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科快讯】新青年苏州分站成员主持的江苏省青年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开题论证会成功举行

教科快讯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专项重点资助课题(编号:C-a/2018/02/17)《基于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教学实践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论证会于10月27日在张家港市沙洲中学举行。课题主持人罗建宇作开题报告,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教授、张晓东博士,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瞿高海等专家现场对课题开题进行论证指导,既给予了充分肯定又为后续研究给出了建议。

课题与新青年苏州分站

该课题是目前为止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苏州分站成员主持并参与的最高级别课题研究(申报评审活页见文末“阅读原文”)。课题组成员结构如下。

主持人:

罗建宇: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副理事长、苏州分站主持人、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副校长。

何睦: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理事、苏州分站成员、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教务处主任助理。

核心成员:

蒋智东: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黄埭中学副校长。

丁益民: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主要创始人之一、苏州分站副主持人、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科室副主任。

尹伟伟: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苏州分站成员、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颜福进: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苏州分站成员、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教务处主任。

顾金花: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苏州分站成员、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数学备课组长。

季彩萍: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苏州分站成员、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孙卫星: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教师。

吴瑞英:张家港市高中数学教研员。

开题报告

一、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对学生数学学力的认识

本课题聚焦学生数学学力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本课题名称中的“数学学力”,是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的简称(以下称数学学力)。关于数学学力,在学界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我国学界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徐斌艳教授团队的研究,徐斌艳教授在概述国内外数学学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数学学力模型的构建思路,即在具有国际视野、体现我国特色的前提下,将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以数学活动为视角,提出包括数学地提出问题、数学表征与变换、数学推理论证、数学建模、数学地问题解决和数学交流等六大数学学科核心能力。徐斌艳教授团队所构建的我国数学学力模型是本课题研究的模型架构。

 数学地提出问题:基于某情境或问题会产生自己新的数学问题,或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或解决后产生新的子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表述出这些生成的、创造的、独立的新数学问题。

数学表征与变换:用某种形式,例如书面符号、图形(表)、情境、操作性模型、文字(包括口头文字)等,表达要学习的或处理的数学概念或关系,以便最终解决问题。为了使得问题能够简化或成功解决会使用改变信息形态的某种数学转化策略。

数学推理与论证:通过对数学对象(数学概念、关系、性质、规则、命题等)进行逻辑性思考(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演绎),从而做出推论;再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说明所给出推论的合理性的综合能力。

数学建模:面对某个综合性情景,能够理解并建构现实情境模型,会将该模型翻译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会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解读与检验数学解答,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数学地解决问题:采用各种恰当的数学知识、方法与策略,解决在数学或其他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检验与反思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数学交流:能不同程度地以阅读、倾听等方式识别、理解、领会数学思想和数学事实;并能以写作、讲解等方式解释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过程和结果;针对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数学事实作出分析与评价。

(二)对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理解

 1. 为什么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先生曾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米山国藏先生提及的数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均可看成是数学学力的体现。在知识更新频繁且日益加快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学力。知识的传递是一种显性的行为,能力的提升则可视为隐性的行为。我们认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显性知识的习得,又要兼顾隐性学力的培养,隐性学力对学生将来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具有良好隐性学力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方面会更有能力,并更加热爱这门学科。因此,数学学力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数学学力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于去年12月发布。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学力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整个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起着统领性的作用。数学学力则可视为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具化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路径。

3. 学生的数学学力如何发展?

谈及学校教育,传统三论“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是不可回避的三个重要议题。本研究拟通过课程的开发(课程层面)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层面)不断改善和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学习层面),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线路。

(三)对“教学实践”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把握

对我们来说,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因为没有既定的方式,也没有现成的途径可供参考,因此我们才要不断去探索它。所谓探索,就是要搞清楚数学学力的构成、各构成要素的标准,并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不断具化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现实路径,即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并能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实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的前期,我们团队经过研讨,先确定了实践的大方向:课堂教学实践与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认为,学生数学学力的提升还需落实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上,具体如何落实还需后期的研究与探索。

本研究所述及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主要是指教师为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既包含显性课程的开发,也包含隐性课程的开发,主要侧重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 探索数学学力的内涵和价值,明确数学学力的标准;

     2. 形成通过发展学生学力的基本策略,形成校本化的整体实践范式(课程与教学);

     3. 通过实证方法研究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现状,析取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基本要素,在现状基础上作出理性的反思,在促进数学教师数学学力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促成校本化整体实践范式的实施。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与实证的相关研究,包括以下123等三项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则是基于理论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第4项研究内容。其中第12项是本研究的难点,第4项研究内容是本研究的重点。

1. 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的文献研究

    研究要点:

1)厘清数学学力的内涵;

2)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标准,对数学学力各部分进行相应的标准划分。

2. 学生数学学力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研究要点:

