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师 | 哈尔斯:十七世纪快乐的荷兰酒徒

沉鱼意 弘雅书房 2021-06-23


十七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的启蒙,把专注于宗教绘画的艺术家们唤醒,为圣母子、圣徒赋予人性的光辉;那么,十七世纪荷兰画派的画家们就开始把目光转向世俗生活,绘画的题材也大大丰富。
 
与今天艺术家地位的崇高相比,16、17世纪的荷兰画家,同其他工种的人员一样,必须加入“行会”,行会内部根据画家擅长的题材有专业化的分工,肖像画家、风景画家、宗教画家等,加入行会是画家生存的保证。
 
画室里的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1666-1668年

十七世纪荷兰画派的繁荣全部仰仗于经济的发达,荷兰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准资本主义国家”,在摆脱了西班牙的君主专制后,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壮大,商业的发展,让人们生活变得富裕。
 
物质生活丰富了,那么精神世界也要得到满足,市民朋友们对购买画作有着强烈的兴趣。
 
与以往宫廷王侯赞助的传统画家不同,荷兰杰出画家的涌现全赖经济的繁荣。

市场对于画家来说十分重要,如果失去市场声誉,就注定穷困潦倒,伦勃朗是最好的例子。
 
弗朗·哈尔斯约1580-1585年出生于尼德兰南部的商业中心安特卫普,1585年,安特卫普被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占领,哈尔斯一家迁居尼德兰北部,今天的荷兰。
 
安特卫普附近景观,大卫·腾尼尔斯,1646年

哈尔斯随家人定居于哈莱姆后直到逝世很少离开,除了短期去过当时的大城市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
 
他一生中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为他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去世,第二次婚后有几个孩子说法不一,但其中八个确定的当中有三个成为了画家。
 
他的孩子中有的因智力残障被送到救济院抚养,有的因行为不端被送到教养院监护,哈尔斯在经济上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的状态,晚年甚至连过冬的燃料费都无法支付,由市政当局救济他三车泥炭。
 
1666年,哈尔斯在极度贫困中去世。
 
不过,生活的不如意并没有在哈尔斯的画作中留下太多阴影,他率性而行,发现和捕捉着日常生活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醉汉、巫婆、吉普赛人,栩栩如生的形象在他夸张而精准的笔法下跃然而出。
 
虽然哈尔斯本人的人生经历说不上什么快乐,但是他最擅长表现的就是快乐的人。
 
哈尔斯留下的作品大多都是肖像画,在哈尔斯的笔下,画中人物往往神形兼备,活灵活现。他笔触细腻又洒脱随性,能充分表现画中的人物个性。哈尔斯在捕捉人物瞬间的表情和心理状态上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在刻画人物时,他尤其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由此来展现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哈尔斯笔下的人物大多生动活泼,不矫揉造作。
 

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斯尤其擅长捕捉人物笑的瞬间。在他的作品中,画中人物往往健康愉悦,自信豪爽加上极富感染力的笑,使得画面呈现出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氛围。
 
哈尔斯是比伦勃朗大上一辈的同代人,但是与伦勃朗不同,哈尔斯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一些淳朴的社会底层人士,而非富豪或者贵族。
 
伦勃朗因为那幅著名的《夜巡》从此绘画生意一落千丈,由人生巅峰跌落谷底,晚年伦勃朗画了许多自画像,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怨愤。
 
画家在他的画室里,伦勃朗,1629年
从这幅画当中可以看出伦勃朗的画室可谓是简陋又残旧

哈尔斯与伦勃朗、维米尔并称为荷兰三大画家,不过他的人生经历留在史料里的并不多,人们只知道他生前穷困潦倒,甚至因为欠债被告上了法庭。到了晚年,更是万景凄凉,只能靠着政府施舍的救济金度日。
 
据说,哈尔斯脾气古怪,恃才傲物又嗜酒如命。据说他甚至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他虐待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妻子在苦闷之中早早谢世。
 
终其一生,哈尔斯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靠画肖像画来获取不稳定的收入,晚年和第二任妻子待在养老院中,接受着美术协会的救济。
 
