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阅读 | 诗·文入画——品读中国书画中的古代文学
为贯彻落实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开展2020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将艺术培育与阅读推广相结合,在第25个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围绕“书香助力战‘疫’,阅读通达未来”主题,发起2020年“艺术与阅读”线上美育展览系列活动,以共同促进全民阅读的推进和美育教育的开展。
本次活动由东莞图书馆、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共同组织,杭州弘雅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提供媒体支持。
本期主题诗·文入画——品读中国书画中的古代文学
——李东来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 主任东莞图书馆 馆长孔子非常推崇读《诗》,以为不学《诗》,无以言。而且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文字具有抽象总结能力,而鸟兽草木之名显然乃这种抽象之结果,所以可从文字而识名。但如循名而识物,则需要现实经验的指导,或者通过绘画。绘画通过对对象的描绘从而可以再现对象。而且,不仅可以描绘对象,还可以再现场景。这样,历史上那各种之事物,以及重要的瞬间,都可以通过妙手的描绘而展现。大千堪裁,文心可雕,搜尽奇峰,恰供草稿。
基本上,历史上凡经作者呕心沥血而成的诗文都经由画者苦心经营而付之丹青,诗文越有名,就之而作的画就越多,马太效应明显。这次展出的主题如《诗经》《洛神赋》《赤壁赋》《蜀道难》《桃花源记》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诗善赋比,则诗中有画;画重意境,画中也有诗。循诗文而看图画,不亦美哉。循图画而阅诗文,不亦善哉。进一步,循诗文图画之迹,去了解我文化,体味我文明,修养我身心,不亦快哉。
——王新才武汉大学 教授 武汉大学图书馆 馆长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 副主任前言
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在创作中就有一种自然的共通性。历代中国绘画中,很多艺术家从文学作品中直接取材:根据文学作品的描述,进行形象化的创作。展览选取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相对应的书画作品,文学和书画相互对照学习欣赏、解读,了解不一样的文学和书画视角,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从早期绘画发挥其“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之时,便有许多将文学作品转译成绘画作品的例子:东晋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便是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流传下来的历代《孝经图》也是根据儒家十三经中的《孝经》所创作。而逐渐发展更多的则是,选取文学体裁中的经典意向,使之与自己心灵相切合,并通过绘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此展览着重选取大家所熟知的,并经历代艺术家反复转译创作的文学经典。历代艺术家对同一题材进行创作,这样更为直观的看到不同艺术家,在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所体现的审美、艺术风格、构思手法的不同,以及艺术家对人生、对历史、对宇宙等深层的理解。
注:此主题下作品长卷较多,需要经常调整手机方向观看。
不要错过
一
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192-232)三十二岁时创作的辞赋名篇,采用第一人称讲述途经洛河时,与洛河之神宓妃的一场邂逅而互传情愫。但由于人神道殊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此赋辞藻华美、想象力丰富、人物刻画传神。
此赋从4世纪开始,便成为流行的书画题材,是文学至书画转换的最典型的代表。《历代名画记》记载,根据《洛神赋》绘制《洛神赋图》最早的是作者是晋明帝司马绍,此版本早已亡佚。现在流传署名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也是宋代摹本。据艺术史专家陈葆真教授研究,现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根据同一祖本所绘的,从宋摹本至清代版本共9幅。此展览选取《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https://www.artlib.cn/收录的其中5个版本并选取非祖本作品、书法作品一起欣赏。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绢本设色 27.1cmx572.8cm
央视节目《国家宝藏》中演绎了《洛神赋图》的前世今生,便是选取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宋代摹本。画家将人物活动分成五个单元,期间以山水相连接,对应赋中的五个故事情节:邂逅、定情、情变、分离、和怅归。
在具体描绘中将曹植提到一些事物一一图像化,如描写洛神之美提到的鸿雁、游龙、菊、松等在画面中都可以找到。
宋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约12世纪初期摹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北京甲本)绢本设色 27.1cmx572.8cm
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共有三本,此本称为“北京甲本”,构图上与辽宁本很相似,但去掉了贯穿画面的赋文,拉近了人物活动场景之间的距离。
分段情节: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旧题唐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约12世纪前半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北京乙本)
