯二十年间在航天领域却没有任何建树。



看着苏联耗资数百亿卢布建成的伟大工程在这里死亡,百感交集。


摄影师这个动作仿佛在召唤“暴风雪”号的灵魂,这张照片作为结束,最能够代表我们的心情。



本人是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