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会管理时间,一天能有25小时

小七 一周进步 2019-07-31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

一天工作下来,各种事项排得满满的,甚至,加班了也觉得事情怎么都做不完。


但是,问到说这一天都做了什么?


突然陷入深思:感觉自己好忙,可是做了什么?想不起来...


在我刚入职场的时候,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其实这就是陷入了低效率的勤奋,这也是不少职场新同学会遇到的情况:盲、忙、茫。


那么,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可以了解下时间管理。

 


【1】如何度过一天,就意味着如何度过一生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天都是24小时,它是最公平的,也是最稀缺的。


做好时间管理的人,24小时可以创造出48小时甚至更大的效益,做不好时间管理的人,就如同文章开头提到的【盲、忙、茫】,时间怎么都不够用,看似投了了24小时,实则只有12小时甚至更低的效益。


假如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乱糟糟,丝毫没有规划,可想而知,这一生也是类似的轨迹了。

 

【2】时间管理是为了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


很多人以为把一天排得满满的,做了很多很多事,才叫好的时间管理。但实际上,为什么我们要做时间管理?


其实,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让我们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也就是在该工作的时候,可以好好工作、高效工作;在该休息的时候,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两者找到平衡点,那就是做好时间管理这件事了。

 


【1】我有严重的拖延症,怎么办?


在时间管理中,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拖延症。明明之前有很多准备时间,自己却按兵不动,直到deadline才开始疯狂加班,效率高的拖延症患者也许可以赶在最后一刻提交方案,但,也有的人会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如果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情况,是好事,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了。


但,千万不要因此自责、焦虑,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其实,要明白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高低谷,坦然接受自己有拖延症这件事,这样才能摆脱无谓的消耗个人能量的情绪。



每个人拖延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接下来不妨静下心来,回想自己从接到任务到出现拖延情况的情绪、状态,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出现拖延。


比如,有的人是因为性格偏完美主义,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不够完美,不停地改,希望给出一个最好的方案;


有的人是因为工作事务太多,导致有些看似重要实则不紧急的事情,被一再往后拖延;


有的人是因为觉得事情太难,自己无法把握,于是逃避去碰触这件事,最终导致的拖延。


然后针对原因挨个击破,如果是因为完美主义导致拖延,则告诉自己:先完成,再完美;


如果是因为工作事务太多,那么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清单软件来对需要处理的事情进行排序、设置相应的时间提醒;


如果是觉得事情难,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学会对事情进行拆解,看看哪些是自己可以独立把握的,哪些是需要求助他人的,再安排好时间一一突破。

 

【2】工作排得好满,总有新的事情出现,喘不过气了


有些朋友知道自己在时间管理上有所不足,于是开始报名相关课程,学了一大堆工具。


接着开始安排自己每天的日程,但,发现似乎效果不大,每天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计划外的事情打断。


时间一长,觉得自己的精力快要透支,越来越累,背离自己学习时间管理的本质。


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1】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在接到任务的时候,第一件事不是风风火火地立刻去做,而是应该放下手头的事,先想想:这件事背后的逻辑以及前因后果的本质,确保事情的方向是正确的。


接下来,就是定义要做的事情,搞清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然后,对任务进行具体化与细分拆解。拆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拆分任务,减轻心理负担,让自己知道这件事并不那么难,是有迹可循的


二是在拆分的过程中,让看似复杂的任务变成一个个可完成的小事情


接着就是为每个小事情对应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设定相应的完成时间节点。


最后,才是执行。


这样看下来,就可以知道其实所谓「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就是:用90%的精力思考清楚为什么做这件事,剩下的10%来完成任务。


当我们想清楚背后的本质,到了执行层面便势如破竹了。

 

【2】了解个人专注力情况


每个人在每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都有所区别,可以进行观察,也可以借助软件进行记录(iOS用户可以下载「iHour」,安卓手机用户可以体验下「爱今天」,)具体操作步骤不在这里展开,


在自己要完成一个任务之前,在软件进行标注,完成任务后再次记录,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到自己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长。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自己建立感知时间的能力,并且了解自己持续专注、不间断的时间上限是多少,看看自己在什么时候是最专注的,以及什么时候是无心工作的,再相应安排复杂程度不一的工作。

 

【3】把时间切成【时间片】


在记录一段时间后,对于自己处理任务的效率和时间有了一定的感知,这时候就可以尝试做「时间切片」了。


具体来说就是:在前一天晚上,或者当天开始工作前,给自己半小时,坐下来制定好工作计划表,把任务罗列好,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比如A计划用多少时间完成,然后开始像处理器一样处理任务。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给自己安排缓冲时间,时长可以控制在1-2小时左右,用来处理当天的突发事件,这样就不至于因为意外事情而影响到一天的工作安排。

 

【4】劳逸结合:好好工作,也好好生活


人的精力就像弹簧,如果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早晚有一天会崩掉,失去弹性。所以,张驰有度、劳逸结合也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好时间。


在工作的时候,就全心全意投入,该休息的时候,就完全放松,不再考虑工作的事情。


至于更深层次管理个人精力的部分,可以参照上一期精力管理的文章→学会精力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简单总结下今天的文章,如果要做到有效的时间管理,不妨这么做:


1、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2、通过个人观察或者软件记录了解个人专注力情况

3、建立感知时间能力后,尝试把时间切成【时间片】

4、学会劳逸结合,管理好个人精力


可见,时间管理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合理分配个人精力,高质、高效地工作,人人都可以享受到张弛有度的生活!


 



该如何拯救,拖延症晚期的你

学会精力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信息爆炸时代,该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