绢本设色 28.1cmx587.5cm▼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滑动查看>>
清代 丁观鹏 摹顾恺之洛神图卷 175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台北乙本)
丁观鹏奉敕临摹的稿本应是北京甲本。然而,青绿山水画法又用泥金勾勒,显示出了成熟的金碧山水画法,树木的造形与笔调,乃至于设色,已经是明代中期吴派画风。并受郎世宁等人的西洋明暗设色法与定点透视法来表现脸部五官、马匹体态与空间层次。
丁观鹏,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顺天(今北京)人。丁观鹏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颇受乾隆皇帝的器重,列为一等画画人。他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纸本水墨90.8cmx31.8cm
本幅选单一人物,意在突出洛神的灵韵。以白描法画洛神驾着轻云,飘凌在千顷烟波的江上,面容皎美,体态端庄。全幅不施彩色,极清淡幽雅,有纤尘不染之感。这种单幅标志式的画法,成为后来历代画家在表现《洛神赋》故事时最常用的构图模式。构图属于元代典型的「一河两岸」式布局,深具空阔、澹远的视觉效果。近景与远景之间的留白处,有倪瓒(1301-1374)题写的一首诗,本幅画心左方,有一块长方形的补纸,推测是原先题跋所在的位置。可能因为书家写完之后,察觉到这段文字,会让整幅画的重心太过偏倚,所以才命裱工将其挖去,改题至右侧空白处。
卫九鼎(约公元十四世纪),浙江天台人。字明铉。画山水、人物均佳,尤其善于界画。
明代 仇英、彭年麻姑山仙坛记洛神赋卷
纸本墨笔 23.5cmx959.8cm此卷前面为蔡羽书《湘君》《湘夫人》、陆师道书《麻姑仙坛记》,后有彭年书《洛神赋》,并请仇英各为之图,合装成册。仇英所画洛神与卫九鼎一致,也使用白描的手法,仇英更为大胆的是略去所有背景,甚至略去水面,只画出洛神随风飘逸的身姿,却丝毫未减其凌波微步之势。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元代 赵孟頫书《洛神赋》
天津博物馆 藏
29.2cmx193cm
赵孟頫书《洛神赋》有多种版本,这里分别选取行书版和小楷版展示。此卷书于元大德四年(1300)。结构谨严,用笔圆转流美,是赵孟頫书法力作。卷尾有元代何心山、倪瓒题记,清代英和观款。曾经明代项子京,清代陈准、陈崇本、孙尔准、崇恩、近代张翼等人鉴藏,张翼之子张叔诚1981年捐赠于天津博物。元代 赵孟頫书《洛神赋》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35cm×39cm二
诗经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一直备受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将诗经内容创作成绘画作品,藉此宣传儒家礼教。宋高宗尝书《毛诗》三百篇并命马和之每篇画一图,汇成巨帙,可惜仅成50余幅即去世,明时杭人有存其散佚者,本次选取三卷展示。马和之(公元12世纪)〔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高宗时期(公元12世纪)。善画山水、界画、佛像,尤擅人物。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南宋 马和之 唐风图
辽宁省博物馆 藏
绢本淡设色 28.7cmx827.1cm“唐风”为《诗经》中十五国风之一,初始国君称唐叔虞,故在当时晋国也被称为唐国,“唐风”就是采集于晋国的民谣,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的风土人情。
《唐风图》取材于《诗经·唐风》中的《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十二章,构成了《唐风图》的十二幅图画。
《唐风图》用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予了丰富地诠释。《唐风图》现存的有三本,分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以辽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马和之版最为出色。▼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南宋 马和之 小雅·节南山之什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绢本设色 26.2cmx857.6cm《诗经·小雅》的什篇,共计10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此作品根据大意描绘成图,每段前书《诗经》原文,依次为《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书画均无款印,旧传宋高宗赵构书文,马和之作画。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南宋 马和之 豳风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绢本设色 25.7cmx55.7cm豳(音bīn)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豳地华夏族民歌。豳同邠,古都邑名,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
全卷共分七段,依次为《七月》、《鸱号》、《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每段画前书《豳风》原文。图中人物形象生动,衣纹用兰叶描,笔法流畅潇洒,设色清丽古雅,在诸本毛诗图中,亦属精作。
另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也有一幅《豳风图》。
上海博物馆 藏
纸本设色 111.7cmx52.7cm此图画江南水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村民似喜庆风年,饮酒作乐,并有丝竹管弦之盛。图中坡岸曲折,构图严谨仿王蒙,而山峦浑圆的形态和短披麻皴则仿董源。其中也有些吴镇的情意。
而日本江户时代有位儒家学者細井徇则根据《诗经》中的描述,与京都一带画工一起,直接进行图注式的创作,将《诗经》里边出现的108种动物植物单幅画出,共同编撰成《诗经名物图解》。
<<滑动查看>>
央视主持人董卿曾说起过这套作品:(看了之后)“你会觉得,任何一只再小的昆虫,任何再小的一株草,再不起眼的一朵花,都自成一个世界,人在改造万物的时候,也受万物之恩泽。”
