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肺与大肠的统一性”又是其中最受学者关注且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该理论始归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合”即相符合之意,在人体五脏六腑中,肺与大肠相符合,可理解为肺与大肠生理功能相辅相成,这是《内经》对肺与大肠相关性的论述。
肺与大肠的统一关系可从以下4方面来理解:
1.从人体系统来看,人可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肺脏与大肠腑都是肺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于同一系统,体现其统一性。
2.从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来看,经脉气血自手太阴肺经开始,在食指端流入手阳明大肠经,之后继续循经流注。《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出大指之端……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肺与大肠经脉的直接相通,为经脉气血依次流注奠定基础。因此,表里经脉气血依次流注也反映了肺与大肠之间的统一。
3.从脏腑生理功能来看,肺脏可以行气于大肠腑,帮助大肠腑完成生理功能;大肠腑也能行精于肺脏,使肺脏得精气而藏之。如《素灵微蕴•噎膈解》曰:“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肺气宣发,精微津液输布正常,大肠得以濡养,则肠滑而传导有力。
4.从脏腑气机升降特点来看,肺与大肠气机升降是统一的。首先,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肃降,行气于腑,腑气通降,可传导糟粕,实现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的功能。如《杂病源流犀烛•肺》曰:“肺主气,上连喉系,下通心肝之窍。司呼吸出入居上以镇诸脏,而压糟粕,以行于大肠,出纳清气,以出浊物,所受者太阳之阴,以固阳气”。其次,大肠为六腑之一,腑气通降,则秽浊之气从大肠而出,保证肺气升降正常。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肺与大肠的统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表里,即表里相关,具体而言,肺为表而大肠为里。
1.从肺与大肠在人体内的位置而言,肺居胸中在上,大肠居腹在下。如《灵枢•九针论》曰:“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理虚元鉴•虚火伏火论》曰:“肺居膈上,其气清,其位高”;《灵枢•官能》曰:“左右上下,阴阳表里”,在上者属阳为表,在下者属阴为里。故肺为表,大肠为里。
2.从一般外感病邪侵袭途径,肺与大肠发病先后而言,肺主皮毛,外邪侵袭人体,皮毛最先受邪,内舍于肺,形成肺卫表证,解表多从宣肺入手。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有:“以肺主皮毛,而司于外,故风寒先能伤之也”。若表邪不解,传入于里,可形成气分实证,出现腹满燥实等胃肠里实证,攻里多从通肠腑着手。故肺为表,大肠为里。
综上,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肺肠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印证了肺与大肠密切相关性。肺肠俱属同一系统,其经脉相互顺接,气机相通,升降一致,二者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具有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