1)在校学生数学学力的现状的问卷调查;

2)在校学生数学学力的现状的访谈研究;

3)在校学生数学学力的现状的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

3. 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构成要素、现状及其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

1)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文献分析;

2)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数学教师数学学力要素的析取研究;

4)发展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策略研究。

4. 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

1)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式研究;

2)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校本教材的研发;

3)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4)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数学学科活动的实践探索。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围绕课题研究内容,遵循“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与分析——理性建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反馈——形成范式”的实践性研究逻辑展开。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基本范式。

1.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建构数学学力的理论基础;

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研究及其结果的分析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现状、析取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要素;

3. 通过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的探索,形成提升学生数学学力的策略。

三、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

(一)研究内容的梳理

    根据本课题规划的研究内容,暂定5项课题分工

项目序号

                   课题分工

负责人

1

数学学力的文献研究

蒋智东

2

学生数学学力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尹伟伟、孙卫星

3

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构成要素、现状及其发展研究

丁益民

4

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颜福进、顾金花

5

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季彩萍、吴瑞英

(二)研究人员的分工    

姓名

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行政职务

课题组中的分工

罗建宇

中小学高级

数学教育

副校长

顶层设计,总体把握课题研究

中小学一级

数学教育

教务处主任助理

主持人,总体把握课题研究

蒋智东

中小学高级

数学教育

副校长

理论研究,研究项目1负责人

丁益民

中小学高级

数学教育

教科室副主任

理论研究,研究项目3负责人

尹伟伟

中小学高级

数学教育

教研组长

理论研究,研究项目2负责人

颜福进

中小学高级

数学教育

教务处主任

实践研究,研究项目4负责人

顾金花

中小学高级

数学教育

备课组长

实践研究,研究项目4负责人

 季彩萍

中小学一级

数学教育

教务处副主任

实践研究,研究项目5负责人

孙卫星

中小学一级

数学教育

理论研究,研究项目2负责人

吴瑞英

中小学高级

数学教育

市数学教研员

实践研究,研究项目5负责人

(三)研究过程的计划

准备阶段(2018.1-2018.10:梳理本课题的研究脉络,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向,拟定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立项、开题工作。

 理论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8.10-2019.6:对学生数学学力进行文献研究,梳理数学学力的内涵,明确数学学力的标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研究及其结果的分析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现状,并作出理性反思。

第二阶段(2019.9-2020.6:对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析取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基本要素,并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作出立项的反思。

第三阶段(2020.9-2021.6:分析总结反思,完成研究的补充工作,提炼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实践探索阶段(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2018.8-2021.6:形成通过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基本策略,形成校本化的整体实践范式。主要聚焦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教学实施、学科活动的开展等等。

(四)研究成果的预期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1

高中学生数学学力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调查报告/论文

2019.6

尹伟伟、孙卫星

2

基于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教学研讨

公开课/讲座

2020.12

罗建宇、蒋智东

3

基于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教材/论文

2020.12

颜福进、顾金花

4

高中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要素的析取

论文

2020.6

5

基于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

论文

2020.10

季彩萍、吴瑞英

6

数学教师数学学力的发展研究

论文

2020.6

丁益民

7

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设计

专著

2019.6

睦、罗建宇

四、课题申报立项后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组织架构

自课题立项起来,我们积极筹划课题的开题工作,在课题方案的基础上,将研究内容转化为若干项目,目前涉及的有5项。这5项内容,均由本课题的核心成员担任负责人。由各负责人在全校范围内招募骨干教师作为项目研究成员。截止目前,各研究项目的架构已基本形成。

(二)文献学习

为加强课题研究,深化对数学学力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整理了相关的阅读文献,比如,《从日本的学力概念看我国学力研究的课题》,《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数学学科能力模型及操作体系》,《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研究》,《数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我国八年级学生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水平调查与分析》等挂放在课题组专用QQ群中。

(三)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已积极开展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本学期课题组开设校本课程《数学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何睦)、《通过阅读来学习》(罗建宇、何睦)、《数学建模》(孙卫星)等,并已形成《苏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期末考试备考手册》、《苏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数学期末考试备考手册》、《为了学习而写作:高中生数学论文集》等3本校本教材,反响良好。

(四)专著/论文成果

围绕课题,课题组成员已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国家课程层面,积极探索“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这一新课型的教学实践,论文《高中数学章节起始内容的价值及其实现》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数学通报》(20188月),以“章节起始课”为主题的著作《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设计》将于明年上半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校本课程开发层面,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其中《基于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数学阅读指导:以阅读数学教材为例》一文发表在《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810月刊)、《例谈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基于一节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思考》一文发表于《数学通讯》(下半月)(20188月)。

学科活动方面,积极尝试发展学生学力的方式、方法,如成立数学学科阅读基地,成立数学写作社团、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等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