細井徇,号东阳,曾为僧为医,撰有《四诊借要》等。細井徇有鉴于因时地之异,古今之异,《诗经》名物多所难辨,孔子所云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的目的难以达到,而前人所作多有不足,遂做此册。
三
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创作的赋文,前后共作两篇,均作于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赤壁”三篇都为我们透露了其中的端倪。
苏轼评价唐代王维作品时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提出“诗画本一律”的说法,从中看到他在诗书画创作中的自我期许,也在创作中践行。苏轼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倡导者,他的文学作品意境优美、表达深刻,成为历代画家创作的题材。而前、后《赤壁赋》加之《念奴娇·赤壁怀古》由此托生的他与赤壁图题材也成为画史中重要的主题。
《赤壁图》现有存世的有宋人乔仲常、杨士贤、马远、马和之、赵伯骕、赵伯驹、李嵩等人,金人武元直,元代有赵孟頫,明代有吴门文徵明、仇英、文嘉、文伯仁、朱朗、钱谷等。文献记载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存世的《赤壁图》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最多。
金 武元直 赤壁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纸本水墨 50.8cmx136.4cm此手卷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最早之赤壁图,且为《赤壁赋》山水图式中最为重要者,也是画史上的名作。全卷并以淡墨渲染,全无李郭风格原有的戏剧性笔墨与气氛。加上整幅作品作于纸上,其素雅简朴的气质,回应了北宋末苏轼等人所提倡之文人画之旨趣,显示此时金画如何融汇原来北方地方传统与新兴之文人画风潮。
武元直(活动于1149-1189),字善夫,号广漠道人,金朝明昌年间进士,擅画山水,其山水承袭北宋以来李成、郭熙的北方山水风格。
南宋 李嵩 赤壁图页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藏
绢本设色 25cmx26.2cm宋代 佚名 赤壁图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绢本设色 21cmx21.5cm
波士顿美术馆 藏
绢本设色733cm×30cm 画芯尺寸129cm×30cm
杨士贤,生卒年不详,两宋之交时人。宣和画院待诏,后至钱塘,复原职,赐金带。工山水人物,师郭熙,多作小景山水。林木劲挺,似亦可取;峰石水口,雄伟之笔,远不逮熙。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宋代 乔仲常 后赤壁赋诗意图卷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藏
绢本水墨 29.53×560.39cm乔仲常(公元12世纪),北宋著名画家,河中(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工杂画,尤擅人物道释故事画,师法李公麟。他与李公麟的关系,后世多有论争,大约有:学生、子侄、表亲三说。因此,乔仲常的绘画技巧与风格受李公麟影响极大。
南宋 马和之 后赤壁图赵构书赋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绢本设色 26cmx340cm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明代 文徵明 赤壁胜游图
弗利尔美术馆 藏
纸本设色30.5cmx141.5cm文徵明及其门派的《赤壁图》深受传统主题的影响,在画面与诗文的整体气氛营造上,更趋多样化,他们徜徉在苏州湖光山色中,将视觉上的直接刺激转移到画面上来,赤壁变成了与好友出游时对历史感怀的投射。与宋代乔仲常的《赤壁图》、金代武元直《赤壁图》、杨士贤《赤壁图》有明显的区别。明代 文徵明 后赤壁赋 1539
上海博物馆 藏▼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明代 文徵明 仿赵伯骕后赤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绢本设色 31.5cm x 541.6cm
明代 仇英 赤壁游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纸本设色 129cmx23.5cm
仇英的《赤壁图》,里面所描绘的山石与他所画的《桃源图》里的山石非常相似,这就说明了他所画的山石完全是自己心中所想,也许是他曾经所游览过的一些山石景色,令他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在创作的时候就运用于其中,每个人因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其描绘的物体的具体形象也有所不同。
四
蜀道难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视觉、听觉多个感官,虚实相间,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历代以此诗进行转译创作的绘画作品也多以描绘险峻的环境为主,点景人物在山道之中,突出蜀道的气势。唐 李昭道(传)唐人明皇幸蜀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绢本设色55.9cmx81cm
此画构图雄奇,以山水为主,人物鞍马为辅,山水画的比重在构图上明显增强,在构图意识上进行了创新,对于后世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举兵造反,陷长安,明皇幸蜀避之。蜀道路多险峻山势崎岖,如诗中所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比喻,从这幅描绘细腻、刻画 《明皇幸蜀图》局部生动的青绿山水可窥一二。画中着朱衣者即明皇,骑三鬃照夜白,出栈道飞仙岭下,乍见小桥,马惊不进。笔法精劲工细,青绿设色,绚灿华丽。有学者认为本幅系宋人据旧稿摹绘者。
宋代 刘松年(款)蜀道图轴
绢本淡设色 86cmx52cm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间(1174 -1189)画院学生,绍熙间(1190-1194)升画院待诏。工山水、人物、界画,师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该作曾参加2010年9月21日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嘉德四季第二十三期拍卖会之“中国书画(十)”,最终以拍卖价1120000元人民币成交。
