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后发现,学校没教会我这三件事。

陈龙 一周进步 2022-11-22


踏入职场,我们需要谨言慎行。

职场虽然不是宫斗戏,不需要天天玩勾心斗角的小心机,职场也不是一味充满了尔虞我诈,但这五个职场新人的雷区千万别碰。


01
别人的工资,千万别打听

我刚毕业,入职时HR反复确定了公司十条禁令。
 
其中有着一条就是,别打听与你同岗位同事的薪资,也不要将你的薪资水平告知给其他同事,但是我初入职场,真的不明白也不了解为什么这个也算禁令。我们读大学时,谁兼职赚了多少,一个月生活费多少,我们都如数家珍,人人皆知。


与我一起入职的一位新同事张力,他就对工资保密这事极为感兴趣。第二天就到我的位置上悄悄问我一个月多少钱。四处打听的他,知道了我们同期进入公司的新同事薪资范围。
 
第三天,新同事入职培训后一起用餐,他悄悄耳语给我说:“你知道吗,你的工资比我高一点,我居然是最低的”,看他的情绪好像受到了些许影响。
 
张力每天的工作状态,好像在印证他工资最低的说法,也习惯了领取工作任务时,总会抱怨两句:“拿着农民工的工资,干着经理的活”。
 
一个人对工作是否有热情,还是消极怠工,其实很容易甄别。张力的情绪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三个月后的试用期,他自然没有被通过。


打听同事间的工资,如果他人工资水平比你高,或许你会有情绪,就慢慢演变为张力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如果他人工资比你低,或许对于他人而言也会受到影响。
 
我们踏入职场,少花心思打听他人的工资,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核,打听别人工资的这类事,还是留给其他人吧。



02
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句话可以换成另一个简单的词:“利他”。
 
职场新人踏入职场,如果能从最基础的小事养成“利他”思维模式,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养成和职场个人口碑品牌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比如,同样发邮件这件小事。
我在的部门两位新同事所呈现的方式则完全不同,结果上看,两位同事都发出了邮件,但一位同事注重邮件内容提炼,文字排版,反复检查,写清写明主题;而另一位同事文如流水,逻辑不清,时常忘记附件,主题不写靠邮件自动抓取。

前者有“利他”思维,懂得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
而后者当然是看似省事,却在消耗自己的职场素养和口碑。
 

职场中的邮件,是我们与外界或公司内部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和注意每一次邮件的撰写方式,条理清晰,主题明确。以下两份邮件,哪一个比较好?
 
发件人:Sally Li
发送时间:2022年8月9日 11:30
收件人:Sam Chen
抄送: Joshua Tom
主题:【会议通知】翡翠城项目第三次会议决议
 
陈总:
 
因您在出差,现将会议情况通报给你,会议需要你部门协作配合如下:
 
1)需要你8月20日出差重庆,与重庆项目团队碰头方案
2)8月22日与刘总一起出差杭州
3)需要你部门协作完成一份项目方案PPT
 
以上三件事,具体细则请查收附件。
谢谢!
 
------------------
 
发件人:Sally Li
发送时间:2022年8月9日 11:30
收件人:Sam Chen
抄送: Joshua Tom
主题:会议通知
 
陈总:
 
您出差没有参加我们的会议,我现在将会议记录发给你,你可以在附件里看。会议需要你部门协作配合如下,需要你8月20日出差重庆,与重庆项目团队碰头方。另外还有8月22日与刘总一起出差杭州,噢对了,开会决定还需要你部门协作完成一份项目方案PPT。记得看附件哦,谢谢!
 
------------------
 
两份邮件一对比,显然第一封更好。


首先,第一份邮件标题清晰,不需要让收件人猜邮件内容。其次,邮件条理清晰,已经简明概述了三件事,站在他人(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无需花更多时间揣测需要我做的事。
 
邮件主题三步法:
第一步,提炼邮件内容关键字,让邮件标题契合邮件内容。
第二步,为了区分优先级,可以通过邮件主题颜色,或者借用『』【】这类符号,加入合适定语。
第三步,内容简洁,不要赘述,主题控制在20字以内。
 
除了邮件,职场还有其他小事。
 
比如同样一份表格提交,两个人也会呈现不同的结果,有的人表格可以直接预览完美打印一张,而有的人提交表格,则需要反复帮他修改调整,不然打印出来是3页,另外2页没有文字只有空白表头。
 
小到一份邮件,细到一份表格,还有开会离席时随手还原椅子,其实都是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大到商务谈判,再到职场中个人的升职晋升,也随处可见到利他思维。



03
不要在背后议论和点评他人

我自己读大学时,也关心八卦。
 
总是愿意和参与同学间的小秘密,而这个习惯不可以带入职场。同事与同事间要保持一份距离,这份距离的分界线就是不要在背后去点评他人,当别人在议论他人时,也选择离开。


我有一个朋友刘芸,这件事就拎得非常清。
 
她刚入职,就发现她的部门主管与另一位部门经理有矛盾,每次部门会议,部门用餐都会提及这为部门经理,背后点评这位部门经理所作所为。刘芸都选择了应和,而不是认同。职场中不要轻易选择站队,也无需如此。
 
选择不在背后评价他人,也不受他人评价的影响。我朋友刘芸的说法我非常认同,职场中背后喜欢评价他人的人,其实本身就是负能量,我们需要远离这些负能量人群。
 
时间长此以往,会影响我们对工作的态度,也会变为习惯性吐槽别人,为自己卸下责任。慢慢地会发现点评和抱怨他人已经变成我们的一个习惯,背后议论和点评他人其实就是变相自夸。


职场中背后评价和议论同事,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人是如何传达的。也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话会变相传给多少个人,会引起多少个误会。
 
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闭口不谈,少点是非。
 
这是我最近这两天,对于我身边的职场新人最想分享的话。
 
最后总结一下:
 
1)别人的工资,千万别打听,对自己成长无益的事还是别做
 
2)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多用利他思维
 
3)不要在背后别议论和点评他人,离负能量远一点



 好课推荐 ▽▽▽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研究PPT,希望让PPT成为自己个人技能,并且有机会作为副业的话,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门训练营。
专为0基础小白打造,学完学费全返扫码开启你技能学习的第一步 
我们的第一套丛书出版啦!快来康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