不过,尽管生活艰难,这位绘画大师在绘画上展现的毅力是惊人的,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的绘画作品。
 
和维米尔一样,在哈尔斯生前和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并未得到世人认可,直到17世纪西方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先后兴起后,人们才将目光投向哈尔斯。
 
从哈尔斯的画作当中,看不出来任何生活的不顺,虽然他的人生确实很不顺。哈尔斯的画作,可以说是艺术史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之一,让人看了不禁被画作里的快乐所感染。
 
弹曼陀铃的小丑,弗兰斯·哈尔斯,1625年

1625年哈尔斯创作了著名的《弹曼陀铃的小丑》,富有民主思想的画家哈尔斯,选择了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流浪艺人,着意描绘他那乐观诙谐的小丑形象。

小丑的装束和表情虽然显得滑稽可笑,却显示了荷兰平民的性格特征:他们幽默机智,忍辱负重,对艰涩的人生怀着乐观的态度,画家哈尔斯抓住了他那转瞬即逝的斜睨的眼神,透露出他那幽默机灵、充满欢乐的内心世界。
 
吉普赛女郎,佛兰斯·哈尔斯,1626年

1626年哈尔斯创作的《吉普赛女郎》也是代表作之一。哈尔斯捕捉了人物一瞬间的表情,正当青春年华的姑娘,活泼欢快的神情。爽朗的笑、蓬松的头发、敞开的衣领,给人无拘无束的感觉。
 
他的用笔轻快敏捷,流通奔放,带有明显的笔触,给人一挥而就的印象,作品就像速写似的生动。哈尔斯那短促、跳动的笔触,用于描绘那些醉酒的男子、蓬松的卷发、歪戴的帽子和欢快的场面是再恰当不过了。
 

17世纪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东面的港口小城哈雷姆的酒馆里,人们总能看到一个酒鬼,他形象落魄,举止粗俗,动辄举手打人,甚至经常赊帐,但大凡客人老板都对他出奇的和气,并称呼他“画家先生”。
 
有一天,酒鬼在酒馆里殴打前来寻找他的妻子,恰巧被一位外省来的骑士目睹,骑士便管起了闲事,他上前阻止酒鬼,两人冲突了起来。当骑士耳闻前来劝架的人口中的“画家先生”,再看看酒鬼颤抖成一团的手指,不禁忍俊不禁,这个孱弱到打老婆的可怜虫如何会是画家呢。
 
酒鬼看出了骑士目光中的鄙夷的神情,甩脱众人打开自己的手包,取出一干绘画工具,在画板上飞快地描绘起来。一会儿,在众人面前便出现了骑士那充满鄙视与不屑的笑容,骑士大吃一惊,这幅素描活脱是他瞬间神情的写照,他不禁为刚才冒犯了这位画家而抱憾。
 
微笑的骑士,佛兰斯·哈尔斯,1624年

酒鬼也一扫不快,挟骑士的手臂,两人重新推杯换盏。回家清醒后,画家调理色彩完整地绘制了千古佳作《微笑着的骑士》,为后人也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现在这幅《微笑着的骑士》藏于伦敦华莱士收藏馆。
 
快乐的酒徒,佛兰斯·哈尔斯,1628-1630年

《快乐的酒徒》一画上的酒徒显然是当时圣阿德里安连队军官模样的人物。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豪爽,喜欢集体聚餐,会众痛饮。酒后则谈笑风生,逗乐唱歌。
 
画家此时常为他们画肖像,不仅画个别人肖像,还画集体肖像。这个酒徒已有七分醉意,废话滔滔不绝。他伸出右手五指,左手托着一只盛有大半杯酒的酒杯,正在与对方比试“海量”,似乎在说:“再来五杯也不在话下”。
 
作为画家的哈尔斯,具有火一般的热情,他能毫无成见地一眼看到对象脸上的瞬息感情的流露,并以奔放而巧妙的笔触神奇地表现在画布上。
 
不管他的现实生活如何,在自己的画中,他呈现给世人的形象永远都是那个“快乐的酒徒”。
 
快乐的人,佛兰斯·哈尔斯,1640-1643年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qinruyi929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