元代 赵孟頫 蜀道难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纸本设色 154.45cmx56.61cm明代 吴彬 明皇幸蜀图轴 1603年
天津博物馆 藏
纸本设色 54.5cmx31.6cm
此图描绘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行于蜀山之中的情景。高山峻岭,奇峰绝壁,云雾缭绕,近前一群由侍从、护卫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在山路上,紧随其后的是以唐玄宗为首的马车队。画中山石勾勒、皴染细腻,构图雄奇,人物虽细小,却栩栩如生,别具一格。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清代 叶六隆 蜀峰栈道图
旅顺博物馆 藏
绢本设色 236cmx48cm此图打破常规尺寸,使用超高立轴形式描绘蜀山的雄奇耸立,蜀道的艰难险阻。溪水云烟,曲屈流畅,行人栈道出笔谨严。
五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创始者,他的诗不仅反映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与自然,更流露出他徘徊于出仕与归隐之间的矛盾。以桃花源为母本创作绘画作品不仅反应了人们对理想社会追寻的坚守,也显示了艺术家非常赞赏这种避身独处、与世无争、乐天安命的人生哲学,通过描绘回归自然、淡于荣禄的隐士陶渊明来表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记载中李昭道、荆浩、关仝、郭熙、李唐、马和之、赵伯驹、伯骕、刘松年、赵孟頫、钱选、王蒙等人也都有桃源图流传,内容形式不尽相同,而且大部分已经遗失。至明代,桃源图再次流行兴盛。目前存世约有36幅,其中十几幅为仇英所作。
明代 仇英 桃花源图卷
波士顿美术馆 藏
纸本青绿设色 33cmx762cm仇英的《桃花源图卷》完全对照《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明代 仇英 桃源仙境图
安徽博物院 藏
绢本设色 175cmx66.7cm
▼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明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卷
纸本设色 23cmx578.3cm▼向下滑动,横屏观看
明代 钱毂 桃花源图卷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藏
纸本设色 37cmx989.4cm钱榖(1508-1578后)〔明〕字叔宝,号罄室、句吴逸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孤贫失学,迨壮游文徵明门下,为入室弟子。
明代 周臣 桃花源图
苏州博物馆 藏
绢本设色 161.5cmx102.5cm
周臣(公元15-16世纪)〔明〕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善画山水、人物、花鸟,为院体画高手。“吴门四家”中,唐寅、仇英皆从其学画。
结语
参考文献
[1]陈葆真. 《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3.[2]藏在名画里的唐诗/薛晓源主编;白彬彬评注[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8.
[3]藏在名画里的古文/薛晓源主编;邵盈午评注[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8.[4][法]罗思德.以文解画,以画解文_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陈琳琳.文本与图像:历代赤壁图的对话关系与多重意蕴[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4).[6]王怀平."桃花源"文学原型的图像置换[J].湖南社会科学.2012.[7]王连起.赵孟頫行书《洛神赋》真伪鉴考[J].文物.2002,(08).[8]尹光华.仇英《赤壁图》卷简考[J].美术之友.2008,(156).[9]戴燕.《洛神赋》 :从文学到绘画 、历史[J].文史哲.2016,(02).[10]张红.解析《洛神赋图》的美学思想[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9.
推荐阅读
01
02
《思无邪-诗经名物图解》
03
《藏在名画里的古文/唐诗》
04
《<洛神赋图>中国古代故事画》
05
《文体与图像》
06
《废墟的故事 :
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阅读充实人生,艺术抚慰心灵。本次活动聚焦艺术,突出阅读。阅读与欣赏艺术,可以唤起我们对人类精神价值创造的崇敬与敬畏之感,从而对世间万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在艺术中与阅读相遇吧!同时,也遇见每一个热爱阅读、热爱艺术与生活的你。
万众期待的“观展答题赢奖品”活动来啦!想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吗?想获得精美奖品吗?快来答题吧!
新浪微博:@弘雅书房
答题活动奖品
一等奖:1名
价值398元的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绘画史图鉴》图书套装
二等奖:5名
日本江户时代细井徇编撰价值128元的《思无邪-诗经名物图解》全两册
三等奖:10名
价值60元的艺术图书一本(随机选取)+Artlib宋代美学文创日历
参与奖:30名
Artlib宋代美学文创笔记本一本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azVj-wQDfbzcxpjikaedQ
提取码:9mwk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欣赏完此次展览,您是否意犹未尽?请移步“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https://www.artlib.cn/),十五万余幅中西方高清艺术作品图片等您来欣赏。
END
[ 文/编 《弘雅书房》]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