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点亮脱贫梦想
山高谷深、土地贫瘠,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乃至全国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凉山州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向贫困发起冲击,当地贫困发生率已降至去年底的4%,但四川剩下的7个未摘帽贫困县仍全在凉山。为了啃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12000多名帮扶干部至今奋战在大凉山上。他们有的来自中直机关、中央企业,有的来自广东、浙江等对口支援省份,有的是四川省委组织部选派的优秀人才,也有凉山州以及各县机关单位的干部。
12000多名干部如同12000多个火种,在茫茫大凉山上凝聚力量、点燃希望,誓与贫困决战到底,在今年年底前完成7个贫困县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17.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他们是决战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也是真心为民的典型代表。王小兵作为国家电网四川公司派驻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的第一书记,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在这里奋斗了4年,“漂白”了头;四川江油市农业农村局的农艺师熊瑛两年前来到凉山州布拖县,在试验田里起垄、施肥、改土、育苗,将蓝莓、杏、桃等水果成功引进到大凉山,高标准蓝莓果园挂果投产后将带来一笔可观收入……不仅在四川大凉山,在每一个饱受贫困侵扰的地方,驻村帮扶干部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都以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执着坚守、奋勇向前。
这份执着缘于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看到他们受苦,就像自己的亲人受苦”“他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朴实的语言,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情系百姓的家国情怀。每一名驻村帮扶干部写满了艰辛和汗水的付出,都源于对父老乡亲的浓浓真情。他们身处扶贫一线,把无私大爱和为民情怀厚植在万水千山,给贫困群众带来圆梦的希望和力量。
这份坚守缘于勇于担当的坚毅品格。当下,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同时防止返贫,扶贫干部只有不怕吃苦、扛起责任,才能为老百姓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目前全国有280多万驻村帮扶干部,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贫瘠的土地上为父老乡亲耕耘出幸福;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把昔日落后的乡村面貌改变成美丽和谐的幸福村庄,用行动实践着党对人民群众许下的庄重诺言。
这种精神缘于无私奉献的不竭动力。涓涓溪流,汇集成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80多万个火种,照亮的不仅是贫困群众的美好生活,更点燃脱贫致富的巨大能量。帮扶干部一头担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一头连着群众的期盼和厚望。他们中间,不乏两次、三次驻村的“钉子户”,也有退休在帮扶岗位上的“老黄牛”,他们扎根乡村,舍小家顾大家,动真情办实事,有的甚至牺牲在“第一书记”岗位上。他们身上闪烁的是奉献精神,展示的是共产党人的风采。
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冲刺阶段,各地都以强力之举组织攻坚,确保啃下“硬骨头”,如期打赢“歼灭战”。我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不获全胜不收兵的拼劲、奋发有为敢打必胜的冲劲,定能用双手创造人类减贫的奇迹。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文字:孙现富
编辑:游洋漪涟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